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自查報告范文(精選6篇)
不經意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好的,也看了到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想這個時候,你需要寫一份自查報告了。自查報告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自查報告范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自查報告 1
我司20xx年在老鴉鎮梓潼村興建生豬規模養殖場,在縣畜牧局的指導下,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相關規定和《全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標準》的要求,通過精心選址、合理規劃、科學設計的基礎上施工建設。其選址完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區域內土地使用規劃。豬場現占地160畝,已建成種豬圈舍12470㎡、育肥豬圈舍5870㎡,生產管理及其它生產用房等1750㎡,場內綠化隔離帶面積14300㎡。建成日凈水1000噸的水處理設施設備和自動飲用水系統。建成糞污沼氣發酵罐、貯氣罐1250立方米,以及農戶沼氣使用系統。20xx年出欄肥豬12046頭。 我司從建場以來,認真遵守《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四川省生豬養殖地方標準—生豬養殖場防疫技術規范》操作,堅持自繁自養,在養殖規模、建設規范、技術力量 、防疫條件、環保設施、飼養管理、檔案材料等方面符合生豬養殖場備案條件,完成了養殖場的備案工作,取得了畜禽養殖代碼。通過了縣畜牧局動物防疫條件達標驗收,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且兩年內無
重大動物疫病發生。按照農業部《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要求,建立了完整的生豬養殖檔案。
現有能繁母豬存欄657頭(其中:祖代長白母豬62頭、祖代大約克母豬97頭、PIC母豬206頭、LY母豬292頭),后備母豬存欄335頭,生長育肥豬存欄4870頭,現已出欄肥豬6819頭。20xx年通過了市畜牧局種豬生產經營條件驗收合格,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我司自今年初參加省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活動以來,緊緊圍繞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工作方案》要求,積極開展創建工作,對照創建活動內容查漏補缺,對軟、硬件設施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彌補,進一步加強了硬件設施建設,更加完善了各項生產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和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操作規程。實現了畜禽養殖場標準化創建規定的“五化”(即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目標,F將我司的創建工作和取得的成績總結如下:
一、所做工作
(一)宣傳發動,做好創建工作的思想準備
組織全體員工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和農業部《全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標準》、《畜禽標準化示范場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工作方案》。要求全體員工在思想上對示范場創建活動保持高度重視,行動上積極投身到創建工作中去。圍繞創建要求轉變工作態度,改進工作方法,增強工作責任感。
(二)制定實施方案,落實目標責任
根據示范場創建條件和建設內容,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認真制定了我場示范場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創建活動的'目標任務,將其逐一分解落實,做到目標到崗,責任到人。
。ㄈ⿵娀、硬件設施建設,狠抓落實
1、管理制度化。建立完善各項生產管理、防疫消毒、檔案管理等制度,做到制度上墻并嚴格遵照執行。
2、種豬良種化。先后從綿陽恒力通、成都巨星集團等種畜場引進PIC種豬238頭、祖代長白種豬65頭、祖代大約克種豬102頭和。生產LY(YL)母豬1600頭。年生產優質瘦肉豬1.5萬頭。
