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拒諫飾非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2-09-20 17:03:51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拒諫飾非的成語故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少成語都是從文言文中提煉出來,被大家在生活、工作、學習中使用。但不知道大家對成語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拒諫飾非的成語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拒諫飾非的成語故事

  【成語】: 拒諫飾非

  【拼音】: jù jiàn shì fēi

  【解釋】: 諫:直言規勸;飾:掩飾;非:錯誤。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成語故事】:

  荀子(邯鄲籍學都)經常探討國家政體與管理的問題,他在《荀子.成相》這篇著作中寫道:人世間的災禍,往往就是愚昧無知而陷害忠良;而對于君主來說,沒有賢臣輔佐,就像瞎子無人領路,不知走向何方。

  荀子接著寫道:君主愚昧無知,卻又要獨斷專行,茍子接著寫道:君主愚昧無知,卻又要獨斷專行,茍且勝過他人,如果群臣又不予以諫諍,這就必然要遭到不幸。如果說臣下的過失,那就是“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即是說,拒絕諫諍,掩飾過失,這就是作為臣下的愚昧和過失,而這樣的臣下和主上茍同,國家必然會引起災禍。

  荀子說,什么是無能?那就是國家多弊,君主疏遠賢能,接近邪僻,忠臣沒有出路,君主的地位也就要轉移了。

  荀子又寫道,什么是賢能?那就是通達于君臣之禮,對上能尊敬君主,對下能順從民意,君主真正能聽賢臣之言,這樣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荀子又說,君主的罪孽往往是由于讒臣當道,賢臣隱居,愚昧加愚昧,昏庸加昏庸。這樣,國家就必然要覆滅,君主必然要成為夏桀一類的賊子。

  荀子這里所說的.“拒諫飾非,愚而上同”,為后世許多政治家引為借鑒,漢唐時期還將此作為法律規范而列入法典之中。

  【造句】

  毛澤東《評蔣介石在雙十節的演說》:“但是他不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任何一個政策或工作方法去找振作的方法;他找到了~的方法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成語辨析

  近義詞:文過飾非、以規為瑱

  反義詞:嚴于律己、從善如流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拒諫飾非的解釋

  拒絕規勸,掩飾錯誤。《荀子·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自朝廷用 王安石 為相,變易祖宗制度,專以聚斂為急;拒諫飾非,驅忠立佞。”

  詞語分解

  拒諫的解釋拒絕規勸。《后漢書·申屠剛傳》:“愚聞專己者孤,拒諫者塞。孤塞之政,亡國之風也。”《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知足以拒諫,才足以飾非。” 宋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辟邪

  飾非的解釋粉飾掩蓋錯誤。《莊子·盜跖》:“強足以拒敵,辯足以飾非。” 明 楊柔勝 《玉環記·范張別皋》:“官人不須強辨飾非。”《清史稿·和珅傳》:“故事,《實録》不載武試策問, 和珅 率對不以實,詔斥護過飾非

【拒諫飾非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6-07

成語故事12-17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6-07

成語故事精選09-01

經典成語故事06-07

經典的成語故事06-07

成語故事精選10-11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移風易俗11-12

四字成語故事天羅地網成語故事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