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我們的傳統作文1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的傳統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1
每年的農歷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日的前幾天,大人們就會提著竹籃上山去采棕葉。等摘好以后,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瘦肉、香菇,以及我們這里的特產——筍干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了,家家戶戶都飄滿了陣陣粽香。粽香,粽香把大街小巷換繞著,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香味街”。煮好粽子后,孩子順著粽香感到了飯桌前,看見桌子上那一盤盤熱氣騰騰的粽子,垂涎流下三千尺。個個手捧著香噴噴的粽子,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嘴角粘上了粒粒糯米。
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吃相,大人都忍不住會笑。
節日的當天上午,每家每戶門前都插上了艾草、菖蒲、榕樹葉。據說這樣可以驅邪呢!
吃過午飯后,大人們用艾草泡上一盆溫水,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洗了個午時澡。聽媽媽說,用艾草洗澡不但可以讓皮膚變得更加細膩光滑,還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呢!洗完午時澡,孩子們都穿上了耀眼的.新衣服。媽媽還會在我的口袋里塞上兩個熱乎乎的紅雞蛋。
最有趣的龍舟賽即將要開始了,我們穿著新衣服,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地來到九龍江邊觀看賽龍舟,九龍江兩岸,人山人海,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前!一條條五彩繽紛的龍舟在爭先恐后地向終點飛馳而去。看!鼓手打著鼓,喊著號子。忽然,一條綠色的龍舟急劇加速,一“龍'當先,不一會,他就成了群”龍“之首。聽老人說,賽龍舟是為了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保佑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2
這個月雖然節日很多,有圣誕節,有冬至,一直洋溢著節日的喜氣,但是我還是喜歡我們的傳統節日---冬至。
我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背誦二十四節氣的歌謠了,那時還不是太了解這些被命名的節日名字,為什么要這么起名啊,慢慢的,隨著我們長大,每年老師,爸爸媽媽也會一到節日就和我們說一些關于傳統節日的故事,傳說,不太了解的時候媽媽就會給我上網查資料學習。現在我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歷史知識,風俗文化也懂了很多。
冬至,其實我發現它并不是按照陰歷日歷來定的,好像每年都是12。22這天,我很奇怪有時候我們的傳統節日是按照陰歷,有時候我們的傳統節日是按照陽歷,而陰歷和陽歷還不是同步,還有一些交錯,我們的歷史偉人真是厲害,能推算的這么準確。冬至其實是我們的節氣,但是它也是我們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的.到來意味著冬季的真正的開始了,這一天白晝時間最短,過了這一天,白晝開始慢慢變長,早上會亮的越來越早,晚上天黑的時間也越來越晚。我們北方也開始進入了數九的節氣。
冬至這一天的到來,雖然古人流傳下來的各種風俗已經慢慢減少,但是逢節便吃餃子的習俗一直延續,冬至這天吃餃子,冬天不凍耳朵的風俗還在。媽媽說他們小時候害怕掉耳朵,會吃很多餃子皮。現在的我不怕,我每天出門都包裹的嚴嚴實實,不怕掉耳朵。但是餃子還是要吃,很香。我還查資料看了看南方人喜歡吃燒臘飯,吃年糕,我也喜歡吃,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可以吃水餃。
我記得我上幼兒園時有一年冬至,我和媽媽一起畫了數九消寒圖,一顆梅花枝,上面畫了很多梅花,媽媽說每一顆梅花代表一天,等我把這梅花都涂上色,這幅畫完成就到春天了。至今我仍然記憶猶新,棕色的梅花枝上綻放著粉紅色的小朵梅花,大大小小競相開放,還有飄落到地上的梅花,梅花一顆就是一天,數九的日子,就是這樣過去,現在回想起來竟是如此美好的事情,想著周末一定要和媽媽再一次畫一幅數九梅花圖,然后包一頓豬肉大蔥的餃子,站著自己調制的蘸料,醋蒜汁,喝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湯,日子真是有滋有味,幸福啊。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3
我最喜歡的一個傳統佳節
中國有許多節日,這些節日承載著悠長的民族文化,有鮮明,獨特的節日風俗。節日讓人喜歡,節日讓人快樂,節日讓氣氛活躍,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讓我快樂無比。
春節————在這節日里我們穿上了新衣服;長輩們給我們紅包;看煙火放鞭炮,好快樂!