3、養殖設施標準化。在養豬場的建設上,嚴格按照四川省地方標準《規模豬場建設技術規范》和《生豬養殖場防疫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周密選址規劃,精心設計施工建設。豬場建筑設施嚴格按照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三個功能區布置,各功能區界限分明,聯系方便。管理區位于生產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地勢較高;隔離區應位于在場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地勢較低;各個功能區之間的間距在50 m以上,場區道路凈道與污道分開,且無交叉,并有防疫隔離帶或圍墻。使得整個豬場選址科學,布局合理。已建成的圈舍、飼養和環境控制等生產設施設備,配套完善符合規范要求,能充分滿足標準化生產需要和動物防疫要求。生產區按夏季主導風向布局,建設有標準的引種隔離舍、后備豬培育舍、種公豬舍和人工授精室、配種娠檢舍、妊娠舍、分娩母豬舍、保育舍、育肥豬舍。分娩舍、保育舍采用高床式欄舍設計。并配備有充足的產床。管理區配套有場長室、獸醫室、飼料加工貯藏室、消毒更衣室、輔助設施等。隔離區配套建設有病豬隔離舍、解剖間、毀尸坑、糞尿收集、沼氣處理設施等。
4、生產規范化。依照生豬生產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制定并實施科學規范的畜禽飼養管理規程飼養工藝與技術參數。工藝流程豬群以“周”為繁殖節律進行豬群的管理和周轉,按配種、妊娠、分娩哺乳、仔豬保育、生長育肥五階段工藝設計。分娩、保育豬舍采用單元式設計,實行全進全出制生產體系。各階段滯留時間符合以下要求:
——轉群后的空圈或單元,需清洗、消毒、空圈7 d。 ——能繁母豬在配種舍4頭群養42 d,完成配種與孕檢工作。
——孕檢完成后繼續限位飼養至產前7天轉入分娩豬舍,母豬產仔哺乳28 d。
——仔豬轉入保育舍培育42 d。
——在自繁自養場轉入生長育肥舍肥育90 d~105 d。 建立完善了規范完整的養殖檔案,配備有與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嚴格遵守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使用規定,生產過程實行信息化動態管理。
5、防疫制度化。按照《生豬養殖場防疫技術規范》標準規定,完善防疫設施,健全防疫制度。并按國家規定開展免疫監測等防疫工作,科學實施生豬疫病綜合防控措施,對病死豬實行無害化處理。
6、糞污無害化。按照“科學布局、農牧結合、綜合治理、資源循環”的原則,建設了先進的糞污沼氣處理設施,且運轉正常,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或達到相關排放標準。
。ǘ┤〉玫某煽
。ㄒ唬、選址適宜,布局合理
1、養殖場選址位于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禁養區以外,水源充足,通風良好,給排水方便,有供電穩定的電源;
2、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居民區和主要交通干線、其它畜禽養殖場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場所500米以上;
3、豬場現占地160畝(106700㎡),頭平能繁母豬占地85㎡;
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自查報告 2
根據廣發改投資〔20xx〕120號《關于下達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和生豬擴繁場建設項目20xx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精神,規劃建設我縣5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和凱歌肉聯廠種豬擴繁場項目,F已完成項目建設內容,特申請驗收。
一、批復的項目建設內容和規模
批復建設涼水躍進、樂安寺大橋、蒿溪地坪、喬莊城郊、板橋上馬等5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和凱歌肉聯廠種豬擴繁場,總投資402萬元。其中: 中央資金225萬元,自籌177萬元。項目農戶116戶,改擴建圈舍6543m2,配套建設沼氣池1976m3及防疫設施、飲水管、用電線路、場內道路等附屬設施,購置相關設施設備113臺套。養殖規模達5220頭。其中:
改(擴)建種豬擴繁場一個,即凱歌肉聯廠種豬擴繁場投資159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00萬元,自籌59萬元。改擴建圈舍1743m2,配套建設沼氣池776m3及防疫設施、飲水管、用電線路、場內道路等附屬設施,購置相關設施設備30臺套;
