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創新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新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創新作文 篇1
借象傳意,就是作者把主旨和濃厚的感情寓于客觀事物或事件的描寫敘述之中,而不是明顯地、生硬地直接說出,.這種方法寫作動機上,是作者從客觀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種道理,產生了某種情感,從而形諸文字。它往往根據客觀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聯想與想像的作用,通過熟悉的、具體的、自然的東西的狀摹,表現生疏的、抽象的、社會的東西,從而形成象征性的手法,展示出象征性的某種哲理意義,使主旨深遠,寄意深刻,給人深省、深味,接受啟迪,得到教益。
這便是所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性表現手法,常常采用委婉、曲折、含蓄的寫法,去體現深刻的哲理,寄寓長遠的旨意。它可以用于構思全篇,如《白楊禮贊》中的白楊,象征中華民族的質樸、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也可以用于局部,如魯迅的《藥》的結尾,以墳上的花環象征革命的前景與希望。中學課文里選用象征手法的還有高爾基的《海燕》、巴金的《燈》、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等。
象征包括本體和征體兩個方面,二者之間的聯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種傳統習慣和心理感覺上的特殊聯系。運用象征手法,必須緊扣這種聯系,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傾向等寓于征體的具體描寫中。同時,要找尋出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接近處,展開對形象的深層次聯想,對所狀寫的事物進行創造性想像。最后,要選好象征物,充分顯示象征物的本質審美屬性,處理好點眼之筆。這樣,就可以構成一種詩的意境,使形象生動、思想蘊藉、感情真摯,整個作品富于哲理的深刻性和藝術的感染力,顯示出一種含蓄美,從而有力地啟發讀者的思考和想像。因此,這種的特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讀起來感到含蓄、生動,富于哲理、意味深遠。
例文1
站在生命的某一個高度,尋覓著應該屬于生命的極至,我仰望……
我竭力仰望著,原本沒有邊緣的生命卻在不經意間顯現出若干種近乎答案的至高點或者稱之為至低點……
那是一株“懸崖之松”。
松將其僅有的根深深的,堅實地扎入崖的邊緣,樹干已經枯萎到看不到半點清新,枝條上再也找不出一粒果實,但松卻依然如呵護孩子般呵護著他僅存的一切。他很快活,俯瞰著崖下流淌的溪水,傾聽著溪水丁冬的歌唱,沉浸于別人的幸福之中。
他很艱難,在時間與空間的來往中掙扎、奔跑,迎著晨光,帶著星光,想把一切一齊引向明天,艱辛地延續著屬于他的生命。
那是一朵“迎霜之菊”。秋天將盡,生命不止。孤傲的秋菊依然昂首挺胸,去迎接寒冷的冰霜,無畏無懼,無怨無悔。
她在落紅之際,帶給人們關于秋的最后一段思念,雖然一切終將成為往事,但正是這過眼煙云,使她更顯得燦爛幾分,她很滿足。
她無聲無息,有霜的季節到了,白色的冰粒嚴實地裹著不再飽滿的身軀,但那是冰粒,沒有一顆淚珠,她很剛強。
那是一條“竭澤之魚”。太陽火辣辣地照在一灘即將干涸的淤泥上,蒸氣不再繚繞,些許有那么幾縷,早已干癟的魚鱗在嘎嘎吱吱地作響,同時夾雜著喘息聲……
他還活著,逃脫了盤中餐的厄運,他寧愿憑自己的力量去爭得最后的一分一秒,一點一滴,但并未乞求哀憐,從骨子里流露出一種無與倫比的堅毅與悲壯,她依然活著……
那是一根“風中之草”,在紛亂中把持著自己的根……
那是一片“浪中之葉”,依然在歡快中蕩漾著扁舟……
我仰望著,淚水充盈著眼眶,但卻注滿了全身。
生命并不只是單純地延續,在延續中往往散發出一種超自然的力,那種力將沖出天宇,響徹九霄……
我仰望生命……
這是一篇采用“借象傳意法”寫成的頗具特色的考場佳作。你看,“懸崖之松”、“迎霜之菊”、“竭澤之魚”、“風中之草”、“浪中之葉”等看似平常的意象,在作者全新視角的觀照下,不僅賦予了它們偉岸的品格,展示了它們生命的張力,而且發現了它們獨特的個性,謳歌了它們可貴的稟賦。這正是換個角度觀察事物的結果。
例文2
涼風習習,夜來香的芳香在空氣中醞釀。
夜色濃,燈火明明滅滅。浩浩長空,只見夜的精靈舞著那鋪天蓋地的黑紗。
我無言,深深體味了這夜的悲涼。這樣一次考試的失誤,又有誰能理解和同情呢?
