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優秀傳統作文九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傳統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優秀傳統作文 篇1
中華的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更好地去了解它,傳承它。而傳統文化包括方方面面,比如思想、語文、禮儀、書法。音樂等。那我們就來先了解禮儀。
生活中,有很多禮儀,比如“孝”,人們都說“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和長輩是我們每個人要做的,還記得那則“香九齡溫席”的故事嗎?香九齡家境十分貧寒,母親跑了,而父親又身患重病,全家的包袱全壓在她弱小的身軀上,每當夏日傍晚,她早早地來到父親的房間,拿著扇子,把蚊子都扇走,床扇涼了,再讓父親入睡,自己則在一旁為父親扇風,直到父親熟睡為止。到了冬天,自己先躺進父親的被窩,暖熱了,再讓父親躺進去,怕父親著涼,便把自己的被子也搭在上面,而自己卻只穿薄薄的一層衣服睡在一旁,在半夜常常被凍醒。
這是我們從小就學習過的故事,如今科技發展迅速,不再有以前那樣惡劣的環境,不需要和香九齡一樣,在父母工作一天勞累的情況下說一聲“爸媽,辛苦了”或給他們端一杯熱水,他們就會覺得十分安慰和滿足。所以我們要常孝敬長輩,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就是“孝”。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去發現和學習,它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支撐柱,需要我們新一代的少年去傳承和發展。
優秀傳統作文 篇2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傳說那天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里。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劃著船把飯投進江里,可是后來他們發現投入江里的米飯全被魚吃了。于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種長長的葉子里包成四個角的形狀,魚見了以為是菱角,因為菱角有尖尖的刺,魚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外婆也會把長長的、青青的艾條掛在家門口。我最愛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紹興服務區賣的“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鮮美,讓我回味無窮
吃粽子
又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奶奶就包好了粽子,那一個個粽子可謂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三角體,長方體。聽奶奶說,這些粽子的餡有許多種:白糖餡、黑芝麻餡、蜜棗餡、菜餡。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忙讓奶奶煮粽子。
等呀等呀,大概過了幾個小時,粽子終于煮好了,開鍋。
粽子剛盛上來,我就拿起了一個粽子,剪開了線,又解開了粽葉,把粽葉里的糯米團放到碗里,拿來了一雙筷吃了起來。我手里的那雙筷子不停地在碗與嘴中間揮舞。不一會兒,一塊粽子便進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這粽子里有糯米的飯香;粽葉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棗的蜜甜。這些味道交織混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
吃著吃著,我實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里放了五個粽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咕噥道:“好吃,真好吃。”不一會兒,五個粽子便進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臉上也粘了不少飯。可我卻樂不亦乎。
沒想到這小小的粽子竟那么好吃!我也知道:“這每個粽子都代表著長輩們對子女的愛呀!”將來長大了,我也要為長輩們包粽子。
優秀傳統作文 篇3
中國的傳統文化從古至今,有五千多年了,中國的傳統美德,很受外國人的喜愛和俗話說得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句話的意思是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答: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學習雷鋒好榜樣”從老師的教導,要學習雷鋒叔叔的樂于助人,現在,長大了更要明白。
這雷鋒叔叔的英勇事跡中,我明白樂于助人的重要性,嚴重性。所以,我們必須明白,這樂于助人的這真正的意念/
可如今在社會,這21世紀,還像新的實際嗎?這個路上還有好心人嗎?還有:“釘子精神”嗎?
