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共文化服務亮點突出。一是由市圖書館承擔的文化部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項目——“大地書香新農村家園工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這是全國47個、四川省2個入選示范項目之一,在經濟條件較差的西部地區率先探索解決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二是整合了應急、人防、氣象、公安、衛生、防震減災等公共信息資源建設的城市應急廣播工程,得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視和肯定,被認為是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攀枝花模式”,正在全力推進二期工程建設。副市長張敏應邀在CCBN(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論壇上進行專題交流發言。三是由于我市廣電公共服務保持全省領先水平,在第12屆“四川電視節”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廣播影視公共服務發展論壇上,我局受邀做了專題發言,是組委會邀請在論壇發言的唯一的地市級廣電行政主管部門。
3.基層文化活動不斷豐富。開展了第三屆全民讀書月、第四屆《金沙放歌》活動;到鹽邊縣新九鄉、米易丙谷鎮,仁和同德鎮等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為當地農民群眾送去了精彩的文藝演出、書寫春聯、拍攝幸福照等;2013年共組織群眾性演出48場、美術(書畫)展覽等6場;開展“周日寫生”52次、“攝影藝術沙龍”10次;專業院團完成公益性演出61場、各類重大演出項目13項。尤其是舉全系統之力,成功承辦“2013年春節團拜電視文藝晚會”,進行了現場直播,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許。
(三)文化事業不斷繁榮
1.文藝創作成果豐碩。一是油畫《雪域之路》獲得首屆四川文華美術獎作品展二等獎。二是參加全省群星璀璨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20件作品獲獎。三是在四川省首屆民歌大賽上獲得了3個銀獎、2個銅獎。四是《傈僳歡歌》獲得四川省首屆群眾廣場舞大賽銀獎和組織獎。五是小品《明年夏天去看!帆@得四川省第十四屆戲劇小品(小戲)比賽優秀劇目、優秀編劇、優秀導演、優秀表演獎4個一等獎。六是長篇小說《一個說納西話的人》獲第五屆四川民族文學獎。七是重點創作了劇本新編現代川劇《朱德與雷云飛》和兒童音樂劇《金沙童話》,均已完成初稿創作,擬推薦參加省文化廳“重點劇目簽約”。
2.文化遺產保護邁上新臺階。一是攀枝花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全面啟動。截止目前,全市共普查國有單位1415家,共調查到6700余件歷史文物。二是完成了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西祝寺、灣丘“五·七”干校三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工程。三是組織開展了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評審工作,市政府核定公布了攀枝花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四是配合省文物局對我市金沙江水電站、成昆鐵路線(米攀段)擴能改造工程等重點工程建設開展了文物調查。五是啟動了503地下戰備電廠、十三棟紀念廣場等重點文物保護的儲備工作。六是完善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杜手ㄊ形奈锉Wo管理辦法》草擬完成,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每人每年給予3000元專項補助資金。七是組織開展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工作,申報了仁和區大田鎮板凳龍、笮山鍋莊2個項目。
3.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評估定級工作全面完成。開展了對縣以上公共圖書館第五次評估定級工作,根據國家文化部公示結果,市圖書館保留國家一級館,米易縣圖書館由二級館晉升國家一級館,鹽邊縣圖書館從三級館晉升國家二級館,仁和區圖書館從無級別晉升國家二級館。完成第一次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對全市176家鄉鎮和社區進行了認真評審,最終我市自評一級綜合文化站(社區)13個;二級綜合文化站(社區)21個,三級綜合文化站(社區)20個,已上報省文化廳。
4.廣電媒體陣地建設得到加強。一是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主線,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全市人民“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幸福攀枝花”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二是開展了“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大型宣傳報道活動,做精了《攀枝花新聞》等新聞品牌欄目;做強了《新聞天天看》、《小科幫忙》等民生欄目;舉辦了“首屆迎春廟會”、“小科幫忙七夕高端相親匯”、“唱響攀枝花群眾歌唱大賽”等一系列有影響的廣電媒體活動。三是組織參加了云貴川三省毗鄰11市州廣播影視媒體六盤水市和楚雄州的協作會和采風活動,我市在“廣電媒體傳播力建設”、“廣播電視融合發展”作了交流發言。四是市廣播電視臺200平方米演播室建成投入使用,購置了高清電視現場直播車、應急廣播指揮車,媒體裝備水平得到提升。五是組織參加了2011、2012年度四川廣播電視節目獎評選,我市有23件獲獎,其中:優秀獎5件、提名獎18件。特別是電視綜藝節目《列兵日記》被推選參加全國廣播電視文藝“星光獎”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