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寫傳統作文錦集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寫傳統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傳統作文 篇1
泉城濟南有一條最繁華的街巷芙蓉街,我的家就在這里。在巷子的深處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門店透著一種神秘,別看它不起眼但卻大有深意
一天,媽媽滿心歡喜的穿了一件新裙子讓我看,可我不管怎么看都覺得這件衣服怪怪的,和平時穿的有點兒不太一樣。明明是短袖的裙子,領子卻高的把整個脖子都包裹住了,裙子雖然長到腳踝,可兩邊開著的叉高到大腿,我滿臉疑惑的看著媽媽。但媽媽卻是一副很喜歡的樣子:這叫旗袍,可不是普通的衣服,它是中國的國粹。旗袍好奇怪的名字,為什么把這件奇怪的衣服稱之國粹呢?媽媽沖我笑了笑說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咦?這不就是那家我十分好奇又從來沒進去過的店鋪嗎?玉謙旗袍店幾個大字很是醒目,兩側的楹聯門前圣水芙蓉泉,旗袍世家數百年,不僅道出了它已有百年多的歷史,同時還告訴了人們它的方位。一進門,更是被滿屋子各式各樣的旗袍吸引住了,模特身上穿的,墻上面掛的、展示柜里擺放的,琳瑯滿目竟沒有一件是重樣的,有種瞬間穿越了的感覺。一位身穿中式服裝的老者熱情接待了我們,他就是玉謙旗袍店現任的店長于仁謙出身旗袍世家,今年已經60多歲了,他的先輩從清代開始就從事旗袍服裝,到他這里已經是第五代了。了解我的來意后,老人家更是滔滔不絕的講起他和旗袍的淵源。
我是上世紀30年代,跟隨父輩來的芙蓉街。每天看著父親擺弄制作旗袍耳濡目染逐漸也喜歡上了做旗袍這門手藝,70年代初,開始正式學做旗袍的。可是,上世紀50年代之后,由于歷史的局限,匾曾被摘過很多年。為了生存被迫接受些送貨上門的活計,只不過那些年人們訂做的多是些便裝、中山服。1966至1976年間,旗袍更是被視作封建物品而遠離人們的生活,在那種艱難情況下始終沒有放棄對旗袍制作工藝的研究,直到改革開放之后,這種漂亮的服飾才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所以,玉謙旗袍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
老人家說他的旗袍全部是純手工的,所以制作講究鑲邊、滾邊、嵌邊、巖條、盤扣、貼花、繡花、手繪八大工藝,這些年來,他秉承了八大制作工藝的基礎上,潛心研究,不斷創新求發展。量體裁衣是玉謙旗袍的最大特色。為了盡可能讓訂做的旗袍合身合體,他把測量尺寸從早先的20多個,擴展到40多個。如今他創立的經緯立量法,需要測量60多個尺寸。他說:中國的傳統服裝,特別是旗袍,是真正的個性服裝,可謂‘千人千衣’。因而,每件旗袍需要測量60多個尺寸:身長、袖長、胸圍、袖口、腰節、開衩、總肩這種細致的測量,等于繪制了一幅精準的人體比例圖。他還形容說:我的眼睛好似照相機、攝像機,大腦則好似計算器,如此這般,裁剪起來才能運轉自如,制作出來的衣服才能合體合身。為了讓旗袍既傳統又新潮,他還借鑒國外新潮款式,將歐式晚禮服的設計,運用到旗袍的設計中,從而使得制作出的旗袍,格調更加高雅,款式更為新穎。對此不無自豪地說,這些年來,先后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奧地利、加拿大、荷蘭等四五十個國家的留學生和國際友人,做過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裝。更值得驕傲的是,他還為國內外著名影星、著名主持人,做過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裝,為玉謙旗袍贏得了極好的聲譽。
歷經百年多的玉謙旗袍,至今仍然是手工制作,準確地說,主要是由老人家獨自制作完成。現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志青年能傳承他的這門手藝,到上海、北京、廣州等主戰場去開拓市場。一說到這里老人家忍不住連連嘆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愿動腦子,也容易浮躁,沒幾個愿意耐心跟我學手藝的,也曾經招收過一些徒弟,但后來都走了,畢竟手工制作服裝還是很累的。只要一個人能堅持三年,那他就能成功了,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人能吃得了這個苦。曾經有一個很好的學徒,在他快要成功,我準備讓他去闖市場的時候,他卻放棄了,進入了一家現代服飾公司。我現在就希望有個不需要文化程度有多高,但能勤勞吃苦的徒弟耐心跟我學,這就夠了,我一定不能讓這門祖傳的手藝流失。淡泊名利,一心想著匠心傳承這就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手藝師傅的良苦用心。
正是靠著這份執著和堅持20xx年10月,玉謙旗袍被列入濟南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5月,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xx年3月,被認定為山東老字號。現在它已經成為泉城濟南的名片,代表著濟南的符號。
寫傳統作文 篇2
