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的英語作文 推薦度:
- 傳承與創新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創新作文(優)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創新作文 篇1
一 樹葉
在一片大森林里,有各種各樣的樹,有山嶺的松樹,山間的楓樹,山腳的銀杏樹。到了秋天,這些樹葉變成了紅色、黃色,還有的還是綠色。秋風吹過,樹葉紛紛揚揚地從樹上飄落,真是太美了。
二 變成昆蟲
說來可真怪,這些樹葉飄落在地,立刻就變成了許多昆蟲,有蝴蝶、螞蟻、蟋蟀、金龜子...他們都是樹葉本來的顏色。他們在草叢里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戲,好開心呀!
三 遇見
這些昆蟲一邊手舞足蹈一邊四處亂跑,無意中一只紅色的蝴蝶看見了那些黃色的昆蟲們,說:“天哪,那里有一群昆蟲都是黃色的,好像許許多多的迎春花啊!”一群黃色的蟋蟀也看到了那些紅色的昆蟲,驚訝地說:“看那些紅色的昆蟲多像一個個小火星呀!”他們快步走到一起,向對方打招呼問好。突然,一群綠色的昆蟲不知是什么時候也跑到了這里來,他們的顏色是碧綠碧綠的,真好看。
四 成為朋友
綠色的昆蟲說:“我們做朋友好嗎?”“當然好了!”紅色和黃色的昆蟲們答道。他們走到了一起,開心地玩耍,森林里到處都有紅色、黃色、綠色的`蝴蝶、螞蟻、蟋蟀、金龜子們...就像給森林鋪上了一層彩色的地毯。天上的云伯伯看見了,高興的說:“好好看的秋天啊,孩子們變得越來越美麗了!”
創新作文 篇2
創新,是推動世界運行更方便、更迅速的法寶。如果世界沒有了創新,就不會有現在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也不會有不出門便曉天下事的互聯網,人們將依舊過著原始、單調的生活,那該多無趣啊!
萬戶——人類“飛天”第一人。古時候,人們對天空充滿了幻想,渴望飛上天一看究竟。我國明朝受封官職為萬戶,名為陶成道的官員,開啟自己的.智慧,敢于創新實踐,他親自坐在綁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著風箏,飛向天去,雖然不幸殞命,但他的創新精神開啟了我們的慧根,讓我們在一次次失敗中累積經驗,并獲得成功!為了紀念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學家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火山命名為“萬戶山”。
魯班——人類“斧鋸”創始人。在沒有發明鋸子之前,魯班還只是一個采藥人。一次偶然的被茅草割破手的經歷,點燃了魯班創新之火,他心想:為什么柔韌的茅草也能割傷手指呢?他仔細觀察,發現茅草的葉子有鋸齒狀的輪廓。于是,魯班根據茅草的鋸齒狀,發明了鋸子。換位思考,如果當年被茅草割破手指的人是我們,我們也會有如此創新思維,發明鋸子嗎?還是唉嘆一聲,自認倒霉?
幕布里奇——人類“動態影像”鼻祖。為證實奔馳中的馬確實有四蹄同時離地懸空的姿勢,英國攝影家愛德華·幕布里奇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嘗試著在跑道上架設24臺照相機,用繩子把相機的快門接在一起。當馬兒奔跑時,他迅速按下快門,馬兒奔馳騰空的瞬間被拍攝成24張分解照片。實踐是檢驗一切的標準,在幕布里奇的突發奇想下,不僅證實了自己的推測,開創了“動態影像”,還催生了電影的發展,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當然,我們世界上像萬戶、魯班和幕布里奇這樣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偉人不計其數。例如:愛迪生、摩爾根、魏格納、屠呦呦……
朋友,如果沒有敢于創新的人,世界還會如此繽紛嗎?其實,創新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用心發現,積極動腦,就會在新世界里再創新奇,再添風采。世界,因創新而妖嬈!因我們而繽紛!