月亮在屋檐探頭探腦,燦爛如金盤。
心想,就把愁與煩訴說給明月聽吧。或許這圓圓的月別有一番胸懷!
月得意地笑了:“都說出來吧,我永遠與你分擔憂愁。”一個水靈靈的笑靨,讓人傾倒!
我信了,然而月卻反悔了。漸漸地,一股濃重的陰影遮住了月的臉,月變得猙獰可怖,不再有和藹、真誠的面孔。
月漸漸消失了,我有些惱怒:它騙了我!我對這無常的月不滿起來。失去了誠信,如花的笑臉也會變得黯淡。天狗或許是在懲罰它吧!
漸漸清晰的月,臉龐有一點兒羞紅。
子夜藍
再次仰望天空,感覺那子夜藍同樣神秘。
有點像梵高的《星空》中那法國上空翻卷的色流,它細密、濃重,不是燈火能夠照徹的。是最能撫慰人傷痛的顏色。
擁有子夜藍般的人生,該多好!雖然沒有月亮大喜大悲的刺激,它卻有獨特的天地,用誠信去鋪排,去包容,一任變幻無常的云、月,在它寬廣的胸懷中撒嬌。
在子夜藍中,我漸漸覺悟:原來誠信如此讓人感動,縱然我平平淡淡,也要用釋然的大度,執著的信念和一諾千金的人格,去贏得屬于自己的親情、友情。如同哲人所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北極星
望著這一顆顆奮力掙脫夜的濃重、點起一盞盞小小明燈的星星,我感動了,.
讓我做一顆北極星吧,亙古不息、萬年不渝地在正北方點起一盞誠信的明燈,照亮那些被迷惑窒息的人們,讓人們的靈魂從此被照得光輝奪目,燦爛無比。我不怕孤單,帶著我的許諾。
切斷
月依然在云中明明滅滅,帶著迷人的笑靨。
子夜藍,依然。
星星,卻多起來了……
這篇作文采用板塊式結構,巧妙地借助“月亮”、“子夜藍”、“北極星”三個意象物,機智地表達了“羞于不誠信”、“張開誠信的胸懷”、“誠信永恒”的心聲。寫得意境深邃,象征義深遠,耐人尋味。特別是結尾的設計,激人遐思,余味無窮。
例文3
春光燦爛復燦爛;秋色蕭索復蕭索。又一個果香飄溢的金秋,又一個辭舊迎新的九月。
重新踏入這個生活了三年的校園,校園依舊美麗,花草依舊清香,然而,心卻不似往年那樣坦然。繞著熟悉的校園轉過一圈,不知不覺卻又回到那棵熟悉的銀杏樹旁邊,心中萬般悵然。這時一片金黃的銀杏葉被風吹了下來。它極不情愿地在空中掙扎著盤旋了幾圈,最終還是飄向了大地。
走過去,撿起那片銀杏葉放在掌心,金黃色的葉子像把扇,像只蝶,又像一個嬌弱的小女孩——不堪一擊,正如我的不堪一擊一樣。看著它不禁眼前一陣模糊,于是一顆晶瑩剔透的東西落在了這只金黃色的小精靈身上,實在不忍心讓它如此墜落,于是便把它夾在書本里。
慢慢的,書本變得越來越厚。一個風雨交加的午后,我又一次來到這棵銀杏樹旁,看著滿地的落葉上那些匆匆移動的腳步,心痛極了,卻又無能為力。抬起頭,看著光 禿禿的老銀杏,它依舊那樣高大挺拔地立在那里。心里不禁想:一夜之間,風雨凋零,然而它卻依舊抬頭挺胸,坦然地面對這一切。這時忽然想起了一句不知在哪兒看到的話:“落葉并不是死亡,只是生命的一次退讓!”是啊,也許老銀杏能夠坦然地面對葉枯葉榮的現實,正是由于它領悟到了生命的退讓吧!
想到這兒,我的心猛然間開闊了許多,于是朝著老銀杏微笑了。然后,把那些變厚的書本拿出來打開,我要坦然地放飛這些黃色的小精靈,坦然地放飛自己那顆壓抑許久的心。
我明白,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明白了,既然選擇了復習的這條路,便不會再去為一時的榮辱而耿耿于懷。
我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失誤都代表失敗,并不是所有的前進都通向成功。
我相信,落榜也并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退讓。
也許,做出退讓的生命會更美麗!
