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筑夢征文2000字
導語:助學,筑夢,鑄人似乎就能表現為一個尋夢,追夢,成夢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筑夢征文,歡迎參考閱讀!
【筑夢征文1】
助學,筑夢,鑄人似乎就能表現為一個尋夢,追夢,成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著國家,社會的參與,讓個人夢想的實現成為可能。
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個體在一定情況下確實是渺想小的。困苦的人有個夢想或許是悲哀的。有個跳蚤效應指出一個人的人生高度由他的目標決定。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估計望著溫飽線,硬撐在溫飽線上的大概眺望著小康線。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物質基礎都沒有,怎么會更好的發展?更清醒的看待自身。單從教育領域看,我認為助學在當今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里是很有必要的,正如我們高中課本上寫的:經濟是基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經濟決定。即使在不規則的起跑線上。但在起跑時,助學工程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據調查從2009年開始,重點大學中寒門子弟的比例出現下降趨勢,即使國家有意向的提高農村學生的入學比例,但由于資源上的差異,差距也不可避免。這從一個側面強調了助學工程存在的合理性,也反映了國家在筑夢環節的重要性。在一個人受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國家的獎勵或支助,對他(她)來說算是一股正能量,督促著向前進,將來回報國家。人才在國家的幫助下,不僅可以圓自己的夢,而且也為社會提供了優質勞動力。對于受助者而言,只是超前消費,花了明天的錢,圓了今天的夢。但我認為這種做法是明智的,有積極性的,最基本的觀點是它對個人成才有激勵性。
個人奮斗與國家有關聯,今天以祖國為榮,明天祖國以我為榮。國家總是要前進的,而人才是一支動力。國家用政策化措施來培養、塑造人才,使知識分子與國運掛鉤。從教育體制恢復開始,兩者(知與國)便相互促進,而不是以前的雇傭關系。在教育領域,助學工程是國家對知識界的一大投入,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類似于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資,收效也要在長期的觀察中期待。至今看來,在國家的建設中,少不了知識分子的參與,而其中的建設骨干也有受過國家幫助的。從經濟角度上講,助學工程以相對小的成本換取了不可估量的利益。國家的發展為知識分子提供了展示的機會,讓他們有動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爭取自己的生活,積小成大,匯少成多。個人動力的集中會成就自己,它的匯聚也可成就一個偉大的國家。
個人奮斗離不開社會集體。社會和諧是個人追夢的條件。我們慶幸生在和平年代,有條件讓我們思考我們想要的生活;我們很幸運在和諧社會,政府有資金投入到教育中育才;我們很高興在物質社會中有愛心人士的關愛照顧。倘若我們生在烽火年代,還會有機會追夢嗎,估計是想法子保命吧。社會中有資金投向慈善事業,教育事業。例如希望工程,壹基金等。這些組織幫助了不少需要幫助的人。不僅物質條件有提供,而且在奮斗基礎以及奮斗機會上,社會也相應提供了幫助。
社會像總指揮,國家是實施者,個體是受眾對象。三者又有著聯系。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國家與社會。助學方面,個體就是兩者的受助者,筑夢方面,國家與社會又是合作關系,為個體提供條件,鑄人上三者受惠。
【筑夢征文2】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題記
坐在大學寬敞明亮的自習室里,回憶起自己的求學之路,那曾經為讀書而默默拼搏的日子如今仍清晰如在眼前。只是相比以往,現在的我更多了份對生活的堅定與從容。
以前的我很自卑,從來不敢帶同學去過自己的家,只是因為我害怕同學會嘲笑我家那破敗的院落,會因此而瞧不起我。在我10歲那年,命運弄人,母親不幸得了一場大病,巨額的醫藥費使得我們原本普通的家境幾乎是頃刻間傾家蕩產,負債累累。母親自此行動不便,生活的擔子全部壓在了父親一個人身上。父親很努力很辛苦,可我們的生活并沒有改觀,經常不得不依靠親戚的接濟。家庭的困境幾乎埋葬了我們全家對生活的全部希望。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簡單的晚飯后蒼老的父親蹲坐在地上狠命地抽著旱煙的情景,昏黃燈光映照下的他顯得更加憔悴而脆弱,我忽然很害怕,害怕自己的父親會失去力量和繼續支撐家庭的勇氣。那一刻,我告訴自己:我要盡己所能,幫父親撐起我們的家;我要拼命學習,讓我自己也讓親人們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也就是從那時起,上學、干農活和照顧年幼的弟弟就構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因為經濟上的窘境,小學時我不得不經常曠課去幫助父親干些農活,晚上還要自己補白天落下的功課。當我升入初中后,學費成了問題,F在我依然感激我的母校,在我提交了貧困申請后給我減免了學費,幫我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中考時,我憑借艱苦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縣里最好的高中。在那里,我依然感受著國家和社會帶給我的溫暖。高中三年,我刻苦學習,付出了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因為我深知自己求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我深知自己所背負著的,是一個家的期待和希望。也許是因為當時自己過于看重高考所能帶來的轉折,在考試過程中我壓力過大,發揮失常。但我仍以高于山東省文科一本線四十一分的成績考入大學,繼續我的求學夢想。
我曾無數次地想過,如果初高中時我因為經濟上的困難而不得不放棄學業,現在的自己早已經嫁人生子,繼續著我貧寒的命運,哪里還會有在大學校園里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我很慶幸,也很感激,感激黨和社會的溫暖,讓我得以有機會改變自己的機遇。
【筑夢征文】相關文章:
筑夢路上精選征文12-24
助學筑夢鑄人征文精選12-28
筑夢征文1200字08-14
筑夢助學助人的征文03-27
筑夢路上優秀征文11-23
初中筑夢航天征文01-03
筑夢路上主題征文10-29
最新筑夢路上征文精選10-29
筑夢路上征文「佳作」10-29
高中筑夢路上征文精選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