創新作文 篇3
正月十五鬧元宵,萬千喜氣上眉梢。每逢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便會鞭炮齊鳴,燈火通明。
元宵節,吃元宵和賞花燈最是被我烙印在心上。花燈,一般都是清一色的紅,這對于愛美又愛創新的我無疑是一種視覺疲勞。
暖暖的春風迎面撲來,我坐于樹下,想像牛頓一樣,悟出個“地心引力”。但蘋果沒等來,倒等來了一片款款飄落的落葉。這時,一個大膽的想法沖進我的腦洞。“花燈”故名思義,用花做的燈。我可以用蠟紙把風干的葉子、花朵夾在一起,做成一個空心的四面長方體,在里面放上蠟燭,不就成了一盞清新的“植物花燈”了嗎?
說干就干!我沖回家去,跑到后院采摘了一朵月季花,兩朵三角梅,一小片桑葉以及兩片三葉草,又翻箱倒柜地找出幾張白色的蠟紙,以及一小截蠟燭。一切準備就緒,開工!
我擼起袖子,干勁十足地將我采摘來的花朵與葉片放在兩張紙巾中間,并在紙巾上面壓上厚厚的書,等花朵全部風干后取出。接著,我裁出四張長22厘米,寬11厘米的長方形蠟紙,將其折成正方形。
折好正方形,現在就得想辦法把這些植物與蠟紙永遠粘在一起了。我將一片片壓干的花朵和葉子小心翼翼地取出,平整地放到一個對折好的蠟紙里層壓平。然后,再把夾著干花的蠟紙放到毛巾上,把燙斗調到中檔,快速熨燙蠟紙,這樣,這些漂亮的干花就被封在了蠟紙中啦!
干花被牢牢地封在了蠟紙上了,我再把封有花朵的.兩張蠟紙并排放好,取一條長度超過11厘米的膠帶,在兩張蠟紙的連接處平整地貼好,再將蠟紙翻過來,沿膠帶中心對折,用力按壓,將折痕壓深。最后,將多余的部分剪去。我又照著以上步驟,把四張蠟紙連成一個立方體。
剪一張邊長11厘米的正方形蠟紙,用膠帶將其黏合在立方體底部。最后,將蠟燭放在燈罩中,清新的花燈便做好了。
浪漫花燈,代表著我的美好祝愿,又成了我創新的動力。創新,方能與愛迪生在燈下侃侃而談,方能與居里夫人的“百年美麗”相約,方能強國富民!
創新作文 篇4
創新正如我們現在寫作文一樣,從現實社會寫作再到虛擬世界寫作。
現在電視上有許許多多的創新節目,例如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中央中央一套的加油向未來,這都充分表現了我們現代人對未來有許多的期待,對未來有許多的興趣,未來對我們有無窮的吸引力,我們也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對待新生事物拿出我們年輕人的勇敢,敢于嘗試。
在我是未來中,有許許多多的`科學家,教授博士展示出來他們的未來作品,有救援沖鋒車、手臂能如同我們的一樣的機器人。都是人們對于未來的探索,對于未來我們需要拿出勇氣,不要想那些老人一樣對于未來有極端的排斥,我們對于未來應該是要報以期待,報以真誠的態度去迎接它。
加油向未來中有一個少女詩人阿冰,它幾乎是完全理解了519位詩人的作品,它一出世就能夠寫出高水平的詩,到現在它已經寫了接近一百萬首詩了,在中央一套星期五晚上的節目中它和3個年輕詩人進行對抗,結果并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人類還是輸了,正如同圍棋大師對抗阿爾法狗一樣的結果,不過我們不用感到焦急與不安,機器雖然戰勝了人類,但他們的思想仍然不及人類,而且機器是人類發明的,這就奠定了機器不會帶給人類危機,我們不能去排斥它,而是應當欣然接受它。
新生事物在任何時代都會出現,例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英國實力空前強大,而我們中國還認為英國是那些畏懼我們國力的小國家,對英國非常不屑,不愿意打破我們閉關鎖國的傳統,結果英國的炮火就打到中國來了,給我們中國提了個醒,新鮮事物是要接受的,而不是盲目排斥。
新生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也要把壞的去掉,把好的留下,這樣才不會影響到我們,我們應該以嚴謹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讓它們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
創新作文 篇5
創新思維是思維活動的最高形式,是最活躍、最生動、最富有生命力的。陶行知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創造力是沒法教學的,但創造力是可以喚醒和激發的。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必須借助一定的載體及渠道加以實施,而課堂便是培養創新素質的“主渠道”,寓創新素質于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發現和創新的情感,讓學生親歷探索的過程,體驗發現、創新的樂趣。
