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數(shù)學周記合集五篇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周又過去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讓我們通過周記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周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shù)學周記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shù)學周記 篇1
二單元數(shù)學考試開始啦!老師說:“明天,我們數(shù)學考試。大家回去好好復習喲!”我們吃了一驚,怎么這么快又要考啦!?不久前才一單元考試了的。不過,考還是必須要考的。所以我們回家抓緊復習,一個字不漏的看了一遍數(shù)學書上二單元的題目。
第二天,大家都沒有像昨天那樣緊張了。老師一發(fā)卷子,就更不緊張了。因為卷子上的題目好簡單喲!大家都放松了緊張的心情。而我,卻對我說:“是很簡單,但還是要仔細點。”老師嚴肅的`說:“安安靜靜的做。”大家拿出筆,寫上名字、班級、學號便開始做題目了。課堂上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只有鋼筆寫在卷子上的聲音。不一會兒,下課鈴響了。老師說:“把卷子傳到排頭。”大家把卷子傳到排頭后,便沖出教室,玩自己的去了。但有些女孩子卻在教室里聊天。大多數(shù)都聊數(shù)學考試的事。第二天,咱們來到學校,老師又把卷子發(fā)下來。我一看,什么!?99。5!只扣了0。5分!繼續(xù)往下面一看,盡然是個低級錯誤!那就是,700加500應該等于1200。我寫成了120。所以,我只有得全班第二了。第一名是宋鈺欣,100分。我不服氣,心想:下次,爭取超過她!
數(shù)學周記 篇2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下面就舉兩個我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
一、省錢
暑假時我們?nèi)胰诙嫁k了“太原旅游一卡通”,有了這張卡,我們先去了趟晉祠。晉祠門票70元/人,我們有卡不用買票。回來的路上媽媽問我:“我們省了多少錢?”我想了想,說:“一張卡50元,一張門票70元,一個人就省了70-50=20元,那三個人一共省了20×3=60元。真的是很劃算呢!”
二、攢時間
我不喜歡睡午覺,但是媽媽說睡不著也得躺著,可是有一天她又跟我商量占用我中午20分鐘,5分鐘口算+5分鐘聽寫漢字+10分鐘背英語單詞。然后媽媽讓我算一下,如果一年中我能堅持300天將是多少時間?簡單嘛,20×300=6000分鐘,6000÷60=100小時。算出來的結果嚇了我一跳,感覺一天20分鐘不長,日積月累卻有這么長時間呀!
雖然這個計劃我沒有做到天天堅持,但我還是慢慢學著利用零星時間做事,因為我明白了積少成多的道理。
20xx年9月30日星期五晴
生活中物體的重量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因為剛學了“千克和克”,所以我專門看了每件商品的重量。
我們先去買吃的,一袋奶粉400克,一袋太谷餅260克,一袋脆棗118克,一盒健達巧克力100克,一袋榨菜60克,最輕的是綠箭薄荷糖23克??買了不少東西,重量全是多少克,都是比較輕的。我說:“怎么沒有重千克的東西呢?”媽媽說:“當然有了。”然后帶我到賣糧食的地方,我馬上看到一大袋面粉10千克,這個太重了,得爸爸來才能買。
買檸檬的時侯,我發(fā)現(xiàn)價簽上寫著500克和12.80元,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500克就是人們常說的1斤,所以1斤檸檬12元8角。
現(xiàn)在我不但知道1千克=1000克,還知道了500克=1斤,所以1千克=2斤。
20xx年10月16日星期日晴
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數(shù)學課新學的內(nèi)容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劉老師教給我們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先用其中一個兩位數(shù)加另一個兩位數(shù)的整十數(shù),得數(shù)再加個位數(shù);第二種是先把兩個加數(shù)的整十數(shù)相加,再把兩個加數(shù)的個位數(shù)相加,然后把兩次的得數(shù)相加。我給媽媽復述了這兩個方法,然后媽媽又讓我舉個例子,我就說:“比如23+49,用第一種方法就是23+40=63,然后63+9=72;用第二個方法就是20+40=60,3+9=12,然后60+12=72。”媽媽夸我這個例子舉得好,又教了我一個方法:23+50=73,然后73-1=72。我覺得這個方法也挺好的,不過需要至少其中一個加數(shù)接近整十才好用。
我自己做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還是覺得第一個方法好用,所以我先用好這個方法,只要口算速度又快又準確就行了。
算算醫(yī)藥費
今天一早,爸爸把我手臂上裹的紗布拆開,謝天謝地!手臂上的燙傷恢復得挺好,我不用再去醫(yī)院了。整整兩周,讓我來算算這次燙傷花的醫(yī)藥費吧。用了一管生長因子,55元;換了5次藥,每次處置費是40元,一共是5×40=200元;掛號費,有4次掛得是急診號,急診掛號費是4元5角,4次就是18元,1次是普通掛號費5角,所以掛號費一共用了18元5角。這樣算下來,醫(yī)藥費大約就是200+55+18=273元。如果再算上打車費,差不多300元了。
用大人的話總結一下:花錢事小,安全事大。一定要時刻注意安全呀!