我記得去年和哥哥姐姐們拿著煙火,炮,煙花,在門口玩。哥哥突發思想,拿了一個瓶子,把炮裝進瓶子里,然后點燃。“嘭”炮爆了。但瓶子沒有炸破。哥哥還要試一次“我今天一定要把瓶子炸破。”看著哥哥在玩,我的好奇心不知不覺冒上來!“哥,能不能讓我試試。”哥哥似乎有點猶豫“你不要害怕的哭了。”“嗯,我沒有那么膽小。”但是心里還是有點害怕。哥哥把炮放到瓶子里,讓我點燃,我越來越害怕,萬一點到手怎么辦,如果沒點著哥哥會不會嘲笑我,如果。
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怎么,我一點,炮就點燃了。我嚇死了,以為沒點著,沒想到我把瓶子都炸破了。我開心極了!
接著,天空放起來煙花,在天上像五彩的星星,有的好像在對我眨眼睛,有的好像在對我揮手,還有的好像對我說話。突然,只聽到“轟隆”一聲巨響,抬頭一看,天空已掛著一個巨大的彩球。彩球閃爍著耀眼的金光,向四周擴散開來。我想,可能是天上的`神仙從天宮拋給我們一個吉祥彩球。你看,那流光溢彩四散開來的點點金光,把夜空裝點得如此燦爛奪目。又聽得“咚”的一聲脆響,一朵巨大的金黃的秋菊又在天空盛開了。它仿佛一位仙女,舒著腰身、探著脖頸,擠著媚眼在千萬目光的青睞中徐徐盛開。快看!它那卷著的頭發,掩著黃,露著白,映著紫,散著耀眼的流金,全著魔了似地一層嵌著一層,一卷扣著一卷,一環套著一環,構成了一幅巨大的祥和壯麗的流彩畫。
春節是喜慶的,是吉祥的,是開心的。它讓我懂的只要不斷挑戰自己,不斷攀登命運險峰的人,才會有成功。春節——我最喜愛的傳統佳節。你們喜歡嗎?你們也一定喜歡吧!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4
廣州,一個擁有兩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城市。因古老而神奇的“五羊傳說”,以羊城、穗城的美稱聞名中外。談及廣州的傳統文化,早茶絕對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接下來,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廣州的早茶。
要說早茶的由來啊,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后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后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致多樣。
茶點在廣州早茶中尤為重要。它們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酥點等,而濕點則是粥類、肉類、龜苓膏等。干點里面我最喜歡的莫過于蝦餃了。蝦餃皮薄薄的,晶瑩剔透,爽口彈牙且不粘牙,以蝦仁為餡,吃起來爽爽的,脆脆的,讓人回味無窮,真不愧是廣州早茶的一哥啊!而濕點呢,我最喜歡的是拉腸。拉腸也是粉腸。是用竹窩上加布盛上薄米粉漿蒸熟后卷成腸粉狀的米制品。拉腸口味可多啦!有齋腸粉、牛肉腸粉和蝦米腸粉等。吃粉腸時大家都會放醬油,不然沒有味道。腸粉吃起來鮮香滿口、細膩爽滑、還有一點點韌勁,讓人一吃難忘。
很多外地人會感到很奇怪,如此忙碌的廣州人,怎么會舍得把早晨的大好時光消磨在茶樓上呢?其實,上茶樓也是一種社交活動,無論是會友聊天,還是去談生意,這種場合都會讓人感到非常悠閑,非常自在。在廣州,飲早茶被稱作“嘆茶”,由此可見,對于廣州人來說,飲早茶是一種享受。廣州人喝早茶講究“一盅兩件”,“一盅”是指一盅茶,而“兩件”則是指兩份點心。倒茶時也有學問: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須從別人開始,最后一個才是自己。別人給自己倒茶時為了表示謝意,應該用手指頭在桌子上敲幾下。我想這就是禮貌吧。
這就是我們廣州的早茶,介紹到這里,你們都開始食指大動,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茶樓“嘆嘆茶”了吧?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5
牛氣沖天的一年過去了,迎來了虎虎生威的20xx年。這兩年的過渡階段,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過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吃年夜飯。大年三十一吃過午飯,大家就為年夜飯忙活開了,我和奶奶,媽媽包餃子,爸爸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餃子餡和面團。白菜肉餡,香噴噴的,還有那面團,像個小胖墩。這就是我第一次搟餃皮,得好好學兩手,媽媽把面團搟成一個長條,再切一個個小方塊。我第一次搟的扁扁的',可我不灰心。第二次搟了一個像樣的,大家直把我夸,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面團和餃餡變成了一大盆餃子。
爺爺當爸爸的助手,忙著洗菜切菜,爸爸是個大廚師,只見他把菜往鍋里一倒,爐火從鍋里冒了出來,用鏟子快速鏟了幾下,一個菜就好了。
圓桌上擺滿了,色,香,味俱全的菜。年夜飯正式開始了,一邊吃奶奶一邊告訴我它的寓意,餃子,像元寶,兜財的,象征有財運,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紅燒鯉魚,這道菜不可以吃完,剩下的表示年年有余;八寶飯,表示生活甜甜蜜蜜。
正在吃著說著,外面響起了鞭炮,煙火照亮了天空,我坐不住了,我也去放,只聽‘嗵’的一聲,一個火球飛了上去,‘紅的’我喊了起來,鄰居家又放了一個大禮花蛋,美麗急了。