建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5個,投資243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25萬元,自籌118萬元。項目農戶116戶,改擴建圈舍4800m2,配套建設沼氣池1200 m3及防疫設施、飲水管、用電線路、場內道路等附屬設施,購置相關設施設備83臺套。
二、項目完成情況
(一)項目下達后我們迅速組織項目實施,自20xx年3月,5個養殖小區和青川縣凱歌肉聯廠種豬擴繁場相繼開工建設。但項目剛啟動即遭遇“5.12”地震,涼水躍進、板橋上馬兩處規劃地址因搭建板房或其他用地需要,無法繼續實施。經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將涼水躍進、板橋上馬分別調整至涼水涼華和沙洲寺溝,并在孔溪鄉弓家河村高家梁社增設1個生豬養殖小區。
。ǘ5.12” 地震后在縣委、縣府及項目鄉鎮黨委、政府強有力的領導與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6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和青川縣凱歌肉聯廠種豬擴繁場于6月中旬開始重建。截止20xx年8月底:
1、青川縣凱歌肉聯廠種豬擴繁場已建成圈舍1743m2,配套建設沼氣池776 m3及防疫設施、飲水管、用電線路、場內道路等附屬設施,購置相關設施設備30臺套。建成規模占計劃數的`100%。
2、6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項目農戶128戶,建成圈舍13555.77m2,配套建設沼氣池1904.5m3及防疫設施、飲水管、用電線路、場內道路等附屬設施,購置相關設施設備213臺套。建成規模占計劃數的282%。(詳見:青川縣20xx年度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種豬擴繁場)項目建設情況統計表)
現已投入資金569.68萬元,占計劃總投資的142%。其中:
青川縣凱歌肉聯廠種豬擴繁場已投入資金159萬元,占計劃投資的100%。其中中央資金100萬元, 自籌75萬元;
6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已投入資金410.68萬元,占計劃投資的169%。其中中央資金125萬元, 自籌285.68萬元。
項目資金管理采用報帳制,即項目竣工后,經縣財政局、發改局、畜牧食品局和項目鄉鎮政府等組成的青川縣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檢查、驗收合格方能報帳。
現已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并進行了自查,請上級相關部門組織驗收。
附件:關于20xx年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情況的自查報告
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自查報告 3
按照省發改委,農業廳和州發改委、農業局《關于申報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和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的通知》要求和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我縣于20xx年9月擬定了《從江縣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項目實施方案》。
從江縣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總投資4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資25萬元,農民自籌16萬元。計劃建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1個,發展項目20戶。
按照黔東南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黔東南州農業委員會文件(州發改產業[20xx]108號關于轉下黔東南州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20xx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于20xx年10月底開始籌備、啟動建設,在該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我縣依據項目的建設內容和要求以及按照制定的實施方案,認真進行了項目的實施。經過一年的實施,項目建設基本結束,根據項目的規定和要求,我縣項目實施單位對該項目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項目建設年度
項目建設年限為20xx年—20xx年;
