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感受的作文合集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受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受的作文 篇1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來源于生活,中學生作文也不例外。在這里有必要對“生活”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釋。筆者認為,不能將“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現在作文中,應該是具體的、實在的,一片樹葉、一塊石頭、一首歌曲、一種氣味、一絲味道、一份觸覺、一個身邊的人、一件身邊的小事或是一個場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這也就成了觀察、感受、思考的具體對象。
一、觀察要立體
感受的敏銳性來自于細心的觀察,沒有對周圍事物進行細心的觀察,感受便無從談起。因此,首先要對觀察能力進行訓練。觀察是立體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單一的,雖然人從外界得到的信息約有90%來自視覺和聽覺,但還有10%左右的信息需要用其他感官去感知,因此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不能只注重視覺和聽覺的訓練。筆者曾在課堂上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問學生可以通過什么來感受秋天的到來,絕大部分同學說從落葉或黃葉,很少有同學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秋風的聲音,秋天的氣息,還有秋風掠過臉龐的涼意等等。這些體驗學生不是沒有,而是沒有被激發,或者說沒有被有效地訓練。國學大師錢穆寫的一組回憶散文中談到當年如何教小學生寫作文,其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講的:“又一日,命諸生各帶石板石筆鉛筆及毛邊稿紙出校門,至郊外一古墓,蒼松近百棵。命諸生各自擇坐一樹下,靜觀四周形勢景色,各自寫下。再圍坐,命諸生各有陳述。何處有人遺忘了何τ腥飼嶂氐怪茫何τ腥訟群笫Т危即據實景互作討?&”“余又告諸生,今有一景,諸生多未注意。諸生聞頭上風聲否。因命諸生試各靜聽,與平日所聞風聲有何不同。諸生遂各靜聽有頃。余又告諸生,此風因穿松針而過,松針細,又多隙,風過其間,其風颯然,與他處不同,此謂松風。試再下筆,能寫其仿佛否。”(《八十億雙親 師友雜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117頁)由上文觀之,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讓學生從身邊具體的事物入手,去看、去聽、去聞、去嘗、去觸摸,并堅持寫觀察筆記。教師也應該有計劃地提供給學生一定的事物,讓他們在特定的情景下去進行觀察。這樣,學生的感受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感受要真切
感受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細心的觀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礎,但還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沒有情感的參與是不行的。我們從“感”字的字形來看,“感”是從“心”的,“心”就是情感。只有把外物和內在情感連接起來,觸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產生鮮明生動、印象深刻的感受。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感人”,劉勰言“感人心情,莫先乎情”,文章要以精誠感人,以情感動人,則作者必須是一個精誠的人,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的人。在我們的作文訓練中,面對同一事物,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因之激起無限的情感,寫出聲情并茂的好文章,而有些學生卻不能,這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沒有積極調動起內心的情感因素。“觸景生情,睹物生情”并不是說有景有物就能生情,景、物、情是一個互動體,一個內心沒有多少情感沖動和體驗的人怎么可能對外物生出情來呢?而對于情感豐富的人來說,一個平常的動作,一片普通的樹葉都會觸動他(她)的情思,有情才會使他(她)所表現的事物靈動而富有韻致。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為什么會感動幾代人,這正是因為作者賦予了父親的動作、語言以強烈的感情;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母親同樣如此。普通、平常的事物正是有了情感的浸潤才散發出迷人的魅力。于漪老師說:“一書一畫,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聲贊嘆,一次批評,一個場景,無不是誘發情感思維的因素。