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活動工作總結模板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要注意有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下鄉活動工作總結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下鄉活動工作總結模板1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農村學校,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
20xx年,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在侯馬市教科局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送教下鄉活動為農村中小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模式、前沿的課改信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使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均得到顯著提升。
侯馬五中的英語教師張俊玲到高村中學上了一節英語課,課后高村中學的老師普遍反映張老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就是高,表達清楚、準確,感染力特別強,給他們很對的啟發,他們決心像張俊玲老師一樣用飽滿的熱情、高超的技藝去贏得學生們的認可。而張俊玲老師卻說,這次下鄉我覺得也很有收獲,高村中學條件這么艱苦,可高村中學的老師卻一點也沒有怨言,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在這里辛勤的工作,他們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學習?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范課表示懷疑,認為示范課就是表演課。為此我們加強了對示范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化學學科教師馮艷陽,是民辦學校的一位老師,雖然精益學校條件相對要差一些,但是她的課一點也不遜色,當她的課在張村的課堂上展示出來以后,大家驚異的發現,這是多么優秀的一堂課呀,其專業水平一點不必公辦學校的差,甚至更勝一籌,其語言、簡練、準確、專業程度令人傾佩不已?
三、送教教師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的踐行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梁,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教師的課程視野開闊了,教師學會思考了,教學研究意識也蔚然成風。
劉小戰老師在課后反思中這樣寫到: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課堂提問。教學中過難的問題,要求過高,學生難于回答,
失去作答的信心;過易的問題學生學起來沒勁。只有哪些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才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通過課前幾分鐘的觀察,發現村里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就及時調整了教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來談,再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敏銳地發現、靈活的設計一些學生解答有難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在體現師生互動方面配合的比較突出,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學習,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理解掌握的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
四、送教教師的獻身說法,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獻身說法,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為,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數學學科邢麗老師以尊重兒童個性、活躍兒童思維著稱。她送教六年級《比例的應用》一課時,為兒童提供充分的時空,注重兒童知識的形成過程。觀摩者不約而同產生共鳴:在邢老師的課堂上,根本就區分不出誰是學困生。?教者時時刻刻把兒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為兒童提供做數學用數學的機會,體現的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鄉為廣大村里的教師提供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的發展空間,實踐證明送教下鄉活動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訓方式。
