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樹倒猢猻散的成語故事
樹倒猢猻散: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臺,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小編收集了樹倒猢猻散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拼音】:shù dǎo hú sūn sàn
【出處】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于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散賦》一篇。 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
【解釋】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臺,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社會現象
【成語故事】:
南宋時期,奸臣秦檜做丞相,許多勢利小人都依附于他作威作福,秦檜的親戚曹詠因善于拍馬屁而當官,十分得意,唯獨曹詠的大舅子厲德斯不理他那套。秦檜死,曹詠被貶職,厲德斯寫了一篇《樹倒猢猻散賦》派人送給曹詠。
【造句】:
(1) 擒賊先擒王,抓住匪首,匪幫也就樹倒猢猻散了。
(2) 在我們國家里,英雄人物輩出,難道不什得我們為他們樹倒猢猻散么?
(3) 江青一垮臺,其集團立即如樹倒猢猻散。
(4) 清王朝因此顏面掃地,其眾多附庸國自然也是樹倒猢猻散。
(5) 那個黑幫老大被捕入獄,他的手下也就樹倒猢猻散。
(6) 在現今急功近利的社會趨勢下,樹倒猢猻散的狀況時時可見,不禁令人感嘆人心的現實。
(7) 實際上,她是暗示樹倒猢猻散。
(8) 船沉鼠搬家,樹倒猢猻散。
(9) 在他宣告破產后,樹倒猢猻散,以前常往來的親友們都不見了。
(10) 這個家族曾經盛極一時,但在族長過世后,就樹倒猢猻散,迅速沒落。
(11) 等他想重新組織上訪時,已是樹倒猢猻散的局面了。
(12) 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
(13) 這就是為什么把大家團結起來這么困難,讓大家樹倒猢猻散卻這么容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