要讓學生懂得,習作時不能拿到籃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兩點:不是著力寫景狀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僅僅以它們文章的由頭,為思緒的觸發劑,認清它們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選擇的事物須和自己的心靈有溝通之處,外物和內情碰撞,才可能閃現火花,否則,物與情隔離,思路就阻塞,難以流出新鮮的思想。“(《于漪語文教育論集》第504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因此,要培養學生在觀察事物時進行情感浸潤的意識和習慣,讓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最終入心。只有入心,方能寫出感人的文章,否則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
三、思考要深刻
觀察著眼于外界的客觀存在,以獲得外界信息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觀事物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思考,則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礎之上,對生活的理性認識。在寫作中,思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礎之上,產生自己對生活的認識,然后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我們對生活的認識只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上,那是不完整的。認識生活既要感性,又必須理性。任何優秀的文章、作品都體現著作者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這些認識都是思考的結晶。文章從生活中來,又要反映生活,因此,寫作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有思考才會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動物,這也是區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思考不是簡單、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要能夠從一個事物或一種現象得出一個人生或社會的命題,其中最重要的標志是深刻性。最新的高考考試說明明確地提出了對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對生活的思考,是從偶然到必然、從特殊至普遍、從表象到本質的逐步深入的過程。一般說來,應遵循以下原則: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經驗為基礎,間接地認識客觀事物;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綜合、比較,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發現一類事物所共有的本質或各種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聯系;由個別到一般,將自己的個別情感上升到對人們普遍情緒和情感的概括。這種概括越廣泛就越具有典型意義,就越能引起共鳴。且看20xx年一高考考生對“茶”的一段思考:“用溫水泡茶,茶葉漂于水上,平靜但無茶香、茶味;用沸水泡茶,茶葉幾經沉浮,終于落定,茶香裊裊,茶味宜人。浮生若茶,你可以厭惡苦難,但換個角度,也得感謝苦難。不正是若沸水般的苦難讓你在人世中翻轉沉浮,才使你最終釋放出生命的翠綠與人生的清香嗎?”(高考優秀作文《野茉莉的幽香》)這篇作文之所以能夠獲得高分,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作者對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發出了獨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
對觀察、感受、思考這三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而要真正在作文中得以體現,則必須依靠寫作實踐活動。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勤,要讓學生的觀察、感受、思考成為一種習慣,在觀察的同時有感受,且進行思考,三者最終融為一體。另外還要讓學生勤于練筆,把觀察、感受、思考的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堅持著做,相信同學們的作文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感受的作文 篇2
我正在靜靜地聽著《擠奶舞曲》。
我靜靜地聽著,仿佛看到了我從來也沒有看到過的景象:一片無邊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自由自在地在大草原上休閑地散步。人們在大草原上歡快地跳著民族舞,有的在給牛、羊擠奶,有的在蒙古包里喝著美味的奶茶,有的在把牛、羊奶加工過濾,還有的在蒙古包內睡懶覺。一只只母牛、羊正在聽話地讓人們給它排奶。許多人穿著五顏六色的蒙古服飾,頭戴彩色圍巾,穿著鞋頭有點兒翹的皮靴,在蒙古桌 的周圍,正用手抓著一碟碟的羊肉。看!他們正吃得津津有味呢!瞧!遠處正有一群馬向我們奔跑過來,上面正坐著幾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者,可能想來嘗嘗這里聞名中外的手抓羊肉吧!當觀光者來到幾十里外時,族長就會親自騎馬向游客走去。他們都下了馬,相互握著手,親切相見。等他們到蒙古包里時,下人們會奉上一碟碟手抓羊肉,一杯杯奶茶。