我愛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6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記事春節。每到大年三十,商場里人來人往,大家都忙著買年貨。但你知道嗎?過年還有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我講給你聽吧!
記得有一個傳說,在一個山谷里住著一只叫“年”的.怪鼠,每到春節的晚上“年”都會襲擊山下的一個村子。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準備到城里過年,在路上,他們看見一個仙人,仙人對他們講“年”最害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人們聽了以后,連忙去買了春聯和鑼鼓。到了晚上“年”又來了,它看到紅色,聽到鑼鼓聲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
現在我們每到過年吃完午飯的時候,就興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里買許多禮花。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禮花撕開包裝袋,取出禮花,用打火機小心翼翼的點燃后向天空發射,只聽一聲、“啪”,一束美麗的煙花掛在天空上,五彩繽紛,好看極了。放完禮花后,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和家人觀看晚會。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7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穿的服裝、用的瓷器等等。這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們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傳統文化也包括節日,我國有各種各樣的節日:過春節可以吃到象征幸福平安的餃子;過清明可以拜祭去世的親人;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一起吃月餅、賞月的好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戴茱萸的日子;國慶節是慶祝建設國家的節日……在所有的傳統節日里,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
在春節那天,大街小巷都洋溢著換了喜慶的氣息。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紅燈籠,貼上紅春聯,嘻嘻哈哈地放鞭炮。那些辛勤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在家內出入,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大年三十的晚上,人們把各種的食物端上桌,打開電視,邊看春晚邊吃食物邊嘮家常,其樂融融。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只有傳統節日,還有傳統美德。
雷鋒,一個萬眾皆知的名字,一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他沒有沙場上浴血搏殺的經歷;更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也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但他有著一顆樸實無華的心,有著樂于助人的精神,僅僅憑這些,他的名字被人們深深的銘記在心。“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句話是贊美雷鋒的,他走到哪里,好事就會做到哪里;他走到哪里,他那幫助別人而又不圖回報的思想就會帶到哪里。雷鋒說過:“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自己的生活崗位上……讓我們向雷鋒學習,獻出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幫助別人,為他人著想。
這,就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這,就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8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9
今天上午,王老師給我們講了“傳統文化——餃子”,同學們對這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餃子的來歷、意義、以前的名稱……估計沒有人能回答上來。下面就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餃子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是建安年初任長沙太守的張仲景發明的。當時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只好辭去官職,去給百姓治病。他一到家,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冬天,弟子幫他熬藥,他把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放進鍋里,用沸水煮熟,然后用面皮包上,在用水煮,這就成了“驅寒嬌耳湯”。人們吃后,頓時覺得全身溫暖,兩耳發熱。當然,人們被凍傷的耳朵都被他治愈了,歡歡喜喜過了個年。從此,每逢冬至到大年三十,人們都吃餃子紀念他。可吃餃子又有什么意義呢?是這樣的:全家一起吃年夜餃子,以示財源茂盛、平安吉祥、幸福健康、人丁興旺。