去年,一個叫樂樂的小女孩,在路邊玩耍,不慎被車撞倒,開車的人跑了,可憐的小樂樂還躺在路上,深情的看著她,可是沒有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可馬路上的車一刻也沒有停下來。最后一位檢垃圾的老太太把她帶到路邊的時候,他已經沒有了呼吸,從之一事件,可以看出,現在得人心是多么的險惡。
現的人心的險惡并方向以前一樣干凈,現在得人心是烏黑的,令人厭惡的。
讀完樂于助人,我們再來談談救死扶傷。
救死扶傷,只要病人有一口氣在醫生就不能放棄。
而今,就醫生的一句話,而大打出手,將醫生告上法庭,醫生不能就人,更不要說扶傷了。
一張病危的通知書,家長不肯簽字,最后失去寶貴的生命,而家長將此罪壓在了醫生身上。
有一個人說過一句話讓我至今深藏,那里“沒有殺過人的醫生,不是好醫生。
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的美德正在逐不得減少,我們要控制美德的減少。
“只要人人都現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的更美好。”
優秀傳統作文 篇4
如今,已又是一年新春到,在這普天同慶的節日里,縱使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小公民,想必也會被這佳節的熱烈氣氛所感染。正如我們一家的老老少少,為了迎接新春,早早地便開始給家里進行“掃塵”。就連年齡最小的我也沒閑著,忙著清洗器具,打掃客廳的角角落落。一家人齊心協力,共同勞作,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弄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活躍氣氛。自小鮮少做家務的我更是在清掃中“洋相百出”,要么是一不留神把自己弄得滿身是灰,要么就是洗碗時把自來水濺的到處都是。弄得長輩們皆哭笑不得,最終還得父親“親自出馬”,這才穩定局面。唉,好不容易把家里弄干凈了,我也是時候去把自己“弄干凈”一下了。
到了大年三十,各式各樣的窗花與對聯更是將我家整個裝點一新。外面時不時地響起陣陣鞭炮聲,如同新一年即將到來的福音,家家戶戶皆熱鬧非常。除夕之夜,我更是與家人一同守歲,祈求來年能辟邪去災,迎祥納善。
除夕夜,普天下的親人終得以重聚,歡聚一堂,為來年的生活祈福。人心與人心間的距離也從未如此貼近......
優秀傳統作文 篇5
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一直讓我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重要的一個源頭即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中國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也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學習中國歷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造的燦爛歷史文化,繼承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從中汲取思想精華,結合新的實踐不斷發揚光大。
我們要繼承、學習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文化的發展,除了繼承,我們更重要的是學習,是弘揚。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我們中華文化的強大之處,也正在她的海納百川、吸融并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報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向世界學習,不斷將世界上優秀的東西納入中華文化,并打上深刻的中華文化的烙印。現在的中華文化,已逐步走向世界,她是中國人的,同時也是世界的。
優秀傳統作文 篇6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歷史至今天,從現代追溯五千年的歷史。傳統的文化顧名思義,是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的文明文化,這些文化是古人,從他們身上經過實踐演變而來的。比如,屈原是清明節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現在,絕對會是一位偉大烈士,供在中國最大的烈士陵園。由于屈老的堅貞不屈,為國為民,不畏強權,誓死不做賣國的,寧可跳入江中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會為了一點小利益,而出賣國家出賣自己的人格,不會踐踏自己的尊嚴。屈原死后,他的后人們為了紀念他,雖然他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但是現實中還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們在屈原自殺的江中劃著小船,撒著用葉子包著的米團,人們覺得這樣魚蝦就會吃這些米團,而不會吃屈原的軀體了。由此在江中劃船變成了賽龍舟,撒米團演變成了現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們把那一天定位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的紀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們叫它“清明節”。
例如這樣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節為什么要放鞭炮,讓我來告訴你為什么。相傳每年有一天,有個叫“年獸”來擾亂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糧食,毀他們的房子,弄的他們人心惶惶。可是看年獸那么兇惡高大,他們卻又不敢與之抗衡,終于有一天他們發現年獸怕響聲,于是家家戶戶都在年獸來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獸聽見這些鞭炮響聲,嚇得落荒而逃,人們終于又回到了平靜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節,就是這么來的,家家戶戶都要過年,給紅包,這樣才吉利,說這一年都會富富貴貴,平安無事。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午的傳統文化節,所以源遠流長,就說明我例舉的僅僅是個皮毛,還有好多好多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才會多姿多彩,這傳統文化代表了我國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結晶。
就是靠的這些傳統文化,而就是這些傳統文化是別的國家,甚至別的星球所沒有的,它們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是智慧,是結晶,是成果,所以它們會源遠流長。中華傳統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復制那是遠遠不可能的。如果是簡簡單單的,有何是堪稱“傳統”這兩個字,就算再給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會越來越神秘,你永遠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所以我說中華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是博大精深,是獨一無二的。
優秀傳統作文 篇7
炊煙是什么?
