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熱門】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面就這么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么時候啊!又加了一點干的面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沖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著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于揉好了。
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搟皮。搟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搟皮了。我一手拿著小餅,一手拿著搟面杖搟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搟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后我就像搟大餅一樣搟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
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搟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后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么困難。終于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游戲。餃子煮熟了!嘴里吃著餃子心里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2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猜燈謎當然是元宵節不可缺少的一項傳統文化。元宵節那天下午,圖書館舉行了一次猜燈謎的活動。
我和哥哥還有媽媽來到圖書館。到了圖書館,我們直奔大廳,呵!大廳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看見上方天花板掛的都是謎語條幅,我問媽媽猜燈謎的由來。媽媽說:“猜燈謎啊,在秦漢時只是一種書面創作,三國時代,猜迷盛行。在宋代出現燈謎,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彩燈上供人猜。”
媽媽的話還未說完,我和哥哥已被條幅上有趣的字謎吸引了,“三人同日見,百花齊爭艷”,“春。”哥哥立刻猜出了謎語面。我也不甘示弱,“一月一日非今天”,我迫不及待地回答:“當然是‘明’了。”
我和哥哥正興高采烈猜謎的`時候,“叮鈴鈴!叮鈴鈴!猜燈謎的你趕快來……”廣播里傳出喊聲。
媽媽向我們兩個跑來,招手讓我們過去。到大廳時,活動已經開始了。因為我的哥哥個子一米八,他來讀題目,我和媽媽來猜。
“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我和媽媽想了想,我大喊:“是告,告字!因為上面有個牛字,牛下面的一豎被一個口字吃掉了,所以是告!”媽媽聽了我說的“告”字,就去和主持人說了一下,那個主持人說:“您猜對了,給您領獎卡,憑領獎卡可在前臺領取獎品。”我和哥哥歡呼著,拉著媽媽便去了前臺,換來了一頭毛絨“小牛”,應該是“牛氣沖天”的寓意。
當我還想猜一條謎語時,但每個人只能猜一條,我只能看別人猜了。“三水壓倒山”,一個小朋友大喊:“是當!是當!”小朋友在一片掌聲中換取了一只“小貓”。猜燈謎活動在繼續進行中,不時傳來一陣歡聲笑語。
今天真是有趣,猜燈謎不但給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還讓我學到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我喜歡猜燈謎!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3
生活中有很多的傳統文化,你最喜歡的傳統文化是哪一種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包括剪紙、風箏、國畫、陶藝、捏泥塑、學古箏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學剪紙了。剪紙藝術是由中華文化發展演變歷史中的一種傳統藝術。
我的一個小愿望就是能開開心心地去做一次剪紙。于是,今天我和媽媽說了想去學剪紙的想法,媽媽同意了。我剛來到剪紙班,老師就開始教我如何剪出一張優美的圖案。老師先讓我剪出一張簡單的大樹圖案,老師給了我一張深紅色紙,又給了我一把很鋒利的剪刀,讓我在十分鐘內完成這件作品。
以我平時觀察樹木的`經驗來看,大樹圖案應該很簡單,我很快畫好了圖案。拿起剪刀,可第一次拿剪刀,手總是不聽話。我平復了一下心態,先在紙上面剪了一個大大的三角形,又在這三角形下面又剪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三角形,接著我又在這個三角形下面剪了一個比較小的三角形,這樣就形成三個三角形了,我又在最后一個三角形下面剪了一個豎著的長方形,這樣一來,一棵高大粗壯的樹就剪好了。
不過當我仔細一看的時候,我嚇了一跳,發現樹的枝葉剪出的邊緣不光是一條,而是三條!我眼看已經快要到時間了,沒辦法了,我只能先把這個作品交給老師了。老師看了之后不但沒批評我,還溫和地對我說:“你真棒,你能剪成這樣已經很好了。”我心里美美的,不過這次剪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專心地去做。通過這次剪紙,我更喜歡這種傳統文化了。
這次剪紙給了我很多的樂趣。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剪紙。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4
你認為做泥塑好玩嗎?做泥塑非常有趣。
有一次美術課,老師教我們做泥塑。大家來到科技館,老師讓我們來做泥塑,我們開心得馬上就要飛了起來。
