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時間:2021-06-30 12:57:31 1200字 我要投稿

【精華】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8篇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于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里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志》里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并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并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仆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制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后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里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致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么?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靈。于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于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么。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

  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這句詩是詩人李嶠在中秋之夜作的,來贊美中秋圓月。

  中國自古就有在八月過中秋的習俗,中秋節與元宵節、端午節并稱三大節。這個節興起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臺或坐船賞月,北宋太宗(97——997)年間,定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也就是公歷九月至十月,這時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漸形成祭月、拜月、賞月以及吃月餅的習俗。人們也會談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與之有關的神話傳說。

  人們在中秋節互相贈送月餅,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餅,用圓如滿月的月餅來象征團圓。在中秋節這一天,如果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為他留一份。在現代,中秋節夜晚,人們通常是一邊吃著月餅和柚子,一邊賞月。孩子們大都是提著燈籠,以大紅紙燈籠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著五顏六色的卡通燈籠、塑料燈籠,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民間的習俗還有送給孩子“兔兒爺”以供玩樂,包糖餅,把香扎成龍點燃,用來舞龍等。中秋節晚上,各地都會放煙火,來裝飾夜空,更帶來節日氣氛。

  古人說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過中秋節,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

  許多游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它與春節、端午節同稱我國農歷的三大傳統節,我看見那輪含羞的圓月 中秋節作文。它始見于《周禮》:“中秋夜,鼓士擊鼓,吹幽雅(樂),以迎寒。”為何謂之“中秋”?南寧末陳自牧撰的筆記《夢梁錄》:“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于中秋節的傳說,雖然其論法不少,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特別是以嫦娥奔月的說法為主。

  中秋節賞月、拜月的習俗幾千年前就已存在。《禮記》中記載的“秋暮夕月”,即是拜月神。周代的八月十五夜都有舉行迎寒和拜月的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就頗為盛行了。早在南宋就有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這足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中秋節的熱愛之情。

  “中秋拜月”從何而來?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宮。雖未得寵,但在某一年的八月十五夜賞月時,天子在朦朧月光下見得她,覺得她美麗出眾,便立其為皇后,此后便有“中秋拜月”的習俗。

  現代人依然喜于拜月。中秋節的晚上,當皓月初升時,各家各戶的婦女便在庭院、埕口或陽臺等可以直接望見圓月的地方上設香案,并以月餅、瓜果、芋頭、云片糕等食品供拜。因為他們深信“月娘”(即月亮)是有靈魂的,她能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據鬼神的貴賤及祭祀者與鬼神的親疏關系和對他期盼的大小來決定祭祀食品的豐儉。可見現代人是在傳承古人的思想。雖然這頗具迷信色彩,但卻不曾斷承,作文素材《我看見那輪含羞的圓月 中秋節作文》。

  提起中秋節,相信大家都會首先想到月餅。月餅已成為月亮的象征,不僅因為它圓得像月亮,更因為它的陷是甜的,讓人想到月圓的美好。唐代已有帶陷餅食,蘇東坡有詠“小餅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糖)……”以餅喻月。清代詩人袁牧的《隨園食單》中記載有月餅制法,稱“食之不覺甚甜而香松油膩,回異尋常。”

  現代人已將月餅發展成“個性”的模樣。先是陷之奇特,明明寫著“綠豆陷”,而入口卻毫無綠豆味。難道是我們的味覺都出現問題了?大部分月餅已都內含雞蛋黃,味道微咸,甚是油膩,卻和甜味相和,入口為佳。此點創新是值得肯定的。但月餅的包裝卻讓人擔憂,譬如有種陷為水果醬的月餅,味道清爽甜美,價格卻相當昂貴,原因在于其豪華復雜的包裝。還有,月餅種類眾多,也確實讓人眼花繚亂的。站在人山人海的月餅市場中央,難道你不會迷失自己?如此富含商業色彩的月餅不免讓人產生懷疑:所謂的“中秋佳節”已變成了“商業佳節”?這問題值得人們深思。

  中秋的圓月,給人以美好的象征。月之圓兆人團圓,由此引發了遠在他鄉的人思鄉和懷念親人之情。早在唐宋時期,“詠月”詩詞已甚多,因此“中秋節”一直富含詩意,詩人把圓月謂之“詩月”。譬如范仲淹的《蘇幕遮》,堪稱是一首游子思鄉懷舊的詞中絕唱: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詞的上闋以多變的鏡頭,從仰視、俯視、平視、遠視的角度,既寫眼前麗景,又寫故鄉遙隔,秋色惹人愁的情懷。下闋則層層深入,從夜夜難寢,月樓獨倚,借酒澆愁愁更愁,寫出了鄉愁縈繞纏綿,無法排遣的柔情。

