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創新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新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創新作文 篇1
清明時節,緬懷故人,掃墓、祭祀是我們寄托哀思的傳統方式,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如今,清明節掃墓、祭祀的傳統習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前幾年住在在老家,清明節當天掃墓是頭等大事。每到這一天,奶奶總是天蒙蒙亮就起床,將春節沒吃完的豬頭肉重新燒一遍,放在飯盒里,并去村里的小店購置銀紙、香火等。回到家教我們把一張紙銀紙折成“金元寶”、“別墅”、“奔馳”等各式各樣的紙制品,整齊地擺在竹籃中。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大大小小一群人帶著香燭、祭祀貢品等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到了先人的墳前,花炮就迫不及待地沖向云霄,一聲又一聲的“呲溜”響徹天空,聲聲巨響地告知先人我們的到來。接著,我們恭敬地把色香味俱全的祭品排列好,帶著對先人的思念和未來的美好期盼,朝著墳頭拜三拜。最后,我們地在墳上撒下折好的“金元寶”、“別墅”、“空調”……人們總覺得撒越多越好,遠遠看去,好似鋪上了一層七彩地毯。
長大后,跟隨著父母親來到一個新的城市生活,多年沒有回去參加掃墓,我內疚著,無奈著。去年的清明節前夕,陳老師布置我們回家利用電腦參加“網上祭英烈”活動,聽完我們都十分詫異,祭英烈不是應該在山上嗎?怎么會在電腦里面?聽完陳老師的話,我們才知道,原來網上祭掃從20xx年出現第一家網上祭堂起,目前全國各地已有數十個網絡祭堂。逝者的音容笑貌保存在網上,悼念者隨時可訪問網上紀念館,獻一束鮮花、點一支蠟燭、留一曲旋律,或是在寄語欄里抒發自己的思念。于是,一到家我就打開電腦,按照老師教的步驟,登錄“數字少年宮”,點擊“我們的節日——清明節”專欄,恭敬地為先烈們獻花、寄語。爸爸在一旁看著我完成“網上祭英烈”活動,忍不住地稱贊:“這真是新型綠色、安全環保的祭掃方式啊!”
是啊,科技的創新改變了我們傳承清明習俗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在弘揚清明傳統文化時做到了文明祭祀、擯棄陋習。看來,創新的力量果然不凡。
創新作文 篇2
愛迪生憑著堅持不懈的意志力發明了電燈,使孤寂的夜晚不再黑暗;貝爾憑著迎難而上的精神發明了電話,使人們的通訊變得方便;萊特兄弟憑著勇于嘗試的精神發明了飛機,縮短了世界的距離;而我和爸爸巧制筆筒,難忘一生。
那天,風和日麗,我在教室里游走,見同學們桌上都有著代表學生潮流的“奧特曼筆筒”,心中油然而生一股羨慕之意,回到家中,便采用《賴子兵法》之死纏爛打之計對爸爸進行炮轟,終于,在我的軟磨硬泡下,爸爸一手托著下巴,沉思了一會兒,把我按坐在在椅子上,笑著說:“兒子,筆筒我是不會買的,但……”我還沒聽爸爸說完,心中已躥出一股無名之火,爸爸見我臉色突變,也不賣關子,急忙接過話說:“但我們可以自己做一個既環保又美觀的筆筒,怎么樣?”說完也不管我同不同意,便飛似地跑進房間里,半晌,拿出來卡通貼紙和一個矮可樂瓶,我心有不甘心地說:“我可不會做。你會做嗎?”
