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冬至吃什么
冬至是古時候人們最早確定下來的一個節氣,一直影響至今,冬至這一天有很多的習俗。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成都冬至吃什么,希望有所幫助!
成都冬至吃什么 1
成都冬至吃什么
1、成都冬至吃羊肉湯
在四川成都人的記憶里,年年冬至都會吃羊肉,又好吃又驅寒,乳白色的湯底帶著濃濃的羊味,鮮嫩的羊肉羊雜配上紅彤彤的小米椒,再放一撮小蔥香菜,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湯早已成為當地的心愛之物。北方有著“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而這一習俗,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在農歷的二十四個節氣中,除了清明,冬至大約是最重要的節氣了吧。
2、成都冬至吃狗肉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川期間,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冬至吃狗肉從此就在民間傳開來,希望來年有個好兆頭。
3、成都冬至吃臘肉
有句俗語:“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走。”因此,有錢人家都在這一天腌臘肉、灌香腸,準備過年的年貨。誰都明白:冬至這天腌的肉,不腐壞,不流油,放的時間久。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前是大雪,即12月7—9日交節,冬至后是小寒,即翌年1月4—6日交節,而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冬至又稱為冬節,亞歲等,在春秋時代,我國已經利用土圭觀測太陽從而測定出冬至這個節氣。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素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的說法。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時,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的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3、吃餃子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北方地區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而且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為了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所以,現在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4、吃糯米飯
在南方地區,有冬至夜一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節氣如何養生
1、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后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2、注意身體保暖
女性身體寒涼,最好少吃寒性食物,尤其是常常手足冰涼、易感冒和處于經期的女性。由于女性的生殖系統怕冷,一旦受涼容易引發痛經和月經不調,因此,在冬季,女性要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適時加衣,不可為了追求時尚、美麗而忽視了身體的承受能力。
3、飲食調理
冬至這一天,我國歷來有吃餃子的習俗,兒時老人都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好吃不過餃子,說明老祖宗對這個節氣的重視。鑒于這時陰氣盛、陽氣初升,建議大家吃羊肉大蔥餡兒餃子,有扶陽溫通的補益作用。羊肉陰陽都補而偏補陽,蔥白通陽開竅醒神,吃過后暖胃強心,并且對冠心病心動過緩有很好作用。
冬至吃什么進補
陽氣虛弱者時值冬至,天寒地凍,為一年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之季。陽虛的人常會流清水涕、手足冰涼、易生凍瘡、夜尿頻頻。這類人可用干姜、人參、熟附子、辣椒、羊肉等共食之,三九天尤為需要。同時還可服用金匱腎氣丸等,以期陽氣生發。
易患冬病者慢性支氣管炎、凍瘡、尿多癥等冬至病,在中醫看來屬腎氣虧虛、陽虛外寒。調治的辦法是溫藥和之。如熟附子、肉桂、海馬、狗腎、人參、甘草、枸杞子等皆可使用。除用藥進補,還可以食補之,如生姜肉湯對咳喘療效較好。附子生姜桂枝湯對防治凍瘡有益,以此外洗也有效果。
養生益壽者養生益壽,冬至進補就是個很好的辦法。原則上說,有不足就要補充。例如,用腦多者應經常吃核桃,體力消耗大者,要及時補充水果、蔬菜等。補多少、怎么補,要因人而異。
防春夏病者醫學家們證實,冬天調養得好,春夏發病就少。正是基于這個觀點,冬補應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宜。可用各種魚類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藥人參、黃芪、桂圓、紅棗等,或做湯、或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進補后定會使人儲備更多的能量,從而增強免疫抗病能力。
總之,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久病體虛,勞力過度,勞神內耗,產后,術后及虧虛早衰者,均為冬至進補的對象。
冬至時節的進補食譜如下:
羊肉燉蘿卜:
[配料]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麻油拌菠菜:
[配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炒雙菇:
[配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
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成都冬至吃什么 2
四川冬至喝羊肉湯
今天冬至,這一天在北方餃子是絕對“C位”,但是要說吃啥才配得上四川冬至的儀式感,又怎么少得了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
羊肉湯是一道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辣椒油、胡椒面、鹽、等,湯汁發白,肥而不膩,無膻味,在全國各地均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里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干凈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后撈起來瀝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里一氽,再倒入湯碗中,沖入滾燙雪白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辣椒油、花椒面、鹽、味精等調料調配的蘸碟就成羊肉湯。
做法:羊肉湯
湯主料:羊骨500克黨參10克紅棗10克枸杞10克 生姜1塊;
調配料:料酒1/2大匙 胡椒粉少許 精鹽2小匙 白糖1/2小匙 味精1小匙。
制作過程:
1、羊肉洗凈剁成塊,黨參切段洗凈,紅棗、枸杞泡透,生姜洗凈切片;
2、鍋內加水,待水開時放入羊肉塊,用中火煮去血水,撈起沖凈待用;
3、在湯碗內放入羊肉塊、生姜片、黨參段、紅棗、枸杞、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注入清水,放入蒸鍋蒸2小時拿出即可。
羊肉湯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膻不腥,味道鮮美。制作方法是:先將洗凈的羊肉煮熟,肉、湯分放。食用時,將羊肉切成碎片,在鍋內先放油、蔥、蒜薹(或冬瓜片)等輕炒,然后放羊肉碎片,并加適量肉湯,煮沸即成。
四川著名簡陽羊肉湯:
簡陽羊肉湯是成都簡陽特有的美食,其湯鮮,味美,香氣宜人,是上等的補氣養生的湯類美食。做法如下:
1、熬湯:第一步很重要。(鯽魚拿紗布包好、豬的棒子骨、羊的棒子骨,羊肉一起煮)
2、羊肉好后撈起切片,湯繼續小火熬,熬得發白,敖得越久越好。
3、羊油(或菜籽油)下鍋、放姜顆顆炒到金黃色。到羊肉,開始爆,爆香后,放點點鹽、胡椒、茴香粉(這個很重要,但不要放太多,一點點就好了)。
4、爆好后可以倒湯進去煮了,煮開后,湯應該也是很白的。放適量的鹽和味精,再放點點茴香和胡椒,一點點就好(拿手指間夾點點撒在上面就行)
5、起鍋,放蔥。
6、打個干海椒面碟子,或者青海椒碟子!簡陽的吃法是放蔥,一般不在湯里放香菜的,大家切記,放了香菜,羊肉湯一鍋都不正宗了,會遮蓋點點羊肉湯的香味。鯽魚的話根據湯是大鍋還是小鍋,買一或者兩條就可以了。
【成都冬至吃什么】相關文章:
關于冬至吃什么07-15
冬至吃什么好12-21
江西在冬至吃什么12-02
福州冬至吃什么11-08
冬至吃什么面12-03
寧波冬至吃什么11-27
福建冬至吃什么11-27
郴州冬至吃什么11-27
安徽冬至吃什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