如果說上列這段話是針對傳統教學中由教師主觀指令,主宰課堂,使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缺乏再學習的能力和鮮明個性的展現機會;使學生缺乏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而言的,無人有異議。但我們須警惕事情一旦超過了限度,那就有違我們的初衷了。
首先讓我們進入課堂中,去看看我們教師是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的吧。我曾多次從有關教學雜志上讀到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教學論文,其中不乏以教學《狼和小羊》一課為例,這也許已成為了“經典”了吧。其中介紹到:讓學生思考狼向小羊撲過去之后結果怎樣了?因為課文寫到此就打住了。雖然文中沒有直接挑明,但亦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很明顯:狼把小羊吃掉了。然而,因為畢竟沒有直接寫出結果,出現了空白,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因此,當教師提出填補空白,學生立刻積極“創新”:有的說,恰巧獵人來了,開了一槍,狼斃命;有的說,狼惡狠狠地撲過來,小羊一閃,狼冷不防,一頭碰在小羊身后的一塊大石頭上,一命歸西;有的說,小羊巧妙周旋,把狼引進了陷阱里;還有的說,狼用力過猛,撲到小羊身后的河里淹死了等等。
這樣的回答顯然脫離了故事本身所寄寓的涵義。雖然小學生們個個充滿善意的“創新”,教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這不僅賦予了故事發展的多樣性,并豐富了故事的內涵。然而這背離了作者的創作本意。對類似這樣的“創新思維”的鼓勵,我們經常可以見到。
在教學《司馬光》一課時,老師這么問:如果司馬光不去砸缸,你還能想出什么好辦法能救出落水兒童嗎?于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討論,不一會,還真的想出了不少辦法。有的說,可以找一根長竹竿把落水兒童拉出來;有的說,可以叫住在場的小朋友,一齊推倒水缸;還有的.說,可以拋給落水兒童一個救生圈;更有學生提出,可以迅速調一駕直升飛機把落水兒童吊起來——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而同樣在教《曹沖稱象》時教師則要求學生想出與曹沖不同的稱法;教《烏鴉喝水》,那就要學生想出新點子,讓烏鴉盡快喝到瓶子里的水。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往往大家贊賞:你說得真好!你真聰明!你的辦法真是巧妙!你的想象真是豐富!此類種種,在教學中頻頻出現,這好象成為了一種流行,一種趨勢。于是有的老師采用“拿來主義”,就在課堂上讓學生這么去創新,孩子們天真的“奇思妙想”也常能博得一些掌聲,學生看似個個積極思考,發言踴躍,課堂也很熱鬧,但課后再去想想,卻發現并未取得意料中的效果,學生有時連課文都讀得嗑嗑巴巴,還有些字詞仍不解其意。
姑且不論這些問題的質量,就其訓練創新思維的方法而言,單一而乏味,何來創新之意?細細想來,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這真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嗎?其實不然,這種流于形式的做法其實是不可取的。
就拿上文提到的“司馬光砸缸”為例吧。文中,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怎么讓掉入水中的兒童得救。歸納來說,救人的方法不外乎“使人離開水”和“使水離開人”兩種。“使人離開水”是我們常規思維方式所采取的方法。而文中司馬光所用的“破缸”放水救人的方法已經是一種跳出常規的思維方式了,已經是極大的創新了。如果再要求學生“創新”,學生要不就是模仿司馬光的做法,如提出喊住小伙伴一起放水,且不說能否推得動那口大水缸,即使這種方法有可行性,也只不過是變“砸”為“推”罷了,兩者在思維方式上根本沒有本質的區別,沒有新意可言;要么是重又回到常規舊路上去了,例如“竹竿拉出水”“救生圈救人”這些想法僅僅是在形式上玩玩花樣,并不見得比原文的辦法更高明。課堂看起來很熱鬧,而實際上卻是“換湯不換藥”,同樣是毫無新意,也無價值可言。教師在引導學生創新的時候,的確是想致力于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創新的精神,但切不可使學生以為創新就是簡單的“標新立異”,尤其是如此輕率地肯定學生,讓學生盲目地滿足停留在創新的淺層次上,實際上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反而是無益的!
