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的作文800字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800字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是一年清明來到,來的人,沒等來;走的人,卻已經走了。
應該是第二個年頭沒時間在清明祭祖的時候回去了,竟然有些記憶開始慢慢淡化,有些恐慌,不想刪掉這僅存的一些記憶,不想刪掉那些以往與爺爺的點點滴滴。
爺爺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因為以前家境比較好,念過幾年私塾,算得上是書香門第,但生逢亂世,后面家道中落,也開始了跌宕的人生。不過就是他的這種傳統,也將以前的很多習俗留了下來,傳到了我們手里。對于老一輩的人來說,清明祭祖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所以也有很多的習俗。后面因為年輕一輩接觸外面的新知識,對于很多清明祭祖的習俗要么淡忘,要么摒棄。算來算去,如今的清明祭祖肯定不如以前。
清明有“前三后四”之說,也就是說在清明前三天和后四天都可以算作清明節,均可以掃墓祭祖。爺爺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什么都會,當然除了我們現在能接觸的東西。每年清明,爺爺都會用一雙巧手親自做一些祭祖用的東西,比如“掛山條子”、“紙屋”等等,在我們家鄉,但凡家境好一些的都會在祖墳上插滿“掛山條子”,家境更好的或者會給已過世的親人燒上一座紙屋,這是后輩希望逝去的親人能夠在另一個世界過上好的生活,不缺吃住。爺爺做出來的這些東西也是十里八鄉都認可的,每年過來購買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而爺爺也只是廉價的賣給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為了這事奶奶不知道說了爺爺多少回。
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而爺爺又是他們三兄弟中的老大,所以基本上祭祖的事情都是爺爺來安排。猶記得,小時候一大家子人,包括二爺三爺家的人一起祭祖,從爺爺的老爺爺輩開始,然后爬山涉水,需要半天的時間。而后,大家開始慢慢的疏散,感情也漸漸的淡起來了,二爺三爺對于祭祖更是不怎么在意,祭祖也開始變得沒有了那些韻味。后面干脆分開各自走各自的,家中也算是漸漸的缺少了那份情感,變得親疏有別。
但這么多年來,爺爺一直在堅持著上一輩給他傳下來的習俗,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曾改變過,所以也可以說爺爺也是我們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保護者。但隨著爺爺的年紀越來越大,很多事情也有心而無力,甚至在他去世前的兩三年,都不想去掃墓祭祖,都是將所有的物什交給我,讓我去。
堅持了這么多年,是有些累了,也該休息休息了。忙碌了一輩子,兩個兒子沒有多大成就,還沒等到兩個孫子徹底成長以來,自己就走了,帶著所有人的思念走了,去另外一個世界享受在這個世界沒有享受到的福分。
都說善良的人死后會去到天堂,我想天堂的爺爺,你還好嗎?好想去你的墓前大哭一場,好想去你的墓前一訴衷腸,爺爺你能聽得到嗎?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 篇2
那時電視機還不普及,當大哥突然從城里抱回一臺黑白電視機時,全家人都非常欣喜,幾兄妹圍著已經衰老的父親,高興地對他說:“爸,以后您可以看最喜歡的京劇了。”
父親去逝一年了,他老人家走時,我不在身邊。現在,第一個清明節來臨,我也無法回去為他敬一杯灑,叩幾個頭。遙望家鄉,感覺漂泊無依,身不由已。傷。
也沒有什么送他的,就寫一篇文章,記錄他在世的事,以為懷念。父親,愿你在天堂平安!跪!
