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三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 篇1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陶瓷的故鄉”,以陶瓷聞名天下,蜚聲海外。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窯曾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一筆,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歷史足跡。今天我們向日葵假日小隊踏著先人的足跡,追尋歷史的腳步來到了這個神奇的博物館。
走進大廳到處陳列著古代的瓷器,它們各種各樣、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好像在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故事。我們仿佛走進了時光隧道,回到了八百年前,看到了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接著我們來到陶藝中心,親身體驗古代陶瓷工藝的神奇魅力。陶泥在我們的手中經過我們的拉、捏、拍、揉,一下子富有了生命力,一個個與眾不同的作品應運而生。望著我們自己的作品,我們都有一種十分強烈的成就感!
一天的博物館之行非常短暫,但同學們都為我們祖先的心靈手巧,我們祖國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 篇2
漢語,是我國的語言;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是華夏五千年來源遠流長的文化。
漢字一筆一劃間,變化無常,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漢字如同翩躚而出的彩蝶,散發著生命的氣息和文化魅力。
正當外國人驚嘆于漢字結構的復雜多變,漢字造字的美妙、精巧時。而我們—華夏的子孫,卻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語言,使漢語漸漸成為被遺忘的文化。
現代的人們,早已習慣在鍵盤上敲下一個又一個的標準的宋字體,在宣紙上的自由書寫已被漸漸淡忘,文字最本最真的涵義被疏離,一場關于漢字的危機已埋下伏筆。
記得我曾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則公益廣告,是關于漢字的。記者訪問了許多人,有學生,有工人,有職員……卻很少有人能正確書寫出“未雨綢繆”這一個成語。這本是一個常見的普通成語,卻很少有人寫出。這也意味著方塊字在中國人的心中被漸漸淡忘,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被漸漸淡忘!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提筆忘字的時候?本該會寫的漢字卻怎樣也想不出來?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身為中國人,又怎能忘記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國的漢字呢?
漢語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是經歷千錘百煉而成的智慧的結晶。從甲骨文到金文,又從金文到小篆,又從小篆到隸書……經過無數次的改造,無數的精挑細選,才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的漢字。我們無法想象一種文字的產生經歷了多少的挫折,這也使得我們更不能遺忘屬于我們的文化。
漢語對于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用來交流的語言,更是我們不可忘記的文化、財富。我們是中國人,漢語是屬于我們的語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不能放棄漢語,對于我們來說,漢語就是最美麗的語言!
語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鑰匙。只要我們不遺棄這把鑰匙,那么我們的國家、民族,就不會泯滅。放下手中敲打著的鍵盤吧,拿起筆,書寫出屬于我們的文化!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 篇3
《中國的傳統文化----除夕做年糕、吃年糕》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很多,中秋吃月餅,元宵吃湯圓,除夕做年糕、吃年糕……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除夕做年糕、吃年糕啦!
做年糕先要把晚米磨成粉,然后把粉蒸熟,再把粉放到石臼中用力搗,搗一會兒就可以看到一塊圓圓的年糕啦!吃年糕的時候,可以用炒、放湯、蒸、煎等方式,還可以直接把剛打磨好的年糕切成四個扇形,這樣趁熱吃,可香了!
聽媽媽說,做年糕時,要把全村人叫到一起,去村里的加工場。那情景可熱鬧了,大家有的捧著加熱了的晚米粉,有的邊扛米粉邊拿鍋準備在這里加熱,有的拖著打磨器熱情洋溢地來到這里。不一會兒人齊了,把粉倒到長長的搗器中,每個人拿了一根木棒,“咚咚咚,咚咚咚!”敲粉聲震耳欲聾,年糕的香氣慢慢地溢出來,引得一旁的小朋友饞得直流口水。
年糕不僅美味,而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相關文章: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3篇08-20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九篇08-20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9篇08-19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4篇08-08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三篇08-22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四篇08-22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三篇08-22
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10篇05-23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四篇07-06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的作文3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