二、項目建設完成情況
從江縣20xx年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落實在貫洞鎮臘陽村實施,通過一年的實施。一是完成新建標準化豬舍設施800平方米,完成投資20萬元;二是完成新建糞污處理池設施80立方米,完成投資12萬元;三是完成生產道路硬化設施100平方米,完成投資25萬元;四是完成疫病了防治器械設施1套,完成投資2萬元;五是完成供水管道1000米,完成投資2萬元;六是完成安裝輸送電線設施1000米,完成投資2萬元;七是完成項目管理費用0.5萬元。
三、項目資金投入使用情況
根據中央、貴州批準項目建設內容,總投資4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
扶貧資金25萬元,按責任要求中央支持的財政預算扶貧項目資金分三期拔付,項目實施單位依據項目進度,向項目主管單位分別進行三次請款,即第一次于20xx年10月25日請款撥付15萬元;第二次于20xx年12月20日請款撥付9萬元;第三次于20xx年12月1日請款撥付0.5萬元。
該項目實施以來實施單位向項目資金管理部門請款入帳運行共計投入資金25萬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已支出24.5萬元,余款0.5萬元,其中支出情況如下:
。ㄒ唬┬陆ㄈι嵫a助 12萬元
(二)建糞污處理池補助 8萬元
。ㄈ┥a道路硬化補助 1萬元
。ㄋ模┮卟》乐纹餍笛a助 1萬元
。ㄎ澹┕┧艿姥a助 1萬元
。┌惭b輸電線路補助 1萬元
。ㄆ撸⿲嵤┓桨覆牧腺M 0.5萬元
四、主要措施和經驗
為提高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保障市場供應。
一是項目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組織實施,由發展和改革局、畜牧獸醫局、項目建設戶具體開展項目建設。項目實施單位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并解決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落實人、財、物檢查督促項目工作進程,制定具體的項目實施管理辦法,監督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執行,督促項目,實施的各項任務落實。
二是項目技術建設由縣畜牧獸醫局主持,相關項目建設業立項目鄉(鎮)共同參與實施。由縣畜牧獸醫局抽調技術骨干力量組成技術小組,技術小組負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實地指導項目實施技術建設。
三是由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落實人、財、物,畜牧獸醫局技術小組負責對養殖場(小區)的圈舍建設,自動飲水裝置安裝設計、規劃,指導完成標準化圈舍的建設工作;發展和改革局、財政局負責項目實施的監
督管理和資金使用的調度,監督工作;貫洞鎮人民政府負責所在地的養殖場(小區)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項目建設業主負責全力配合,按照方案要求和技術標準,投入自籌配套資金開展建設生產。
四是為保證該項目的實施質量,縣畜牧獸醫局編印“新農村建設畜牧業科技培訓教材”,安排畜牧專業技術人員進駐項目村開展豬養殖及疾病防治技術培訓,主要采取理論授課,實地操作,日常咨詢和指導等多種形式進行,加大培訓力度,使項目區養殖戶基本掌握豬的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技術,確保了項目的實施。
六是加強對資金的管理
1、項目的啟動結合政務公開制度,將項目建設的時間、地點《財政扶貧資金報帳管理辦法》的規定分3期進行撥款,項目資金到位后,嚴格資金使用程序,管好用好項目資金。項目實施人員摸清項目戶建設基本情況后,分期分批進行登記造冊,項目戶簽定蓋章后,將建設項目補助款全部兌現給項目戶。
2、為了確保項目資金的合理使用,縣畜牧獸醫局按照管理程序,將每筆項目資金使用完畢后,執行嚴格的請款批準及使用制度,依照項目實施內容、規模和進度,項目實施人員分期分批經項目戶簽字蓋章領取項目補助經費,然后由項目村審核,并加蓋村民委公章,再經項目鄉核實后加蓋鄉人民政府公章,項目實施單位負責人核實簽字后予以報帳。做到所有項目資金的使用均按照《財政扶貧資金報帳制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使用項目資金,保證項目按計劃進度實施。
五是為認真實施好該項目實施單位安排技術人員到項目村實施該項目,并嚴格按以下技術方案操作:1、指導項目戶圈舍建設規格均按:①母豬舍長3.5米×寬2.5米×高0.9米。②仔豬保溫間長1米×寬1米×高0.9米,③育肥豬舍長3.5米×寬2.5米×高0.9米,④種公豬舍長4米×高1.2米,⑤育肥豬舍每圈最多適宜養肥豬12頭,達到1頭/m2。
五、項目成效
