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廳黨組的總體部署,今后,我們將繼續按照“發揮豬禽生產優勢,加快發展牛羊,進一步提高畜產品品質”的思路,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步伐。力爭今年出欄生豬突破3000萬頭,比上年增長3.65%;家禽出籠3.45億只,比上年增長2.98%;肉牛出欄110頭,比上年增長4.46%;肉羊出欄310萬只,比上年增長9.54%;肉類總產量達到305萬噸,比上年增長3.21%;禽蛋產量達到115萬噸,比上年增長2.68%;奶類產量11萬噸,比上年增長8.91%。靠畜牧業發展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元以上。圍繞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我們將根據全省農村、農業工作會議要求,從今年開始,突出兩個重點:
(一)突出抓好畜牧業優勢產業帶(區)建設。按照農業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們將在今后五年內逐步形成我省優勢畜禽生產板塊,即兩帶兩區(長江流域優質三元豬產業帶,宜黃沿線優質奶牛產業帶,江漢平原優質禽產業區,漢江流域、清江流域、大別山地區肉羊產業區)。今年上半年,要進一步完善優質產業帶(區)的規劃。此項工作由副局長李昌桂負責,畜牧處處長陳紅頌、草地站站長陶克艷具體落實。
1、長江流域優質三元豬產業帶,包括黃陂、天門、仙桃、潛江、京山、鐘祥、夷陵區、當陽、枝江、松滋、公安、監利、新洲、江夏、鄂州、浠水、通城、陽新、蘄春、黃梅等20個市、區、縣。這一帶在生豬生產、飼料工業和產品加工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20xx年,區域內的生豬存欄712.19萬頭,出欄1048.36萬頭,分別占全省生豬總存欄和出欄量的33.2%、和36.2%。區域內有正大、天發等大型飼料企業和宜昌雙匯等生豬加工龍頭企業,還有湖北省原種豬場和湖北省畜牧良種場等種豬生產優勢。
2、江漢平原優質禽產業區,包括江夏、黃陂、新洲、襄陽、棗陽、沙洋、孝南、安陸、云夢、應城、漢川、曾都、仙桃、天門、潛江等15個市、區、縣。這一區域在家禽生產、禽產品加工方面優勢明顯。20xx年,區域內家禽出籠16256.68萬只、禽蛋產量55.22萬噸,分別占全省48.49%、49.26%。區域內有棗陽大江、漢川溫氏、安陸神丹等加工龍頭企業,還有省種禽場及漢江雞等良種生產優勢。
3、漢江流域、清江流域、大別山地區肉羊產業區。這一區域包括丹江口、鄖西、房縣、老河口、襄陽、棗陽、南漳、宜城、谷城、曾都、廣水、宜都、長陽、恩施、建始、巴東、麻城、羅田、蘄春、英山等20個市、區、縣。這一區域在山羊生產、羊產品加工等方面優勢明顯。20xx年,區域內山羊存欄177.53萬只、出欄188.57萬只,分別占全省總量的57.92%和66.62%。區域內有長陽清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鄖西肉羊加工廠等加工龍頭企業,還有省波爾山羊種羊場、房縣努比羊種羊場等良種優勢。
4、宜黃沿線優質奶牛產業帶。這一區域奶類生產加工優勢非常明顯。區域內奶牛存欄3萬頭,產奶量8萬噸,分別占全省總量的70%和80%以上。有光明、香滿樓、惠爾康揚子江和宜昌喜旺、均瑤等乳品加工龍頭企業。
(二)突出抓好畜產品加工與流通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們將組織力量,集中精力,徹底摸清全省畜產品加工的發展現狀,初步定于今年5月份召開一次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座談會,共商畜產品加工發展大計。省局將成立專班,專門加強與加工企業的聯系,確定一批重點加工企業為省局聯系和扶持對象,將優勢企業做大、做強,確保湖北的畜產品能夠占領省內外市場,并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號召各級畜牧部門認真學習赤壁、鄖西、長陽等縣畜牧部門興辦加工實體的經驗,推動各級畜牧部門積極參與畜產品加工與流通。
搞活畜產品流通,建立、完善市場信息服務網絡,研究畜產品市場供求和行情變化規律,及時向生產者提供供求信息和價格信息;大力發展畜產品流通中介組織和協會,省局計劃組建湖北省畜牧產業協會,要求各市、縣也要組建相應機構,組織畜牧部門參與畜牧業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鼓勵扶持他們爭當產業化龍頭,努力擴大湖北畜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此項工作由副局長李昌桂負責,畜牧處處長陳紅頌、計財處處長向遠清具體落實。
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時,要加大力度,扎扎實實抓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努力做到“六個加大六個確保”:
第一,加大動物防疫力度,確保畜產品安全
20xx年,全省畜禽防疫和畜產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牲畜五號病和禽流感仍呈散發狀態,且波及范圍較廣,稍有疏忽就會出現疫情反彈的危險。為確保年不出現大問題,我們將堅持扎實打好畜禽防疫總體戰,突出抓好四個到位。一是把畜禽免疫注射工作全面抓到位,促進平衡開展,提高免疫效果,確保全省畜禽免疫密度和畜禽發病死亡率達到省頒控制標準。二是把推行免疫標識制度的工作抓到位,按照農業部提出的要求,20xx年底前,全省出欄和出售的牲畜耳標佩戴率要達到100%。三是把檢疫工作抓到位,切實做好動物產地、運輸、屠宰檢疫,力爭全省產地檢疫率達到80%,屠宰檢疫率達到100%,出證率達到100%;強化監督管理,整頓提高檢疫隊伍素質,依法理順動物檢疫職能,提高檢疫率和檢疫“五證”的使用率。四是把無規定動物疫病區項目建設抓到位,結合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全省動物疫病診斷、獸醫衛生監督和獸藥監察體系,提高動物疫病和畜產品安全控制能力。此項工作由副處長李克斌負責,獸醫處處長周勇、獸防站負責人施秋艷、動檢站負責人華安龍具體落實。
