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進展。代擬形成了我市《關于加快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意見》及實施方案,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實施,編制完成《XX市“十x五”科技發展規劃》,出臺XX市《創業投資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創新創業種子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科技政策進一步完善。實施“產業發展技術支撐計劃”等科技管理三大主題計劃,科技計劃進一步調整優化;啟動組建XX技術轉移集團公司,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加快形成。全市財政科技投入進一步加大,引導全社會R&D達到139.5億元,同比增長20%。
二是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得到加強。獲批大輸液注射劑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XX省中藥資源系統研究與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成立云計算高校聯合實驗室。14個項目獲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立項支持,新增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XX大學等2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XX新能源、新材料、汽車等產業(技術)研究院www.yjbys.com建設進一步深化,引入國家“863”項目碲化鎘薄膜太陽電池中試生產線、高速重載鐵路關鍵消耗材料等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新組建了XX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發中心、XX低碳與能效評估中心和奧地利—XX國際焊接技術培訓中心等;新增XX省創新型企業53家,486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審;新組建XX汽車零部件等3個產業創新聯盟、XX藥品包裝材料等7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進一步落實,2010年共減免稅額11.27億元,其中落實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5.9億元。國家“十城千輛”、“十城萬盞”科技試點工程順利推進,建成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運行狀態監測與信息管理平臺,已在20輛新能源公交車上運行,完成安裝LED燈具19694盞,超額完成任務近1倍,扶持開發LED照明室內產品20余款。
三是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科技投融資服務進一步深化。新增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合作機構30家,為22家企業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4225萬元,為113家企業提供科技保險金額155億元,首次發布《2010XX市創業投資年度發展報告》。新認定建設光伏產品、汽車產業等6個重大產業技術平臺,為1025家企業提供了142項服務項目,服務金額2057萬元;深化技術交易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全年實現技術交易額 58.56億元。科技公共平臺功能進一步發揮,XX生產力中心獲批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建成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站點53個,示范推廣現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29項,“一平臺、多方式、全覆蓋”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
四是知識產權戰略深入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得到提升。開展企業知識產權托管試點工作,新增市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企業94家;推動實施知識產權強縣工程,新增青羊工業集中發展區等4個省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知識產權保護得到強化。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專項行動,組織綜合執法39次,檢查商品6萬余件,登記和查證專利商品468件,處理專利侵權投訴48件。發布《2010年XX市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狀況》白皮書,培訓黨政干部、企事業單位人員近6萬人次。全年專利申請量 37467件,增長19.8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8645件,增長47.14%,企業申請19602件,增長69.05%;專利授權量21229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6772件,增長1960件。
五是科技創新環境營造進一步深化。實施科普基地建設民生工程,共建成川大智勝等33個科普基地,持續擴大科普資源的開發與共享,科普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XX(XX)兩院院士咨詢服務中心被選為中國工程院“十家典型的院士服務機構單位”和“十家典型的院士工作站服務機構”;舉辦“Bio Tianfu 2011生命科技產業國際高峰論壇”、第七屆西部科學論壇、2011XX科技創新十大人物評選等活動;授予游志勝XX市科技杰出貢獻獎,99個項目獲市科技進步獎,30個項目獲市專利獎。
六是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獲批國家(XX)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孵化基地。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0.91億元、工業增加值125.43億
元、利稅59.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2%、20.2%、14.39%。企業創新發展加快,科倫、地奧進入2010年度中國制藥工業企業百強,新增銷售收入過億元27家;18個企業項目獲國家專項支持1.475億元。獲得新藥臨床批件10件、生產批件8件,分別注冊二、三類醫療器械40件、53件。招商引資取得進展。成功促成GEXX創新中心、深圳邁瑞、江蘇恒瑞等落戶我市,引導揚子江藥業、康弘藥業、邁克生物等加大投資新建研發及生產基地。重(大)點項目加快實施。天府生命科技園投入使用,入駐企業40余家;川大國家創新藥物大平臺成功轉讓20多項重大新藥成果,生物醫藥分析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和4條符合GMP標準的中試生產線投入使用,新藥臨床試驗(GCP)中心提檔升級。
七是干部隊伍和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圍繞崗位能力提升,加強對中央、省、市大政方針和政策理論的組織學習,選派干部參加主體班培訓27人次,舉辦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發展趨勢等專題培訓9次,干部隊伍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黨風廉政建設持續深化,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廉政承諾書》八項要求,堅持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決策程序規定,完善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對風險點加強重點監控,沒有出現違反廉潔從政規定的行為。創先爭優活動不斷深化,開展“創學習型組織做知識型干部”系列活動,干部職工立足崗位創先進作表率,推動科技計劃管理業務流程再造,完善辦事程序,縮短辦事時限,提高辦事效率,科技惠及民生和服務基層干部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