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創新作文6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新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創新作文 篇1
我們似乎都在認為繼承是在盲目守舊,創新是對傳統的揚棄。但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想要創新,所以去繼承;想要繼承,所以去創新。繼承與創新,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共同發展的。只有這樣,人類的文化生活世界才會更加燦爛與精彩。
掀開歷史的篇章,我們隨處可見繼承與創新相互影響的身影。稷下學宮在繼承西周官學的辦學形式上,又在當時的國家形式上發展出一些新的內容,為先秦的教育史和學術史揭開了新的一頁。儒學復興運動孕育了理學,譚維維與華陰老腔在舞臺上的創新使最老搖滾樂得以延續。可見,創新需要從繼承中來,繼承需要從創新中過。只有使傳統變成現在人能夠接受的東西,傳統才能繼承,繼承才能創新,只有這樣,人類文化才會生生不息。
反之,如果只是繼承,而不去創新的,必定會被社會所排擠。文藝片《百鳥朝鳳》中的嗩吶老藝人艱難苦尋徒弟去繼承自己的嗩吶絕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試問一下,若是老藝人能夠主動去創新,如同華陰老腔一樣去創新一種被社會所接納的東西,使嗩吶與時代相結合,何嘗不怕沒有繼承呢?所以由此可見,繼承不是你希望怎樣就能達到多么好的.效果,而是與創新共同發展,共同影響的。
近段時間爆紅與網絡的二十四節氣美食圖,以手繪的方式來表達中國的傳統文化,使人們重新感受到這一文化,繼承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用新的方式去表達舊的內容,都不是創新嗎?可見,繼承與創新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并且使人類生活變得更精彩。
我們只有在繼承中去創新,在創新中去繼承,從傳統文化中得到新生事物,傳統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人類的文化生活才能更加精彩。
創新作文 篇2
電視冰冷的屏幕映出溫暖的亞馬孫河,從夏季熱帶雨林中傳出的聲響正在吞沒著他屋里的寂靜。他坐在書桌前。
整個的這一段日子里,他的頭腦都在醞釀一種新的想法。一種類似精神創傷的情感在閃回,以一種命令式的口吻在他的頭腔里反復陳述一個命題,冷靜,狂熱,決絕而無可置否:他需要創新。
他翻動書頁但并沒有看進去,他整個都處在一種亢奮的階段。在他眼里,那黑色的印刷體每一個字都是對他的一種嘲諷和催促——字一旦被寫出來,思想一旦被表達了,就不再新鮮,會慢慢腐朽——而他急需創新。
“痛苦和空虛無聊不是偶然現象,而是人生的本質。”他想起叔本華想到薩特。“哦,偉大的創新,偉大的先驗精神……不,不行,那是他們的創新,不是我。是我,是我需要創新。我要改頭換面,擁有無數嶄新的思想。”
他平復心情發現左手無意識地把書紙壓出了兩條皺折。他抬起手的同時,一句話在他的腦袋里漸漸形成——現在還沒好——他用手一下一下壓著紙。現在還只是一種感覺,一種說不清的情緒。他極力的想體悟這種感覺,用他的思想安撫那句躁動的話。他越來越不能平靜,他預備著喜悅的來臨,他的手也停止了動作。
靜靜的等待。他等待著一股有聲音的風暴,等待著攜帶著靈魂力量的信使到來。就和透過樹杈窺伺著那美妙景象的獵人一樣,他屏住呼吸,壓低心跳。但很長時間過去了,他的精神已經不再集中,他的手重新開始活動。他試圖通過模擬同樣的情景從而體悟到同樣的感情。他覺得他要失去它了。
圖像和意象通過聲音在他的腦海中重現,越來越多的圖像減弱了聲音的存在。那句話,還沒來得及誕生卻正以比誕生快上幾倍的速度消逝。他企圖利用身體的停頓來困住那句話,然而就在大腦發出的指令在神經元間傳遞的時候,那句話消失了。
難以置信,他不能相信。一個尚未誕生的事物竟被它的誕生地抹殺。他憤怒了,還是用手撕扯衣服,又用左手拉扯右手。他臉脹得通紅,在椅子上扭動。他無聲的咆哮,連續不斷地吞口水。過了一會,他不動了。
一陣絕對的寂靜過去后,他坐回原來的樣子,拉好衣服,把書翻回弄亂前的那一頁。他坐好了,就在他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感覺的時候,一個詞倏的冒出來。“軟弱”,是的,他想。這就是軟弱。“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軟弱,便會一味的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他以幾不可聞的聲音說著,“對,這也是創新,米蘭昆德拉干得漂亮,這精妙的創新。不是我,我是軟弱。對,我就是被創新的對象”
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趴伏在桌子的邊緣,燈光在他頭頂散出焦黃的光圈。當他注意到這一點時,他立刻坐直了。“不,不能妥協于軟弱。”他正視前方。“不,我才不同意什么軟弱不軟弱的,這是米蘭昆德拉的創新,不是我,不是我。”他又趴伏下來。
他用一種相對來說很放松的姿勢趴著,過了一段無意義的時間后,他的手麻了。
“shit”他通過甩動來抑制麻痹的時候手極迅速的接觸了桌子那凸出而堅實的額頭。