反思一下,這和許多不良現象一樣,都是形式主義的結果。這種“創新”,只怕與真正的“創新”目標南轅北轍。我們不能用一種傾向掩蓋或取代另一種傾向,重蹈“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覆轍。其實對于一個真正的教育者來說,面對“創新”,潛心學習,廣泛吸納他人的先進理念,同時不斷去實踐、探究、反思和提高,而不會人云亦云地機械照搬他人的現成經驗。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依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依據教材,從教材中尋找訓練點,以讀為本,設計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開放型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靈活性、多向性、發散性、創造性的思維。
創新作文 篇6
有人說,學會創新才能立足于世界不敗之林,才能更好的發展與開拓。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文學上需要創新,產業上也要創新。只有學會創新,才能不被潮流落下,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錢鐘書先生曾在《論中國詩》一文中提到“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這僅僅是因為中國詩一蹴就達頂峰,而后來的詩人多是沿用前人的套路來吟詩作賦,非常少有人能夠突破前人的束縛而學會創新,所以后來的非常多詩也就失去了其意義所在,讓人覺得空洞、乏味。文學也是如此,一旦有什么掀起了浪潮,那么就會有更多的人去爭先恐后的追逐。而這其中更多的是忘卻了其本身的價值,盲目追隨。事實證明,這些套用別人的東西,不自主創新的東西往往經不過時間的沖刷,就被遺落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見天日。要學會創新,來提高作品的內涵,使之不落于俗套之中。
在中國的動漫市場也可見創新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非常顯然,上個世紀的'動漫也早已不再適用于這個時代的需求。我們不僅要在歷史中尋找素材,更要立足于生活,從實踐中學會創新。只有那樣,才能與外來動漫有底氣競爭。如果沒有創新,我們的動漫產業必然會在世界的浪潮中被淘汰,跟不上前進的步伐。所以,學會創新,是競爭的必備條件。
在產業中,因為不斷創新而取得輝煌成就的企業不在少數。而也有許多企業因固守傳統,不懂得去創新,依靠自己原來的東西,完全適應不了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也許曾經輝煌過、燦爛過,但是逐漸走向衰亡是必然的。而國內的非常多自主創新企業,如海爾、奇瑞,它們之所以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超過更多的企業,是因為懂得創新的意義所在。所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對一個來說,創新非常重要;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創新也非常重要。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只有不斷創新,自力更生,不依靠別國,才能立足于世界不敗之林!
