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至餛飩夏至面啥意思
冬至在我國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民間當中冬至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節日,而在習俗當中也有與其他節氣不一樣的地方,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冬至餛飩夏至面啥意思,希望有所幫助!
冬至餛飩夏至面啥意思
我國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條。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菜熬面、肉絲面、油渣面、三鮮面、肉絲炒面、過橋面及夏季的麻油涼拌面等許多品種。北方則主要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至于“冬至餛飩”,說的是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也就形成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另有一種“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則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出處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冬至郊天令節,百官呈遞賀表。民間不為節,惟食餛飩而已。與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師諺日:‘冬至餛飩夏至面。’”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京師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乃都門之美品。向曾詢及各省游歷友人,成以京師之冷淘面爽口適宜,天下無比。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面。”’
冬至節氣意義是什么
1、人們開始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大吉之日。所以,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選在冬至。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2、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3、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4、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冬至簡介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中國位于北半球)白晝會逐日增長。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并不是最低。實際上,由于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于中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夏至習俗
1、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來,中國一些地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2、夏至節
夏至和冬至一樣,屬于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古時稱“夏節”、“夏至節”。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國放假,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雜錄》里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3、食俗地域差異
在中國不同地區夏至有不同習俗。比如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陜西,夏至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在某些地區,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飯的習俗。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里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夏至各地習俗
1、北京: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2、紹興:
舊時,在浙江紹興地區,人們不分貧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而紹興地區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此風俗至今尚存。
3、無錫: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4、漠河:
漠河市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于緯度高,使漠河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因此人們稱漠河市為“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漠河白夜產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 天中,即6 月15日—25日,此時漠河多出現晴空天氣。[5][12]
5、山東: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冬至餛飩夏至面啥意思】相關文章:
夏至面藝術教案通用03-10
冬至包餛飩作文600字12-08
山西飲食民俗范文:夏至吃伏面01-28
夏至已逝,冬至不寒作文07-15
夏至已逝,冬至不寒作文07-15
關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詳解07-19
作文:冬至未至夏至已過03-02
chacha啥意思09-16
buy是啥意思09-23
cfo是啥意思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