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呆若木雞成語故事

時間:2021-08-07 20:28:24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呆若木雞成語故事

  【呆若木雞的文言文】

呆若木雞成語故事

  紀子為王養鬥雞①。十日而問:“雞已乎②?”曰:“未也。方而恃氣③。”十日又問。曰:“未也。景。④”十日又問。曰:“未也。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⑤,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⑥矣,異雞⑦無敢應者,反走矣。”

  ---------摘自《莊子·外篇·生》

  【注】

  ①紀(shěng)子:姓紀,名子。王:指齊王。有的譯者認為王為周宣王。個人認為,紀子應為紀國后代,紀為齊所滅,紀子即在齊國供職。而斗雞之戲也是春秋戰國時齊國最為盛行。且周宣王即位后早年忙于重振周室,對付蠻夷,晚年又剛愎自用,性格急,根本沒功夫也沒耐性天天問斗雞馴養進展情況。據此,文中“王”,應為齊王,而非周宣王。

  ②已乎:練成了嗎。已:完成,完畢。

  ③虛:內心空虛而神態高傲,色厲內荏的樣子。,通“驕”。恃氣:昂頭鼓翅挾氣以威嚇對方。

  ④應向景:向,通“響”,景,通“影”。聽到雞的聲音,看到雞的身影就有所反應。

  ⑤無變:沒有反應。

  ⑥德全,精神安定內斂,不動不驚。有譯者認為“德”指品德。個人認為如此解釋語意偏窄,斗雞最終目的還是要“斗”,單憑品德恐怕難以應敵,需得有相應的才藝。且德多為儒家宣揚,莊子為道家代表人物,曾歷數儒家種種學說,因此,個人傾向于將其理解為“有道”,而非僅僅“德”。有道,即有道德、有才藝。鄭玄注《周禮·春宮》曰:“(有)道,多才藝者。”孔安國注《論語·學而》曰:“有道,有道德者。”因此,“有道”兼具“德”與“才”。

  ⑦異雞:其他的雞。應:應戰,對敵。

  【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

  紀子為齊王馴養斗雞。過了十天,齊王問:“斗雞馴好了嗎?”紀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呢。”十天后,齊王又問,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天后,齊王又問,回答說:“還是那么顧看迅疾,斗氣強盛。”又過了十天齊王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也不會有什么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道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于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呆若木雞”一詞本意指精神內斂,修養到家。現使用多為字面意呆得像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更多熱門文章:

【呆若木雞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08-22

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8-22

呆若木雞的成語解釋及故事04-16

呆若木雞是褒義詞?08-15

呆若木雞是貶義詞11-01

關于呆若木雞的成語小故事05-31

呆若木雞是貶義詞嗎02-28

關于莊子的寓言故事:呆若木雞05-08

呆若木雞是貶義詞2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