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自傳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甘地自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甘地自傳》中,作者生動地再現出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過程。
莫漢達斯甘地,出生于一個土邦的貴族家庭。1891年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取得了律師資格。在英布戰爭中,他組織救護隊為英軍服務。19離南非回國。
甘地在長期的斗爭中,曾三次被捕坐牢,十五次絕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更加蓬勃地開展起來。英國政府變換統治手法,通過了印度與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也為雙方所接受。甘地一貫主張印度教教徒與穆斯林團結合作,反對“印巴分治”。
1948年1月13日,他以79歲高齡開始絕食,呼吁各教派合作,直到各派表示愿意合作之時才進食。1月30日,甘地在一次晚禱會上被印度教極右派 分子槍擊重傷,半小時后去世。
甘地的一生,是為印度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的事業而奮斗的一生,他的思想也一直影響著印度人民。
全世界信奉宗教的人超過九十,僅僅不到百分之十的人相信無神論,比較起來,這百分之十算是人類中的另類了。
為什么這些人不信神呢?許多的人與我一樣雖自命為無神論者,但自己心中對于神的有無并無答案。許多人會說,從科學的角度,神是不存在的吧,但是,任何一門科學都沒有宣布而且也不可能宣布神的不存在。所以神的存在雖不能肯定,但也確實無法否定。因此高明的學者都如同孔子般說“不語怪力亂神”。我想,不憑借自己淺薄的智識來隨意妄斷自己并不知道的神的存在,這才是求學者應該有的真實態度。
一些人如同康德一樣,寧可相信神的秩序,因此選擇了理性生活。那些精神生活的追求者,神與道德的追隨者在世界上廣泛存在,他們每天做著必修的功課:禱告和沉思。在印度,在中國廣袤的西部,亞洲的中部和西部,甚至在西方社會里,到處都有這樣的苦行者恪守著他們終身的信仰,為他們所敬仰的神奉獻著極大的熱情和生命的力。
甘地曾在他的自傳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布拉德勞去世了。他安葬在沃金墳常我參加了他的葬禮,因為我以為每一個旅居在倫敦的印度人都會去參加。還有幾個牧師也前往對他表示最后的敬意。我們送殯回來的時候,要在車站上等車。人群中有一個無神論者詰問其中的一個牧師說:
‘喂,先生,你相信有上帝嗎?’
‘我相信’,那位善良的人低聲說道。
‘你也同意地球的圓周是兩萬八千英里,是嗎?’那位無神論者很自信地笑著說。
【甘地自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甘地自傳讀后感11-09
讀《甘地自傳》有感02-18
[我的自傳作文]我的自傳作文09-27
我的自傳02-03
自傳的作文06-28
我的自傳[精選]07-10
自傳作文【精選】11-19
(經典)自傳作文11-11
自傳作文(精選)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