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使至塞上》知識點

時間:2024-02-25 06:54:58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使至塞上》知識點

  在學習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使至塞上》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使至塞上》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唐代著名詩人。進士出身,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維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在詩、畫、音樂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蘇軾盛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二、故事背景

  唐開元二十五年,河西節度副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前往邊塞宣慰,這首詩即是途中所寫。

  三、理解詩意

  原文: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釋

  單車:單車獨行。形容輕車簡從。

  問邊:到邊疆去察看。

  屬國:漢代時稱那些已歸附的少數民族地區。

  居延:古縣名,在今甘肅張掖北。

  征蓬:飄飛的蓬草,比喻飄泊的旅人。泛指遠行的人。

  歸雁:向北飛的大雁。

  胡天:這里指西北地區。

  孤煙:遠處獨起的炊煙。

  長河:黃河。

  蕭關:古關名,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候騎:擔任偵察、通訊的騎兵。

  都護:官名。都護是都護府的最高長官,這里借指河西節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里代指前線。

  譯文:我輕車簡從到邊疆去察看,經過了屬國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飄出漢塞,似北飛的大雁,飛入了胡地的天空。茫茫沙漠中遠處獨起的炊煙直上云霄,滔滔黃河邊落日又大又圓。在蕭關遇到了偵察的騎兵,得知都護還在前線。

  四、問題歸納

  1.說說“征蓬出漢塞,歸燕入胡天”二句的含義,這兩句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詩人去國離鄉,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以“蓬”“雁”自比,這兩句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2.請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句。

  頸聯形象地描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一“直”一“圓”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涼之情于壯美景色之中,從側面烘托了守邊將士凄涼艱苦的生活環境,借以反映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衛邊疆的愛國主義精神。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是被王國維贊嘆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3.最后兩句詩蘊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詩人到達目的地以后,從兵士那里得知都護正在邊防前線準備戰事,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邊關將士的敬慕之情。

  4.尾聯從側面表達了什么內涵?

  尾聯敘述邊塞將士緊張的戰斗生活,從側面表現了戰事的頻繁。

  五、課文主題

  記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孤寂、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升華后的慷慨悲壯之情。

【《使至塞上》知識點】相關文章:

使至塞上譯文09-24

《使至塞上》教案01-27

《使至塞上》改寫10-27

古詩《使至塞上》08-09

王維 《使至塞上》11-21

王維的使至塞上06-15

《使至塞上》原文及賞析06-09

《使至塞上》原文及譯文04-08

《使至塞上》的解析總結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