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九課知識點
上學期間,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編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九課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1【主題思想】
本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描繪出一幅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生活圖景,以此來寄托作者的社會理想,反映了當時人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生映了當時人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2【文章結構】
發現桃林(無意)-景色優美
進入桃源-所見-優美的環境-安定的生活
所聞:與世隔絕的世界
所歷:熱情淳樸的民風
辭別桃源:不復得路
3【文學常識】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五言古詩《桃花源詩》前面的一篇小記,相當于詩的序言。“桃花源”是作者理想生活的藍圖。“記”有記敘的意。 是古代常見的文體之一 。
《桃花源記》大約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宋武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此時陶淵明歸隱田園已經16年了。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于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東晉王朝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在動亂的社會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的門閥制度,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
施展才能的機會。元熙二年(420)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殺死晉恭帝。殘酷的現實更加深了陶淵明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意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發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
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一)先看問題,帶著問題讀作品
做閱讀理解題時,建議先瀏覽一下問題,看看這篇文章主要的問題是什么,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瀏覽文章,可以加快解題的時間,有目的性的閱讀,而不是盲目的閱讀,不然讀完整篇文章也沒有抓住重點。
(二)快速粗略閱讀,整體感知全文
根據試卷上的問題,快速粗略閱讀,把握文章大意,了解基本信息,了解文體,理清文章的層次和段落,把重點畫下來。
(三)精讀原文,找“原話”
所謂的找原話就是找到文章作者說的關鍵字、詞、或者句子,答題時可以利用文章的原話來提取答題的重要信息,更有甚者有些試題完全就可用原話來回答,或者引用部分文章的原話來回答,保證答題的準確率,碰到采分點。
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1首先閱讀全文、把握主旨
閱讀理解是必須要經過閱讀的,初中閱讀理解一般是以敘事、敘人類的文章,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首先要先通讀一下全文,先閱讀懂大概的意思是什么,然后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學會歸納每一句每一段、每一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
閱讀的事實一定要注意,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含義,閱讀理解的最基本含義就是要閱讀者去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意思,理解上去了才能做出答案。
2學會概括某段中的大意
閱讀理解解題的時候首先要學會概括出一段話中的一個意思,同時能找出文章中某段話與某段話的意思有沒有緊密的聯系,也就是找出所謂的中心意思。
初中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找出中心語句,并且同時要在理清句與句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抓住貫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話準確概括,抓住文章中心的主題,才是做閱讀理解的關鍵。
3聯系問題去閱讀
閱讀全文之后就要開始進入做題階段了,初中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應該學會帶著問題去閱讀,并且能在短文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采用“倒讀法”,因為這種方式閱讀節省了很多閱讀的時間,并且,倒讀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題目和文章中敘事的人物、或者地點,可以一目了然。
同時在閱讀的時候要學會在文章中做標記,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把有用的地方,或者某一句有用的句子給劃出來,對于存在疑問的句子也可以做一下重點標記。可以有效的幫助到在答題中解決問題。
【編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九課知識點】相關文章:
部編版2016語文七年級下冊詞語積累12-06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靜夜思》語文教案01-15
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10
部編版dtnl教學課件09-14
部編版拼音教學課件09-21
部編版教學計劃01-21
部編版翠鳥課文原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