有人說,炊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有人說,炊煙是種在屋頂上的精神的莊稼;有人說,炊煙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辮子;有人說,炊煙是一種樸素的記時方式;有人說炊煙是圍著鍋臺轉的娘對野孩子的柔聲呼喚;有人說 。
我說,炊煙是一種能讓人感動得落淚的風物,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煙已然絕跡。沒有土灶,沒有柴草,沒有煙囪,哪有炊煙。廚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煙的命。人間煙火,不必炊煙。時代的推陳出新,似乎炊煙與繁榮水火不相容。
鄉村是炊煙的最后一塊領地。如今的鄉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舊貌換了新顏,去年的燕子輾轉歸來,居然“找不到北”,舊巢舊巢安在否?燕子難覓舊巢,歸人難覓炊煙。液化汽、沼氣和電,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炊煙。炊煙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找一個晴好的冬日,我出發了。落葉樹光禿禿的,視野開闊,無遮無攔。我經過微綠點點的麥田,目極之處是地平線,地平線上是幾間老屋子,豎起一根煙囪,像桅桿一樣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煙囪分時段裊出一筆炊煙,藍得自在,藍得純粹,藍得無限透明。哇噻——
可是,這不可能。“實踐”等于“落空”,像是一塊滿懷試探性質的石頭拋進了無窮無盡的深淵。節節拔高(鱗次櫛比、日新月異)的鄉村里,炊煙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個詩人的浪漫,想象著無家可歸的自己,在鄉村,擇一高地,學習魯濱遜,以祖傳的勤勞和智慧,蓋一間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煙囪通向屋外,撿來柴草,燒鍋做飯,炊煙像快樂的孩子樣在屋頂上一蹦三尺高……鍋里煮著生活,煙囪裊起炊煙。我一個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貪婪地呼吸著久違的帶有草木氣息的微溫的炊煙,他鄉遇故知一樣不能自已……
老實說,我被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炊煙征服了。
炊煙在我心里裊出一筆蔥蘢的詩意。
我對炊煙的理解超越了貧窮的局限。我嗅見了萬千種氣息,溫馨而甜暢的家的氣息。我心沉醉呵。
炊煙在我心尖上打上一個碩大的結……
也許,終有一天,我在課堂上講解炊煙時,費盡口舌,打盡手勢,孩子們仍然將頭搖成撥浪鼓,滿頭霧水的樣子讓我心焦。我靈機一動,置課堂教學常規于不顧,燃起一枝紙煙,注目淡藍的煙霧裊裊升起,聲情并茂地說,看,炊煙就是這個樣子!
