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xx省xx市農村信用社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積極投身改革,較好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自身的發展。4月末,各項存款xx萬元,比年初增加xx萬元,占全市7家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xx%(存款份額偏小);各項貸款余額xx萬元,比年初增加xx萬元,增幅40%,占全市7家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xx%;存貸款比例為xx%,比全市金融機構綜合存貸款比例(xx%)高xx個百分點;累計投放各項貸款xx萬元, 比同期增xx萬元,完成全年貸款投放計劃的xx%,占全市金融機構投放額的xx%。其中:投放農業貸款xx萬元,占全部貸款投放的xx%,比同期多投放xx萬元;投放中小企業貸款xx萬元,比同期增xx萬元;投放個體工商戶貸款xx萬元,比同期增xx萬元。清收盤活不良貸款xx萬元,考慮置換因素后不良貸款占比為xx%,比年初下降xx個百分點。實現收入xx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xx萬元, 經營虧損xx萬元,比去年同期減虧xx萬元,減虧率xx%。他們的作法是:
一、根據自身特點,確立發展思路
如何把信用社逐步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如何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的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更好地支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市信用聯社一班人認真分析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他們認為:信用社與其它商業銀行的區別在于它是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銀行類機構;是典型的地方性銀行,貼近民營企業、貼近市民、貼近三農,點多面廣。相對其它金融機構,其信息更具對稱性,便于溝通、便于服務。與此同時,過去由于種種原因信用社資金包袱重,發展不夠快。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經濟。目前伴隨xx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地方金融發展理所當然應進入快車道。市聯社針對過去經營理念模糊、保守甚至搖擺的實際,決心咬定發展不放松,狠抓發展機遇,堅持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邊發展邊規范,邊規范邊發展。重點以“三農”和市域中小企業為主要支持對象。明確一般鄉鎮以支持"三農"為主,竟、岳、皂等工業大鎮以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社企、社農雙贏。
二、以支農為已任,著力推進小額農貸擴面增量
一是嚴格支農要求。針對部分信用社存在的“小額農貸飽和論”和 “小額農貸虧本論”,市聯社重申了“信用等級評定面、持證農戶授信額度內貸款需求滿足率必須達到100%”的“雙百”方針。并對基層社支農工作提出了四個“不動搖”:嚴格遵循“擴面升級、增量提速、力求高效”總體思路不動搖;嚴格遵循“擴大視野,伸長觸角,主動出擊,引客進門”營銷策略不動搖;嚴格遵循“艱苦奮斗、雷厲風行、敢于負責、開拓進取”工作作風不動搖;嚴格遵循“聯社領導包片、中層干部包社、信貸人員包村包放包管包收”工作責任不動搖。認真制定信貸支農考核辦法,做到了春耕備耕生產資金投放早、投量足、投面廣,為完成農貸投放任務打下了基礎。一季度,全社共調查農戶xx萬戶,建立農戶經濟檔案 xx萬戶,調查面達到100%;評定信用農戶xx萬戶,發放農戶貸款證xx萬本,其中一級信用農戶 xx萬戶,農戶貸款證授信總額xx 萬元。