20xx年10月28日星期五晴
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今天我做黃岡練習冊上一道培優(yōu)題,剛開始不知怎么算,后來在媽媽的提示下,用兩步計算的方法算出了這道題。
這道題是:4個小動物去爬山,準備了88袋食物。已知每個小動物每天吃2袋食物,請你幫算一算,它們的食物夠吃幾天?我去問媽媽怎么做,可媽媽卻說:“不要看到‘培優(yōu)’兩個字就覺得題難,再好好讀讀題想一想。”可我怎么也沒思路,媽媽看我發(fā)愁的樣子,就問我:“4個小動物1天吃幾袋食物?”我回答:“4×2=8袋。”“那么下一步怎么算知道了嗎?”是的,算了第一步我就明白該怎么做這道題了。于是我一邊在本上寫,心里還默默地說:“先算4個小動物一天吃幾袋食物:4×2=8袋,然后再算88袋食物夠4個小動物吃幾天:88÷8=11天。”
看來做題思路一定要清晰,而不是把數(shù)字亂拼湊。
20xx年11月12日
測量物體的周長
我們剛學了測量物體的周長,在上課時,我們測量了葉子的周長,先用一根繩子沿葉子邊繞一周,然后再用尺子量封閉葉子一周的繩子長度,就得到了葉子的周長。今天,我拿一卷皮尺去量了一些物體的周長。我家門前的大樹看起來不是很粗,可是我用長150厘米的皮尺竟然繞不了一圈,剩下的一段做記號又量是25厘米,那么這棵樹的周長就是150+25=175厘米。
我小時侯的相片裝在一個正方形的相框里,我用尺子量了一個邊,長25厘米,因為正方形四個邊一樣長,所以這個相框的周長就是25×4=100厘米。
我家的書桌是長方形的,我量了它的寬是70厘米,長是140厘米,因為長方形相對的兩邊一樣長,所以就是兩個寬70×2=140厘米,兩個長140×2=280厘米,書桌的周長就是140+280=420厘米。
我量了三種不同形狀物體的周長,用了三種測量方法,這就是活學活用吧!
20xx年11月25日星期五陰
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這周,我們開始學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
先學了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這個最簡單,就是用三位數(shù)中百位上的數(shù)乘一位數(shù),得到的積末尾加兩個“0”。比如:800×2,先算8×2=16,末尾加兩個“0”是1600,就是這個算式的積。
然后學了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這三位數(shù)都不是“0”),就是從個位開始,依次把每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分別乘這個一位數(shù),哪一位上的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比如:196×2,先算6×2=12,向十位進1,個位留2;然后9×2=18,加上進的1得19,十位留9,向百位進1;然后1×2=2,加上進的1得3,所以最后的積是392。
三位數(shù)還會出現(xiàn)只有個位是“0”或十位是“0”的數(shù),這樣的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法等我們學了以后再總結。
20xx年12月2日星期五晴
兩步連乘應用題
我做完數(shù)學作業(yè)拿給媽媽簽字,媽媽看了一下,指著練習八第9題問我:“這個15哪兒來的?”
9題是這樣的:圖上畫著幾箱蘋果擺成一個長方體,從地面向上摞了3層,從圖的正面看每層并排擺了5箱,側面看有4排。問一共有多少箱蘋果?