《有一種父愛,我們不知道》——佛傷
那時電視機還不普及,當大哥突然從城里抱回一臺黑白電視機時,全家人都非常欣喜,幾兄妹圍著已經衰老的父親,高興地對他說:“爸,以后您可以看最喜歡的京劇了。”
父親工作一生,靠微薄的工資養活全家,他退休后不久,母親就生病離開了,父親沒有打牌泡茶館的愛好,成天抱著收音機聽京劇。
大哥把電視機放在父親的房間,每天提前看節目預告,然后全家人擠在一起看京劇,說實話,我對京劇一點興趣都沒有,大哥大姐也一樣,只是為了讓父親高興才這么做。
父親老了,聽力不太好,眼睛也看不分明,但他顯然很欣慰兒女們的孝心,每次都努力睜大眼睛看,有時候乏了,就靠著床頭躺一會,一直到京劇演完,我們兄妹離開。
五年過去了,大哥、大姐先后結婚搬了出去,家里就剩下我與父親。我也有自己的事,常常把電視機調好臺,讓父親一個人看。但漸漸地,我發覺每次再去看父親的時候,電視機要么關了,要么換了臺,我問父親您不想看京劇了嗎?他含混地回答說:“電視機自己關的。”以為是電視機出了問題,不久我們湊錢為父親買了臺彩色大電視,但不到一星期,又出現同樣的情況。
我覺得不是電視機的問題了,一次我又給父親調好京劇,在外屋聽動靜,果然聽到父親調臺的聲音,然后“啪”的一聲關了。我走進去,父親的神情有些驚慌。
我說:“爸,如果您不喜歡看京劇,可以對我說,我幫您關。”父親睜著渾濁的眼睛看了我半天,微微點點頭。
想起這五年來,父親是不是一直不喜歡看京劇?我問他:“爸,才買電視機時,您看不看得清?聽不聽得見?”他先點點頭,然后又搖搖頭,有些吃力說:“看不清楚。”我的心突然一痛,問:“那您為什么不說呢?你看不清我們可以把電視機放近一點,聽不見可以把聲音開大一點啊。”
父親望著我,沒有回答,但眼睛卻變得有神起來,嘴角也露出一絲笑意。
我現在才明白,五年來父親一直看不清楚畫面,也聽不清聲音,他硬撐著假裝看,只為不想拂兒女們的好意,而我們也一直以為自己盡了孝心,并為此沾沾自喜。
這樣的孝心在父愛面前,顯得蒼白,因為盡孝只會在父親的有生之年,而他給予我們的愛,卻是永恒的,兒女們永遠無法超越。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 篇3
老外婆好像看到了我的心思說:“茜茜,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否則一事無成!”我聽了,心里愧疚極了,真想找地縫鉆進去。總結經驗,自己就特別仔細地觀察老外婆包鍋貼的每一個動作,看了幾次以后,我學著老外婆的樣子,拿一塊面皮放在手心里,從菜盆里打一小匙菜放在面皮上,然后雙手一合,把兩個半圓的面皮捏緊,一個鼓鼓的小船就“游”在了我的手上,老外婆表揚了我,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呢!……
每年的清明節,媽媽都要煎一鍋鍋貼,吃著香酥酥的鍋貼,老外婆的音容笑貌便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老外婆是貴州人,生前最愛吃鍋貼了,不用說了,包鍋貼肯定就是俺老外婆的絕活,記得我7歲那年,一天老外婆在廚房里忙活著摘菜,洗菜、切菜,一會兒一大鍋香噴噴的“匯菜”就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很好奇,便問老外婆:“老外婆,您不煮飯,光炒菜,而且還這么大一鍋,我們怎么吃得完?”老外婆笑咪咪的對我說:“小饞貓,別急,好東西在后頭,一會兒保準你饞得流口水。”老外婆像變戲法似的從櫥柜下端出一盆早已揉好的面團,拿起趕面杖開始忙了起來。哦,原來老外婆是要包鍋貼給我們吃。
原來只知道吃現成的,我還從來沒看過鍋貼是怎么包出來的。看著老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心里癢癢的,總想去包幾個試試,嗨,這包鍋貼有啥難的,不就是面皮里包點菜,再把面皮合攏,鍋貼不就完成了嗎!于是我就自告奮勇地對老外婆說:“老外婆我和您一起包好嗎?”“好吧”老外婆慈詳地說,只見老外婆手里拿著一張面皮兒,輕松地打了一匙菜放在面皮上兩手一合然后捏幾下“面嘴”一個鍋貼就包好了,像個吃飽了的小船,可再看我手上的,面皮上放著一大坨菜,不是面皮包不攏,就是菜跑到皮兒下邊去了怎么包也包不攏,再看看老外婆,已經包了好幾個放在盤子里了!急得我團團轉,真不想包了,可又要面子,只好硬著頭皮包!