  如今,這種柔情依在。皓月當空時,一家團聚的把酒唱明月,敘故事,盡情展歡顏;遠離他鄉者輕嘆息,把酒問明月,何時歸故里。他只能祝愿遠方的親人平安健康、生活幸福,愁情滿腸。于是,和家人“千里共嬋娟”只能在夢里出現。

  事實上,中秋節是美好的,它富含文化色彩,給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和精彩,是我們永遠的財富。在商業化日趨明顯的今天,作為傳統節日中秋節不應因其而變質。它的源遠流長,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定,是我們共同不可推卸的任務。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中秋團圓節,親人齊歡聚。兒女回探望,雙親心中喜。美味佳肴備,舉杯慶佳節。宴散皆歸去,父母忙辛勞。心中多感慨,提筆留記錄。愿與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孩子過生日好像理所應當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就應該幸福的度過、快樂的享受,現在看來不光是孩子過生日勞累的是父母。其實,依據中國傳統,過節就是團聚日,孩子都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熱熱鬧鬧。一聽說孩子要回來了,父母心中那叫一個樂。他們會早早地做準備,想想這個愛吃啥,那個好哪口,一切都盡著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話來講,他們工作忙,一年才回來幾次呀,回來一次就盡量讓他們吃得飽,喝得好。他們的心思全讓孩子占據著,做的飯也不管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動,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這些他們從不會刻意去想,哪怕是一個閃念也不曾有過。

  從清早起來就開始忙碌準備,手不停,腳不歇,眼還不時地盯著門口,期待著兒女突然就出現在自己眼前喊一聲“爸”,喊一聲“媽”,這會讓他們等待的心更踏實,更滿足。為讓孩子好好回家享受,他們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總希望把兒女想吃的愛吃的都搬上桌,這樣他們準備時就好像滿漢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擺得滿滿的,盛不下的鍋臺邊,廚柜上也擠擠,再不行就撂著放。從這大樣小樣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長時間,費了多少心思,他們有多期待這樣的團聚,這似乎也在告訴我們自己有多長時間沒回家探望父母了。假設一樣菜代表父母的一次期待,那這滿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終于飯菜好了,大家圍坐一圏,邊高興地吃著,邊開心地聊著,氣氛非常溫馨。一頓飯父母只顧得看我們了,看我們放下筷子,他們就給我們夾菜,不讓夾還不行,為順從父母我們吃飽了也要硬往肚里咽,因為看我們吃他們就會很滿足;聽我們聊得歡暢,雖然他們有時會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當聽眾,但只要我們高興他們怎樣都無所謂。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永遠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們付出,永遠無私無畏地為兒女們奉獻。

  酒足飯飽之后,孩子們湊在一起玩樂,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雖然有時我們也會

  伸手幫忙,可總被父母“你們好不容易湊到一塊,好好去玩吧,這些活我們倆一會兒就干完了。別把衣服弄臟了,不用你們。”這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絕了。心中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氣,既然父母都說不用了,我們也就不再堅持,就理所應當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苦,一天的勞累,精心準備了滿滿地一桌,最后還是一桌,因為生活好了,大家肚里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這樣被“糟蹋”了。我們吃過新鮮的飯菜走了,殘羹剩飯只待父母去收拾,這一吃就是好幾天,有的變味了他們也不舍得扔,這就是我們回家一次制造的“麻煩”.雖然如此父母還是希望我們常回家。我們就是父母永遠的債主。一頓飯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感慨。

  孝道、感恩、愛父母,這樣的話題我們時時在提,刻刻在談,可我們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寫成了文字,而實際行動呢?有,我們是在努力做,可還遠遠不夠。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是百分之百,而子女回報父母的總要打些折扣。”想想的確是這樣,我們對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對我們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都說愛是輪回的,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我們要與父母的角色進行互換,我們不能再一味地索取父母的愛,他們現在應該享受我們的愛,這份愛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要我們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心,少讓父母牽掛,這是多少錢和物都換不來的,這樣的孝才實在,這樣的愛才貼心,這樣的感恩回報才讓我們心安。愿我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些耐心,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我們愛的籠罩下過幸福的日子--開心地笑,快樂地活。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每當我聽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首詩,我就會想到中秋節。中秋節代表著合家團圓 ,月圓人團圓嘛,所以我比較喜歡中秋節。

