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生態旅游”的發展戰略,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著力推進生態發展區重點縣建設。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立足林業生態建設,著力抓好森林資源管護。加強省級紅錐林自然保護區、火山峰森林公園和縣級回龍寺、觀天嶂等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建設。抓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落實,實施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管理,嚴厲打擊非法買賣土地、非法開采非煤礦山行為。加大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力度,加快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
加強生態工程建設。加快生態造林步伐,大力實施碳匯造林項目,加快景觀林、水源涵養林、綠道網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建立有人員、有制度、有經費、有設施的“四個有”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機制,實現生活垃圾保潔覆蓋農村。著力推進螺河、榕江河、南北溪河、新田河流域環境整治和農村連片環境綜合整治與污水生態化治理,加大省級生態鎮(村)創建力度,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
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抓好旅游規劃的實施,加快推進旅游資源整合,全力打造“花泉林歌,悠然xxxx”旅游品牌。進一步完善梅花、櫻花、茶花三個基地建設,做好“三花”文章。高標準開發境內溫泉資源,加快水唇、上護兩個溫泉旅游項目建設步伐。保護和合理開發紅錐林、火山峰、觀天嶂等省、市自然保護區和對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激石溪革命根據地先烈紀念園等人文生態旅游資源,形成休閑旅游、養生度假、文娛休憩的旅游新亮點。加快實現與紅海灣濱海旅游和市內其他重點景區連點對接,形成規模效應,促進特色生態旅游的發展。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制定完善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持,不斷完善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同時加快星級賓館等配套項目建設步伐,不斷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做大做強旅游經濟。
加快美麗城鄉建設
按照“美麗城鄉”的發展戰略,突出抓好縣城擴容提質,全力打造城鄉宜居環境,全面建設“美麗xxxx”。
抓好縣城擴容提質。盡快完成《xxxx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并以此為引領,進一步完善縣城控制性規劃、修建性規劃和專項景觀規劃。創新縣城開發經營模式和經營城市的理念,推進樟河半島國際溫泉度假村建設,拓展縣城發展空間,提升縣城的集聚力和輻射力,打造“美麗xxxx”名片。扎實推進螺河東岸舊城改造,高起點規劃建設螺河西岸、環東路和北環路片區,著力推進螺河2、3號地、朝陽安居小區、xxxx大道延伸段、改河帶狀公園和歲寶百貨改造升級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縣城供電、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抓好縣城管理,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加大環境衛生、違章建筑和交通秩序整治力度,扎實推進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填埋場、縣城污水收集管網及排水管網項目建設,全力打造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宜居城市。
提升城鎮化水平。抓好新田、水唇等五個鎮的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村莊規劃。強化中心鎮建設,重點推進主街道、鎮區出入口建設,增強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綜合承載力,帶動農村城鎮化。以推進農業產業集中發展、農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經營為重點,加快農村社區建設。開展名鎮名村示范點創建工作,大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舉全縣之力推進潮惠高速公路xxxx段項目建設,加大征地拆遷工作力度,改造升級S240線,謀劃接駁廈深鐵路陸豐火車站,推進S335線xxxx段改造升級,增強交通路網輻射力,著力解決xxxx交通“瓶頸”問題。著力推進潮惠高速管養中心、縣城西環路、河口風電場建設工程等項目建設。
加快民生事業的發展
始終堅持民生優先,著力增進民生福祉,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眾,全面建設“幸福xxxx”。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力度,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拓寬社會保障基金籌資、征繳渠道,建立便民、快捷的服務體系,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完成15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穩步提高干部職工工資水平。
加快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完善教育園區建設,8月底完成職業技術學校首期校舍建設,加快推進文體綜合館建設;繼續完善xxxx中學、外國語學校配套建設。加快規范化學校建設步伐,普及學前教育,提高“普高”毛入學率,全力推進“教育創強”工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加強學校管理,促進“名校”工程建設,扎實做好河田中學創建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終期督導驗收工作。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加大對骨干教師、名師的培養力度,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打造xxxx特色教育品牌。
全面發展文體事業。科學規劃文化體育產業布局,加快推進縣文體“四館”、全民健身廣場和農村(社區)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開發力度,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打造地域文化符號。
構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提高防控能力。加快推進縣醫院綜合大樓和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建設,加大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和引進力度,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加強農村藥品“兩網建設”,進一步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
推進計生、殯改工作。加強計生工作的領導,穩定低生育水平。實施優生健康惠民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鞏固和擴大殯改工作成果,加快縣殯儀館和縣、鎮公墓山等殯葬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火化率100%。
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制定新一輪扶貧規劃、幫扶辦法,完善扶貧開發長效機制。繼續扶持“一村一基地”建設,促進農村經濟更快發展,努力提高群眾收入水平。
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社會矛盾化解、公正廉潔執法。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健全群防群治機制,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成縣城卡口和新田鎮治安監控建設,推進“百局千所”立體化治安示范單位建設。依法打擊各類暴力刑事犯罪活動,切實加強禁毒和反走私工作,強化重點地區、重點場所綜合治理。完善綜治信訪維穩體系,推進“矛盾糾紛、治安問題、重點人員、安全隱患”四項排查整治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依法妥善處置各類突發性、群體性事件。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加大重點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進一步健全防災減災、公共衛生、動物防疫、食品藥品、社會安全處置機制,強化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創建“平安xxxx”。
加快其他事業發展。加強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做好“雙擁”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做好我縣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和 “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工作。促進審計、法制、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臺務、港澳、科技、工青婦、檔案、防震、人防、廣播電視、殘疾人、移民等工作全面發展。
加快財稅金融建設
著力增強財政實力,加強財稅監管,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保障經濟發展。
鞏固壯大現有財源,挖掘培植后續財源,努力在園區工業、基地農業、生態旅游、城市擴容提質和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財政收入的數量、質量和穩定性。積極爭取上級轉移支付和各類專項資金支持,緩解本級財政壓力。加快推進金融工作,推進產業金融、民生金融、農村金融的創新發展。引入證券、保險機構進駐我縣開設分支機構,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機構,拓寬融資渠道,培育企業改制上市。
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深化改革進程,向市場化改革要資源、要效益、要質量、要活力,促進“活力xxxx”建設。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大財稅體制改革力度,健全財稅保障機制,建立完善稅費一體化管理機制。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激活資本活力,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簡化行政審批,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扎實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深化簡政強鎮、行政審批、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著力推動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住房保障以及行政執法體制、政府綜合服務體制改革。
深化社會管理改革。培育和規范發展社會管理組織,提升社會管理水平。改革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規范化建設,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增強基層民主活力。建立“三打兩建”長效機制,嚴厲打擊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業賄賂等違法犯罪行為,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質量強縣工作,不斷提高我縣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著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完善民事民治管理機制。推進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集體“三資”監管等平臺建設。
加快政府自身建設
切實改進作風,努力提高政府執行力和服務水平,全面促進政府自身建設。
建設法制型政府。嚴格依法行政,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監督機制,強化責任追究,增強政府法制宗旨意識。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確保政府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建設效能型政府。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做到“禁必止,令必行,行必果”。加強政務環境建設,進一步規范政務信息公開,簡化行政流程,切實提高行政實效,著力提升政府效能和整體服務水平。
建設廉潔型政府。堅決執行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從源頭上預防和整治腐敗。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的要求,匡正機關作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大力推行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樹立清正廉潔、風清氣正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