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中國傳統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傳統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傳統作文 篇1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很多,有有趣的皮影戲,有精致的剪紙,還有漂亮的中國結。
其中,讓我最喜歡的就是皮影戲了。皮影戲它的'屏幕是用布做的,利用動物皮做成的人或動物,再用線拴住人或動物的各個器官,再把線固定在下面的木棍上。這樣,一場皮影戲就可以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大家的眼前了。
有一次,我去烏鎮看皮影戲《大鬧天宮》。“咚、咚、咚”鑼鼓敲響了,皮影戲開始了。在藝術家的操縱下,孫悟空揮舞著金箍棒上場了,它的每一個動作是那么的精細,那么清楚,這讓我驚嘆連連。
皮影戲是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組成的,是我國的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果有一天你來到了烏鎮,一定要去看看皮影戲!
中國傳統作文 篇2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著香甜的湯圓,一邊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大家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大家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后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中國傳統作文 篇3
節日就像一只蝴蝶在空中飛舞,就像一只嬌鶯在唱歌,節日里充滿了歡笑和快樂。除夕和春節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了。
除夕的時候,我和我的家人準備迎接春節的到來。春節的時候,我們我是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包餃子。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有我喜歡的'演員:趙本山,范偉,小沈陽,丫蛋.快到半夜時,我們就下樓去放鞭炮。鐘響敲響時,就代表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一起吃了餃子。在剩下的日子來我們去串們去了。就在我在別人家玩的高興時,我我突然想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是年?爸爸告訴我:““年”是一種野獸。每到臘月的在最后一天,便出來驚食吃人,威脅人的生命安全。人們發現這種野獸有“三怕”——怕聲,怕光,怕紅顏色。為了驅趕它,人們用紅顏色是的桃木做成牌子掛在門口,稱為“桃符”。還有人燃燒砍伐來的青竹子,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和光“年”見了桃符,聽到爆竹響,嚇得趕快逃跑,這樣大家就安然無恙
春節我過得真開心呀!
這是我家過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你們家過的中國節日是什么,又是怎樣過的呢?
中國傳統作文 篇4
說到迎接過年,官府在臘月二十三、一般農民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祀活動后,便正試迎接過年的準備了。每年從農歷臘月七號就到除夕的這段時間被農民稱作迎春日。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這個節日,在千百年來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比如:壓歲錢、拜年、貼春聯、年畫、守歲、爆竹等。
傳說壓歲錢有家長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可以有這些錢賄賂妖魔鬼怪或“年”,讓他們不再傷害小孩子。
中國傳統作文 篇5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淀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圖畫。有宏偉的古代建筑,如:故宮、長城。有美麗的神話、傳說,如: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還有中國傳統節日,如:中秋節、重陽節。我最喜歡的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陽節、五月節等等。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懷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兩岸百姓知道了,紛紛劃船撈他的尸體,并向江中放粽子,使魚、蝦飽食后不吃他的尸體。此傳說歷代沿襲下來,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端午節,家庭要備一桌豐盛于平日的.飯菜,全家共享。大人會在不能喝酒的小孩頭上沾上雄黃,或畫一個“王”字,去病消災。吃粽子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吃粽子已在流行。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拯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竟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這讓我感受到了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而倍感自豪。
【中國傳統作文】相關文章:
中國傳統作文06-22
中國傳統的作文08-30
中國傳統作文01-27
中國傳統作文(經典)08-04
中國傳統作文07-21
中國傳統藝術作文「精選」01-31
中國傳統藝術作文01-28
中國傳統小吃作文01-31
關于中國傳統的作文02-17
中國傳統端午作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