當我醒過來,音樂早已停下來,我望著窗外的景色,我想: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去內蒙古那里小住幾天,品嘗一些這里品嘗不到的東西。
感受的作文 篇3
看啊,下雪了!”我被這聲音吸引到了走廊上,往外一看,確實不錯,很小的雪花緩緩飄落,我的心不禁生出一分喜悅,盼望著它能帶給我們一場真正的大雪,又過不久,城市已經被這輕柔的雪花輕輕的覆蓋了一層。每一片雪花都輕柔地盤旋著落下,成了大地上一層雪的一小部分,每一片雪花又匯成了讓大地銀裝素裹的美景。
大雪紛紛揚揚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動著各種姿勢,或飛翔,或盤旋,或直直地快速墜落,鋪落在地上,在這一刻,一切都是美好的,一都是寂靜的,站在窗前,那片片雪花的歡聲笑語卻在我耳邊響起。它們的歡樂,我聽得到。
雪,終于以久違的姿態飄飄來臨。飄飄揚揚的,一夜的世界在你睜開眼簾的時候突變,白光耀目。寧靜,仿佛世界在瞬間人跡消失在這個早晨,連不怕冷的麻雀們也窩在夢里不愿起來。世界終于在還在細細紛紛的柳絮般的紛揚中安靜了下來。多么難得的這個早晨的這會兒的寧靜。你的思緒在這一刻,一如這些小小的雪花而輕揚,輕的沒有任何負擔,忘了昨天的煩惱,忘了昨夜的夢境,忘了自己是一個在雪地上行走的什么樣的動物,小小的一個動物,于天地的蒼茫之中,而且越來越難得的`蒼茫之中。地上純潔的雪沐浴著陽光,享受最后一刻的歡樂。他們在為自己即將結束的生命哭泣嗎?不,他們在笑,在自豪,他們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將歡樂播撒到了人間。奉獻了生命,發揮所長,它們是偉大的,他們一生中的歡樂,我聽得到。
象今天這樣的一夜之間潔白的留存的,不僅是她的紛揚,還有她來臨的時機。她趕在了這個三九寒冬的季節,在這個不冷也得冷的季節。她來了,來了,來的悄無聲息,來的你毫無防備,悄悄地潛入你的夢你的空,落在你的歲月的枝頭,落在你的情感的梅蕊上。當你睜開眼睛的那一刻,你已經擁了她在懷中,而這一時刻,她讓你感到你擁有了整個天、整個地和整個世界,整個來世和前生,讓你感覺著什么是迷茫,什么是永遠和永永遠遠。
感受的作文 篇4
平時都是母親為我們準備早餐,趁著五一勞動節放假,爸媽都在家,我要給他們一個驚喜,為他們準備一頓早餐。
我要做的是煎雞蛋餅,平常看過母親做過,看起來做法很簡單,應該不難吧。但到了我手里,就不那么容易了。第一步是打雞蛋,我先在冰箱了拿了一個雞蛋,在碗邊輕輕一磕,連印都沒磕出來,再用力一磕,這下可好,連清帶黃一起留下來了,沒辦法,只好從新打一個了,這回只用了五成力,力度正好,我把清和黃都倒到盆里,攪勻,再往里加水,加面,這量控制不好,不是水多了,就是面多了,好不容易正好了,接下來的工作是加佐料,要加鹽、十三香、蔥花,把這些東西倒進去之后,還得攪勻,滿滿一盆,攪得我胳膊發酸,肩膀發麻,終于一盆“漿糊”攪好了。把油倒在鍋里,等油熱這段時間我扒了幾根香腸,因為時間緊,扒香腸都費勁,手忙腳亂地用剪刀在皮上劃來劃去,但肉沒有整個的。這時油熱了,我用飯勺從盆里把“漿糊”倒到鍋里,看見“漿糊”慢慢變形、變色,我因為沒什么困難了,但是困難在最后出現了,就是從鍋里把餅鏟出來時不能鏟出整個的,都是碎塊,經過幾次失敗,我終于在最后一張時鏟出了一張整個的餅,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就剩下最后一項了,我把扒好的香腸煎了一下,沒等我反應過來,香腸就糊了,我趕緊乘出來了。雖然是碎雞蛋餅就著糊香腸,但我們仨吃得有滋有味,我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感到做飯很累。經過這次,我對父母更加尊敬了,他們不是天天這樣嗎?我才做一次就覺得麻煩了,他們不僅要會做雞蛋餅,還要做很多菜,每天的菜不能重樣,除此之外還要擦地、洗衣服、擦玻璃等等,我終于明白了父母的辛苦,他們除了家務還有繁重的工作,一天下來是筋疲力盡,所以我決定以后一有空時就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替他們減負。
感受的作文 篇5
微風吹拂,樹上偏黃的葉子輕輕震動著,相互碰撞又分離,隨即被不知名的漩渦卷入葉的亂舞中,看似毫無秩序可言,卻散發著一種獨特高邈氣質,讓人沉溺于它的狂野和另外一種神秘的風度當中。
我有些呆澀地無神望著泛黃的樹,靜靜看它在風的牽制下胡亂搖動,似乎是個著名的鋼琴家在用手指飛快地彈奏著一首難度極高的曲目。
天高地遠,白云幾朵,飄飄搖搖地在天上晃蕩著,像無家可歸的孩子,又似乎想表示著什么,卻無能為力。
太陽的光透過層層疊疊云韻射到大地上時,早已只是一層淺淺的光,淺到讓人質疑它的存在。
樹上的葉子還在抖,搖搖晃晃,看上去比年過花甲的老人還虛弱,但它堅實的樹干和繁密的樹葉讓人不得不承認它還是與那初夏的時候別無他樣。
夕陽西下,在不知不覺中浸染的這個世界給大地鍍上了金色的余暉。飄飄灑灑的布沙,輕柔地覆蓋在地上,遮蔽上白日里所有的喧囂,為世人的靈魂凈化了些許。
黃昏的時間總是那么不經意間就流逝于指間縫隙當中,等我走回家時,原先還懸于高天上的耀眼紅日已悄然落于饒多飄搖白云當中了,又在云后點起一盞燈,照的周遭一片紅光。
隨著時間的挪移,夕陽逐漸向下沉,那一片殷紅也慢慢轉為了淡然的粉色,白云拖著它,卻抵不住時光運轉,下落于遙遠的西方。
窗外的雜密樹葉,不遠處的幾座矮樓,還有路邊的燈,都在西沉的太陽逐漸被吞沒的時候愈來愈模糊,直到只在昏暗的光照下顯現出一個影子。無數人家亮起了燈,卻又被繁茂了葉子遮擋住。我坐在屋里安靜地看著這一切,直到……熄燈,黑夜侵蝕的所有。
至于明日的旭日東升,那便不是我所關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