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交通管理的現代化水平還有待提高,交通民警勞動強度大,管理效能差,對整體工作的再上新臺階起客觀制約作用。
四是經費緊張、裝備落后,不完全適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日新月異的交通管理形勢和交通管理工作面臨的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警大隊將以深入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于尉氏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理念,全力打造“敢打硬拼,敢打必勝”的交警精神,把各項交通管理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
一、深化科學發展觀主題實踐活動、創建和諧的警民關系。2014年,交警大隊繼續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指針,緊緊圍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為民意識’、深化“政法干警下基層”活動,緊密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和各項活動要求,深入查找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整改,從群眾最關心的小事做起,實現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扎實推進“大學習、大討論”和“政法干警下基層”活動,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和深厚感情,將具體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扎實開展各項便民、利民、惠民和幫扶救助活動,為進一步構建新時期和諧警民關系打好堅實基礎。
二、以創建“平安暢通縣區”為載體,提高預防道路事故水平。努力爭取政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繼續深入開展平安暢通縣區創建工作,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措施和配套工作制度,在現有的基礎上,大力鞏固創建成果,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會化工作長效機制,堅持和完善依法管理交通安全的工作機制,搶救交通事故傷員快速反應機制,重大交通事故告誡和責任追究制,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切實完善運行機制,規范工作程序,充分發揮縣、鄉兩級安委會、“雙網”服務站的組織、協調和指導作用,繼續深入開展交通安全村(校)創建活動,切實提高廣大農村群眾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聯合交通、安監等部門開展新一輪事故“黑點”排查治理工作,加大匯報協調力度,確保發現一處治理一處。
三、大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努力壓減道路交通事故。一是建立科學、合理以及動靜結合的路面勤務機制,周密部署,強化路面管控,全力以赴做好2014年春運臨檢等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春運期間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二是在轄區范圍內開展對無牌無證機動車輛、老舊報廢車輛、非客運車輛載客、超員超速、酒后駕車等專項整治行動,力爭通過整治,使交通違法行為明顯減少,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三是大力整治城區交通秩序,提高見警率、管事率、糾違率,對電動三輪車、出租車亂停亂放、闖紅燈等行為實行嚴管重罰,確保城區上下班交通高峰期秩序良好;四是加大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偵破力度,通過狠抓源頭、加強宣傳、強化管控、落實責任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遏制交通肇事逃逸多發勢頭。
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推進執法規范化。堅決按照精簡機關充實基層的要求,切實加大人、財、物向基層傾斜力度,保證基層中隊、車管所和事故處理崗位的警力達到全隊警力總數的80%以上;繼續推出并落實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抓好車管所、違法處理室和事故股等窗口建設,進一步加大執法審核把關、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等制度的建設、執行力度,對受理的交通事故實行限時辦結制度,保證交通事故的處理工作全部實行陽光作業;積極請示政府領導,爭取專項資金投入,加大科技強警力度,利用電子警察等非現場執法手段,進一步提高交通違法數據的采集率,加強執法裝備建設,配齊配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察設備,增加用于測速、測重、酒精測試和拍錄交通違法行為的取證設備,在各個紅綠燈路口安裝電子監控設備,在省道主要路段增設電子卡口,充分發揮燈控系統作用,減輕民警的執勤工作量和勞動強度。
五、深入開展“五進”宣傳,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意識。繼續以“五進”宣傳為核心,切實落實各鄉鎮及企業單位的交通安全宣傳責任,齊心協力抓好“五進”工作,進一步加強窗口宣傳陣地建設,拓展宣傳途徑和渠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宣傳,切實提高市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六、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繼續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分期分批組織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民警的執法水平,促進各項工作上臺階;堅持從嚴治警,加大執行“五條禁令”、警車使用等紀律條令的力度,切實加強隊伍的紀律作風建設;認真落實“從優待警”措施,切實提高民警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依法保護民警的正當利益和合法權益。
七、落實從優待警,調動民警積極性。做到政治上關心民警,工作上愛護民警,人格上尊重民警,裝備上保障民警,待遇上優待民警,輿論上支持民警,從建立定期談話溝通聯系制度入手,積極推進從優待警工作進程,切實解除民警的后顧之憂,多為民警辦實事、辦好事,使民警真正得到實惠,為他們的成長進步創造良好條件,對他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等多方面要給予特殊照顧,使他們能夠對工作認真負責,安心工作,在晉職晉銜、評功評獎上優先考慮,激發調動民警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加強對民警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民警業務技能,鼓勵民警參加社會各種函授學習,接受更高層次的文化教育,提高民警隊伍文化結構,向素質要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