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
在平時的學習中,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
一、語文基本知識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偶尾同韻、中聯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二、語文學法歸類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時空順序、依據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三、易錯成語50例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行法令。
32、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數家珍: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緘其口:形容說話過分謹慎,不敢或不肯開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37、色厲內荏:外表強硬,內心空虛。
38、尸位素餐:空站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話。
40、石破天驚:多用來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41、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慶賀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
43、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比喻不善于團結或籠絡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
44、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45、五風十雨:形容風調雨順。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47、烜赫一時: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威勢很盛。
48、虛與委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49、一傅眾咻:一人教,眾多的人干擾。
50、余能可賈: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高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
通假字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勿”或“毋”,不要。
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花白。
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過。
古今異義
1、【寡人】之于國也。【寡人】:(古義:古代國君對自己的謙詞。今義:指形單影只之人。)
2、【河】內【兇】。【河內】:黃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濟源一帶。【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1、指人或動物暴躁,心腸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鄰國之民不【加】少。【加】:(古義:副詞,更。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起:增加。)
4、棄甲曳兵而【走】。【走】:(古義:逃跑。今義: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義:有的人。今義:表選擇的連詞,或許、也許。)
6、是亦【走】也。【走】:(古義:跑,逃跑。今義:行走。)
7、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谷】:(古義:糧食的統稱。今義:谷子。)
8、斧【斤】以時入山林。【斤】:(古義:斧頭。今義:重量單位。)
9、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古義:供養活著的人。今義:保養身體。)
10、非我也,【兵】也。【兵】:(古義:兵器。今義:軍隊中最基層人員。)
11、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歲】:(古義:年成。今義:年。)
高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
一、詞語
氓 蚩蚩 愆期 將子無怒 垝垣
爾卜爾筮 咎言 載笑載言于嗟鳩兮
桑葚 猶可說也 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
淇水湯湯 漸車帷裳 罔極 靡有朝矣
咥笑 夙興夜寐 隰則有泮 玁狁
不遑 靡盬 孔疚 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魚服 雨雪霏霏 信誓旦旦
二、成語
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勞。
信誓旦旦:誓言誠懇可信。
三、文學常識: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十五國風,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詩宮廷樂歌;“頌”有“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3、《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4、《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現實主義的《詩經》與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
【高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精選10篇)03-25
最新高一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08-10
語文《背影》知識點總結歸納11-02
初二上冊人教版語文知識點歸納07-03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10-18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10-08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03-22
高一數學的知識點歸納總結07-11
初二英語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