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堅定執行總廠質量管理文件,做實過程控制。楊林總廠的《鋼結構施工質量實施細則》和《控制質量可追溯性管理規定》是控制構件質量的重要依據。在2017年,我們一直在不斷強化對這兩個文件的執行力度,構件質量得到較快提升;
3、充分利用互檢員并對接好質量部,共同提高構架質量。在工序流轉中,我力推半成品報檢,同時,經常與質量部的溝通,及時掌握構件質量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4、不斷加強自學,不定期不定時進行抽查。為了對質量工作有更好的把握,我在空余時間盡可能的學習質量檢驗的知識,并在工作中不斷對構件進行抽檢。
第四、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提高生產效益
在風塔制作中,我們是新進入市場的,在很多方面經驗不足。為快速適應市場競爭并形成高效的生產能力,我們學習并運用了一些其他單位的先進做法,主要如下:
1、推行無碳刨工藝。我們在風塔制作中,借用了“無坡口”工藝,促使進度提升并節約了輔材消耗;
2、推行“無坡口”工藝。我們將16mm以下的板(含16mm)的采取無破口焊接。在沒有經驗的時候,我們選取了一段塔筒作為實驗,同時,為謹慎起見,我們還請工藝部、質量部在過程中及時跟蹤觀測,并總結經驗。通過大家的努力,無坡口工藝推行成功;
3、學習并結合車間實際改善生產線的布置。我們根據風塔制作噸位重、體積大、焊接要求高的特點重新規劃了生產線的布置。設置了專門的下料板材對方區,將卷管、縱焊、回圓的筒體進行分類堆放,及大地方便了組對工作,提高了生產效益。
第五、深入輔材消耗測試,為成本工作提供數據
二車間所制作的很多構件是公司在以前很少接觸甚至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在諸多方面沒有經驗和數據,尤其是在輔材消耗方面的數據。為此,我經常深入制作工程中,跟蹤測試構件的輔材消耗并及時分析匯總。在萬達工程中,我對圓管柱、箱型梁、箱型支撐、C型支撐等進行測試,形成了一些指導工作的數據;同時,我在涉及變更的工程中也進行了大量的測試分析,較好的將所產生的人工、輔材測算出來,推動了車間工作的進步。
第六、配合主任,認真履職,相互幫助,共同促進
在工作中,二車間形成主任,2個副主任的分工與協作的工作模式。主任主管中跨,我自己主管一跨,徐副主任主管三跨。工作中,我們相互溝通、幫助,及時處理車間面對的各種問題。在我主管的工作中,分管領導、劉主任以及徐副主任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與幫助。
第七、業務創新
業務創新是促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創新主要與以下方面:
1、設置制作焊劑回收裝置。為解決車間長時間的焊劑的回收問題,我和何榮道同志設計一個焊劑回收裝置。該裝置使用方便,效益較高,自投入使用以來,車間快速解決了安全文明施工問題以及輔材回收問題。
2、為規范輔材領用,我設計使用了《授權委托書》。通過這種方式限定了領用人,極大地規范了物資領用,提高了成本控制成效。
3、車間的其他創新還有:焊接小車平臺、風塔門框以及焊接工藝創新。
第八、車間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
1、車間存在的不足
(1)工序之間的報檢還沒有進入正軌。在大唐風塔中,因為沒有過程報檢,在制作中,問題較多。為此,我在大黑山風塔中,極力推動過程工序報檢,將以往沒有報檢的卷圓、縱焊和回圓納入質量檢測范圍,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還要進一步強化。
(2)車間的整體安全意識不高;
(3)工序之間的搭接還在不符合目前的生產情況;
(4)桁車的配合不能適應目前風塔的制作;
(5)職工的成本意識有待提高;
(6)在生產中,沒有完全形成與生產部、物資部、工藝部、質量部等部門的高效工作對接;對于生產工作中的跨部門協同處理能力有待提高;
(7)車間設備的管理處于被動、粗放的狀態,幾乎是是一種“救火式”的管理,缺乏事前、事中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