也許,來年的老銀杏一定會更加充滿生機的.。
一棵銀杏樹的落葉,引發了一番生命的感悟。作者以校園里的一片銀杏葉為意象,蘊藉了自己對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道出了一番催人深思、令人頓悟的人生哲理。“老銀杏能夠坦然地面對葉枯葉榮的現實,正是由于它領悟到了生命的退讓吧。”
例文4
“天上人間溪水相戀,我們一起飛吧!飛吧!飛到春天。”美麗的花王牡丹唱著動聽的歌和其他花仙們一起來到了人間,因為春姑娘已經來到人間值班了。
它們一個個在陽光下爭奇斗艷,使盡渾身解數使自己變得美麗,可是它們始終沒有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因為花的品種太多了,根本沒有人專注地看一朵花。它們并沒有注意這些,只是洋洋自得地享受著春風的撫摸。
很快春天過去了,大部分花凋零了。它們太嬌氣,經受不住夏的炎熱,它們退縮,它們枯萎了。
到了秋天,除了菊花以外,已經沒有什么花了,所有的花仙就都回到了天上,沉迷于春天的喜悅,訴說著陽光下的故事。花兒們害怕冬天的來臨,害怕寒冷的氣候,害怕皚皚的白雪,害怕刺骨的冬風,它們這些嬌小姐從來就是這樣,不敢嘗試冬天。它們永遠看不到冬天的美麗。
冬天來了,其他的鮮花都已成了枯枝敗葉,就連小草和大樹也為迎接冬天而變成難看的土黃色,一個個沒精打采地消磨時間,似乎已經到了世界末日,它們這時已完全向嚴冬屈服了。
一場大雪過后,所有的景色似乎都被白色的棉絮所鋪蓋。噢!不!那兒是什么,白色棉被上綴上了幾朵粉紅的小花兒,走近一看,原來是臘梅!她的花朵是多么的美麗啊!簡直不敢想像,在這樣滴水成冰的冬天,她竟然可以綻放出如此美麗的花朵。這是奇跡嗎?不,這不是。這是梅花的選擇!她選擇了最嚴寒的冬天來磨煉自己不屈的意志,你看她多么高傲地立于枝頭,她完全有小看冬天的權力,她在嚴冬中奪得所有人的目光,它是不屈意志的象征!在選擇四季時,她的選擇讓所有的花仙費解,但她的結果卻讓所有的花仙羨慕,因為沒有一個花仙能像她那樣吸引所有的目光,也沒有一個花仙能像她那樣經受得住冬的考驗。
這就是臘梅的選擇,最高傲最美麗的選擇!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借臘梅這一客觀物象,寫出了人生哲理:只有作出經受得考驗的選擇,生命才會輝煌,人生才更美麗。在寫法上,運用對比先寫花王牡丹及眾多花仙爭奇斗艷,后寫寒梅傲雪的選擇,從而凸現了寒梅不屈不撓的形象和意志。
創新作文 篇2
人類需要創新,不能守舊。守舊,會讓人類進步的腳步減慢;而創新才能保證人類的進步。創新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就拿滑滑板來說吧,最近我們樓的孩子都愛上了滑滑板,滑板的樣子五花八門,它們的形狀不同,功能也不同。比如我的,就是一個速度型的滑板。在玩碰撞游戲的過程中,有一個同學經常撞我,因為他的滑板是攻擊型的,所以我撞不過他,經常“墜板”;但是時間長了,我發現他總是用一個招式,于是我苦思冥想,終于創編了一個專門對付他的招式。一次他又來撞我,我靈活地向旁邊一閃,躲過了攻擊;趁他還沒反應過來,我迅速把滑板向他側面一擺,他被我撞倒了,可他似乎并未發現我的改變,招式還是一成不變,所以每次都輸。一點點的創新使我屢戰屢勝,即使游戲也需要創新。
創新實在是太重要了,就像走樓梯那樣:創新就是前進,守舊就是后退。所以我們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多創新,讓世界更加美好!