創新作文 篇7
新語文課標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其中創新思維是創新實踐的前提和先導,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作文教學占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同樣要培養學生創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創新作文教學。從“創新作文教學研究”開展以來,筆者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著重培養了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側向思維能力和多向思維能力,旨在創新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寫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彈琵琶,引發逆向思維
“楊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為一李姓男壽星寫賀詩,適逢滂沱大雨,壽典難以為續,眾人皆嘆奈何,板橋提筆便寫:“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時,旁觀者噓聲四起,板橋不以為意,接著寫道:“滂沱雨為李公壽,李公壽比雨更多。”當鄭公停筆,掌聲四起。鄭公能贏得一片掌聲,是因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勝,做出了令人羨慕不已的突破性發明創造。是板橋的逆向思維助他贏得掌聲。
逆向思維,是指采用通常情況下的普遍習慣的單向思維完全相反的思路,從對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思維。這種思維方法,看似荒唐,實際上是一種打破常規的,非常奇特而又絕妙的創新思維方法,如果,我們創新作文教學能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方法,寫出來的文章就有獨創性,以達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們的學生長期以來形成了思維定勢,作文常依賴《作文寶典》等拐杖,根據范文割割補補,拾人牙慧,步人后塵,提不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吃別人咀嚼過的東西,毫無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打破傳統的、常規的思維的束縛,大膽地反彈琵琶,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地進行探索和挖掘,寫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個個筆底全無的文章。
如,指導學生寫《愛》一文,我就啟發學生: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愛,有愛才有溫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來……,有的學生說,我多么希望得到愛,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愛——無論是父母的,還是教師的,或者是人與人的;也有學生說,我得到了愛,因為生活中已經有人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它帶來了信心、力量和勇氣。而最令人贊美的是,一位學生用了逆向思維: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師過分的愛,因為過分的愛限制了我的發展,過分的愛使我與同學朋友之間產生隔閡,希望父母不溺愛,教師能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這樣的立意避免了單一與狹窄,顯得新穎、獨特,高人一籌。
其實,這種逆向思維,反彈琵琶的手法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驚人手法,達到深刻表現的目的。巴爾扎克說得好:“藝術家的使命在于找出兩種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在于能從兩種最平常的事物的對比中引出令人驚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筆的奧妙:看似不合情理,實則相反相成,順理成章,是一種巧妙運思方法。當然教師在啟發學生時,應加以強調,不能隨心所欲,隨意逆向,毫無根據地懷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時不脫離實際。
二、旁敲側擊,引發側向思維
宋徽宗時的一次科舉考試,主考官出了一個畫題《深山藏古寺》,畫師們經過構思,有的在山腰間畫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畫在叢林深處。寺呢?有的畫得完整,有的畫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殘墻斷壁……主考官連看幾幅均不滿意,原因是這些畫均體現了半藏而不是全藏,與畫題無法吻合,正當主考官失望之余,卻有一幅畫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泉邊有個老態龍鐘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著水倒進桶里。僅這么一個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現得含蓄深邃淋離盡致:和尚挑水,不是澆菜煮飯,就是洗衣漿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紀老邁,還得自己挑水,可見寺之破敗,可見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畫面盡管看不到寺,觀者卻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連連點頭,稱:“好,這才是‘魁選’之作呀!”這位畫師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運用了旁敲側畫,曲徑通出的側向思維,選擇了和尚挑水的新穎角度來表現主題。
側向思維,是指在特定條件下,通過旁敲側畫、曲徑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徑,將思維流向由此及彼,從側面擴展和擴廣,從新的角度探索被人們忽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它與逆向思維的區別在于,側向思維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維是逆向的`。其特點是不受消極定勢的影響,對一個問題從側面進行換角度思考,隨機應變地將思路轉移到別人不易想到,比較隱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現有的論證和觀點,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觀念,獲得新的結果,產生新的創造。
