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被遺忘的傳統文化作文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小編收集了被遺忘的傳統文化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被遺忘的傳統文化
物欲橫流流盡了高雅,歌舞升平平息了斗志,阿諛奉迎迎合了庸俗。大江東去已成為千古絕唱,圓明園的斷壁殘垣已被商品大潮沖刷得一干二凈,井岡山的星火早已被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所淹沒……
有人說,周迅離我們越來越近,魯迅離我們越來越遠;知道比爾的人越來越多,知道保爾的人越來越少;聽周杰倫的人越來越多,聽貝多芬的人越來越少;看《財富》的人越來越多,看《紅巖》的越來越少……
庸俗,鋪天蓋地地襲來;高雅,悄無聲息地消失。塞滿書包的是卡通,堆滿床頭的是言情、武俠;高高掛在書架的是《詩經》,塵封蟲蛀是《巴黎圣母院》。
一種蒼涼的感受襲上心頭:文化正離我們而去。不,是我們離文化而去。熟讀唐詩三百首已不在值得驕傲,不識貝克漢姆被嘲笑為落伍。談到流行歌星便滔滔不絕,說起那段滄桑的'歷史卻茫然不知。文化,正在被一點一滴地遺忘,一步一步地走出我們的生活。鑒賞詩文,游覽古跡成為那些學者、專家的工作;艱苦奮斗,堅忍不拔被看成是戰爭年代紀念品。
可是,這又能怪誰?你看看那電視報紙每天播放的是什么?街頭張貼的什么?報紙雜志每天報道的是什么?
為了建商業步行街,把烈士陵園拆了;為了整頓市容市貌把百年古屋拆了,把唐朝的城墻拆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豪華別墅。而我們還在為這些“杰作”感到自豪呢!
趙薇在國人譴責的時候說:“我不太清楚那段歷史。”一隊青年戀人在圓明園的斷壁殘垣前旁若無人地擁抱接吻,旁邊卻是一位步履蹣跚的老者在輕輕的哭泣。
在競爭白熱化的年代,人們似乎無暇,也沒有閑情逸致去揣摩那句“僧推月下門”究竟用“推”好,還是用“敲”更合適?也沒有興趣去探討陶淵明的淡泊、老莊的無為……而更多的人是不屑。
是追名逐利讓我們遺忘了那些曾經的艱苦滄桑,是利令智昏讓我們拋棄了那些高雅的文化,是歌舞升平讓我們失去了高雅的追求……
被遺忘的文化在悄悄的哭泣……
回來吧,高雅的文化!回來吧,遠離的文化!
第二篇:被遺忘的傳統文化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范,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后,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余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第三篇:被遺忘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形成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后,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著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著西方圣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后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云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為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為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為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后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