創新作文 篇3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其過程,是一個不斷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質,發展語言意識性,提高寫作效率的過程。然而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作文的批改由語文老師說了算,語文教師總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這些傳統的評改方式會使學生迷失了作文的方向,無形中把學生的自主性給剝奪了,同時強調了學生共性的發展,有意無意地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許多小學語文"新大綱"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利于激勵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發展。對小學生作文的評價是提高學生作文素質的重要一環,如何在評價中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呢?這是在落實新大綱中亟待研究的一個課題。小學作文評改要從單一走向開放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我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一、成功激勵
心理學家蓋茲說得好:"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能力。"
小學生作文,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創造。他們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們看來,花力氣寫了,已達到了自己的較好水平。送給老師批改,指望有所肯定與指出,以便看到成績并從中獲取力量與啟示。因此,教師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所修改的情況,看到自己的成績與進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寫好作文的。換言之,要讓學生獲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對小學生來說是,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修改過多,持過多否定態度,不僅無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給予成功能導出更大的成功。過多否定,只能使學生喪失信心,抑制創造潛力,或者對教師的修改產生誤解甚至反感。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哪怕是點滴進步,他都會歡欣鼓舞,大加褒獎,"這個詞用得妙極了""這句話把……寫得十分具體、形象""你這篇作文詞通句順,我為你的進步高興,愿你再接再勵",如此等等,學生讀之身心愉悅,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樂。對學生作文中的缺點,應堅持鼓勵性原則,婉轉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順耳"。如"言之無物,語言羅嗦"改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寫得再細致些,再具體些,就會更加充實、動人。如果從中能多擠些水分,語言就更簡潔了。"這樣的評語,學生不僅樂于接受,也便于修改。總之,教師的作文評語要動真情、有魅力、富有創造性。而要寫出不是程式化、具有個性特色的作文評語,除了教師要有較好的文學修養之外,關鍵是教師要諳熟學生的心理,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感,使自己對學生、對學生的習作有著真誠的愛。
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批改中這種效應尤其明顯。評講中也要注意這一點。兩者結合效果更好。
二、親身體驗
葉圣陶先生曾經提出:"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該如何人引導指點學生,使他們養成這種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項目。"事實上作文過程的本身就是學生自覺與不自覺地使用著自改的手段,讓學生參與作文的評析,能使他們"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肅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只有學生參與了作文的評析,親身去體驗,去感受,才能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作文欲望。因此,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僅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學生通過自評與互評,不僅可以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失誤,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更能形成自我檢查、自我評定的良好學習策略,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我主要是從以下幾種方式來試行。
1、自我評價。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個智力正常的兒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監控的能力,這種能力越強,對學習的促進功能將越大。因此,在作文評價中我嘗試了讓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在自讀作文后,經過思考,肯定優點,找出不足,有的還提出了不懂的問題。自我評價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的評價中來,打破了教師一個人評價作文的傳統作法,促進了主體性的發展。
2、學生互評。
素質教育的課堂打破了師生單向的封閉的交流形式,而是創設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的開放的活動氛圍,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學會交流,而且體現了教學是生命與生命的碰撞的過程。作文評價也應如此
。我在作文評價中,就開展了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的活動。學生親在讀文、評文的過程中,學會了欣賞別人文章的優點,有的針對別人的文章結構提出寶貴的意見,有的能發現文章中的好詞佳句,有的也能針對別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諸如此類的評語在我們班學生作文本上常常出現。學生參與評閱他人的文章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文能力。同時,他們學會了欣賞別人,學會了尊重他人;被別人批閱作文的學生也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意見,虛心地接受別人的看法,這些難道不能促進了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嗎?
3、開展群評。
教師將學生的作文用多媒體出示,讓全班學生讀后進行評議,寫出評語。課堂氣氛活躍,寫文的學生可以談自己的寫作想法,其他同學可以向作者提出問題,也可以談自己對習作的意見,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見。這種評價方法,挖掘學生的潛能,激活了全體學生的創造思維,給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了舞臺,滿足了學生共同參與作文評價的需要。
這種改變以往教師單一評價為合作評價的做法,給了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個性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三、多標準評價
教育十分強調對其對象--人的極度關注,在教學中我們要適度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避免單一的作文評價模式,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人格和創新人格,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我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認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實施差異評價,優化作文評改,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為此我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方法,根據學生的作文水平分成甲、乙、丙幾個層次,(可命名為飛船組、火箭組、飛機組……)根據每個層次學生作文水平的不同起點進行特定的階段性評價,給予進步性評價或特色性評價(在評價作文時,由挑毛病變為找"閃光點"),這樣孩子們在嘗到成功的喜悅時,寫作的興趣愈來愈高,寫出來的作文更是"五花八門"。以前我班有一學生特別害怕寫作文,一聽說布置作文就頭痛不已。我聽美術老師說他畫畫特別棒,為此我靈機一動,讓他把美術與作文結合,讓他自己構思畫的內容,讓他根據自己構思的步驟、內容畫畫,然后給每一幅畫寫上幾句話,結果沒有一句是病句,內容豐富,真是一本生動的連環畫。在評改作文課時,我特別表揚了他的創作,說是"最有創意的作文"。在我的鼓勵下,他逐漸喜歡了語文課,寫作水平也在逐漸進步。這樣的結果不正是教師們的期望嗎?
