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廣東人冬至節吃什么

時間:2022-12-20 17:14:37 節日常識 我要投稿

廣東人冬至節吃什么

  在民間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所以說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中國各地的冬至節過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有一些習俗和食俗不相同,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廣東人冬至節吃什么,希望有所幫助!

  1、冬至吃燒臘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

  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各家超市精心設置了紅紅火火的臘味坊,里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臘肉、臘腸、臘鴨、火腿、咸肉、熏肉等,不僅有散裝的,還有袋裝的,讓市民各取所需。

  2、冬至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廣東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廣州人還有個習俗,就是在冬至當天的中午,要做湯圓,一家人一齊吃了,以示團圓。

  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值得提醒的是,糯米不易消化,對于患有胃腸道功效和消化功能不好的朋友不宜多吃湯圓。

  吃下4顆包餡的湯圓或30顆直徑1公分小湯圓,熱量約280大卡,相當于1碗飯,換算體重60公斤的人,得慢跑半小時或走路1.5小時才能消耗熱量。所以,打算或正在減肥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3、冬至吃鴨湯

  廣東冬至的美食還有鴨湯。冬至是最宜養生,最宜食補的時候,如果說在冬至前適宜吃當歸生姜羊肉湯以對抗陰氣,那么,在冬至后則可選擇老鴨湯來滋陰潤燥,平抑體內的熱氣。

  鴨子的藥性偏涼,它的“氣”是較為平和的,對于體質偏弱的陰虛者來說,吃鴨湯正可以起到養陰的功效。同時,鴨肉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食療功效明顯。除了陰虛者外,平時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孩子,常覺勞累的中青年人,皮膚干燥的女性朋友都可以選擇常喝鴨湯,在品嘗美味的同時,還能養陰潤燥。

  4、冬至吃狗肉

  冬至將近,狗羊遭殃。習俗中,每到冬至要食用狗肉、羊肉等。狗肉火鍋是很美味的,然而人們在冬至這天紛紛食用,并不完全是為饕餮美食。《本草綱目》“狗肉”條記載:狗肉安五臟,補絕傷,輕身益氣,宜腎,補胃氣,壯陽道,暖腰膝,益氣力,補五勞七傷……狗肉不但肉嫩味香,營養豐富,而且產熱量大,增溫御寒能力較強。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那時候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5、冬至吃魚生

  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諺云:冬至魚生,夏至狗肉。”清末《時事畫報》載“粵謳”說:“大餐只有兩趟,冬至食過魚生,又到夏至,正有狗肉香。狗肉縱唔得食,撈啖汁亦心頭爽。”

  書有記載:“粵人多有魚生之會。取魚之初出水者,去其皮鬣,洗其血腥,細劊為片。紅肌白理,輕如蟬翼,兩兩相比。沃以熱酒,和以椒鹽。入口冰融,號為甘旨。”可見魚生是如此形美味甘,可口誘人。

  由于現在環境污染情況加劇,食用生魚片要注意感染寄生蟲的風險,還有廚師操作過程不衛生的隱患,所以食客一定要去有資質的大型酒家食用魚生,食用的同時最好配以白酒或者芥辣,有殺菌助消化等作用。

  6、冬至吃糍粑

  嶺南文獻中,多有提及冬至糕點的。如屈大均《廣東新語》說:“冬至為米糍曰冬丸。”乾隆《廣東通志》說:“冬至作冬糍。”陳澧《香山縣志》說:“冬至炊籠糕,大者至米數斗,其以糖炊者曰甜糕,否則曰白糕;豆殼灰和粉炊者曰鹻糕;黃葉汁和粉炊者曰黃葉仔糕;其炊糯米為飯作餅者曰白糍。”這幾則文獻共同提到的一種糕點是“糍”,有的地方也稱滋粑。

  具體做法是:先將糯米煮成飯,再將糯米飯放到碓里面去舂。要知道,糯米飯非常之粘,舂起來非常吃力,而且要舂很久,直舂到很細密很瓷實,看不出一點飯粒樣兒來才行。這樣,就非壯漢不行,而且還要輪流換班來舂。所以,非冬日閑暇,且有冬至過年兩個大節的需要,平常人家,絕不輕易為之。舂好了,再用木模,壓出一個個直徑二十來厘米大大小小的餅來,就是糍粑了。

  糍粑的吃法也很特別。以微火熱鍋,后置糍粑于其上,越煎越大越松軟,再撒白糖,卷而食之,美乎哉!或是先煮水放糖,全溶滾沸之后,放入掰成小塊的糍粑,軟透即可,味道一樣的美。

  廣東有很多家庭在這天做臘味糯米飯、殺雞宰鴨燉八珍等跟過年差不多。還有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后,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復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柜、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7、四式湯圓

  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制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

  女性冬至養生的方法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屬寒性體質,因此,日常中應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處于生理周期的時候,更要注意飲食的科學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強頸、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觀而減少衣物,一旦受涼,容易導致月經不調、痛經等癥狀,損害健康。

  2、堅持晚間泡腳

  中醫認為,人體中的寒氣是由大地經足部進入人體的,因此,多泡腳可有效幫助女性保暖。但泡腳一定要堅持,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只有長期堅持,才能起到保健養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注意養肝護肝

  女子以血為本,肝為女子先天。對于女性而言,肝臟這個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肝藏血,在志為怒,開竅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傷肝,與眼睛有關的疾病、與筋有關的疾病、婦女月經不調等婦科問題,往往與肝有關。

  肝的生理特點就是"主升、主動、主散"。怎樣養肝?主要從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屬木,所以養肝首先要滋陰,其次是養血。肝負責儲藏血液,調節血量,如果身體里血液供應出了問題,肝肯定難辭其咎,所以養肝必須養血。女性養肝可多吃蔥、蒜,蕎麥、薺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萵筍、茄子、馬蹄、黃瓜、蘑菇等。

  4、適量進補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御寒冷,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

  女性冬至養生食譜

  羊肉燉蘿卜

  配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凈,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姜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冬至養生飲食注意事項

  1.食物要有保溫功能

  多吃一些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肉類、蛋類、魚類及豆制品等。

  2.食物要有御寒功能

  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中國人一般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

  3.食物要有防燥功能

  冬季氣候干燥,人們常有鼻干、舌燥、皮膚干裂的癥狀,這個時候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的食物就十分必要。維生素B2多存于動物的肝、蛋、乳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廣東人冬至節吃什么】相關文章:

廣東人冬至吃的食物12-08

湖南冬至節吃什么11-28

中國冬至節吃什么12-30

為什么廣東人重視冬至12-21

湖南冬至節吃什么過節12-19

南方冬至吃什么12-12

鹽城冬至吃什么02-19

中國冬至吃什么12-15

冬至南方吃什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