在某一天里,我夢見孫猴頭和太上老君聊了起來,只聽到那猴頭說:“常聽人們說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要不然咱們什么時候下凡看看。”“好呀!”太上老君聽了也動心了,高興地答應了。
我醒了過來,回味著夢中的內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書上看過的內容,年齡有禮貌的說法,如:不滿周歲是襁褓歲是孩提、十歲是黃口,因為雛鳥這時嘴是黃的,有些名人說的話傳承下來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說法。還有花甲指60歲的老人、古稀指70歲的老人,古稀出自于蘇軾的一首詩:人到70古來稀。相傳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對聯,乾隆指著一位141歲的老人說出了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有位叫紀曉嵐的學者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歲,花甲重逢是兩個60歲是120歲,三七是21歲,合起來是120歲。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指兩個70歲是140歲,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歲。怎么樣,傳統文化很有趣吧!
我們一定要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好的繼承下去。
寫傳統作文 篇3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詩,詞,民族音樂,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燈謎等。還有一些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有很多民族習俗,家家戶戶貼對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還有穿新衣,吃餃子,大人還要給我年錢。在這些習俗中,我最喜歡的是裝年錢的小紅包了。拿著小紅包,我就迫不及待朝外奔去。一出門,我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他們在樓下的小廣場正進行煙花比賽呢!只聽“??”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沖天空,還有的像一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到這美麗的煙花,心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好多倍”。于是,我趕緊去買煙花,拿著自已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后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只見“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看著天空被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春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傳說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著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里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去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0xx年的春節快到了,我盼望著到來!
寫傳統作文 篇4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每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節日風俗。在中國,除夕就是最熱鬧了。
除夕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稱大年夜。除夕這天晚上鞭炮聲不斷,非常熱鬧。
現在就由我來說說我家是怎么過除夕夜的吧!
在除夕夜這一天,我們家就會打鞭炮。早上,我還是照樣睡我的懶覺,媽媽早早的起床打掃房間,爸爸也跟著媽媽一起干活。中午,我們還是平常一樣吃著普通的米飯。晚上,便是熱鬧非凡,玩的很開心。
我們會先拿些白蘿卜來,切成小塊,再在上面插上蠟燭,然后點上火,放在家的各個角落。隨后,我就會吧家里的燈全部開起來。吃晚飯的時候到了,我們一大家子都會跑到爺爺奶奶家吃團圓飯,吃完飯,我就會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玩鞭炮。
玩著玩著,時間久匆匆地過去了,我們就都上樓了,但沒睡覺,就是在樓上玩。
到了晚上十二點,爸爸就去打響了鞭炮,點上了煙花,很漂亮。打完后,爸爸就帶我去了廟里,具體我也不知道怎么說。
這就是我家的"除夕夜。"除夕夜總是那么別具特色,那么令人難以忘懷!