在送教下鄉的過程中,我們確實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這和廣大鄉村學校、鄉村教師的期盼還有很大距離,面對這些差距時,我們覺得自己做的還很少,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下學期,我們將進一步加大下鄉力度,把更多、更好的教師送到學校去,讓全市教師的都能從中受益,都能有所提高。
下鄉活動工作總結模板2
今年3月初,我經同學介紹加入了xx組織的“三下鄉”隊伍。一開始,我們并不確定要到哪個地方三下鄉,與學校方面的聯系以及策劃書的撰寫,大部分是由隊長xx負責。當時我也不清楚自己能夠幫得上什么忙,只等著隊長辦完事情給我們發通知。
大概是3月末4月初,我們隊伍三下鄉的地點確定下來了——潮州市xx小學。接下來的方案撰寫,整支隊伍都參與其中。我是屬于支教組的。從支教的人員安排、科目安排、課表安排,還有教案的編寫,我們組的組員都花了很多時間在做。對于教案,本來我并不打算寫得太多,但根據組長英純發給我們的模板,寫出來的教案還算詳細。雖然到了實際支教沒有全部按照教案的安排實行,但是充分的準備讓我在給學生上課時,所涉及的知識更全面。
5月份勞動節放假期間,隊長xx去了xx小學踩點,并拍了很多xx小學的照片。從照片里,我們大概了解了學校的情況。聽隊長說,學校的條件還不錯,但交通不是很方便。之前我也聽兼班說過,xx小學的所在的地方比較偏僻。但我也不大注意,反正到時是跟著大隊伍走,感覺還是挺安全的。
五一放完假回來,我們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在三下鄉方案評比中,我們隊的方案在10級的隊伍中分數是最高的。當時我的心情很激動,畢竟這是大家的`努力的結果,我不知其他隊伍是怎樣做這些工作,我只知道我們隊確實是很認真地在做,這也算是辛勤付出之后的收獲吧。之后,我們隊伍開過幾次會議。而從6月中旬到7月初,因為考試的原因,三下鄉的事情暫放在一邊。
7月7號,考試結束,三下鄉的試講培訓再次開始。其他組的物資準備在先前都已弄得差不多了,其他的一些后期工作仍在進行。此時,我是很期待三下鄉的。或許一開始大家還沒有投入到狀態中,所以開會、試講或是排練的時候總有人遲到,我自己也遲到過兩三次,這讓我懊惱不已。
當時副隊長子籌很擔心我們會因為凝聚力太差,而導致隊伍無法地做好這個活動。我明白,無論在什么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是很重要的,而我對我們的隊伍是信心滿滿的。就我個人而言,說實話,不管參加什么活動,只要是自己需要負責任的,都會努力去完成,就算平時看起來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相信,我們隊伍里的人也會全心全意投入到活動中來的,因為我們是對這次三下鄉有熱情、有興趣才走到了一起。
7月11號晚,我們從華師出發,第二天中午到達xx小學,13號到18號是活動正式進行的時間。第一天,我很快就適應了自己的工作,其他隊友也各司其責。
一周的時間過得很快,期間當然也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我自己就遇到了下雨天學生在操場打架。那天是15號,剛好輪到我值班。上午第三節下課,我去樓下倒垃圾。回來的時候,被五年級的一個小男生叫住了,他說,三年級的xx和xx打架了。我沒帶傘,就讓那個小男生送我到操場。趕到操場,兩個小孩子早在地上扭成一團。我上前抱住了泉池,他沒穿雨衣,衣服都濕了,手和脖子都有抓痕,文森的的臉也被抓傷了。打架的起因很簡單,泉池推倒文森的自行車,又沒幫他扶好,所以文森生氣了,先動手打了泉池,后來兩個人就扭打起來。他們兩人是同個村的,平時的關系還不錯,下課經常一起玩。因此我也不能怎么批評他們,因為小孩子之間不用幾分鐘就和好了,大人太多的介入反而會讓他們更難很好地相處。
因此我只跟他們說了很老套的話——“同學之間應該友好相處,不要動不動就打架。你們都被抓傷了,老師看著都心疼,回家父母看了更心疼呢。”當時,我確實很心疼泉池,他個子小,被按在地上,衣服都濕了。小孩子也很聽話,都紅著眼眶回家了。整個過程那個五年級的小男生都幫我撐著傘,后來他又把我送到辦公室。我問過他的名字,不過又忘了,真的很感謝他,要不是他,我也不知道那兩個小孩子打架的事。
回到辦公室,我跟其他老師說了,不過他們都很忙,不太在意。我想想其實這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只不過是小孩子打架,在他們這個年齡也算正常,稍微教育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也就沒再提起了。而更值得我反省的是,如何在課堂上和平時的班級管理中,讓學生講文明講禮貌,減少不必要的打鬧。
在“三下鄉”之前,對此我也有所準備。因為我們組沒開設禮儀課,所以第一節語文課我就給學生上了“文明用語和禮貌禮儀”,教給他們一些日常禮貌用語和禮儀。自從出了這件事之后,在每節語文課開始之前,我都跟他們一起復習這些基本的禮貌用語。我只想讓他們知道,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和“沒關系”,可以化解很多同學之間不必要的矛盾。提問的時候,孩子們也都很開心地回應,爭著起來回答。這在成年人看來,也許會覺得有些幼稚。但是我相信,這些孩子真的在認真學。
【下鄉活動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下鄉支教活動的工作總結12-20
下鄉活動簡報09-01
下鄉活動個人總結06-14
普法下鄉活動總結01-09
暑假下鄉活動策劃06-11
下鄉義診活動總結04-24
下鄉宣傳活動總結01-04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04-07
下鄉工作總結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