除了以上所述的幾點以外,我們也要重視對學生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具有
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因此,我們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作文評價只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由重視文到關注人,由重視分數到重視學生習作興趣、情感的培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才能真正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促進學生習作素質的切實提高。本文僅從我在作文教學中的幾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
收獲,與同行們共同切磋。托起明天太陽的創新精神,我們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創新作文 篇4
每次上下學途中,都要經過本市地標建筑“丹陽天橋”,想起那次創舉,心里就會感到一陣欣喜。
那個暑假,學校舉行了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體驗環衛工人的工作生活。我和同學們一起去打掃學校附近的“丹陽天橋”。一上天橋,就看到花花綠綠一片,仔細一看:紙屑、果皮、口香糖、瓜子殼零零星星,天橋的欄桿上貼滿各種各樣的小廣告。求醫、尋物、辦證、購房應有盡有。頭頂上火辣辣的太陽直射水泥路面,反射出一道道白光。空氣中一絲風也沒有。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的葉子都耷拉著。天橋的塑膠地面發出難聞的氣味。看著這滿目“瘡痍”,我們面面相覷。不約而同地用手抱頭想遮住一絲毒陽。看到掃大街的同學打掃得井井有條,熱火朝天。竟挑起了我們的斗志,立志要把天橋這個“硬骨頭”啃下來。于是大家開始忙碌起來。
面對滿目的小廣告、滿橋的碎紙屑,我們是狗咬刺豬——開不了口。大家的忙碌也雜亂無序,東邊掃一下,西邊掃一下,天橋上的同學們像一只只無頭蒼蠅,到處嗡嗡嗡亂飛。
正當我們灰心喪氣的時候,我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分工協作。我選出一名小組長,由她來分配任務,分區域打掃,實行區域負責制。一瞬間,組成了一支“八路軍”。天橋路面“四路”,天橋的東西南北四個入口“四路”。頓時我們的效率提高了許多。
可是再怎么努力,欄桿上的小廣告就像負隅頑抗的敵人依然向我們嘲笑,怎么辦?!大家集思廣益,突發奇想,有的說用橡皮擦;有的說用紙巾……我們不斷嘗試新方法,尋找新工具。通過實踐,我們發現用鏟子沾水,除掉廣告小貼紙,再用牙膏或風油精除去粘膠,然后用鋼絲球反復擦拭,就可以把小廣告除得干干凈凈。大家找到竅門后,都信心百倍,專心致志地動起手來,連掃大街的同學都過來幫忙,大家分工協作,流水線式除小廣告。一滴滴汗水從每一個同學的臉頰上流下來,濕透衣背,但是我們渾然不覺。
我們繼續奇思妙想,用路面發現的竹簽剔出鉆到塑膠地面縫里的口香糖、瓜子殼。把竹簽尖利的一頭刺進塑膠不規則的縫隙里,再一點點往外剔,另一個同學馬上用火鉗夾進撮箕里。這個工作最考驗細心和耐心,要一點一點的,一寸一寸的蹲著前進。時間蹲久了,猛一站起來天旋地轉。我們采取“車輪戰”,每個同學戰斗十五分鐘。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塑膠路面的顏色純凈了。紅的更紅,綠的更綠,花紋的線條更清晰了。一個同學用抹布擦去欄桿上的灰塵,后面的同學用干凈的抹布擦拭第二遍,一座暫新的天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最后八大主力勝利會師。臨近傍晚,暑氣漸漸消散。橋上行人漸漸多了,一個個向我們投來欣賞的目光,就連路過的環衛工人都對我們豎起大拇指,夸獎我們敢想敢做,勇于創新。我們經歷了十一二歲人生的第一次,感受到了在勞動中創新,在勞動中成功的愉悅。
夕陽西下,整個城市沐浴在夕陽里。余暉照射在我們自信成功的臉上,我們一個個變成了金色少年。望著橋下熙熙攘攘的車流人流,我突然領悟到一個真理:實踐出真知。眾里尋它千百度,原來創新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