“shit shit shit”他更加用力地甩動左手,卻又下意識的遠離桌角。在意識到自己那潛藏的.畏懼后,他越發的氣憤了。
極其用力的站起后他開始在椅子旁踱步,來來回回且不斷加大力度。就在腳準備大聲抱怨前他停止了踱步,他望向窗外的黑暗從而感到一陣短暫的戰栗。這種感覺很快消散,無可名狀的憤怒重新奪回了身體的主導權。
一些雜亂的東西開始在他的頭腦里充盈。像是一杯檸檬汁引來的蒼蠅的轟鳴,抑或是布朗尼蛋糕散發出的令人作嘔的油味。這些或是意象或是聲音的東西此刻全部都化作有形狀有實體的存在。推推攘攘,罵罵咧咧。在他僅存的理性區域里堆積、碰撞,互相摩擦、擠壓,制造出更大的騷亂。
他在這些狂舞著的物體間蜷縮著,在騷動和混亂之間無助的徘徊。
他的口中開始冒出無意義的詞句。或是一個詞,或是一個句子。這些詞句的表意不甚分明,似在其混沌的外表下,有著他尋找的,真正有意義,有實感,有創新存在的句子。其憑借混亂隱藏著的身形時而消掩,時而顯現。在越來越多越來越亂的詞句間,他的精神崩塌了,和倫敦橋和厄榭府一起崩塌了。
“創新是我的夢想,直到死亡將我埋葬。”這句話從他口中爬出的時候,他已經麻痹了,他的意識開始抽離,想去往宇宙漫無邊際的空間。他的感覺停止了,沒有思想,他不再思考。他的肉體還在世間安睡,但靈魂已從容的離開,安詳的上升,穿過風和大氣,停在這個藍色大球的上方。
但說出這句話后他忽然有了精神,停止了胡言亂語。就像是你曾經長時間的渴求過一件東西,許久以后,或許你已經不再執著于它,你已將其遺留在了記憶的斷章里,但當它出現在你面前時,你會訝異,因為你的身體自動做出了反應。
在混亂中他開始不停的呼喊:“創新,創新!”他揮動大臂好像已經抓住什么東西,空中是不斷的吼叫聲混雜著他狂熱的吐息。
“這是我的創新,我的,是我的創新。”他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重復著。
哦,這美妙的人兒,美妙的詞句,這忽而顯現的拉撒路效應,我的主你果然沒有老邁,賜給了他這美妙的兒子。
他的雙眸漸漸尋回焦距,他慢慢收斂了舞動的身軀,他的靈魂從天穹上下來,回到久違的身體。吐息不再挾帶熱氣,眾星回到原本的軌跡。那些騷動的意象正在平息,那些擁擠的詞句開始散去,他的腦袋漸漸回歸理性的轄區。
回過神時他正蜷在沙發的一角,手和腳軟弱怪異的倒在沙發上。
騷亂平息時電視節目也正好完結,屏幕映出閃亮的亞馬孫河的同時傳出旁白鄭重的結束語。
“大部分河流不會止步于湖泊,而是繼續奔騰,流向海洋。”
創新作文 篇3
改革開放已經有40年了,中國人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發展之路,陶行知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人皆是創新人,處處是創新地,生活中的創新無處不在,創新能夠使人變得強大。
魯迅先生在生命的路中敘述到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橫貫中國歷史長河,落后的閉關鎖國的中國,在面對其他國家的肆意侵略時,只能是能忍則忍的對策,那時候的中國經歷了百年的腥風血雨,然而面對入侵的國家明擺著吞噬著政策,面對狼子野心無法滿足的侵略國,只是一味的忍讓,那時的中國一直閉關鎖國,只用自己的東西不肯吸收更先進的外國文化,不肯接觸創新的東西,固步自封,也正是如此,中國人民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許多文人志士開始主張打破封建傳統的思想的禁錮,去外國留學吸收新知識,再回到祖國振興祖國,中國人民在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道路,直到現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中華民族特色的發展之路,由此可見創新使人強大,創新像是光明在黑暗的道路中逐漸照亮,帶領我們航行。
如果說創新是風帆,中國就是船,風帆使船朝指定的方向前行。孟子曾經說過,故天將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行服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創新的征途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創新,需要不斷的'探索精神,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需要堅持不懈的奮斗,古往今來,中國從一開始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的經歷,有著諸多的艱難的磨難,有許多優秀的愛國志士潛心鉆研,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凝聚起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磅礴力量,共同促進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共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步,創新可以催使國家強大。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斷創新,不斷的進步,使中國成為一個大國,使中國成為一個強國事項,倘若中國仍然像以前一樣閉關鎖國,固步自封,不肯創新發展,不讓國家對外開放,能有現在這么強大的中國存在嗎?