老師讓我們坐到做泥塑的機器旁邊,開始給我們做示范。我們都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老師是這樣做的:腳先踩到啟動機器的踏板上,只要一踩就可以一直啟動,大拇指先放進泥里面,其他的手指往外擴展,泥就會變大;手并攏,帶著泥土向上攏,泥就會往上收。老師做完示范后說:“是你們大展身手的時刻了,我相信你們靈巧的'小手會做出更栩栩如生的作品。”
我們開始做了,而老師則在巡視。我把腳踩在板上,先把泥往外擴大,再把泥往上弄就成了一個罐子,可是這個泥沒有我想象中的簡單,我做得歪歪扭扭的。再看看其他同學做的,都比我好些。老師看我沒有學會,又單獨教我一下:首先,把手往外擴大……老師又教了我一遍,我做得還是不讓人滿意。我說:“算了吧,我沒有那種天賦。”老師鼓勵我說:“努力就是天賦,你行的。”
我有了信心重新做起來,我先把泥變長,再把泥口變大,底下的盤要粗一點,上面較細,終于,我做好看了。像一個陶罐,老師把我們做好的陶藝拿來,放進專門烤陶藝的機器里。
過了一會兒,烤好了。老師把我們大家做的陶藝作品進行評比。我竟然是第二名,我心里美滋滋的。放學了,我們的家長看到我們身上滿是泥土,變成了泥孩子,笑彎了腰,說我們像一個個“小泥人”。
我喜歡做陶藝!做陶藝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我下定決心做好、做精陶藝這門藝術。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5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其中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期待最喜歡的節日。
每年春節,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里面是人山人海,在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媽媽在準備豐盛的食物,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爸爸還會帶我去逛花街,深圳是禁止放煙花炮竹的城市,但是偶爾也會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吃完年夜飯后,我們一家人就會坐在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表演常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每年春節,讓我最期待的日子就是去拜年了,因為我又可以去外婆家了,每年我都是在焦急又興奮中等待爸爸媽媽帶我去外婆家,我最喜歡去外婆家拜年了,因為在那里我可以自由的走動,還可以跟很多表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那里的過年氣氛濃厚,大街小巷都是非常熱鬧,到處都能聽到陣陣的鞭炮聲,還有五光十色的煙花在空中飛舞,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離外婆家門口不遠的地方,還搭有戲臺,整天整夜都在唱大戲,聽說是做給某位神仙看的,我們天天在戲臺前后跑來鉆去的,玩的真是廢寢忘食,流連忘返。戲臺的周圍還有很多小賣部,有賣各種小吃的.;有賣玩具的;還有賣煙花炮竹的……我們那時可神氣了,拿著大人們給的壓歲錢,盡情的享受了一把購物的樂趣。
我喜歡春節,更喜歡外婆家的春節,它給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快樂,我期待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6
沒有核的果實自然無法在自然界生存,沒有粹的米粒總是揚著無知的頭顱。在這個日新月異,傳媒聲喧雜的年代,你是否也被繁花迷了眼,丟了心?
今天,我們只會坐在草地上用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郭敬明);當簡簡單單而又通俗的《老鼠愛大米》唱遍大江南北時,誰有能重拾昔日哲人心中那"青青子矜"那般泛黃的感動?無可否認,青春文學可以帶來夢幻般的感動,但倘若一個人的精神主體是這些,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很難想象他是一個成功的人士。在這個眾生傳媒的時代,我們看到了一些人為了一點點事斤斤計較,誰又能理解"大同世界"的美好呢?誰又能重拾昔日大教育家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度量。
翻開厚重的古典書籍,我們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個字寫出的《道德經》,句句短小,卻又飽含真理,孔子與弟子言行在《論語》的二十篇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個字,體現出的'卻是何等的重要。打開《三國演義》,是劉,關,張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翻開《紅樓夢》,是林黛玉“紅藕香斷有誰憐"的惆悵;翻開《西游記》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唐僧的執著;"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司馬遷用《史記》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翻開唐詩,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懷念,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放,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
魂兮,歸來。
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需要擁有一個更為廣闊的精神世界!而對于每個炎黃子孫來說,中國的古典文化無疑是經典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7
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在新年這個開心的時刻。最讓我高興當然是家人給我發壓歲錢了!