優秀傳統作文 篇8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優良的傳統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這些中華美德需要永久的傳承下去,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髓。
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要先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學校向老師鞠躬問好,主動撿起學校里的垃圾,與同學團結,主動幫助他人等等。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禮義之邦”而著稱于世界民族之林。愛國、誠信、厚仁、重義、敬親、貴和、求新、好學、勤儉、奉公等道德要求,經過數千年的不斷陶冶、實踐和發展,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極其重視“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誠實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導向功能,這對于克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淺、低級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等腐朽思想來說,有很強的針對性。對于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道德,只要我們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吸取其精華、批判其糟粕,傳承其美德,拋棄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賦予其新的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就一定能夠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設的發展,有助于“以德治國”的實施。
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時代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傳統道德基本內容,把傳統美德分為愛國、明智、持節、自強、誠信、知恥、改過、厚仁、貴和、敦親、重義、尚勇、好學、審勢、求新、勤儉、奉公、務實等18個部分,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傳統美德的各個方面,本著少而精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這對于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們的道德品質,進一步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加強以德治國,培養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后,在一樁樁英雄事跡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傳統精神文化。
當前,培育和弘揚傳統文化,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于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時代而不斷發展;不囿于陳規而勇于創新;不敢于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的傳統文化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圣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后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優秀傳統作文 篇9
有人說,中國古代的東西是全對的,有人說中國古代的東西是半對的,甚至有人說,中國古代的東西是全不對的。我市第二種意見,但我認為,只有一樣不對。那就是武術。我們不談武術,談的是其他對的。
一般來講,人們批評的只是這幾個方面。有人說,中國古代的教育太死板;有人說,中國對婦女不公平;有人說,中國古代的科學不發達;有人說,中國太迷信;甚至有人說,中國古代的閉關鎖國,才導致現在的落后。我認為,這些不是錯的,而恰恰是對的。
洋鬼子信的布爾什維克、馬克思等人,他們并不和其他的歐洲人有什么不同。中國近代著名學者辜鴻銘說,歐洲人是不道德的,這完全正確。在中國,封建、資本、共產,亂七八糟的主意哪個都好,只是中國人的文化是千年不變的。經書流傳五千年,胡適(陳)獨秀毀一旦。中國人很講禮貌,重禮節、面子,這都是由經書傳下來的。
中國的落后,并沒有什么可惜。西方的科學都是偽進步。西方人因為本質是不道德的,但我們中國人不是。洋鬼子沒有倫理道德,所以他們無權影響中國。
摘錄辜老先生的春秋大義一段:“首先,我們來談談中國的語言。中國的語言也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其兒童和未受教育者學習中文比成年人和受過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兒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靈來思考和使用語言。相反,受過教育者,特別是受過理性教育的現代歐洲人,他們是用大腦和智慧來思考和使用語言的。有一種關于極樂世界的說法也同樣用于對中國語言的學習∶除非你變成一個孩子,否則你就難以學會它。
其次,我們再指出一個眾所周知的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實。中國人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國人是用心而非腦去記憶。用具同情力量的心靈記事,比用頭腦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舉例來說,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兒童時代的記憶力要強過成年后的記憶力。因為兒童就象中國人一樣,是用心而非用腦去記憶。
接下來的例子,依舊是體現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認的一個事實——中國人的禮貌。中國一向被視為禮儀之邦,那厶其禮貌的本質是什厶呢?這就是體諒、照顧他人的感情。中國人有禮貌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他們完全了解自己的這份情感,很容易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顯示出體諒、照顧他人情感的特徵。中國人的禮貌雖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樣繁雜,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禮貌則是繁雜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經聽到了一些外國人的抱怨。折衷禮貌或許應該被稱為排練式的禮貌——如劇院排戲一樣,需要死記硬背。它不是發自內心、出于自然的禮貌。事實上,日本人的禮貌是一朵沒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國人的禮貌則是發自內心、充滿了一種類似于名貴香水般奇異的芳香。”
中國對婦女的問題一直是世界聲討的事情。就這個問題,辜老先生就發表過言論:“女人難以駕馭,所以必須給予限制。孔子曾經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許有人會拿出來其他的證據,但是這些證據中的“證據”部分大多是語助詞。
科學的問題,應該說,洋鬼子切實應該讓我們學習,但不代表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陰陽學。陰陽學,其實就和洋鬼子的物質學是一回事。
至于閉關鎖國,那是最后一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證明:中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在美國把辮子剪了,長袍脫了,回來不得造反哪!這種情況,不閉關能行么?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九篇】相關文章:
關于優秀傳統作文04-08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300字7篇03-29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匯編九篇03-25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匯總10篇04-17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匯總6篇04-16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匯總7篇04-13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錦集8篇04-07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匯總9篇04-06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錦集五篇04-06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匯總五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