  以前每當我過中秋節,我們全家總會聚在一起吃月餅,看電視。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中秋,我、媽媽和爸爸在游泳池里一邊游泳一邊賞月。而那時已是秋天,所以總感受涼颼颼的。雖然一跳進水里有些冷,但是那感覺特別值得回味。

  可今年的中秋跟以前的(就)有些不同了。

  中秋節到了,我和媽媽卻一直在逛家居廣場。太陽快下山了,我們才逛完。后來,我們準備去書城必勝客吃飯。在路上,我無意中透過車窗看見圓圓的月亮鑲嵌在空中。奇怪!怎么今年的月亮不是那么圓呢?哦,我知道了,可能是爸爸不在身邊陪同(陪伴)我們的緣故吧。那時,我又看了看媽媽,他(她)正在全神貫注的開車,一陣涼風吹過來,感到格外涼爽。

  不知不覺就到了必勝客。剛進餐廳,手機突然響了。我一看手機,原來是爸爸!我趕緊接通電話,和他聊了很久很久。說實話,我很想爸爸。

  我真希望下一次中秋節,除了爸爸,還有爺爺、奶奶都能聚在一起團圓。但我還是要感謝媽媽每年中秋都能陪著我。

  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寂靜,我和母親各自搬了一條睡椅來到了屋頂上,我環顧四周一片漆黑,小區里的那幾盞路燈顯得搖搖欲熄。此時此刻,那一輪明月在這幽靜的環境里顯得是那樣突出,那樣純潔,那樣光亮。然而我的心中似乎有無數話語要向這茫茫月色的傾訴。

  我不由想到了蘇軾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的父親自我四歲那年便外出打工,直至今天已有九年整了。只有每年過年才回來半個月,他不正是為了這個家嗎?但我是多么希望父親能夠和我們母子倆一起過中秋呀!我是多么希望我們一家能共同欣賞這美好的月色啊!雖相隔千里但我想父親此時也一定正深情的望著這一輪圓月吧!父親一人在外,此時他一定也更思念我們母子倆吧!此時的明月如同一面相連的鏡子,我似乎從上面看到了父親賞月的情景,仔細地看著父親的眼角流出了淚水,正當我疑惑之余卻發現自己的眼角其實早已流出了淚花。

  我愛太陽,但我更愛月亮,那種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我眼里,太陽是個豪放,熱情的男孩,而月亮則是個溫柔,恬靜的女孩。我愛這種恬靜也愛這種優雅。再望著那輪明月,我感覺她如同天空中鑲嵌著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艷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

  突然一個念頭傳入我心,我對媽媽說:“不如我們一起比賽,看誰知道含‘月’詩句的多。媽媽聽后滿口答應。我先打頭陣。”“立煜《相見歡》中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媽媽接“孟浩然《宿建德匯》中的‘野曠無低樹,江清月近人’。”“王昌齡《出塞》中的‘秦

  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古郎月行》中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和媽媽那時不時的歡聲笑語又時不時的打破了這黑暗中的寧靜。

  賽夠了,我的視線再一次轉移到了那輪明月上,這少女肌膚般的月光,牛乳汁一般,灑在我的面龐上,我感到十分愜意。忽然飄來了朵朵淡云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見在云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使勁想鉆出來。一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云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麗的臉蛋,像小女孩撩開了披在額上的烏發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卻覺得那穿于云層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詩意。我又發現月姑娘正用月光鋪成一條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請我到她的家里去做客呢!

  周圍依舊是那樣的寂靜,那幾盞路燈也熄了,我也漸困了,上眼皮怎么也撐不起來了,悄悄進入了夢鄉,唯獨只有那輪明月依舊散發著那優雅,溫柔的光,依舊是那樣純潔、恬靜。好美麗的月色,好令人難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又是一年的中秋了中秋節。九月的天氣,卻還是秋老虎的熾暖。表妹依舊是來我家的,她名字里帶“靈”字,我在這里,便暫且喚她靈兒罷。