1、經濟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后對社會經濟發展,對提高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作重大貢獻;項目實施后將新增產值184萬元,利潤98萬元;實施項目后可有效地帶動從江縣三元商品豬的發展為社會提供優質三元雜交豬,充分發揮商品瘦肉型豬養殖經濟效益。項目實施后將帶動50大戶從事三元豬的飼養,同時帶動飼料加工,銷售及生豬購銷等,項目小區新增銷售收入160萬元。
2、社會效益
本項目帶動面大,一方面可解決剩余勞動力參與項目建設,增強農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使科技成果有效的轉化為生產力,充分利用科技指導生產,提高農民的科技養殖水平,帶動周邊地區農民參與生產。同時為從江縣農業結構調整樹立起典范,有力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在養殖戶從粗放型向科技型,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逐步改變傳統的飼養方式,形成初具規模的養殖小區,涌現出大批的科技示范戶,帶動農戶從事優質豬規范養殖,實現增收致富的.目的。
3、生態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廣大農戶積極參與優質豬的科學養殖,一是通過種植優質牧草有效保護生態自然資源;二是通過利用牲畜糞便發展沼氣生態農業,有利于改善生活環境,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有機肥,減少化肥對土壤的污染。
六、主要問題及打算
(一)存在主要問題
1、項目建設資金壓力大。受市場物價上漲因素的影響,項目基礎建設成本大幅度上升,導致項目建設投資壓力的增大,項目建設戶自籌配套資金有限,項目建設資金壓力加大。
2、生豬、豬肉市場價格不穩定性和波動性對項目的實施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3、項目戶的文化素質水平不同,使生豬飼養管理技術跟不上,且農戶經濟能力低,投入不足。雖然在項目建設上國家給予一定的補助,是引導項目戶發展養殖業。
。ǘ┫乱徊酱蛩
1、縣畜牧獸醫局積極抓好項目的后續管理。爭取上級支持,對項目戶后期資金的支持明確項目成果發揮持續效益。
2、繼續深入項目村搞好培訓等工作。通過努力,爭取早日達到先進地區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的水平。
3、加強養殖生產防疫措施完善和實施
4、根據我縣山區養殖業的特點,配套優質牧草的種植,提高養殖綜合效益,逐步建立具有從江縣山區特色的現代養殖發展模式。
項目實施中對存在問題我們要進行限期整改,不足之處,希望領導給予批評指正。
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自查報告 4
一、養殖場基本情況
本生豬標準化養殖場位于[具體地址],占地面積為[X]平方米,目前存欄生豬[X]頭,其中母豬[X]頭、仔豬[X]頭、育肥豬[X]頭。養殖場周邊環境相對獨立,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和采光條件,水源充足且水質優良,交通便利,便于飼料和生豬的運輸。
二、自查內容及結果
1. 選址與布局
選址合理性:養殖場遠離居民區、交通要道、水源保護區等禁養區域,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動物防疫要求。
布局科學性:養殖場分為生活區、生產區、隔離區等不同功能區域,各區域之間有一定的隔離設施,且有獨立的通道,避免了人員和車輛的交叉污染。但在檢查中發現,隔離區的部分圍欄有損壞現象,需要及時修復。
2. 設施設備
豬舍建設:豬舍設計合理,采用了先進的通風、保溫、降溫等設施,能夠滿足生豬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豬舍地面為漏縫地板,便于糞便清理和尿液排放,保持了豬舍內的干燥衛生。
養殖設備:配備了自動飲水系統、自動喂料系統等現代化養殖設備,提高了養殖效率。然而,部分飲水嘴有堵塞情況,影響了生豬的正常飲水,已安排人員進行檢修。
3. 飼料和飲水管理
飼料質量:使用的飼料均來自正規廠家,有詳細的采購記錄和質量檢驗報告。飼料儲存倉庫干燥通風,飼料分類存放,未發現霉變現象。
飲水衛生:養殖場水源為地下水,定期進行水質檢測,檢測結果符合飲用水標準。飲水系統定期清洗消毒,確保生豬飲水安全。
4. 疫病防控
防疫制度:建立了完善的防疫制度,包括人員和車輛進出消毒、生豬免疫程序、疫情監測和報告等內容。養殖場工作人員嚴格遵守防疫制度,進出養殖場必須更換工作服和消毒。
疫苗接種:按照免疫程序對生豬進行疫苗接種,接種記錄詳細完整。但在檢查中發現,近期新引進的一批仔豬免疫檔案建立不夠及時,已責令相關人員立即整改。
消毒措施:定期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使用的'消毒藥品符合國家標準。消毒記錄顯示,消毒頻率和方法基本符合要求,但消毒范圍存在一些死角,需要加強。