我列的算式是:15×4=60箱。我指著圖說:“一橫排有5箱,有3層,所以3×5=15箱。”媽媽笑著說:“好,看來這個15不是你1個1個數(shù)出來的,是算出來的。你們剛學了兩步連乘,15也不是題上給出的條件,你是不是該改一下算式?”于是,我把算式改成:3×5=15箱,15×4=60箱。媽媽又問:“還能用什么方法?再看看圖。”我從側面看有4排,那么3層就有3×4=12箱蘋果,豎排有5排,就是12×5=60箱。我把這個方法也寫到本上,媽媽這才給我簽了字。可是簽完字,媽媽看著書又說:“其實還有一種方法。你想如果一層一層往上摞,這3層每層有幾箱?”我一邊看圖一邊想:一層橫排5箱,豎排4箱,那1層就是5×4=20箱,3層就有20×3=60箱。
雖然第3種方法我沒寫到作業(yè)本上,不過跟媽媽討論這道題讓我感覺思路擴寬了。
20xx年12月9日星期五晴
統(tǒng)計與可能性
數(shù)學書上第93頁第一題是:做一個小正方體,四個面上寫“1”,一個面上寫“2”,一個面上寫“3”。把小正方體拋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記錄“1”“2”和“3”朝上的次數(shù)。
第一次做這道題時,我沒看清題的`要求,直接拿著上數(shù)學課時用的“1”“2”“3”各標了兩面的小正方體統(tǒng)計。最后統(tǒng)計出來的結果是:“1”5次,“2”14次,“3”11次。媽媽看了我的統(tǒng)計結果,開玩笑地說:“機會均等,可得第一還是不容易呀!”可是,又馬上說:“不對呀。你看錯題了吧!”我拿過書仔細一看,真是我弄錯了。于是我把小正方體上標的數(shù)字改了,媽媽幫我拋,我重新統(tǒng)計。這次的結果是:“1”23次,“2”2次,“3”6次。雖然一開始就知道一定會是“1”多,但還是吃驚不小。雖然媽媽拋小正方體時還念念有詞地說:“天靈靈,地靈靈。”,逗得我哈哈大笑,但還是沒有改變這個意料中的結果。
通過學習統(tǒng)計,我明白了:可能性是有根據(jù)的預測,但是跟實際還是有差距的。
20xx年12月17日星期五
生活中的分數(shù)
我正在看一本數(shù)學漫畫書《哆啦A夢學數(shù)學》,里面有很多數(shù)學故事,非常有意思。其實我們剛學的分數(shù)不只是數(shù)學課本上的知識,生活中處處有分數(shù)。
一天有24小時,上午下午各占一半時間,也就是各占1/2,或者上午、下午各12小時,就是各占一天的12/24。早晨,我吃了一個肉松面包,一袋面包有3個,也就是我吃了這袋面包的1/3。我吃完早飯,去上學。
今天是星期五,一天一共有6節(jié)課,上午的體育課沒上,改成了語文課,所以今天上了3節(jié)語文課,語文課就占全天課程的3/6。另外數(shù)學、美術、信息課各一節(jié),就各占1/6。現(xiàn)在就今天的課我提三個問題:
1、語文課和數(shù)學課共占全天課程的幾分之幾?3/6+1/6=4/6
2、數(shù)學課比語文課少幾分之幾?3/6-1/6=2/6
3、美術課和信息課共占全天課程的幾分之幾?1/6+1/6=2/6
20xx年3月27日
估算
今天午飯后,我和爸爸站在陽臺上看花園的風景。突然,爸爸問我:“你能不能估算出海冰花園北區(qū)大約有多少住戶呢?”這一問可把我難住了,我總不能挨家挨戶敲門去問吧!