  靈兒是才出去表演完回來的,她的頭發梳得很細致,還別了粉色的蝴蝶結;臉上還有沒卸完的殘妝,一時間,竟覺得陌生了。我照例摟她入懷、同她逗笑,夸她綴了米珠的公主裙是怎樣的好看,抱抱她說又重了,然后取了拿出糖來給她吃,努力地要像個做出大姐姐的樣子才好。她也一樣地玩,給我看她表演的錄像,然后趴在沙發上擺弄我的玩意兒。靈兒還是那個天真愛笑的靈兒,只是,她長大了。

  靈兒7歲了,7歲的靈兒,雖說依舊是個孩子,卻不同了。靈兒是今年才上的了小學,她大了,不再是從前那個聽話的娃娃了。她說話的口氣也變了,成熟了,儼然是小大人一般。我欣慰于她的成長,心里卻禁不住心里有些泛酸。有人說,兒童孩子原是天使,長大以后,就成了凡人。從前的靈兒從前真真是個天使,如今,也要成凡人了。

  大人若依然把她當小孩子一般,在她旁邊說著說那,她便會端著小臂,皺起眉,反駁說,“才不是呢……”靈兒會抗議了,她大了,有想法了,會皺眉了,不會再一味的地順從長輩了。她也會在飯桌上,議論她們學校的班里的人,“那個誰……她又說我了,還說我沒有送她禮物,然后她便不理我了……我也不理她了。”靈兒心里開始有小九九了,她會察言觀色了,會和閨蜜鬧矛盾了,她偶爾也會摻和進大人們的談話里來,“大伯,這個我也知道呢。”

  吃罷晚飯,我們仍舊同往年一樣,去公園里賞月。靈兒不再跟著大人們慢慢走了,她拖著我的手,在前頭跑得飛快。我說:“靈兒,這太快了,大人還在后頭呢,我們等等他們罷。”等大人們終于過來了,靈兒就得意地手舞足蹈起來,“瞧你們,那么慢啊。”跳著舞,惹得路人頻頻側目。我不理他們,這才是我從前的靈兒,那個單純無邪的靈兒。

  一路上,靈兒都在很起勁地同我講她們表演的事。“我們怎么怎么做……”從前,她總仰著小臉可愛極了地喚我表哥,現在,她已會捏腔拿調地叫我,“老哥。”我仍然柔柔應下,“噯。”心里卻五味雜陳了。也怨不得她,隨著年歲長了,心思自然就成熟了,就如同我亦一年年在變一般,難道一輩子不長大么。

  到了公園,人已經很多了。她沒有像以前一般,蹦蹦跳跳地沒一刻安分,只是極安靜的走著,淡然,安定,似有一種不合年歲的成熟。我們尋了個空地,鋪開墊子坐下,取了月餅來吃。靈兒依然纏了我和嬸嬸一同玩游戲,我們到底還是把她當小孩子的,就一直哄著讓著,也不較真,就任她撒歡兒。若是玩什么抓人的,她便會存下小心機了,會哼哼哈哈耍賴了,有時她已碰了那人了,也不喊我,白害得我被抓。有時喊停時她還是不住地跑,我們便叫她,“靈兒,可不能再跑了呀。”也不計較,畢竟是游戲而已。

  吃月餅時,靈兒也學會挑剔了,不是大人隨手拿一塊便是那塊了,也得自己挑出蛋黃來,這才罷了。給她吃雪糕,她也會自己拿捏,若吃不下了,也不理它是極貴的,便棄在一邊,由了大人去收拾。她也會撒嬌著喊叔叔買了熒光棒來,做成眼鏡給我戴上,或是彎成一個大圓,執了放在我身后,仿佛是佛光普照一般。她總自己想出些好創意來,然后用熒光棒做出來,再給我裝扮了,叫母親來拍下照來留念。

  靈兒漸漸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她是大了,聽她很老道地說話,只在心里嘆著,到底也是世俗了。

  恍惚是過了中秋,至今已沒再見過靈兒了。今年中秋,月亮是格外的好,公園還是那樣熱鬧的景象,卻可謂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了。歲月到底是留痕的,即便是最純真的孩童也會被時光打磨得日漸世俗老成,滴水不漏。靈兒大了,我也大了。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于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里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志》里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并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并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仆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制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后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里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致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么?

  與其說玉斧是斧, 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靈。于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于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么。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九月,涼風習習的季節;九月,秋風送爽的季節。九月,同時也送來了美麗的中秋節。可是,今年的中秋節有些調皮喲!