5. 養殖廢棄物處理
糞便處理:采用干清糞工藝,糞便收集后運至堆糞場進行堆肥處理,堆肥過程符合環保要求,且有專人負責管理。
污水處理:養殖場建有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但在檢查中發現污水處理設施的部分管道有滲漏現象,需要盡快修復,防止污水泄漏對環境造成污染。
三、整改措施
針對本次自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1. 安排維修人員在[具體時間]內修復隔離區損壞的圍欄,確保隔離效果。
2. 對飲水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和維修,在[具體時間]內解決飲水嘴堵塞問題,并建立定期檢查機制。
3. 責令負責仔豬管理的人員在[具體天數]內完善新引進仔豬的免疫檔案,加強對免疫工作的監督。
4. 對養殖場消毒工作進行全面梳理,增加消毒頻次,重點對消毒死角進行徹底消毒,確保消毒無遺漏。
5. 在[具體日期]前修復污水處理設施的滲漏管道,加強對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總結
通過本次自查,我們發現了養殖場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管理,嚴格按照生豬標準化養殖場的要求,不斷完善設施設備,加強疫病防控和養殖廢棄物處理,確保養殖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為市場提供安全、優質的生豬產品。
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自查報告 5
一、前言
為加強生豬標準化養殖場的管理水平,保障生豬養殖的質量和效益,促進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和規定,我場于[自查開始日期]至[自查結束日期]開展了全面自查工作,F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二、養殖場概況
我場于[成立年份]建成并投入運營,總投資[X]萬元,F有員工[X]人,其中包括獸醫[X]人、飼養員[X]人等專業人員。養殖場建筑面積[X]平方米,包括豬舍[X]棟、飼料倉庫[X]間、辦公生活區[X]處等。目前,年出欄生豬[X]頭,主要供應本地及周邊地區的豬肉市場。
三、自查依據與標準
本次自查主要依據《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規范》以及國家和地方相關的動物防疫、環境保護、飼料獸藥管理等法律法規和標準進行。
四、自查項目及結果分析
1. 人員管理
培訓情況:養殖場定期組織員工參加養殖技術、疫病防控、環保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培訓記錄完整。但部分新員工對一些復雜疫病的防控知識掌握不夠熟練,需要加強針對性培訓。
健康管理:所有員工均持有健康證明,且建立了員工健康檔案。但在日常工作中,個別員工未嚴格遵守衛生操作規范,如未及時洗手消毒等情況偶有發生,需加強監督。
2. 養殖環境
空氣質量:豬舍內安裝了通風設備,空氣質量基本良好。但在夏季高溫高濕季節,通風效果有待進一步優化,以降低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
溫度與濕度控制:配備了溫控設備,能夠根據生豬不同生長階段調整溫度。然而,在極端天氣條件下,溫度控制存在一定的波動,需要進一步完善應急措施。濕度控制方面,在潮濕季節,豬舍內濕度偏高問題時有出現,需要增加除濕措施。
3. 生豬養殖管理
品種引進:引進的生豬品種優良,來源合法,有完整的引種記錄和檢疫證明。但在品種引進后的適應性觀察方面,記錄不夠詳細,需要改進。
飼養管理:根據生豬生長階段合理調整飼料配方,飼養密度符合標準。但在飼料投喂量的.精準控制上還存在不足,部分豬只出現過肥或過瘦現象,需要進一步加強飼養管理。
4. 疫病防控與獸藥使用
防疫措施:養殖場有完善的防疫計劃,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和消毒工作。但在疫苗儲存管理方面,發現有個別疫苗未嚴格按照規定溫度保存,存在一定風險,已及時整改。
疫病監測:建立了疫病監測體系,與當地獸醫站保持密切聯系。然而,在疫病監測頻率上可以適當增加,以便更及時地發現潛在疫情。
獸藥使用:嚴格按照獸藥使用規范用藥,建立了獸藥使用檔案。但在獸藥殘留檢測方面,檢測次數較少,需要增加檢測頻率,確保豬肉產品質量安全。
5. 養殖廢棄物處理
糞便處理:糞便處理采用沼氣池發酵和堆肥相結合的方式。沼氣池運行正常,但堆肥過程中翻堆不夠及時,影響了堆肥效果,需要加強管理。
污水處理:污水經過沼氣池和氧化塘處理后排放。但在污水排放監測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監測手段,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五、整改措施
1. 人員管理