第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確保畜牧業持續發展
一是要當好參謀,促使各級領導把加快畜牧業發展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措施,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見效快、效益高的畜禽養殖業。二是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把豬調優,把家禽調多,把牛羊調強,把奶業調大。豬、禽的發展,要在保持總量穩步增長的基礎上注重提高質量和優化品種結構,通過加工增值提高畜牧業的綜合效益。抓住退耕還林還草和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大力發展草食型畜牧業和奶牛,努力提高牛、羊等草食型動物的比重。突破性地發展畜牧加工業,開發生產適銷對路的名、特、優產品,創立具有市場影響的湖北名牌。此項工作由副局長李昌桂負責,畜牧處處長陳紅頌、草地站站長陶克艷具體落實。
第三,加大技術推廣力度,確保畜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一是大力推廣畜禽良種繁育技術,重點搞好波爾山羊、奴比羊、安格斯牛、矮腳牛等良種擴繁,提高雜交改良牛羊的比重;繼續開展清平豬、通城豬、麻城黑山羊、江漢雞等地方優良品種的保護工作,逐步建立相應的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區;嚴格執行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依法加強種畜禽質量管理,努力提高畜產品的質量檔次。二是加大以“1321”和“1261”為代表的高效畜禽生產模式的推廣力度,同時不斷探索、培植新的高效畜禽養殖模式,提高畜禽養殖效益。三是嚴格執行畜牧業生產標準,出版《無公害畜禽產品技術標準》,推廣無公害畜禽飼養技術。此項工作由副局長李昌桂負責,畜牧處處長陳紅頌、草地站站長陶克艷具體落實
第四,加大畜牧業服務體系改革力度,確保農民飼養畜禽增產增效
近兩年來,我們認真落實省政府[]1號文件精神,在基層畜牧獸醫站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畜牧業服務體系改革力度,不斷完善改革方案,精心指導,使基層畜牧獸醫服務體系改革與農村稅費改革相配套、與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真正建立一支能分別承擔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的畜牧業科技隊伍,保證全省基層畜牧業技術服務體系的改革到今年底前能夠全部到位。用優質的服務幫助農民降低成本,增加養畜養禽效益。此項工作由副局長李克斌負責,獸醫處處長周勇具體落實。
第五,加大畜牧業執法力度,確保實行依法治牧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將于今年3月份起正式實施,我們年內要制定出臺與之相配套的《湖北省實施草原法辦法》;爭取省政府出臺《畜產品有毒有害物質管理辦法》,加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力度,完成畜產品藥物殘留、飼料獸藥檢測任務,堅決依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和使用違禁獸藥的違法行為,繼續開展“瘦肉精”等違禁藥品專項整治行動;繼續強化動物檢疫和監督管理工作;嚴格執行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依法加強種畜禽質量管理。此項工作由副局長李克斌負責,獸醫處處長周勇、畜牧處處長陳紅頌、草地站站長陶克艷、藥檢所所長李光明具體落實。
第六、加大雙文明建設力度,確保畜牧系統的穩定與發展
20xx年,我局以文明創建活動為主線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今年,我們將繼續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畜牧部門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一方面鞏固局機關大院文明創建成果,深入開展“六個一”建設活動,建立健全嚴格的管理制度,創新內部運行機制,實實在在為全局干部職工辦1-2件好事,不斷提高我局雙文明建設水平。另一方面,號召全省畜牧系統,轉變機關作風,內增經濟實力,外塑行業形象,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扎扎實實地做好服務工作,努力增強畜牧部門的服務功能與服務實力,為全省畜牧業的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此項工作由紀委書記劉明學負責,人教處負責人鄭章華、計財處處長向遠清、機關生活服務部主任肖厚軍具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