傳統節日作文 傳統節日作文200字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三
中國的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很多,這是我們這個經歷了幾千年文明民族的寶庫,有:春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記得去年我在外婆家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里面的小品逗得我們一家人哈哈大笑。看著看著,突然有兩聲砰砰、砰砰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陽臺一看,呀!真是好美阿,原來是煙花!
回頭一看鐘,原來已經十二點了,這時聽到外公在樓下大喊一聲,說:"我們也快點放鞭炮和煙花吧!"我匆匆忙忙地跑到樓下去,看到鞭炮已經掛起來了,像一條紅色的大蜈蚣,鞭炮掛在二樓,一直垂到一樓地上。這時我看見姨丈手拿著一根香,然后和我們一起異口同聲說:"1、2、3。"數完之后,鞭炮聲音就震耳欲聾的響起,我高興的大喊起來說:"新年到嘍,新年到嘍。"我和妹妹一人拿著一枝煙花,插到地上,點起煙花,一會就有煙花沖向天空,五彩繽紛的煙花漂亮極了。
這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不是很有趣?
寫傳統作文 篇5
在各種各樣的節日里,我最喜歡春節。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們小區里熱熱鬧鬧的,家家戶戶都忙忙碌碌的:有的貼倒“福”,有的在準備喜氣洋洋的年夜大餐,小孩子穿著新衣,拿著壓歲錢,高高興興地跑到小區公園里玩去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帶著煙花爆竹下了樓,這時候的小區已經熱鬧非凡,幾乎家家戶戶都出來放鞭炮了。我堵起耳朵,看著爸爸放響了地一掛鞭炮后,也趕緊從一堆煙花中那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煙花:小星星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地上,做了個手勢讓爸爸來點火,然后我跑到遠一點的地方,爸爸用打火機點燃了導火線,兩三秒后煙花就“嗖”地一聲飛天了,在漆黑的夜幕上亮起了紅色的一點,“呯”的一聲,那一點又綻放開來,成了一朵色彩絢麗的菊花,當菊花的顏色漸漸消失是,隨著“噼里啪啦”的聲音在菊花后面亮出了星星一般的火星,接著第二朵,第三朵…..除夕晚上的夜空被這些美麗的煙火裝扮得無比漂亮。12點時,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更是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在鞭炮聲中轉來了。
這個春節,我過得真開心。
寫傳統作文 篇6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很多,春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七天的假期里是我最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能夠有個長假回家陪我玩,住在深圳的大姑姑一家也會回廈門和爺爺奶奶一齊過年,還有在廈門的小姑姑一家,三家人,好不熱鬧。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人,一齊到環島路觀看煙花表演。各種各樣的煙花同時在天空綻放,有的像一串紅燈籠,慢慢飄向天邊,好似天燈一般;有的像閃閃的星星一樣灑落下來,讓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接;有的像綻放的、五彩繽紛的花朵,仿佛告訴人們春天就要來了。觀看的人群里發出一陣陣的驚嘆聲!看過煙花表演,我們會去唱K,這是我和姐姐們最喜歡的。三個姐妹,你爭我搶,爭當“麥霸”,每次都逗得大人們哈哈大笑。
當新年鐘聲響起時,爸爸媽媽、姑姑姑丈會領著孩子們向爺爺奶奶拜年,互相祝福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工作進步,學習進步!當然最開心的是我們都有大紅包啦!
我喜歡溫馨快樂的春節!