老外婆好像看到了我的心思說:“茜茜,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否則一事無成!”我聽了,心里愧疚極了,真想找地縫鉆進去。總結經驗,自己就特別仔細地觀察老外婆包鍋貼的每一個動作,看了幾次以后,我學著老外婆的樣子,拿一塊面皮放在手心里,從菜盆里打一小匙菜放在面皮上,然后雙手一合,把兩個半圓的面皮捏緊,一個鼓鼓的小船就“游”在了我的手上,老外婆表揚了我,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呢!……
如今,老外婆去世也有幾年了,每當清明節,我就想起老外婆教我做鍋貼的情形!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 篇4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初一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歷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例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了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譬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里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后放聲說:“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著輕松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里的老百姓依然保持著這里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蕩秋千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于世。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 篇5
今天老師說,清明放假三天。我問爸爸,清明為什么放假呢?“清明前兩天叫寒食節,這里有個傳說,你可以上網查查。寒食節要吃素食不生火做飯,我們現在的清明節是祭奠先人緬懷他們的遺志”。爸爸說。“噢,是這樣呀,那我們清明去干什么呢?”爸爸說:“我們可以去踏青,不過我們一家人要先去給你爺爺和你太爺、太奶掃墓。”“好吧!”我說。我寫完了作業,我上網查了清明的來歷和習俗,知道了什么是寒食節和清明節的習俗。寒食節那天吃素,不生火做飯是為了紀念漢朝的一位忠心報國的忠臣。
第二天是清明節,天氣灰蒙蒙的,不時刮著風,感覺冷冷的,我們去給爺爺上墳。我和爸爸、媽媽去了祭品店。這里的人真多,我們排隊等了一會兒才買上。我還給爺爺買了一個小花圈。來到村西那片墳地,這里的土丘很多,爸爸說,先人們死了就埋葬在這里,叫墳塋。爸爸和媽媽把爺爺和太爺爺、太奶墳上的野草拔了,又用鐵鍬填上了許多的新土,把一個白色紙條放在墳頭上,用半塊磚壓好。我笑著問媽媽那紙條叫什么,媽媽說那叫掛錢,就像我們過春節似的,我們的掛錢是彩色的,死去的先人們用的是白色的,清明節也是他們的節日,就像我們過春節。爸爸莊重而嚴肅說:“不要說笑,那樣對先人是沒有禮貌的。”說著父親擺上供桌,拿出水果、點心放在了盤里,又拿出一瓶衡水老白干,一個酒杯和一雙筷子,點上三炷香,“爸爸,我領著您的兒媳、孫子來看您了,您在那邊還好嗎?不要惦記我們了我們過得都很好,請您放心吧!這是你愛吃的水果和點心,還有您愛喝的老白干.....”說著說著爸爸哽咽了,說不下去了。我看見爸爸的眼里含著淚花,爸爸可能是想念起爺爺了。“來,大鈞,給你爺爺磕個頭吧。”爸爸說。我順從了爸爸,在爺爺墳前跪下,給爺爺磕了三個頭,我把那個小花圈放在爺爺墳上,花圈上的那些鮮花很美,散發了淡淡的清香。我想爺爺看到了這個小花圈,一定會很高興,我仿佛看到爺爺微笑著看著我,我相信爺爺一定會很喜歡我的,爸爸把冥幣用雙手放在地上 ,又給爺爺燒了很多“金元寶”、“銀元寶”,爸爸一直很沉默,我想爸爸一定想起了許多童年和少年的往事吧!
隨后我們又給太爺爺和太奶奶的墳上燒了許多冥幣和“金元寶”、“銀元寶”。回家后,爸爸給我講起了爸爸的許多童年和少年的趣事,那些故事都有爺爺的影子。爸爸還寫了首詩:
清明
清明無雨也無晴,伴我冷風過清明。
為父新添瑩上土,幽幽寄語燒紙冥。
我輕輕的吟誦著那首小詩,爸爸內心一定很傷心,爸爸一定有許多話想和爺爺說,我更加喜歡爸爸了,這天夜里,我夢見爺爺了,我們一家人都很快樂!夢醒的時候,我流淚了,爺爺辛苦了一輩子,卻沒能和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在天堂的爺爺,我想對您說:“爺爺,祝您天天快樂!您的孫子大鈞。”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老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老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于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床這么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困意。奶奶又對我和老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里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老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里像衛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著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老爸教我點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著老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于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著的紙錢,同時說:“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里默記著……我學著老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著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著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后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獲。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并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 篇7
又是一年清明節,灰朦朦的清明節,灰朦朦的天,灰朦朦的地,灰朦朦的我的心。這個清明節過得很不一般。
今天發生一件我難以想象得到的事情,到底是誰對誰錯呢?我真的無法去定奪,還是我們已經不再適合彼此?還是一直都只是我單方面的原因?是我太脆弱,還是我太執著?是我太好強,還是我太愚昧?究竟是真理還是我無理?此刻我的心無法平靜,無法靜靜地思考,是否我太偏激,令人無法接受?或許我需要一個人傾訴,需要一個人開解,誰又能解開我心中一個又一個的心結?讓我可以坦然面對一切好與壞?
