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1
古代商業
1、商業發展的概貌
(1)古代中國“市”的形成與發展
宋以前,縣以上的城市設市。市與民居嚴格分開。官府設市令或市長進行嚴格管理。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后不許交易。
宋朝時,城市中坊和市界限被打破;舊時日中為市的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
(2)商業都會的興盛
漢唐長安洛陽;宋朝開封臨安、元朝大都等大城市,是政治、軍事、商業的中心。絲綢之路的開通、大運河的開鑿、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新興城市。如南方揚州、成都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出現“揚一益二”〖唐朝〗的說法。
宋朝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是最著名的四大商業名鎮。
(3)商人活動〖包含:古代商業發展的一些經典場景〗
商朝人以善于經商著稱,因此后世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稱為“商人”。
秦漢至隋唐,統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經商受時空限制,商業發展比較艱難。兩宋商業經濟空前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松。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元朝大都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
明清時期,城鎮商業在壓制政策下依然繁榮。
→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
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商幫”,其中,徽商和晉商影響最大。
2、古代對外貿易特點→官府控制下朝貢貿易;
①中國的對外貿易,歷史悠久。西漢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唐朝廣州成為重要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兩宋時,中國同幾十個國家進行貿易。元朝泉州是重要外貿港口,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
②朝貢貿易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要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③明清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對外貿易漸趨萎縮。只開廣州,由“十三行”統一經營。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2
城市的發展概貌:
1.自周秦迄唐:商業交易受到官府的嚴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
2.唐:坊市制
3.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現了夜市、曉市、草市等;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
4、因經濟發展興起的城市:
漢唐絲綢之路(敦煌、樓蘭);唐宋海上絲綢之路(泉州、明州、揚州、杭州、登州)
明清工商業發達地區興起的中小工商業市鎮(棉紡織的松江、冶鐵的佛山、制瓷的景德鎮)
(1)含義:主張重視發展農業,限制打擊工商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現象屬于“重農抑商”):農本商末的思想;鹽、茶等重要商品的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組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3)首倡: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4)原因:商業的不穩定性及商人流動性大的特點與強調耕戰、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發生矛盾。
(5)推行:漢初嚴厲推行;中唐以來以后又有了某種松動。明清時期固守重農抑商思想。
(6)后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落后于世界
⑺評價:A、該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于封建經濟的確立,封建制度的確立和鞏固,維護國家統一具有積極作用
B、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該政策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3
古代手工業
官營手工業〖手工業由官府壟斷〗→成就如下:
(1)冶金業
冶銅→原始社會晚期已有。商周〖青銅文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冶鐵→西周晚期已有。眾多發明如兩漢的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領先世界。
(2)制瓷業
中國〖China〗是瓷器的'故鄉。商朝原始瓷器。東漢青瓷,北朝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宋朝時,出現了五大名窯。明清,青花瓷、彩瓷、琺瑯彩。
明宣德年間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們奉為珍品。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3)絲織業
中國又最早養蠶繅絲織綢。距今四五千年已養蠶并有絲織品。
商朝織機。
西周斜紋提花織物。
唐朝絲織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宋朝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
明清設蘇杭織造局。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
民間手工業→家庭手工業、民營手工業
民間手工業經歷春秋戰國和秦漢的發展后,魏晉南北朝時曾遭受摧殘,到隋唐才得以恢復和發展。兩宋以后,民間手工業在曲折中繼續艱難發展。
元朝時,民間棉紡能手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明中葉以后,民營手工業甚至超過官營手工業。那時使用的花樓機,能夠織出畫師設計的各種花紋。
明朝中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清朝時,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
中國古代手工業享譽世界
西漢“絲國” “絲綢之路”;
唐朝起瓷器大量輸出國外;
明代燒制了帶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裝飾圖案的瓷器。
清代還根據歐洲商人的訂單,專門燒制西餐用具和魚缸等。
在中國制瓷工藝的影響下,從17世紀開始,歐洲國家陸續生產瓷器。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8-30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12
高一必修二語文作文09-09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12-1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8-30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8-09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1-12
高一歷史必修復習資料精選08-03
高一歷史古代中國知識點總結01-27
高一必修二英語必考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