著名美術家齊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畫人所不畫,不畫人所畫。”道出了他作畫出新的秘訣。畫畫如此,寫作亦然。立意構思上妙用側向思維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產生無窮的藝術魅力。
美國著名科學家,電話的發明人貝爾說過:“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作文中運用側向思維,可以使學生“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收到獨辟蹊徑的效果,達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學生作文,是學生司空見慣的文題《可愛的家鄉》,很多學生思維呆板僵化,產生“套板反應”,都寫家鄉的山美、水美、人美,寫家鄉的土特產,寫家鄉的……。當然寫這些東西未嘗不可,但寫多了,會覺得膩味,毫無新穎感。惟有一位學生妙用側向思維,摒棄從眾心理,避開大道走小徑,寫家鄉人民毀掉神廟建文化樓,反映家鄉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變化,體現了時代風貌,創意新奇,別開生面。
引導學生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學生運用側向思維。
三、縱橫馳騁,引發多向思維
多向思維實際上就是上述兩種思維的形式和其它發散形式的綜合,它要求發揮思維的活力,從正反、上下、內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問題,尋求解答問題的答案,它能散發出眾多新穎獨特的信息來。
當前,高考、中考都趨向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有它的優勢,給了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如果長期的進行話題作文寫作和考試,學生也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于是平時寫文章或應試文章,只要能寫三五幾篇較好的記敘文、散文或小小說,什么考試都不怕,以不變應萬變,寫出來的文章勢必局限于舊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養學生縱橫馳騁多思遐想的習慣,讓其思緒在廣闊的天地里遨游,寫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樹上,不局限于沿著一個方向或同一類擴散的思維,擴大思維量,提高思維變通性和流暢性,讓他們“橫看成嶺側成峰”。
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訓練,我就引發學生通過多向思維,引發若干觀點:1、魯迅先生的“俯首甘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為“牛尾巴”到茅盾自比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為人處世應謙虛;2、從牛作業時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們生活中應象牛一樣充滿活力、負重不辭;3、從牛到“韌”勁、“強”勁,想到學習中遇到困難,應有一股牛勁,知難而進;4、從牛的各種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領想到不管在什么崗位上,都要像牛那樣耕田、運輸、提供牛奶……全心全意為人民做貢獻;5、從牛的反芻的生理特點,想到學習也應有琢磨精神,要有溫故而知新的良好習慣;6、從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想到“我為人人”的高尚品格;7、像牛一樣吃苦耐勞、不計報酬……有了這么多的觀點,學生就能快速作出選擇(擇奇、擇新、擇美);付之于文,還愁達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嗎?
創新是人類發展永恒的主題,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21世紀的通行證,我們在創新作文教學時,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就能誘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學生就能寫出富有創意的佳作。
創新作文 篇8
1904年盛夏,旨在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圣路易世界博覽會在法國艾弗爾鐵塔的俯視下正式開幕。
在驕陽的烘烤下,每一個來朝拜人類最新科技成果的參觀者汗流浹背,汗水形成了條條小溪,匯聚而成奔涌的“河流”,以勢如破竹之勢在下巴上形成了一道“飛瀑”!,而這樣熱情似火的天氣對在場的冰淇淋商鋪而言,真是天賜良機。在博覽會外側擺設了五十多個商鋪中,有兩個相鄰攤位的顧客人數的巨大反差引人注目,名叫湯恩的小伙子的`冰淇淋商鋪生意火爆,人頭攢動,相比之下,一旁的維斯雞蛋餅攤門可羅雀,不管他做的雞蛋餅如何的美味也吸引不了周圍當時滿臉汗水的參觀者!
然而,湯恩的冰淇淋生意火爆程度并沒有維持多久,因為當時的冰淇淋并沒有如現代社會使用的免洗餐具或者一次性的托盤來盛放,而是使用普通的盤子作為容器,這樣一來,冰淇淋攤位的員工洗盤子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冰淇淋賣出的速度,用螢火與皓月的差距來形容當時的場景也是不夠夸張。就在湯恩抓耳撓腮,冰淇淋生意無法繼續下去的時候,突然,在一旁也正為生意一籌莫展的餅攤老板維斯靈光一閃,“能不能把我的雞蛋餅做成一個筒狀,將湯恩的冰淇淋裝進去呢?這樣,一舉兩得,我既可以賣出雞蛋餅,湯恩也可以買他的冰淇淋!”。正印證了莎士比亞的一句話:“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是的,你沒有猜錯,舉世聞名的脆皮甜筒冰淇淋就這樣的問世了!將冰淇淋和雞蛋餅的瞬間結合,使得湯恩和維斯因為這樣一個創新之舉,賺得盆滿缽滿的!
你看,看似一個不起眼的急中生智,看似微不足道的推陳出新,不僅拯救了兩個人的生意,而且改變了冰淇淋行業本身,給人們的味蕾帶來了全新的享受!
【創新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超越01-27
有關創新的作文:懂得創新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成功01-27
創新,創新作文09-23
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創新01-29
關于創新的作文:我們需要創新01-26
關于創新的作文:勇于創新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插上創新的翅膀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無止境01-27
創新的力量創新作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