針對新員工疫病防控知識不足問題,制定專門的培訓計劃,邀請專家進行深入講解,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強化培訓,培訓后進行考核,確保員工掌握相關知識。
加強對員工衛生操作規范的監督檢查,在豬舍和辦公生活區設置明顯的提示標語,安排專人負責巡查,對違反操作規范的員工進行批評教育和相應處罰。
2. 養殖環境
在夏季來臨前,對通風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和升級,增加通風量和空氣交換次數,確保豬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不超標。
針對極端天氣溫度控制問題,安裝備用溫控設備,并制定應急預案。在潮濕季節,購置除濕設備,加強濕度控制,保持豬舍內適宜的濕度環境。
3. 生豬養殖管理
完善品種引進后的適應性觀察記錄,詳細記錄生豬的飲食、生長、健康等情況,持續觀察[具體時長],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引入智能化飼料投喂系統,根據生豬體重、生長階段等因素精準控制投喂量,減少因投喂不當導致的豬只生長異常情況。
4. 疫病防控與獸藥使用
加強疫苗儲存管理,安裝溫度監控設備,對疫苗儲存環境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確保疫苗保存溫度符合要求。同時,建立疫苗儲存異常情況應急處理機制。
增加疫病監測頻率,每周至少進行一次疫病監測,擴大監測范圍,包括對豬只血液、糞便等樣本的檢測,及時掌握疫病動態。
定期對豬肉產品進行獸藥殘留檢測,每季度至少檢測一次,并與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合作,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5. 養殖廢棄物處理
安排專人負責堆肥管理,按照規定的時間和頻率進行翻堆操作,確保堆肥充分發酵,提高肥料質量。
完善污水排放監測體系,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污水排放指標,如化學需氧量、氨氮等,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六、自查總結
通過此次全面自查,我們發現了養殖場在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整改措施,并將責任落實到人,確保整改工作的有效實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管理,不斷完善養殖場的標準化建設,提高生豬養殖的質量和效益,保障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自查報告 6
一、養殖場基本信息
本場名為[養殖場名稱],位于[地理位置],始建于[建設年份]。占地面積[X]平方米,豬舍建筑面積[X]平方米,現有生豬存欄量[X]頭,年出欄量預計可達[X]頭。養殖場周邊為農田和少量林地,自然環境良好,具備一定的防疫隔離條件。
二、自查目的
本次自查旨在依據生豬標準化養殖場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全面檢查養殖場在選址與布局、設施設備、生產管理、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整改,確保養殖場的生產經營活動符合規范,保障生豬質量安全和養殖環境健康。
三、自查內容及結果
1. 選址與布局自查
選址合理性:經檢查,養殖場選址遠離城市、交通主干道、居民聚集區、水源地等敏感區域,距離均符合相關規定。同時,周邊地勢較高,排水良好,有利于養殖場的防疫和環境衛生。
功能區布局:養殖場分為生活區、生產區、隔離區、糞污處理區等不同功能區。生活區位于上風向,與生產區有一定距離且有隔離設施;生產區內部母豬舍、育肥豬舍等布局合理,便于管理。但隔離區面積相對較小,在發生疫情時可能無法滿足大規模隔離需求,需要考慮適當擴建。
2. 設施設備自查
豬舍設施:豬舍建筑牢固,屋頂、墻壁保溫隔熱性能較好。舍內配備了自動飲水系統、食槽等基本設施,且運行正常。不過,部分豬舍的照明設施老化,光照強度不均勻,需要進行更換和調整。
通風與溫控設備:安裝了機械通風系統和溫控設備,可根據季節和豬只生長階段調節舍內溫度和通風量。但在實際運行中,通風系統的過濾裝置需要經常清理,否則易影響通風效果,需建立更完善的清理維護制度。
其他設備:養殖場配備了飼料加工設備和運輸車輛,設備基本完好。但飼料加工設備的一些零部件磨損嚴重,需要及時更換,以保證飼料加工質量。
3. 生產管理自查
品種與繁育:養殖場主要飼養[生豬品種],品種優良,具有生長快、肉質好等特點。母豬繁殖性能良好,配種、妊娠、分娩等記錄詳細完整。但在種豬更新計劃方面,需要進一步優化,以保持種群的優良品質。
飼料管理:飼料采購來源正規,有嚴格的采購合同和質量檢驗報告。飼料儲存條件良好,分類存放,并有防潮、防鼠等措施。在飼料投喂方面,按照生豬不同生長階段制定了合理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數,但在飼料轉換期間,個別豬只有消化不良現象,需要進一步觀察和調整。