餃子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歷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餃子最早出現在魏國。《廣雅》記載那時有叫“餛飩”的食品,相當于現在的餃子,到了南北朝時期,餃子已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流行,而且里面要放些蔥、姜、香菜、蝦皮、韭菜等小料。這種吃法仍在我國現在陜西、山西等地區流行;在唐朝,餃子變得和現在一模一樣,稱為“湯中牢丸”;宋-明時期,稱“便食”、“時羅角兒”、“粉角”等。萬年歷《萬署雜記》中記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扁食也;清朝,因為種類繁多,名稱也在不斷增多,先后有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等名稱。
那么,我在家里包沒包過餃子呢?嘿嘿,包過的。家里每次包餃子,我都纏著媽媽:“我也要包!”“不行!”媽媽馬上反駁。“我就要包!”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無奈地點了點頭。我拿起一個面團,再拿起刀,這時,媽媽叮囑我說:“拿刀一定要小心。”“知道啦!”我不耐煩地說。我用刀小心翼翼把面團切成兩段,拿起其中一塊,在面板上上使勁揉啊揉,使它變成了一只“小海參”,再拿起刀,把它切成一個個小塊,切好后,我拿起一個面塊,沒搟幾下,面就粘在了上面。失敗是成功之母,再來!哈!這次終于成功了。所有的.面塊都搟好后,就開始包餃子。我拿起一個面皮,不是把餡放多了就是放少了,最后竟然連皮都撐破了。這時,媽媽又說:“你這么粗心,肯定包不好。”我情不自禁地小聲嘀咕起來:“媽媽真嘮叨。”我平時最喜歡搞惡作劇,趁媽媽不注意,我悄悄地包了一個白糖餃子。準備下餃子了,我還數了一下,驚訝地說:“這么少?還不夠我塞牙縫的!”那個白糖餃子和其他餃子在一起,真是難以辨認。不過,我還是有秘訣哦!開始下了,餃子們迫不及待地跳進鍋里,餃子在鍋里翻滾著,白的似雪。一轉眼,餃子煮好了,我一眼認出了白糖餃子,并很快吃了它。媽媽向我投來有些嫉妒的目光,而我心理卻是樂滋滋的。
餃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美食之一,深受人們喜愛。
我們的傳統作文 篇10
新年到了,人人都穿得嶄新漂亮。家家戶戶打掃的干干凈凈,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門上貼著鮮艷的金字春聯,掛上一串串紅燈籠。小孩子歡天喜地放花炮,真熱鬧呀!
過新年我最高興做的事就是貼“春聯”呢!今年的春聯是我和爸爸負責的,媽媽拿出了幾幅對聯,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一看橫批:家和萬事興 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只剩下幾個“福”字了。媽媽說:“慧慧,你把這幾個“福”字貼在客廳的幾個門上吧!”我爽快的答應了。可是當我看見上面的福字是倒著的時候,我連忙問媽媽:“媽媽你是不是買錯了!”媽媽把春聯拿起來一看說: “慧慧,你來說說倒福是什么意思。”我說:“倒福。”我恍然大悟原來是“福”到了。媽媽說:“春聯都是吉祥話,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心想事成。”
十二點鐘聲敲響了,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我跑出去一看,外面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有的像“仙女撒花”,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 “滿天繁星”,有的像“龍飛鳳舞”……多么像一個“空中花園”我迫不及待的拿出煙花也放了起來真是太美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人們都起得很早,我也起得很早。便去給爸爸媽媽拜年,要知道拜年可是有壓歲錢的哦!我迫不及待的跑到爸爸媽媽的房間給爸爸媽媽拜年:“祝爸爸媽媽新年快了,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但是爸爸媽媽沒有一個人理我,我失望極了,難道我的壓歲錢泡湯了嗎,我拿起外套正準備穿時,看見兜里有點鼓一摸,原來有兩張紅包,我高興地向一只小鳥似的在屋子里飛來飛去,原來爸爸媽媽早有準備。
春節真熱鬧啊!我愛我們的傳統春節。
【我們的傳統作文】相關文章:
我們的傳統作文12-30
我們的傳統作文(經典)09-02
(精品)我們的傳統作文08-26
實用的我們的傳統作文08-25
我們的傳統節日作文10-17
我們的傳統美德作文01-28
我們的傳統作文15篇12-30
我們的傳統作文(15篇)12-30
我們的傳統作文600字08-19
(薦)實用的我們的傳統作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