正所謂平原不出駿馬,陡崖方出騏驥,小林常見寒鴉,險涯方可尋巒風。我們需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提高自己。
創新作文 篇4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童年是人生最好的時期,這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所以,在小學傳統作文經驗中最應當揚棄的糟粕,便是作文的“去兒童化”。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兒童作文深陷“擬似成人作文”的泥沼,是一種不正常寫作,是小學生的“偽作文”。近日,清英全體語文教師在E學習教室觀摩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勇妙趣橫生的作文指導課,聆聽了作文指導的專題講座。
為有源頭活水來——輕松作文 快樂表達
特級教師吳勇不愧為全國小學習作教學的領軍人物,對習作教學有著系統、深厚的.研究。今天的這堂《提建議》的習作指導課,他從引領學生觀看新聞開始,以“書包的負擔”為題展開教學,討論“怎么提建議”、“提怎樣的建議”,和學生一起互動歸納提建議的“獨門秘籍”,再到指導學生展開片段寫作。果不其然,孩子們在這樣的精妙設計下,達到作前憤悱狀態,想一吐為快。吳勇老師順水推舟,滿足孩子“我要寫”的需求,讓他們放膽作文。孩子們無一例外地現場成文。吳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簡約凝練的技法分享,故事完整性的重構思考,這些都為高年級兒童完整感受習作創生的全過程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這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枝枝紅杏出墻來——創造語境 建構體系
為什么作文會這樣困擾著我們的語文教學呢?在把問題拋出來之后,吳老師為我們呈現了《讓兒童成長為立足社會的公民》的講座,從中美寫作內容對比,引導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用心思考世界的公民”。他從功能性習作的“主要特征”、“基本類型”、“語境構建”、“語境的創設”等幾個方面具體闡述了如何通過生活來營建適合兒童身心健康的寫作。整個講座,吳老師都激情澎湃,妙語連珠,燃燒自己的同時也把老師們點亮了,使大家在專注的講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頭腦里的知識進行了更新、替換,完成了新教學理念生成的過程。
一次聽課一個心得,一次心得一次積累,一次積累換得一次經驗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前進之路!吳勇老師的作文教學,真正讓習作教學回歸到一種真實而豐盈的童年狀態,用故事打開一扇通向兒童言語和精神世界的窗戶!
創新作文 篇5
花兒,有了綠草的襯托,所以更美。天空有了小鳥的徘徊,所以更廣;有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鉆研,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所以才變得如此發達,如此美好。
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鉆研。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做一個正方體盒子和一個長方體盒子,我一回到家,說道:“老爸,能不能幫我折一個正方體紙盒和一個長方體盒子啊?”老媽走出廚房,氣呼呼地說:“自己的作業自己做,別人幫你做,考試有這樣,題你還是不會做。”我回到房間眼淚一個勁兒往下掉,老爸老媽都不幫我,我就自己動手做。說做就做,我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一個雙面膠、還有一把剪刀;我再拿出折紙大全,按步驟一步一步做。可是最后一個步驟把我難倒了,我反反復復地研究最后一個步驟,還是被我聰明的大腦想出來了。大功告成,我跑到廚房,對老媽說:“我做到了!我做到了!”老媽給我豎起了大拇指,說道:“再接再厲啊!”我充滿了信心,接下來的長方體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了。我按照上面的'步驟去做,在每個關鍵的部位進行分析,仔細鉆研一番,結果不僅被我輕而易舉的想出來了,還在長方體的各個面進行一番裝飾。我興高采烈地叫道:“哈哈,我獨立完成作品了。”老爸老媽欣慰地笑了,是老媽的一句話,激勵了我對鉆研的決心。
鉆研吧,讓問題變得更容易;創新吧,生活變得更有情趣!
