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知返的成語故事
迷途知返的解釋: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在我國南朝時候,南齊有個叫陳伯之的人,他曾經擔任江州刺史。南齊滅亡后,他仍然擔任梁朝江州刺史。然而他對梁朝心存芥蒂,并聽信了部下鄧繕的教唆,于是起兵反叛。結果被擊敗,只好過江投奔了北朝,做了北魏(鮮卑族人建立的王朝)的平南將軍,統帥淮南一帶地區的軍隊,與梁朝對抗。
梁武帝蕭衍委派他的弟弟臨川王蕭宏率領大軍北伐,蕭宏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與陳伯之對壘。蕭宏令其記室(相當于現在的秘書)丘遲寫信給陳伯之,說明只要他肯反正,梁朝將對他過去的行為既往不咎,只要他肯回頭,可繼續在梁朝為官。
丘遲在信中這樣寫道:“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意思是:走錯了路而知道回頭,是古代圣人所贊許的,錯路走的還不遠就能改歸正道,是歷來的經典中所推崇的。陳伯之讀了信后,翻然悔悟,決然離開了北魏而回歸了梁朝。而丘遲《與陳伯之書》,一時成為了人們傳誦的名著,并被收集在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中。而“迷途知返”這句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比喻走了錯誤的道路而自知改正。
其實,“迷途知返”最早的起源是在戰國時期,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著名的《離騷》中就有意思相同的說法。詩的原文是: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佇乎吾將返。
回朕車以復路兮,
及行迷之未遠。
將始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我懊悔沒有把路的方向仔細查看,
讓我停止前進吧,我要立刻回轉。
把我的車掉過頭來向著正確的路,
趁著現在走錯的路還并不算太遠。
【迷途知返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迷途知返的成語故事08-13
迷途知返400字作文08-22
關于迷途知返的歷史故事08-13
2017滿分作文:迷途知返,海闊天空08-05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8-25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移風易俗11-12
經典成語故事08-25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8-25
成語故事精選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