日常飼養操作:飼養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日常飼養管理,包括豬舍清掃、豬只觀察、疾病預防等工作。但飼養員之間的工作交接存在一些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交接制度。
4. 疫病防控自查
防疫制度建設:養殖場建立了完善的防疫制度,包括人員和車輛進出消毒、免疫接種、疫情監測、病死豬處理等方面的規定。制度張貼在醒目位置,工作人員基本能遵守執行。
疫苗接種與免疫記錄: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對生豬進行疫苗接種,疫苗采購渠道正規,接種記錄詳細,包括疫苗名稱、生產廠家、接種日期、接種頭數等信息。但在免疫效果監測方面,手段相對單一,主要依賴當地獸醫站的抽檢,需要增加自主監測的能力。
消毒與衛生管理:定期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使用多種消毒藥品交替使用,防止病菌產生耐藥性。消毒記錄完整,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區域、消毒藥品名稱等。然而,消毒過程中存在一些消毒不徹底的角落,如豬舍排水口周圍,需要加強對這些部位的消毒。
5. 廢棄物處理自查
糞便處理:養殖場采用干濕分離的糞便處理方式,干糞堆積發酵后作為有機肥料出售,濕糞通過沼氣池發酵處理。沼氣池運行正常,但在糞便運輸過程中,存在少量遺撒現象,需要改進運輸設備和管理措施。
污水處理:污水經沼氣池處理后進入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污水達標排放。但污水處理系統的處理能力接近極限,隨著養殖場規模的擴大,需要提前規劃污水處理設施的擴容問題。
四、整改措施
1. 選址與布局整改
制定隔離區擴建方案,在養殖場周邊合適區域規劃增加隔離區面積,確保在疫情發生時有足夠的隔離空間。預計在[具體時間]內完成規劃設計,[具體時間]內開始施工建設。
2. 設施設備整改
對老化的照明設施進行全面更換,選用節能且光照均勻的照明設備,并在[具體時間]內完成安裝調試。
建立通風系統過濾裝置的定期清理制度,每周至少清理一次,并做好記錄。同時,對通風系統進行全面檢查,確保通風效果良好。
及時更換飼料加工設備磨損嚴重的零部件,聯系設備供應商,在[具體時間]內完成更換,保證飼料加工的質量和效率。
3. 生產管理整改
優化種豬更新計劃,與專業的種豬繁育機構合作,定期引進優質種豬,每[具體周期]引進[具體數量]頭種豬,保持種群的優良遺傳性能。
在飼料轉換期間,加強對豬只的觀察,根據豬只的采食情況和糞便狀態,適當調整飼料配方和投喂量,減少消化不良現象的發生。
建立飼養員工作交接的標準化流程和信息記錄表格,明確交接內容,包括豬只健康狀況、飼料投喂情況、設備運行情況等,確保信息傳遞準確無誤。
4. 疫病防控整改
增加免疫效果監測的手段,購置必要的檢測設備,如抗體檢測試劑盒等,定期對豬只的免疫抗體水平進行檢測,每月至少檢測一次,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免疫程序。
加強對消毒不徹底角落的處理,在豬舍排水口等部位增加消毒頻次,使用專門的消毒工具進行徹底消毒,每次消毒后進行檢查,確保消毒效果。
5. 廢棄物處理整改
改進糞便運輸設備,采用密封式運輸車輛,加強對運輸過程的管理,要求司機在運輸前檢查車輛密封性,運輸過程中避免急轉彎等易導致遺撒的操作,如發現遺撒及時清理。
針對污水處理系統處理能力接近極限的問題,啟動污水處理設施擴容的前期調研和規劃工作,與專業的環保設計單位合作,制定合理的擴容方案,確保養殖場污水能夠長期穩定達標排放。
五、結論
通過本次自查,我們全面了解了養殖場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將逐步實施,以提高養殖場的標準化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定期開展自查自糾工作,不斷完善養殖場的管理和建設,保障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自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報告05-12
生豬標準化養殖場施工合同書格式03-05
標準化工作自查報告04-08
標準化工作自查報告08-24
標準化自查報告范文模板02-23
小學標準化建設自查報告04-08
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自查報告09-02
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自查報告02-23
項目標準化自查報告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