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xx年工作的簡要回顧
(一)勞動就業工作
根據上級關于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部署,認真貫徹中央、省、市、區關于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的有關政策,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失地勞動力就業。全區開發城鎮就業崗位4073個,新增城鎮就業458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22人,失地勞動力就業894人;培訓各類人員3382人,其中失地勞動力1292人,下崗失業人員46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株洲日報》和株洲電視臺對我區創新的就業培訓工作做了多次報道。我區南方閥門董事長黃靖被推薦評為“全國再就業優秀個人”,仲利預制構件公司的劉美麗被評為“全省再就業優秀個人”。南方閥門公司和湘銀物業公司被認定為“株洲市再就業基地”。嵩山辦事處、泰山辦事處、區商貿糧食局、高新區工商分局等10個單位被評為區促進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完善就業政策,落實就業責任。 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征求意見,管委會、區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失地勞動力就業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了新區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勞動力就業的政策。為確保全面完成就業工作任務,將上級下達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解到全區24個促進就業工作成員單位,并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定期督查通報制,建立了目標管理、層層落實的工作機制。20xx年,24個成員單位都能履行好工作職責,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尤其是兩鎮兩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采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開展就業服務工作,全面完成了目標任務;區商貿糧食局多次提供商貿企業的用工信息,指導商貿企業招用區內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勞動力523人;區工商分局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全年減免辦證、工商管理等費用21.4萬元;地稅四分局全年減免地稅71.4萬元,國稅四分局減免稅費1000多萬元,衛生局為貧困職工減免12萬余元的費用,等等。
加快勞動保障平臺建設。 自主研發建立了“株洲高新區人力資源網”,開設了政策咨詢、求職、招聘、網上辦公等欄目,在全市率先開展勞動就業工作網絡化服務,完善了下崗失業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初步建立了滾動式的用工需求信息庫和求職人員檔案庫,實現了區、街道、社區就業服務機構與用人單位信息的互動交流。進一步完善了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人員、場地、設施、臺賬等全面到位。
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一是建好培訓基地。在鐵道職院、冶金職院、化工職院和株洲技術學院建立了株洲高新區人力資源培訓基地,審核認定了6個再就業基地。重點指導培訓基地、社辦學校、相關企業和基層服務機構舉辦短期職業技能培訓班,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勞動力的職業技能。
二是組織開展好委托培訓工作。先后與株洲技術學院、天元職業技術學校、中南電腦學校、開暢服飾公司、長江寶飾公司、南方閥門公司、天鷹駕校等20余家單位簽訂培訓失業人員的協議,指導其辦好各類培訓。
三是拓展培訓思路,創新培訓方式。根據失地勞動力就近培訓意愿和白天時間緊的特點,在隆興管理處開辦了1期失地勞動力園林綠化專業的夜校培訓班,幫助失地勞動力利用晚上時間全方位學習了園林綠化知識與技能,受到失地勞動力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
四是科學設置培訓內容。通過自辦和聯辦的方式,根據失地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實際,結合新區就業市場的需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辦電子電器、計算機、園林綠化、市場營銷、物業管理、繡花技術、汽車駕駛、管道安裝、電動縫紉、寶石加工等專業的短期技能培訓22期,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勞動力1755人。
大力開展就業推薦和就業援助工作。 主動到區內用人單位聯系,了解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情況,搜集空崗信息,籌辦現場招聘會,以“會”促進就業。組織開展“走千家、進萬戶”援助4050人員活動。全年舉辦現場招聘會11次,全省聯動招聘會天元區分會3場,向新一佳超市、大中華海鮮城等20余家單位推薦失地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2775人次,有459名“4050”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勞動力在社區從事保潔、保綠、治安巡防等公益性的工作。
組織引導勞務輸出。 為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壓力,主動與浙江、廣東等地聯系,收集外出務工信息,組織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就業。今年8月,向香港黃河家俱集團(東莞)公司輸送了73名農村勞動力,既讓投資者了解了株洲新區的人力資源優勢,又達到了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目的。
(二)農墾系統基本工作
近幾年來,隨著新區的不斷發展,原園藝場職工的社會保障、失地勞動力就業等一系列問題,成為直接關系和影響新區發展和穩定的重大問題。一年來,我們以湘政辦發[XX]44號文件為契機,緊緊
緊抓住園藝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這個工作重點,切實解決老百姓的思想認識、養老保險金的支付、上級財政資金的爭取等關鍵問題,全面啟動并穩步推進農墾系統養老保險工作,使原園藝場問題得到了較大程度的解決和緩和,為新區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此項工作得到了省、市、區各級的充分肯定。目前農墾系統養老保險參保5299人,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2539人,累計收繳農墾系統養老保險個人保費292萬元,累計發放養老金892萬元,爭取了中央、省財政轉移資金594萬元。
健全機構,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區委王群書記、市政府翟篤培副市長、管委會楊平主任等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討和協調農墾系統養老保險工作;區委、區政府成立了以常務副區長丁乾峰、副區長鄧尚文等同志為領導的農墾系統養老保險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由勞動、農業、民政、信訪、財政、社保等部門組成的工作班子。區社保中心升格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增加5個事業編制,各街道辦事處增加2個專門編制,管理處落實了專職工作人員并保證了工作經費。按照市、區領導指示,全面開展調查摸底,起草了《株洲市園藝場參加全省農墾系統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及《實施細則》、《宣傳提綱》。建立了市園藝場農工參保對象基本數據庫,設計了養老保險費的收繳、養老金測算等十幾種資料表格,規范了農墾系統養老保險全過程的工作。
宣傳發動,切實做好政治思想和穩定工作。 印4號文件和《宣傳提綱》,開辟農墾系統養老保險政策宣傳欄,公開辦事程序和工作職責,定點接待群眾政策咨詢,積極開展一系列宣傳發動工作。分級、分批舉辦了20多期農墾系統養老保險知識培訓班,使基層干部對文件政策吃得透、講得清、說得準。啟動初期,為了及時向區領導匯報每日工作進展情況,編輯《園藝場養老保險工作快報》共16期供領導參閱,及時掌握信息,把握動態,處置突發事件。在工作過程中,雖然也發生了多次群眾集體到市、區政府上訪事件,但在市區領導多次親自接待群眾來訪、多次召開群眾座談會、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做政策宣傳勸解工作后,事態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未發生影響穩定的重大事件,保證了園藝場養老保險工作按計劃、穩步的開展。
分級負責,穩步推進養老保險工作。 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采取分級負責、分步實施的辦法,積極穩妥推進園藝場養老保險工作。精心設計工作方案,詳細制定工作程序,明確了區社保中心、街道辦事處、管理處、生產隊各級的責任,并由區政府與兩個街道辦事處簽訂園藝場農墾系統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有力地推動了農墾系統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的開展。現在,園藝場農墾系統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已進入正常運轉階段,達到了區委、政府對園藝場問題處理的基本要求,贏得了廣大園藝場職工的理解和歡迎,真正體現了區委、政府落實“xxxx”重要思想和“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總體要求,維護了新區的大穩定和大環境,取得了預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