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于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確定了劃分貧困縣的標準,并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YJBYS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了兩篇“第一季度扶貧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篇一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我們的扶貧工作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把扶持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解決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重要任務,以“兩輪驅動”的扶貧戰略(開發式扶貧和社會保障相結合)、“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堅持以人為本,創新扶貧手段,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扎實推進,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實現穩定脫貧,使貧困人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深入學習貫徹我縣經濟工作精神,開拓思路推動扶貧工作
我縣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為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全體扶貧干部通過學習結合本職工作統一了思想,堅定了信心,決心聯系實際,開拓思路,以貧困戶脫貧致富為己任,以發展項目為抓手,以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突破口,向上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向下進村入戶辦實事,使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二、扶貧移民搬遷,著力改變貧困人口生活條件
20xx年,我縣移民搬遷任務涉及3個鄉鎮、3個行政村、288戶、1000口人。其中郭道鎮閻家莊村整體搬遷680人,與我縣重點工程永和水庫修建同步進行,目前選址,土地都已落實,移民工程“三通一平”工作也已完成,移民房屋修建隨工程進度推進。中峪村和李家莊村320人的建房工程正在規劃實施階段,年內主體工程可全部完工。
三、科技培訓,為貧困農戶集聚發展的正能量
為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打造種養特色品牌,促進貧困農戶有效增收,達到扶貧扶智、科技脫貧的目標。新春伊始,縣農業、扶貧部門組織舉辦了全縣農村經營人才培訓會。來自我縣14個鄉鎮的450多名種養能手,產業帶頭人,貧困農戶參加了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種植、養殖現代技術和農村實用法律法規以及新階段的扶貧政策。
四、機關內部各項工作有序運行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全體干部職工爭先創優,勤奮工作。黨風廉政建設、政風行風公開承諾、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關中心理論學習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良性運行。與此同時,機關內部的理論業務學習制度、上下班簽到制度一以貫之。對外宣傳報道、扶貧信息平臺運作、電腦、傳真、電子郵件等現代化辦公手段保證和促進工作的順利開展。
篇二
2014年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我局對口幫扶靈壽縣燕川鄉南岸村,我被市委組織部明確為市直部門駐靈壽縣扶貧工作組組長,兼任靈壽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一年來,在市、縣扶貧辦和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管理局領導的支持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現簡要總結如下:
一、認真履行組長職責,力爭做好全縣扶貧工作
市直部門進駐靈壽縣對口幫扶的單位有27個,點多面廣、相距分散,加之各單位經濟狀況不一,領導對扶貧工作重視程度不一,駐村隊員的責任意識和工作能力不一等,帶好這支隊伍,并真正發揮其作用,為靈壽縣的扶貧開發工作做出應有貢獻,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為了帶領這支隊伍為靈壽扶貧開發工作盡可能地多做一些工作,我在最大限度地范圍內行使了組長的職權,效果雖然不太理想,但確實付出了心血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