新年的早晨,悠閑的小鳥在枝頭歌唱,雪白的梅花展開了笑臉。我一覺醒來,呼吸到的全是早晨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照在我的臉上,心里滿是興奮。我飛快的跑下樓,聞到一股香甜的味道。原來是媽媽在煮餃子,媽媽說這里面有一個幸運餃子,幸運餃子里有一個硬幣,誰吃到了幸運餃子,今年都會有好運!我目不轉睛地望著那盤餃子,心里想要是能吃到幸運餃子那該有多好呀!沒過多久大家都起來了,我們開始吃飯。突然,爺爺叫了起來:“我的.牙!”媽媽連問爺爺怎么了。原來爺爺吃到了幸運餃子。吃完飯后,我走到爺爺奶奶身旁,說“爺爺奶奶,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說完,爺爺奶奶趕緊把壓歲錢給我,說“奶奶也祝你今年學習更進一步。”我接過壓歲錢,對爺爺奶奶說聲謝謝,然后蹦蹦跳跳地出門了。
街上的東西很多,有玩具,有糖葫蘆。那些老板看見我手里有錢,就一個勁地叫我過去看。可他們不知道,我根本不稀奇那些玩具和糖果。去買了我想要的東西就回家了。我回家的時候,把買的東西藏在我身后,問爺爺:“您猜猜我買的是什么?”爺爺說“糖果?”我說不對 爺爺又說“那是絨毛玩具” 我神秘一笑,把藏在身后的東西拿了出來,說“有給我自己買的課外書,還有給你買的《科學養鴨》呢!”爺爺聽了笑瞇瞇的說“真是我的乖孫女”說完就急著回房間看書去了。晚飯過后,我們一起在廣場上去看煙火,有的像雨傘,有的像星星,還有的像一個個明亮的小燈籠,一閃一閃掛在夜空,真是美極了。
這么美好的節日,這么熱鬧的場面,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8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課本為我們打開了這座寶庫的大門,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老子,神話故事,古代建筑和繪畫,這些傳統文化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其實,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大家來討論一下自己熟知的傳統文化吧!
小 澤:我在觀看國慶閱兵大典時發現胡爺爺穿的是中山裝。那是以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名字命名的男式套裝,上身左右各有兩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媽媽說這四個口袋分別代表禮、義、廉、恥。
佳 佳:過年的時候,媽媽和奶奶總是用剪刀剪很多剪紙,把它們貼在門楣、窗子、桌子、柜子上。奶奶說,剪紙表達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追求。
劉老師:是啊!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包括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布藝、草藝、泥塑、篆刻、微雕等等,像我手中的印章就是精美的工藝品。那么,大家還知道哪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現象呢?
小 方:我知道!過年的時候,爺爺總是把“福”字倒著貼,意思是:福到了!
蒙 蒙: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以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那天有些地方還會舉行龍舟比賽等活動呢!