2、夯實支農根基。為了執行好政府提出的“加大金融生態建設力度,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及“不斷加大支農信貸力度,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有關要求,他們一是繼續開展農村信用工程建設。一季度全市評選出21個信用鄉鎮、85個信用村,分別占鄉鎮數和村級數的75%和11%。二是繼續推行農戶貸款證管理。實行“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信貸管理辦法,持證農戶辦理授信額度內的貸款,只需憑“二證一章”(貸款證、身份證、農戶印章)就可直接到信用社網點辦理,像持有活期存折一樣方便。三是繼續實施小額貸款延伸管理辦法。開辦農戶聯保貸款,滿足大額貸款戶需求。僅多寶一個信用社今年就發放聯保貸款近200筆,金額近xx萬元。
3、放大支農效應。一是支持“優勢產業”。實施“名品戰略”,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鎮有特色、村有強項、戶有專長的產業板塊。如支持發展張港鎮、小板鎮、楊林辦事處的蔬菜,多寶鎮革新村的地膜花生、油菜,黃潭鎮萬場村的黃金瓜、黃花菜,岳口鎮的植桑養蠶、生豬,石河鎮的優質稻米,拖市鎮的棉花,胡市鎮的立體養殖業等,形成了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支持 “優勢企業”。實施“名企戰略”,著重扶持全市有規模、信譽效益俱佳、有發展潛力且以生產高附加值農產品和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農”字號龍頭企業,實行“一次核定、分次發放、到期收回、有效再投”的信貸管理辦法,促使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目前,全社共支持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38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三是支持“優勢產品”。實施“名牌戰略”,信用社支持的岳口鎮健康合福油脂有限公司生產的色拉油、漁薪鎮楊場醬品、小板鎮“黃金”牌西紅柿、張港鎮“和玉”牌花菜等10多個產品進入了武漢等大中城市超市。張港的“和玉”牌花菜暢銷全國,并遠銷俄羅斯等國家。四是支持“優質客戶”。實施“黃金客戶”戰略,把從事農產品種養加運銷的個體工商大戶和民營企業當作長期合作伙伴,實現社企雙贏。
4、形成支農機制。一是建立健全工作聯系點制度。明確將涉農龍頭企業——xx市永康油脂化工有限公司和多寶革新村、胡市曹李村、漁薪王灣村、張港彭湖村、小板范嶺村等五個村作為聯社領導班子的支農示范點,并要求各社也要相應建立支農示范點。遍布全市的聯系點成了信用社了解農村基本情況的信息點,成了農村“雙百文明”建設的模范點、成了“信用工程”建設的帶動點。二是建立健全“三百優”評選激勵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三查”制度。堅持做到防范貸款風險在先,發放貸款在后,每筆貸款都堅持填寫“三查”記錄簿。對萬元以上涉農貸款堅持按月收息,全程參與信貸資金循環與監控。四是建立健全經常培訓制度。努力培養出一支過硬的信貸員隊伍。五是建立健全信貸員背包下鄉制度。在信貸人員中開展了“進百家門、知百家事、暖百家心”、“送信息、送科技、送項目”等活動。在多寶鎮農村現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花生俏,奶牛叫,棉花朵朵向天笑;摩托車,黃掛包,信合‘郵差’家家跑;手機響,彩鈴鬧,一個電話他準到”。這已成為我市農信社信貸支農便農的真實寫照。
三、拓寬信貸領域,著力推進民營企業擴規上檔
圍繞產業規劃,把支持民營企業作為拓寬信貸工作領域的切入點,重點支持了股權結構合理、法人治理完善、財務狀況較好、公司管理運作規范、有發展前景的公司,達到了社企“雙贏”。
1、轉變思想,創新意識,樹立“現代企業”理念。在信貸業務上實行四個轉變:即從單一支持傳統農業向支持規模農業轉變,從支持農戶向支持“公司+農戶”民營企業轉變,從支持農業向涉農工業轉變,從分散使用、粗放管理信貸資金向適度集中、講求效益方面轉變。
2、深入調查,細分客戶,找準信貸“支撐點”。通過調查,對民營企業有選擇性支持,同時,對支持的客戶進行細分,劃分重點支持客戶,一般支持客戶,嘗試性支持客戶,以此為基礎,在貸款發放額度上進行劃分。目前,明確可發放xx萬元以上貸款的民營企業有x家,xx萬元貸款民營企業有x家,xx萬元的34家。如對重點支持的老客戶xx油化、xx棉麻、xx精米、xx油脂、xx制紗等近x家民營企業,20xx年一季度已累放貸款近xx萬元;今年信用社支持的新增企業有金駿制衣(貸款xx萬元)、天銘泵業(貸款xx萬元)、成田制藥(貸款xx萬元)、新東方置業(貸款xx萬元)等,另外還有12家已進入信貸審查與審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