  “20xx年九月十二日”我一邊翻著日歷一邊念著。期待已久的中秋終于來臨了。耳邊吹過的秋風在為我慶祝。似乎慶祝地早了些。“但……謝謝啊!”我在心里說。甜滋滋的笑容掩藏不住,兩顆兔牙亮在嘴上,甜蜜蜜的笑著,比蛋黃月餅還甜!媽媽看我這傻乎乎的樣子笑得合不攏嘴,笑著對我說:“小傻瓜,還要等到夜晚九點才能賞月、燒烤呢!”我拍拍胸脯說:“沒問題,我是個很有耐心的好孩子,一定會老老實實地等到夜晚明月升起時的!”“那就好!”媽媽滿意地走開了。其實,媽媽是怕我這個小饞嘴偷吃了放在冰箱的雞翅。我望著冰箱,直流口水。一個個不安分躺著的雞翅似乎在誘惑我:“過來呀,我可好吃呢!”一只雞翅說。“來呀,過來嘗一口。聞聞,我多香!”……我揉了揉雙眼,一看,它們并沒有動啊。再看看——“快過來啊,我可香甜了!”心里一想:會不會是自己心理作怪?“恩,一定是!”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自己。我躲過了雞翅的香甜誘惑計劃。當然也同讓能抵過其他食物的誘惑啦!于是,自己得意洋洋的笑了起來……

  “咚、咚、咚…”掛在墻上的老鐘敲了12下。我用著期待的目光望著它,反應有點遲鈍地說:“到九點啦,九點啦!”興奮地手舞足蹈[注: 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的我大叫著:“媽媽媽媽,九點啦,賞月啦,燒烤啦!”東找找、西找找。一個人影都沒有……“喂,你還在下面干嘛?”一個聲音從上面傳下來。我連忙趕到三樓。終于,看到了他們。望著天空,我陷入了一臉的呆滯,一陣冷風掠過——沒有月亮。“媽媽,媽媽!中秋怎么會沒有月亮!”我驚呼。“不可能!只是未到時間而已罷了,再等等、再等等啊。”“哎,好吧,雖然這次的中秋沒有月亮。但是,沒有月亮的中秋并不就是不代表不是中秋節啊。”我開始自我安慰起來。與大家一起擺好燒烤的餐具后開始烤起了燒烤。我怒氣沖沖的拿起一把雞翅說:“哼,還不是吃掉你們了!”得意洋洋的烤起雞翅來……

  “沒有月亮的中秋真是奇特啊!”爸爸在一旁感慨。“也是,這似乎是我見過第一次沒有月亮的中秋節,呵呵。”哥哥也說。“什么嘛,好不容易等到今年盼望已久的中秋節,以為可以一睹“圓盤”的魅力。”我在一旁抱怨。“別生氣啦,沒有月亮贈興,也有晚風送爽啊!”媽媽連忙安慰生氣的我。她還說給我講講中秋的各種傳說。從媽媽的口中我得知中秋并不只是人們熟悉的“嫦娥奔月”還有不怎么流傳于世的“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和“玄宗漫游月宮”等等……我最喜歡的還是“吳剛折桂”這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注: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成效。]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也曾在詩中寫下“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入了迷的我早就把烤雞翅的事拋到九霄云外。一陣陣刺鼻的焦味把我從夢中拉了回來。我連忙把雞翅放到盤子上。再看看可憐的雞翅們——一個個漆黑的身段讓我不禁笑了起來。大家看到我這狼狽樣也個個都開懷大笑。只是心疼了我的肚子,要咽下這黑漆漆的“雞翅”了。一個個烤焦了的雞翅也并沒有像我想象的那么難以下咽,反而烤焦以后多了一番風味。讓我胃口大開。不久,一盤烤焦了的雞翅就被我一掃而光了。我挺著脹鼓鼓的肚子回到房間睡覺去了。心里還想著那個好吃的烤焦雞翅。而且,也忘不了這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這個中秋節,真特別。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作文_中秋節作文03-05

中秋節 - 中秋節作文06-28

中秋節_中秋節作文03-05

關于中秋節的作文:中秋節有感_中秋節作文04-02

快樂中秋節作文_中秋節作文03-05

中秋節記事作文_中秋節作文03-05

中秋節作文精選:中秋節的記憶08-03

中秋節的作文:中秋節的夜晚11-01

中秋節作文《溫馨的中秋節》11-15

中秋節作文:中秋節詩詞精選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