劉老師:大家說得真好!春節時,我們會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元宵節,人們吃元宵、舞龍燈、猜燈謎;端午節時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藥浴;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登高、炸米果、飲菊花酒,這些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如果平時注意觀察,大家就會發現其實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希望大家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里,繼續愉快地遨游!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9
我們中國有很多很多的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對聯。燈迷。風箏。茶道等。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是剪紙。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鞋花。窗花。禮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人們最熟悉又熱愛的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了。過節的時候會剪一些“福”“壽”“喜”貼在門上表示祝賀。
在我家有一個剪紙高手,那就是我的奶奶。你只要看一眼我家,就發現窗戶上有兔子、老黃牛、小貓、小狗的剪紙,不僅好看,而且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星期天我便求著奶奶教我學剪紙。奶奶爽快地答應了。奶奶說先做給我看,再照著她剪一次。奶奶先拿了一把我們家中最普通的剪刀,再用我們學習用的普普通通的一張彩紙,只見奶奶一手一把剪刀,一手一張紙,剪刀在紙上飛舞。一會兒奶奶把紙展開一看,啊!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出現了,頭上還頂著幾只碗,原來是一個正在玩雜技的`小演員。我真是對奶奶佩服的五體投地。接著我就迫不及叫奶奶教我,我小心翼翼地剪著,可還是在拐彎抹角的地方失手剪壞了,我就發脾氣地說:“奶奶,這太難了,不剪了。”可奶奶說:“既然要學就要堅持,否則永遠也學不會,這么容易的話還算我們國家的藝術嗎?”我聽了慚愧不已。趕緊再拿起剪刀跟奶奶認真地剪起來。
經過半天的努力我終于把一副象樣的剪紙給剪好了。奶奶看了夸我真聰明,又有耐心。不知什么時候媽媽在我們的背后插進來說:“他呀,如果學習也能象現在有耐心,能堅持的話,成績肯定在班中名列前茅了。”我們三個人便哈哈大笑起來。
瞧,一把剪刀一張紙,我奶奶就創造出了一幅幅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藝術品。這不愧是我們中國最獨特的藝術——剪紙!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0
生活中有很多傳統文化,有陶藝、剪紙、吹糖人、武術、古箏……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做陶藝。
我搜了一下陶藝的來歷。陶藝源于石器時代,早在九千多年前,中國先民在從事漁獵、農業生產活動的同時,也開始了最原始的建筑活動,并隨著火的發明和使用,開始制造和使用成為中國古代文化之一的藝術創造物——陶器。
每到假日,我就纏著媽媽去做陶藝,今天媽媽答應了我的要求。到了陶藝室,我看到了許多作品和工具,我選擇做一個花瓶。老師先講解做的要領:先摔打再揉,放入托盤里捏一捏,不要留縫隙,否則可能會失敗,再把托盤轉一轉,在鍋里煮一煮,就成型了。我認真聽了講解后,便自己動手了,因為我是第一次做陶藝,捏得歪歪扭扭,于是我就用勺子刮一刮,修改一下。我做好了模型,放在鍋里煮一煮,果真成型了。我就把自己的作品涂上顏色,又在上面畫了一只燕子,一枝桃花,哇,漂亮極了。我高興地歡呼著:”我好厲害啊!”
我和媽媽又到欣賞區欣賞別人的作品,我看到了一個作品是一座房子,這座房子的主人是“三只小燕子”。這座房子上面還有三只燕子睡覺用的稻草,三只小燕子都在捉蟲給寶寶吃,下面好像一只貓要來偷蛋,一只燕子仿佛說:“朋友們,注意呀!貓來了,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別被貓搶走了。”于是三只燕子一起趕走貓,拼命保護自己的孩子。趕走了貓以后,三只燕子開心地陪著孩子。我看得入迷,媽媽拉我幾次,我才從精美的陶藝中走出來。原來欣賞陶藝也其樂無窮呀!
今天我不僅學到了做陶藝的`本領,還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國的驕傲,我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喜歡陶藝。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1
“歡歡樂樂迎新春,熱熱鬧鬧過元宵。”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大街上燈火通明,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彩。外婆家也掛起了大紅燈籠,一串下來好幾個,好像一串串冰糖葫蘆。
元宵的味道是甜的。“要煮湯圓嘍!”我被媽媽的叫聲吸引到廚房了。只見媽媽先把水燒開,然后把一個個圓得似球的湯圓放入水中,白白的湯圓一個個悄悄地鉆入了水底。大約過了幾分鐘,白白的湯圓變得晶瑩剔透,像是換了一身新衣瓽,安靜地躺在水面上。湯圓熟了,有芝麻餡和花生餡的。媽媽盛了一碗湯圓給我,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哇!軟綿綿的,甜滋滋的,好吃極了!
元宵的味道是絢爛的。“走,去放煙花啰。”舅舅拿了幾根煙花棒帶我們到小溪邊放煙花。“咻”一道道煙花像一只只掙脫出人們手掌心的小鳥似的,一飛沖天。有的像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菊花,有的像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還有的像一朵朵七彩的雪花。煙花炸開以后,真像一顆顆五彩斑斕的流星,頓時,天空中變得光彩奪目,璀燦無比!我們高興地叫了起來……
元宵節,是甜蜜的,更是快樂的!