已經不記得爭吵了多少次,一次比一次激烈,或許每一次都是我挑起事端,但每一次我總是無法控制我自己,一點點的不順,卻會令我想起以往的種種,家里的每一個人的態度、行為、他們對我所作所為,一切的一切蜂擁而至,如排山倒海般向我壓來,讓我無法喘氣,讓那小小的火種熊熊燃燒起來,最后連同自己最愛的人一起燒得體無完膚。當我心平氣靜之后,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為之后悔時,彼此已經傷痕累累,一次又一次,是否對方已經無法原諒彼此,是否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
看著年幼的女兒,想到當年,是否當初的決定錯了?時常想起曾經美好的光景,我想如果可以回頭,我想還是會做出當初的選擇;曾經的他,不善解人意,卻愿意聽我絮絮叨叨到深夜,現在離那些日子已經很遠遠了,有多遠,已無法用數字來清點了;曾經的他,不太會用言語來表達他的心,但是他經常會給我一個親吻,一個擁抱,一個眼神來傳達他的心意,多想念那些曾經的日子啊!是不是他的心已經變了,所以已經不能情不自禁的表現出來了呢?
而我自己呢?我真記不起曾經的我是如何的了?我多想想起來曾經我怎樣和他相處得那么的開心,那么的愉快啊!到底是誰改變了誰呢?還是婚姻改變了我們呢?
是我已經變了嗎?是不是每天的柴米油鹽把我淹沒了?是他改變了嗎?是不是一家人的生計把他的心思都領走了?是不是因為這樣,讓我們忘記了在生活中加一點調味,讓彼此多一些諒解呢?
聽過一句話:珍惜就像調味,能維系便銘記!我珍惜了嗎?而他也珍惜了嗎?
他卻不知道,其實,我多愛他,多想緊緊的抱著他,陪都著他一起看花開花落,陪著他一起欣賞云卷云舒,陪著他一起漫步人生;可是這一切是否早已無法繼續,我也總是告訴自己不再哭泣,試著讓微笑填補空虛,可是發現,自己是多么的不善于說謊,那笑容假的連自己都騙不了自己。
我們該怎么辦呢?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 篇8
今年的清明節是我過得最開心最快樂的節日!4月4日的早上,我跟爸爸媽媽很快就到達雷山。隨后,又去小唐弟家吃飯。我們吃好飯后,準備好東西上路了。我們要去固魯掛親。固魯這有我的一位姑奶安葬在這里。
這次去跟姑奶掛親的有伯父伯母、爸爸媽媽、姑媽、大姨、米多姐、米多姐的哥哥、九里哥、梁浩鑫、小姑跟我。小姑是我姑奶的小女兒,她有一個姐姐。姐姐早以出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小姑的爸爸又一次組成了新的家庭,以后就一點都不管她的死活。她一個人獨力維持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苦,更談不上上學讀書了,從沒踏進學校的大門。其實她很渴望讀書。她家跟我們家距離很遠,自從姑奶去世以后,就失去了聯系。今年我伯父偶爾一次機會聯系上了小姑,終于在凱里見了面,于是約我們大家一起去跟小姑的媽媽掛親。知道她的身世以后,我非常同情她。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知識文化去幫助她學習。彌補她沒進過學校讀書的愿望。我們從雷山乘著伯父的小轎車到固魯寨門,下車后就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走,一路上我們活蹦亂跳、有說有笑。小姑也跟我們一樣的很開心!
走著走著,忽然下起了大雨。在大雨中我們互相照顧,小姑拉著我的手,我拉著梁浩鑫的手……,我們相互用自己的衣服去為對方摭風擋雨。一路上風風雨雨、行走非常艱難,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到達了姑奶的墓地。走到墓地之后,一片綠色的草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位于草地中間的一個土包包就是姑奶的墳墓。雨還是下個不停,爸爸跟伯父一邊吩咐我們一伙小朋友去避雨。一邊忙著清理墓地上的雜草,他們顧不上自己身上的雨水,七手八腳地忙著料理墓地半個小時后,終于完成了。然后伯父叫我們下來,我們這一伙小朋友爭先恐后地下去跟大人們一起分享祭奠姑奶的食物。每個人一手抓糯米飯,一手抓著大塊肉津津有味地吃著。我們吃得可香了!雨漸漸變小了,我們在細雨中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這個空曠而美麗的地方。一路上我在想:這不就是活著的人對死去的親人的一種思念嗎?其實掛親就是一種孝敬長輩、關愛親人的一種活動。
雖然這次去固魯掛親很辛苦,但我還是感到快樂,正因為這次去掛親,我認識了小姑,也讓我懂得了怎樣去關心他人、關愛長輩、關愛親人的道理。每想起掛親的這一天,我就自然而然地感到開心跟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 篇9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1]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 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2]也極盛。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20xx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xx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