- 相關推薦
關于快速作文教學和傳統作文教學的比較
快速作文——特別是廣東惠陽的快速作文課堂訓練十步法(簡稱“十步法”),作為近年語文教改中的一 個新事物,人們往往容易對它產生兩種誤解:一是認為作文只要好就行了,快不快沒關系;二是認為快就難得 好,好就不容易快。
其實,快速作文教學并不是要學生一步登天,奇跡般地寫出好文章來,而是要培養學生一種快速構思、快 速行文和快速書寫的良好素質,從而逐步實現快速寫出好文章來的目標。所謂“快速”,僅僅是從完成一篇文 章的時間來說的,并不是指實現目標的全過程而言的。要求學生寫出好文章來,這是教學目標,怎樣使學生寫 出好文章來,這是教學手段(方法)。從目標和手段的關系看,好的手段非常重要。我認為,快速作文教學目 前應是一種比傳統作文教學更好的手段,其理由如次:
一、教學思想更先進。快速作文教學主要是依靠學生,讓學生自己寫自己改。以“十步法”為例,兩節連 堂課90分鐘內完成十個步驟,其中五個步驟由學生獨自完成,共50分鐘。老師只是巧妙地“逼”學生“急中生 智”,科學地引導學生“急中”多生智,少生錯,從而有一支生花妙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 練為主線的“三主”思想,在快速作文教學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傳統作文教學主要是依靠老師,靠老師指 導得法,批改得細,講評得當。那么,主要靠學生是不是行呢?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 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能動性是最重要的內在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老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導,是一種外 在因素,起著輔助性的作用。所以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內在的能動作用,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 主動地追求知識。通俗地說,就是讓學生由觀眾變為演員,而老師則由演員變為導演。毛澤東有句名言:“讀 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實際上就是針對現代人日益強化的參 與意識,使學習的過程成為“使用”的過程,成為實踐的過程,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可見快速作文是建立在 現代教學思想基礎上,理應更科學、更先進。
二、教學目標更科學。寫出好文章來,這是作文教學的目標,但好文章的標準是什么呢?盡管教學大綱上 有明確的規定,然而大綱并不會說話,大綱還得由活的人來掌握。不知從何時開始,語文老師們就不給作文打 滿分了,也就是要求“好文章”必須十全十美。這種觀點似乎已根深蒂固了。顯然,傳統作文教學的這個目標 是抽象的、虛幻的、不科學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真不知世間究竟有沒有十全十美的好文章。快速作文只 要求寫出比較好的文章來,所謂“比較好”,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不求全責備,只要思想健康,同時在謀篇 布局、遣詞造句上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就可以考慮打高分或者滿分。學生的作文和作家的作品應當是有區別的 ,不能以作家作品的要求來看待學生作文。再說,作家的作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況學生的作文呢?顯然 ,快速作文教學的目標更科學、更具體、更符合實際。在要求“比較好”的同時,還要求寫得快。“快”是一 種可以量化的標準,也是一種體現時代特色的要求,傳統作文教學忽視了這一點,甚至還推崇古人所謂“兩句 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佳話,然而美則美矣,年年名落孫山亦難免矣。
三、教學手段更合理。快速作文教學從“快”入手,強調就是要快,從某種意義上說,快就是好。開始時 ,只要求不離題,快快寫完規定的字數,象篇文章就行了。這樣,學生沒有思想顧慮,可以輕裝上陣,稍加思 索,就揮筆疾書了。傳統作文教學從“好”出發,強調就是要好,以教學目標來代替教學手段,直接要求學生 寫出好文章來。學生為求其好,自然不敢輕易下筆,苦苦思索,也還是“胸無成竹”。于是時間在猶豫彷徨中 過去了,且不說好文章不可得,就連差文章也難得了。“快”是一個“跳一跳,就可摘到的果子”,容易激發 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去追求;而“好”則是一個高不可攀的東西,很容易使人心灰意冷,止步不前。“快速 ”旨在培養一種良好的寫作素質,其重要意義是:
1.有利于訓練思維的敏捷性。要求學生在審題構思、謀篇布局、乃至行文書寫等方面都要快,促使學生大 腦高速運轉,潛力得到充分發揮。長期訓練,必然使學生思維更敏捷,變得更聰明,從而寫出比較好的文章來 。
2.有利于養成邊寫邊想的好習慣。在作文實踐中,“胸有成竹”——完全想好再寫是極為罕見的,更多的 情況是,審題構思時,思維常處于一種模糊的游離的狀態,只有在具體行文過程中,思維才逐漸清晰、活躍和 穩定,并且是越寫越清晰、越活躍、越穩定。所以大致想好就要動筆寫。
3.有利于培養說真話抒真情的良好品質。拿起筆來就寫,快人快語,真話脫口而出,真情自然流露,這就 是“有實事求是之意,無嘩眾取寵之心”。我認為“快”與“真”應有著更多的聯系,與一個人的品德修養也 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從“文如其人”的角度看,這是寫出好文章來的重要因素。
4.有利于形成一種樸實自然的好文風。脫口而出的話,也許不夠精巧,顯得笨拙,但只要“達意”并通順 ,就無可非議。傳統作文教學中學生寫不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遣詞造句上因求“好”而花費時間太多,結果往 往咬文嚼字,以辭害義,形成所謂“學生腔”。快速作文,迫使學生只能考慮把心中的意思直接表達出來,語 言的修飾顧及不上了,也沒時間矯揉造作了。盡管不夠華美,但“我手寫我口”,樸素自然。“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飾”,這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好文風。
四、教學效果更明顯。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精神生產,其效果的檢驗也應是很復雜的,幾個老師,幾個班級 ,幾次分數,都不足以科學檢驗教學效果。快速作文教學目前還處于實驗階段,怎么能說“教學效果更明顯” 呢?這里所指的是直接的、看得見的、可以用常識判斷的效果,它至少有三點是“明顯”的:
1.作文數量明顯增加。快速作文因其快,教學的全過程“指導——作文——批改——講評”,可在兩節連 堂課中完成,每周一篇,每學期至少可寫18篇以上。而傳統作文教學一般是隔周一篇,一個學期很難超過8篇。
2.作文質量也會明顯提高。因為作文主要是個實踐問題,誰都知道,多寫多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數量和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只要快,就能多,只有多,才能好,沒有一定的數量,就難有一定的質量。既 然快速作文教學比傳統作文教學在數量上翻了一番以上,那么質量的提高也理應更快一些。
3.中下學生的作文水平明顯提高。凡是實踐過快速作文教學的老師,都會在較短時期內感到學生作文水平 相差不大了,20分鐘左右,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寫出600字以上的符合題意、結構完整、語言通順的文章來,只是 過去那種為數甚少的構思精巧、文筆優美的文章幾乎不見了。“尖子”不尖了,于是有人對快速作文產生了憂 慮。其實這也用不著擔憂,尖子不尖,一方面是由于廣大中下學生趕上來了,縮短了與尖子學生的差距;一方 面是尖子學生暫時還不能適應“快速”這個新情況。所以,我們既要認識到快速作文教學有個培養尖子學生的 問題,還要認識到快速作文教學大面積地提高了中下學生的作文水平,這個意義是重大的,明顯的。
以上快速作文教學和傳統作文教學之比較,并不是光想比出個高低優劣,而是要弄清快與好的關系。只要 我們端正了對“快”的認識,掌握了用“快”的方法,就一定能夠以“快”來求“好”,實現又快又好的目標 ,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新時代的曹子建,也許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快速作文教學和傳統作文教學的比較】相關文章:
經典傳統教學作文11-25
傳統的作文教學01-29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01-29
傳統中學作文與新課程作文的比較思考09-29
科技和傳統作文06-20
科技和傳統作文02-03
傳統文化與作文教學01-29
我和哥哥比較登山作文07-13
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的聯系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