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春節傳統作文3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傳統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傳統作文 篇1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節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洋溢著喜慶和吉祥的春節是眾多節日中最新鮮最獨特的一個節日。它還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
春節也叫做“年”,有關年的由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個叫“年”的怪物,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最終,有人發現“年”怕響聲、紅色、火。最后“年”被殺死。于是,便在“年”被殺死的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的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并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后,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說。
有關春節的傳統文化也有很多。在春節這天,家家戶戶走門串巷,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現在長輩為晚輩準備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量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過春節,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貼春聯,祈求這一年平平安安。春聯也叫“門對”、“春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關于春節的傳統文化太多了,一時間也說不完,等下次再聊吧。
春節傳統作文 篇2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里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里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然后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然后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然后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后,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然后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向延續下來。
春節傳統作文 篇3
我們在大年初一放鞭炮,貼福字、貼對聯。這是為什么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青面獠牙的怪獸“年”,“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初夕,”年“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子里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躲避”年“的攻擊。下一年的除夕來了,村民還是跟往常一樣,突然一個人說:”我能把‘年’趕跑。“人們想:”這個人一定力大無比。“一看,原來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一個虎背熊腰的青年男子說:“你能打跑‘年’?連我都打不贏它。“一位老婆婆說:”你還是跟我們走吧。“可是老爺爺堅持留下來。
老爺爺拿紅紙做春聯,那稻草做鞭炮,拿蠟燭做燈籠,“年”看到這些東西下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是人們怕“年”還會再回來吃人,便在除夕放鞭炮,貼春聯。
我們要向老爺爺學習,他告訴我們不能光用蠻力,如果打不過,就要智取。我喜歡春節。
【【精選】春節傳統作文3篇】相關文章:
【精選】春節傳統作文三篇05-08
傳統春節作文精選15篇03-10
有關春節傳統作文04-08
【精選】春節文化傳統作文九篇04-05
精選春節傳統作文錦集10篇04-03
【精選】春節的傳統作文合集八篇04-01
【精選】春節傳統作文300字5篇04-01
【精選】春節傳統作文錦集7篇03-30
精選春節傳統作文300字5篇03-29
精選春節傳統作文匯總8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