寫傳統作文 篇7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冰糖葫蘆,有古老的中國書法,有精美的剪紙,還有熱鬧的舞龍獅……我最喜歡的是中國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歷史嗎?茶最早是被人們當作食物應用的。尤其是在物資匱乏的原始社會,茶更是一種充饑之物。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飲茶也逐漸成為一種風俗,甚至在一些地區形成了飲茶文化。茶葉被食用之后,其藥用功效逐漸被人們發現和認識,茶葉隨之轉化為養生、治病的良方。人們在飲茶和把茶作為藥物使用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茶的藥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因此茶開始轉化為飲料,直到漢代,飲茶才成為一種新的潮流,滲透于社會的各個階層。三國以前是茶文化的啟蒙,晉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時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時期,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期,遼金元時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現代是茶文化的發展期。
中國茶有紅、綠、青、黃、黑、白六大類兩千個花色品種。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來歷,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細細體會,多多查閱就能得到更多的中國古老茶文化的知識。
寫傳統作文 篇8
我的家鄉在綏陽,綏陽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小鎮。在民間傳統節日中,最熱鬧的也就是春節了。
春節也叫做過年。一年一度的春節大家都很重視,各家各戶都在春節前半月就忙著籌辦年貨。賣對聯、鞭炮、食品的人都會大賺一筆。
到了除夕中午,各家各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和各式各樣的福字。遠方的親人都要趕回來吃團年飯,到了晚上八點,大家都圍在一起看聯歡晚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大家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里包上錢,如果有人吃到了錢,就象征著一年財源滾滾。
到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拜年開始了。小孩們給大人恭喜,大人忙著給小孩掏紅包。在這天小孩可發了大財。朋友互相訪問,親戚往來也是春節的主要活動。從初二到元宵節的期間,大街小巷男女老少三五成群,拿著禮物去串親訪友,談談過去一年的生活或新的一年的打算。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民間風俗----春節。我喜歡家鄉的春節,喜歡它的情趣盎然,更喜歡春節的歡天喜地,因為在春節這一天,大家都可以團團圓圓一起分享快樂。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伙子接不著輸了以后,小伙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后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云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xx年歷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歷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
寫傳統作文 篇9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積淀的文明古國。具有曲折而又漫長的發展過程,由中華各族人民共同書寫創造,內涵豐富,從未喪失過它的根本—中華傳統文化。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傳統文化呢?它是指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但它又與歷史文化有所區別:它對人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不僅存在于歷史中,還存在于現實中。
傳統文化被稱為中華文明之“根”,不單是因為它對于歷史發展保留了其文明成果,同時也是因為它對于現實也具有積極意義。
傳統文化中的傳統思想如“以和為貴”、“實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的思想仍沿襲至今,它在潛移默化中對人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至今“平等”、“和諧”仍印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中國旗袍,更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中華民國政府于1929年已將它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從古至今,它代表著中國女性的古典韻味,標志著獨具特色的東方時尚,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那具有永恒意義的美,讓世界為之傾倒。
但傳統文化就全部是積極的、先進的嗎?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兩面性的,中國傳統文化也不例外。
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局限性,決定了其對當今社會也有消極的影響。好比古代西漢時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過于追求道德修養而忽視自然科學,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政務,輕自然,斥技藝。道德至高無上的觀念把人的興趣引向了道德修養和政治活動,而不是引向對自然的征服和對物質世界的剖析;這種極端的思想直到現在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因此,我們更應辯證地看待傳統文明,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而如今,各種思潮魚龍混雜。如何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現代科學的發展,信息全球化,外來文化的進入,難免讓國人隨波逐流,忘記了怎么去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以不卑不亢的姿態去與外來優秀文化借鑒、交流,博采眾長,發展中華傳統文化,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讓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用心解讀傳統,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的“兩面性”;在當今社會中抵御外來文化帶來的沖擊的同時,不忘中華文明之“根”,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做新時代的建設者,讓傳統文化一脈相傳,欣欣向榮!
【【實用】寫傳統作文錦集9篇】相關文章:
【實用】寫傳統作文錦集九篇03-27
【實用】寫傳統作文錦集7篇03-27
【實用】寫傳統作文錦集五篇03-17
【實用】寫傳統作文錦集六篇03-11
【精品】寫傳統作文錦集10篇04-07
有關寫傳統作文錦集八篇04-07
關于寫傳統作文錦集五篇04-05
【精華】寫傳統作文錦集6篇04-04
【必備】寫傳統作文錦集九篇04-03
【精品】寫傳統作文錦集8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