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部供應室護理管理制度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很多場合都離不了制度,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擬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護理部供應室護理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護理部供應室護理管理制度1
1、在院長領導下負責全面護理工作,擬訂全院護理工作計劃,護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護理科研項目,經院長、副院長審批后實施,認真布置落實,并檢查護理工作質量,按期總結匯報。
2、負責擬定各級護理人員職責及工作質量標準、醫德服務規范,并組織落實考核。定期組織修改護理工作制度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并嚴格督促執行,檢查指導各科室做好基礎護理和執行分級護理制度。
3、定期參加晨會交接班,深入科室檢查督促各項護理工作質量標準的落實,達到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經常與負責質控的領導聯系,通過信息反饋,加強質控措施,貫徹落實責任制護理,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4、嚴格檢查執行護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嚴防護理差錯事故發生。如有差錯事故發生,按《衛生部醫療差錯事故處理規定》,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和科室進行調查,共同研究討論,提出防范措施及處理意見上報院長。
5、負責擬訂在職護士培訓計劃及落實措施,組織全院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術訓練。定期組織業務學習,每半年進行一次業務技術考核。掌握全院護理人員工作、思想、學習情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及職業道德教育,協助解決各種困難和實際問題。
6、做好來院進修、實習護士的安排管理工作,貫徹護士學校的教學及臨床實習計劃;加強各級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積極開展護理繼續教育學分制,制定人員培訓和梯隊建設計劃,并組織落實。
7、負責院內護理人員的調配,并向院領導提出護理人員升、調、獎、懲的考核意見,護理人員調動科室應及時通知院辦。
8、經常深入檢查,認真做好三級護理和責任制護理,落實護理工作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改變,不斷提高護理水平。
9、檢查、指導門診、急診、病房、手術室、供應室管理,使之逐步達到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對危重病人的搶救工作進行護理業務技術指導,必要時組織人員支援。
10、每月主持召開護士長例會或全院護士大會,分析護理工作情況,相互檢查、學習和交流經驗,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分析解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布置任務,同時表揚好人好事以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護理質量。
11、定期交叉對全院護理工作檢查、考核,開展護理信息管理,收集國內外護理專業發展動態,完善各級護理記錄,做好系統分析、控制和評價。
12、審查各科室提出的'有關護理用品的申報計劃和使用情況。
13、組織領導全院護理科研工作及護理新技術的推廣,與科室簽訂護理科研合同。定期檢查,督促落實,完成者提請院長獎勵。
14、以身作則,模范帶頭,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定期召開各級護士會議,傾聽意見,提出要求,保證護理質量和服務態度不斷改善。
15、不斷總結經驗,應用醫學理論和護理學理論,撰寫學術論文。
護理部供應室護理管理制度2
1、協助組織全院護理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2、協助院內感染控制科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指導。
3、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滅菌與隔離、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管理等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
4、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根據需要進行護士人力調配。
護理部供應室護理管理制度3
1.工作人員按要求著裝上崗,衣帽整齊,出入工作間要換鞋入室。
2.工作人員必須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種技術操作規程。
3.嚴格劃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做到工作區與生活區分開,污染物品與清潔物品分開,初洗與精洗分開,未滅菌物品與滅菌物品分開,清潔區與污染區采取單線行走,不可逆行。
4.回收物品與發放物品應分車、分人進行,凡有濃血的器械物品需由科室洗滌、清潔后交換。凡傳染患者用過的物品必須經高效消毒劑消毒后再與供應室對換。
5.每日更換消毒液,并對消毒液濃度進行檢測。
6.嚴格執行工作人員手的消毒。
7.每月對空氣、無菌物品、消毒液、臺面及工作人員的`手進行細菌培養,結果存檔。
8.對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針頭進行定期抽樣熱原檢測。檢測結果存檔,符合監測標準后方可投入臨床使用。
9.每日認真清點急救物品和檢查基數物品儲備量,做到供應及時。
10.定期檢查各種儀器設備,確保使用安全。
11.做到按時下收下送,服務主動熱情,深入臨床第一線征求意見,不斷改進工作。
【護理部供應室護理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護理供應室自我鑒定01-22
護理部管理制度10-11
供應室感染管理制度01-12
護理供應室心得體會03-31
供應室護理的工作計劃范文03-15
護理部科研管理制度08-22
護理部工作管理制度02-06
供應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0-25
供應室護理個實習自我鑒定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