只見爸爸挽起袖子,嬉皮笑臉中略帶點嚴肅,全身心地投入到制作筆筒的行動中,我就這樣呆呆地看著。只見爸爸先用鋒利的小刀將可樂瓶的上半部分除去,然后在可樂瓶上端幾毫米的位置再鉆個小洞,爸爸邊鉆孔邊笑著說:“用金屬筷子燒熱溶膠較為方便,但注意不要燙到手。”我點了點頭,心里有點佩服爸爸的巧手,這時爸爸找來一小塊格子布料,我又疑惑又好奇,只見爸爸一邊把布料包在可樂瓶上,一邊說:“這樣毛邊就不會扎到手了。”這時,我的手也癢癢的,便自告奮勇地說:“接下來看我的。”爸爸笑了,我聽著爸爸的指導,用大頭針固定位置后縫邊,再縫制松緊麻繩槽,最后將格子布料縫到可樂瓶上,穿過小洞,縫上若干針,一個環保的筆筒誕生了。“大功告成了!”我不亦樂乎。
咦?總覺得缺點什么?看見爸爸口袋上的卡通貼紙,我便明白了,急性子的我一把奪過卡通貼紙,毫不猶豫的貼上了“奧特曼”,不僅如此,還有“葫蘆娃”“喜羊羊”等各種各樣的卡通貼紙人物,看著這個由自己和爸爸親自制作的環保筆筒,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我還給它取名為“賴氏筆筒”,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
現在,這個“賴氏筆筒”成了我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
創新往往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只要我們從小在心底播下創造的種子,敢于去創新,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情趣和方便的。
創新作文 篇3
“距離已經消失,要么創新,要么死亡。”藝術需要還原,舊人所需汲養。如果對任何事物都不鑒古,一味地用自己的想法思考,即使有所啟發,也會漏洞百出,所以一定要前行。同時,遵重傳遞性,我們必須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批判性的精神繼承文化。
照舊和創建,并不矛盾,都能使我也知道人的藝術,但創新則是把他人的變為自己的,感受到藝術創作的力量。所以,照舊和創建沒有先后輕重之分,照舊只在任職當中,在創新中成長。
其實,不只是藝術,傳統文化、工藝等方面,我們也需要在舊的基礎上創新,在創建中的成長。在當今的世界,科技追趕著我們、鞭策著我們,各國家都在努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藝術界一直處于百花齊放的時代。這些技藝像影視、戲劇、歌唱等,都與時俱進。過去的傳統文藝如青山般,與現代文學藝術關系密不可分。
流傳至今的藝術節,顧名思義,為人所由古至今的諸多經典之杰作,節日那么枯燥,但它因在眾紅明星的口述經典的事情后,就發生了人激動的聲音,很多人開始注入諸將失傳的經書。像中國詩歌會、有道理經典的記載片,都是成為現在的熱門了。
現在不是過去的,像古代的藝術不是死板的,只有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發生不斷的汲取,才能發現他們中更有價值、更引人沉溺的內在。
創新更加重要。
創新作文 篇4
何為創新?從字義上說,有三種:
1、創造出新的事物;
2、在基礎上加以改創;
3、改變。總的來說,創新是通過修改或創造事物,使其復雜的程序變簡單,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在當今社會上,不少人思維單一,墨守成規,對事物常常毫無創新,這可是個大問題呀!如果人人都這樣,那社會如何發展進步?
羅丹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可見,我們在生活中應該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處處留心,發現并且提出問題。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好:“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當你發現了問題,不要真一只眼閉一只眼,要大膽提出,讓老師、家長、同學等一起思考解決,“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努力下,答案就有可能浮出水面。
在解決問題當中出現挫折,這對于大家來說算得上是家常便飯吧?不要認為成功是一夜之間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這就和“拔苗助長”一樣不切實際。就說個典型的例子“愛迪生”吧。愛迪生從小對于許多事物都會感到好奇并親自嘗試,,他在發明電燈時經過了八千多次失敗和各式各樣的冷嘲熱諷,最后才發明了電燈。
同時我們身邊也有不少人時時刻刻都在努力創新。就說說我的叔叔吧,他在一個工廠里擔任修理工,工作是保證機器正常運行,那時候機器三天兩頭出故障,叔叔就在琢磨著:“為什么機器頻繁出現故障?如何才能把病根去除?”叔叔就開始鉆研,把機器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仔細觀察后,在一旁注視著機器,屏氣凝神的想,沉思良久后拿來強磁,原來有個大零件是通過卡死而固定的,這會讓機器一受到外力的擠壓,就會產生漏油、螺絲松動等異常情況,從而無法正常運行,將強磁裝入其中,可用磁力使其固定,若有極大異常,磁力將中斷,如同信號彈一般明顯告知人們故障,保證了機器的正常運轉,提高了工廠的經濟效益。從此,叔叔在工作方面輕松許多,而創新是“第一大功臣!”
困難,如同冬日的冰雪,令人無比寒冷,但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只要在發現的“小樹”上澆上努力的“汗水”,它便會長成成功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