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護士兒科護理學資格考試資料

時間:2021-04-10 15:15:41 資格考試 我要投稿

2018年護士兒科護理學資格考試資料

  兒科護理學是研究小兒生長發育及內外因素所致的病理現象,并運用現代護理理論和技術對小兒進行整體護理,以下是“2018年護士兒科護理學資格考試資料”,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2018年護士兒科護理學資格考試資料

  一、正常新生兒特點

  正常新生兒是指出生時胎齡滿37~42周,體重>2500g,身長47cm,無畸形和疾病的活產新生兒。

  1.外表特征——出生時哭聲響亮,四肢屈肌張力高,皮膚紅潤,胎毛少,覆蓋有胎脂,耳廓發育好,乳暈明顯,可摸到結節,指甲長過指端,足底皮紋多,男嬰睪丸已降入陰囊,女嬰大****完全遮蔽小****。

  2.皮膚黏膜及臍——皮膚薄嫩,血管豐富,易感染,臍帶生后1~7天后脫落。

  3.體溫——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調節功能差,易隨外界溫度變化。

  4.呼吸——呼吸中樞不成熟,以腹式呼吸為主,呼吸節律不規律,40~45次/分。

  5.循環——心率快,約l20~140次/分。且波動較大,范圍在90~160次/分之間。

  6.消化——胃呈水平位,賁門松弛,幽門緊張,易發生溢乳,生后24小時內開始排墨綠色胎糞,3~4天后轉為黃色糞便。

  7.泌尿——腎功能差,易發生水腫或脫水。一般在24小時內排尿。

  8.神經——新生兒腦相對較大,大腦皮質發育尚未完善,常出現無意識、不協調的活動。足月兒出生時已具備一些原始反射: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新生兒有神經系統疾病時,這些反射才能消失;正常情況下,生后數月這些反射自然消失。

  9.免疫——可由胎盤從母體獲得IgG,數月后漸漸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特別是分泌型IgA缺乏,故新生兒易患各種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二、護理

  1.護理診斷/問題

  (1)有體溫改變的`危險:與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有關。

  (2)有感染的危險:與免疫功能不完善有關。

  (3)知識缺乏:家長缺乏有關喂養及護理知識。

  2.護理措施

  (1)預防體溫改變的護理:保暖,將剛娩出新生兒皮膚擦干并用溫暖毛巾、小棉被包裹,外置熱水袋。適宜的環境、溫度、濕度對維持體溫非常重要,應將新生兒置于中性溫度下,即穿衣、包裹棉被、室溫維持在22℃~24℃,在這種適宜的環境溫度下,機體耗氧量少,代謝率最低,蒸發散熱量亦少,又能保持正常體溫,此溫度又稱適中溫度。此外新生兒室應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清新。相對濕度在55%~65%。

  (2)預防感染的護理:環境清潔,衛生應濕式清掃,每日紫外線照射30分鐘,工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嚴格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新生兒衣服應柔軟,體溫穩定后可沐浴,水溫在38℃~40℃,每日一次,注意頭頸、腋窩、手掌等皮膚皺褶處的清洗,臍部保持干燥,注意日常觀察。

  (3)健康指導:宣傳母乳喂養優點,鼓勵父親參與日常護理,采用多種方式教會家長新生兒日常護理方法,強調新生兒出院后繼續照顧的重要性。

【2018年護士兒科護理學資格考試資料】相關文章:

護士資格考試備考要點:兒科護理學02-28

護士資格考試護理學預習資料02-21

護士資格考試備考要點兒科護理學03-01

關于護士資格考試兒科護理學的備考要點02-28

兒科護士資格考試要點02-27

護士資格考試報名資料04-11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資料09-25

國際護士資格考試資料問答09-27

護士資格內科護理學復習資料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