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讀書成語故事
導語:一個人無論多么聰明,多么有志向、有雄心,若沒有勤奮讀書的實際行動,一切都只是空談。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勤奮讀書成語故事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韋編三絕(wéi biān sān jué)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因為不斷翻閱,導致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十分勤奮。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在竹簡上寫字,一根竹簡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后成書。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讀了很多遍,又附注了很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能夠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囊螢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囊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晉代孫康由于沒錢買燈油,早上要給地主干活。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后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是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十分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找了一只白絹口袋,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即使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懸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東漢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敬,是有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經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 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當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他馬上就清醒了,又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他下定決心,發憤讀書。 他經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于是,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劇烈的疼痛使他很快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手不釋卷(shǒu bù shì juàn)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兵事多沒有時間學習。
停了停,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么你就沒有時間呢?"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并堅持不懈。最后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勤奮讀書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勤奮讀書的成語故事02-16
古人勤奮讀書的成語故事02-28
有關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04-12
中國歷史上有關勤奮讀書的成語故事04-13
勤奮讀書的經典名言06-29
勤奮讀書作文08-23
勤奮讀書的勵志名言09-17
讀書要勤奮作文08-24
關于勤奮讀書的名言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