創新作文 篇6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確,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要求學生具有主動探索精神,即具有創新意識。我們要努力提高中學生的寫作素質,適應21世紀終身學習的需要,所以,必須從初中階段就開始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創新意識的誘發和培養,必須從培養想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方面下功夫,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嘗試。
一、培養想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陸機曾說,創作要“精騖八級,心游萬仞”、“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善于創新,就必須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想象,就會黯然失色,缺乏生機;而豐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氣盎然,光彩奪目。因此寫作教學中訓練想象能力,進行想象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想象也是創新的翅膀,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想象,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1)命題激活。好的作文題目,會像鮮花吸引蜜蜂那樣吸引學生,學生一見會眼睛一亮,精神一振;興趣頓生、躍躍欲試,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我曾經擬過一些假設、推測、幻想等想象性作文題目讓學生寫。適當鼓勵學生寫一些文學作品,如小小說,短劇等,也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辦法。
(2)情景激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觀察體驗,既可以激趣,又可以激發想象。如對班里的一臺開動時發出“吱吱呀呀”雜聲的風扇,如何看?有的同學認為“應多一些寬容”,對“不和諧的聲音”,要理解和諒解甚至容忍;有的同學認為“應多一點關愛”,主張對有過缺點、犯過錯誤的同學,不能嫌棄;有的同學認為“應呼喚責任心”,風扇所以會噪聲依舊,是因為同學缺乏責任心;有的同學以“風扇的哭訴”命題,說是由于使用過度而又缺乏養護造成的;還有的同學以“風扇與奉獻”命題,認為風扇的精神實是奉獻的精神,風扇帶“病”工作豈不是忘我的奉獻?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
(3)語言激活。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扉,是引導學生開啟知識之窗的鑰匙。當然,作文指導課,教師講究語言的感情色彩,是能夠激發學生想象的。有一次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以“美景”為話題,寫一篇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學生面帶難色,我說:“生活中到處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到處可見:校園中尋求知識,是一道富有詩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親情,是一道充滿溫馨的美景;社會中奉獻真愛,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試一試,你的語言也許稚嫩,但那是你心靈的放飛,大膽的拿起你的筆來吧!”這番話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學生,此次作文涌現出了許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著實讓我感動。可見,用語言激活想象,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培養。
二、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思維訓練
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主要思維方式,是指沿著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找問題的多個答案的思維方法,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擺脫傳統習慣的禁錮,突破常規的束縛,闖出新路子,提出新穎獨到的創見。因此,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乃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主要手段。我們一些學生,長期受定向思維的影響,迷信老師,迷信書本,亦步亦趨,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與之不同的新見解、新思路。教師有必要幫助他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導他們的思維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輻射,鼓勵他們另辟蹊徑、獨樹一幟,推陳出新,從不同角度獲得解決問題的嶄新途徑和方法。
三、培養感性思維能力,誘發捕捉寫作靈感
在寫作方面,感性思維表現為寫作靈感,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構思、立意、佳句,往往會在不經意間迸發。抓住靈感,就會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在文學史上,此類事例不勝枚舉,因此,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培養靈感,捕捉靈感,從而激發其創造欲望。
靈感需要培養,更需要誘發。我們老師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從學生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出發,盡可能把文題命得巧妙靈活些,切忌“大”、“空”、“虛”,少些限制,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理可議,從而撥動學生心弦,誘發其作文靈感,刺激其寫作欲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展開聯想,使學生思路暢通,“心騖八級,神與物游”。靈感的出現,往往和豐富的聯想、想象密不可分。發揮想象,展開聯想,是誘發靈感的一個重要途徑。靈感具有敏捷性、非邏輯性的顯著特征,所以需要及時捕捉,否則有可能稍縱即逝。在靈感性作文訓練方面,隨筆、札記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我們語文老師要抓住“隨”的特征,要求學生把看到的好詞佳句“隨時”摘抄下來,把腦中閃現的思想火花“隨時”形成文字。真正做到了“隨”字,隨筆中就會出現為數不少的佳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要求學生具有主動探索精神,必須從初中階段就開始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創新意識的誘發和培養,必須從培養想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上下功夫,進行大膽的探索。學生的內心深處蘊藏著極大的創新潛能,等待我們去開發。雖然在科研上沒有平坦的大道,但是只要我們不畏艱難,沿著多角度、多形式的誘發和培養中學生創新意識的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作文素質,有力的推動學校創新教育的進一步開展。
【創新作文】相關文章:
有關創新的作文:懂得創新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成功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超越01-27
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創新01-29
關于創新的作文:勇于創新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插上創新的翅膀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我們需要創新01-26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無止境01-27
呼喚探索與創新描寫創新的作文01-31
創新的作文精選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