著復雜曼妙的曲線,它有著飄逸雅致的韻味;它出自于太初年代人類生活的基本工具,同時,它也是數學奧秘游戲的呈現。你可別小瞧中國結,它千變萬化,寓意多多!比如方勝結代表平安,如意結代表吉祥如意,雙魚結代表吉慶有余。我知道,傳統文化不怕年代的推敲。中國結,也許以前并不起眼,但現在,人們看中了它這種東方神韻,把做成發夾、耳墜、手鐲等等,讓它成為一種典雅飾品。
我看著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結,仿佛看到了中國結的古色古香,千變萬化,它讓我神往,讓我遐想。中國結,它代表了中華民族遠古的神秘和東方人的靈秀。我愛中國結!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距今七萬至十萬年前,就有中國結了。
中國結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從唐朝開始,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尤為一提的是北京申辦2008奧運會的標志也是中國結。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2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剪紙、書法、國畫……其中,我最喜歡剪紙。
剪紙是中國比較獨特的一種文化,北朝時期,人們用紙剪出了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
正因為我對剪紙情有獨鐘,于是爸爸給我報了剪紙班。我剛來到剪紙班的教室,就被里面各式各樣、美麗無比的剪紙吸引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些剪紙入了神,老師喊我幾遍讓我找個位子坐下來,老師開始教了。趙老師說:“我先做示范,馬上你們自己剪。”老師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然后在折痕中間畫了半邊蝴蝶。又拿出剪刀,沿著畫線剪出了半邊蝴蝶,最后老師一展開。立刻欣賞到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
我照著趙老師一樣做,第一次剪,手有點抖,正準備剪,手一顫,我好像剪錯了地方,展開一看,我不小心把蝴蝶的頭給剪掉了,我有點灰心。趙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走過來撫摸著我的頭:“小伙子,加油,只要有信心,鐵杵磨成針。”聽了老師的.鼓勵,我勇氣大增,又拿出紙反復練。
雖然剪紙不容易,但是經過我兩個星期的練習,很難的花樣我都剪出來了,我突然喜歡剪紙了。趙老師看見我剪得越來越好,就向我豎起大拇指,我也很開心。
又過了幾個星期,到了剪紙大賽的時候,我也報名了。比賽時,我認為我剪得很好了,也感覺很容易,我很快就剪完了交上去,我信心百倍地等待第一名成績的報出。結果他們剪完時,我一看他們剪的都比我剪得好,這一場我輸了,我很郁悶。趙老師說:“明年還有一次,一次失敗,沒有什么,加油,其實你剪得已經非常好了,都過去了!”我聽了老師的話,又鼓起了勇氣,下定決心認真練習,準備迎接下一次的比賽。
剪紙不但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還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心靈手巧,我們一定要把這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3
到過我們學校的人都會被那一處景觀所吸引,那就是我們學校大門后面的背景墻。那墻上刻著比我個子還高的三枚章,別看這三枚章,聽我們教師的介紹還真是大有故事可講了。
每一天上學、放學,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去看看這三枚章,因為這樣大三個鮮紅的印章我從沒見過,估計別的地方也找不到。可是紅色印章里的那幾個字我都不認識,估計我的同學也都不認識,聽教師說那些字是篆體。但我是不懂什么篆體的,雖看不懂但覺得那形狀很好看,有點像畫。幸虧每個印章旁邊都有四個隸書體的小字說明,那分別是“浩然正氣、博學多才、身心健康”。此刻我能把印章里的篆體和旁邊的隸書小字挨個對上號了。我們教師說,這印章上的字是從我們的鄉賢——呂留良身上提煉出來的。學校期望我們全校學生要做這樣的人!