我想了一會兒,腦海里終于有了思路,我們海濱花園北區(qū)這邊有4棟高樓,每棟有30層,每層有4戶人家。列式就是:30×4=120(層),120×4=480(戶),假設每戶住有3人,480×3=1440(人),1440≈1500.我高興地說:“我做出來了,約有1500人。”爸爸問:“你這個得數(shù)是怎么來的?”我連忙把我的解題思路說得一清二楚,爸爸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買文具
今天,媽媽給我15元去買文具。
我來道一間小文具店里。我先了一下店品和價格:本子1元3本,筆記本1元1本,一根筆芯。我想買本子、筆記本和筆芯。然后,我算了一下:15元分成3份每份是幾?我算到:15元÷3=5元。接著,我算了一下:3種商品平均用5元可以買多少?我算到:本子:5÷1=5,3×5=15(本)。抄老師說話的本子:5÷1=5(本)。筆芯:5÷0.5=10(枝)。可是,我買了這幾樣東西,然后,高高興興地回了自己的小家。
我十分開心!
玩“二十四”游戲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二十四點”游戲。
首先,我全部撲克牌沒有數(shù)字的那一面做為我們所看到的面。然后,我叫媽媽抽4張牌。于是,媽媽抽了四張——5,6,2和8。接著,我叫爸爸:“你可以用+、-、×、÷和()把它們得數(shù)為24了”我知道了答案,所以笑笑跳跳的。可爸爸說:“不知道!”最后我訴他、“是5×6+2-8=24。”
今天,和爸爸媽媽“24點”游戲真開心。
數(shù)學周記 篇3
今天董老師寫數(shù)學角時,因為我動作太慢了,所以沒抄完。馬上要放學了。我的本子是空的我沒辦法,我很著急。
回家我告訴媽媽,媽媽給董老師打了電話,董老師說:“沒事,明天補上。”我下回再也不能動作慢了。
數(shù)學周記 篇4
數(shù)學無處在,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數(shù)學,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講我在生活中的數(shù)學。
有一天我在學校打完乒乓球,出來我很渴,媽媽給了我5元,我買了一個2。7元的汽水,售貨員找給我2。3元,我拿著錢出去了,我一想,我給她5元買了一個2。7元的`汽水,售貨員應該找給我找給我3。3元,我想來想去覺得售貨員少找了,我一轉身媽媽問我:“你去哪里?”我回答:“我給她5元買了一個2。7元的汽水,售貨員應該找給我找給我3。3元,她少找了。”媽媽笑著說:“你真笨,5——2。7等于多少,我說等于3。3元呀。”媽媽笑著說:“再想想。”“我說:”等于2。3元,我算錯了“。
生活中一定要細心,可不能學我呀!
數(shù)學周記 篇5
今天老爸給我一個任務,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凱小區(qū)里大約有多少人?
這個任務我怎么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統(tǒng)計吧?我想了好久,如果我能知道辰凱小區(qū)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幾戶,每戶有多少人,不就算出來了嗎!
哪我怎樣知道辰凱小區(qū)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來了,辰凱小區(qū)有一塊小區(qū)分布圖。我立即下樓找到分布圖,我看到分布圖上面最大的門牌號是161、但不是所有的161幢樓房一樣高,有別墅、小高層、多層公寓。其中有3幢11層高的小高層,各有2個門牌號;別墅有10棟,分別1個門牌號。剩下的全是6層高的多層公寓。多層公寓共有多少門牌號呢?應該這樣算:161-3×2-10×1=145、
知道了門牌數(shù)跟層數(shù),我就能算出戶數(shù),但每戶應該算幾個人呢?我假設每戶住3人。別墅的總人數(shù)=10×3=30人;小高層的總人數(shù)=3×2×11×2×3=396人;多層公寓總人數(shù):145×6×2×3=5220人。因此小區(qū)大約總人數(shù)有30+396+5220=5646人。
完成了老爸的'任務后,我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還挺能干的,還能統(tǒng)計出小區(qū)居住的人數(shù)來,不容易。
【數(shù)學周記】相關文章:
數(shù)學周記100字—學數(shù)學的周記04-27
數(shù)學的周記11-04
數(shù)學周記范文08-10
【精選】數(shù)學周記20篇08-14
精選數(shù)學周記(精選24篇)09-27
精選數(shù)學周記31篇03-21
數(shù)學的周記15篇12-10
精選數(shù)學周記5篇04-27
數(shù)學周記10篇05-09
【精選】數(shù)學周記4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