我明白了學校的用意,可是我覺得這么大個的字讓人看不懂還是不太好。有一次,回到家和爸爸聊起我們學校的三個章的事,爸爸笑笑說:“孩子啊,真是學無止境啊!你們學校用印章的'形式來銘刻這幾個字是很有創意的!用印章的形式比單純寫上這幾個字來得有文化味,異常是配上篆體后,更顯得你們學校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了。那三枚章紅底白字,顯得穩重、大方、大氣。孩子啊!紅色表達著強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還有種喜慶感。并且印章在我們中國代表了誠信的思想。”我靜靜地聽著,不時地點頭。
原先三枚印章不僅僅是好看,它里面還包含著很多東西。怪不得,期末的時候教師會帶著三好學生、各類先進學生到“三章”前拍照留念。我也已經有兩張照片了,我把這兩張照片像寶貝一樣安放在我的書桌前。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4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貼對聯、皮影、年畫、吹糖人等等等等,今天我去廟會的時候,看見了吹糖人這種傳統文化。
正月初四,我們全家人去了隋唐遺址植物園,這里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廟會。走進隋唐遺址的民俗街,我立刻被這里各種各樣的民俗文化所吸引。我穿梭在人流中間,眼睛都不夠看了。我們停留在一個攤位前,十二生肖的'造型呈現在我的面前,一個個晶瑩剔透、惟妙惟肖。媽媽告訴我說這就是傳統文化藝術——吹糖人。吹糖人啊,我可沒見過。我看到這些可愛的小動物,纏著媽媽要買一個我的生肖——龍。媽媽看我喜歡就買了一個,接過錢的老爺爺就開始給我做。
只見他從面前的小鍋里拿出來一塊用各種糖熬成的糖稀,兩只手揉呀揉,揉成了一個里面是空的小球。然后從一頭拉開成一條“小尾巴”,去掉一部分后就把“小尾巴”放在嘴里吹,小球在老爺爺的手里開始變大。老爺爺的手和嘴配合著,嘴吹著,兩只手靈巧的捏來捏去,不一會,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就出來了。這手藝也忒好了吧!在老爺爺兩只手的扭來扭去中,不一會龍身子也出來了,接著,他又拿了一根棍子,趁著糖稀還沒干,把糖稀龍粘到了棍子上。我把它舉到太陽下,好晶瑩剔透的龍啊!我在心里不由贊嘆這位爺爺的手藝可真厲害!
其實,吹糖人兒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幸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擔換破爛。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后制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么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于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吹糖人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已經不多見了,希望以后能夠受到更多人們的關注,讓我們中國古老的傳統手藝保存下去,流傳下去。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5
輕輕地翻開這本書,如同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寶庫的大門,讓我流連忘返;靜靜地品味書中文字,我頓時被包裹在濃郁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之中。手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的心緒也隨之放飛,寸步不離地追隨它,穿越到博遠精深的傳統文化大家族,接受他們熱情隆重的招待。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幾千年來,她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文化,貴如珍寶歷史,還有那代代傳承傳統美德,諸如尊老愛幼、禮貌待人、互助互愛等等,這些都與我們青少年學生息息相關,讓我們受益匪淺。然而,我最熱衷莫過于蘊含著無限魅力,浩如煙海,多彩繽紛傳統文化。不同門類傳統文化如同一個個音符,按照不同排列組合,編織成了一首首悠揚動聽神曲,使人聽后心曠神怡,神采飛揚。
說到這兒,很自然地想起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由來久遠,內涵豐富,別有風情。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要說最具有代表性的,春節是毋庸置疑的。通過閱讀,我了解到了它包含著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具有和睦團結的喜慶氣氛。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節前是忙碌而興奮的。收拾好房子,置辦年貨,準備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是為了用嶄新的、更精神、更喜慶的面貌迎春接福納財。有句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春節期間,天真燦漫的孩子們是最快樂的。大年三十這一天,最重要的莫過于“談年飯”了,也叫“團圓飯”。飯桌上,全家人其樂融融,邊吃邊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想:“談年飯”不僅是為了吃一頓美味佳肴,更主要的是家人們享受全家團聚的喜悅,共度把酒暢談的美好時光。人們沉醉在節日的氛圍中久久不愿醒來。
這些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經過歲月的積淀、發酵,已散發出香醇的氣息,讓我們年復一年地不斷地去品嘗,回味。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生活中的傳統文化09-22
作文:生活中的傳統文化02-03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作文06-25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3-13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01-29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07-19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07-15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精選10-12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09-28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小學作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