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危化企業管理制度

時間:2023-02-09 10:54:14 制度 我要投稿

危化企業管理制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想學習擬定制度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危化企業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分享。

危化企業管理制度

危化企業管理制度1

  1.目的

  為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員工的身體健康,全面提升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職業危害的防治工作。

  3.職責

  3.1辦公室負責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對有毒有害崗位進行分類,建立職業危害人員的檔案。

  3.2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組織職業危害因素的安全檢測工作,督促落實職業危害因素的整改和整治,以及職業危害因素的申報工作。

  3.3辦公室負責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組織有毒有害崗位人員的健康查體和職業病的醫治工作。

  3.4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職業危害因素的整治工作。

  4.工作程序

  4.1崗位和人員的確定

  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按照職業危害因素和國家有關標準,確定公司內具有職業病危害的崗位和人員,并建立職業危害人員的個人檔案。

  4.2培訓與教育

  對從事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上崗前和在崗期間要組織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遵守職業病防治的各項規定,指導從業人員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和防護設備。

  4.3健康檢查

  從事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上崗前要經過職業健康檢查,有職業禁忌的不得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在崗期間要組織進行定期職業健康檢查,發現有與從事作業相關的健康損害人員,應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同時要妥善安置;離崗時也要按規定組織健康檢查。每次的檢查結果要告知作業人員。

  4.4職業危害因素的檢測與整治

  按照確定的職業危害因素,公司定期組織對危害因素進行檢測,粉塵、噪音、有毒有害物質等每年檢測一次。檢測數據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要徹底整改整治或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確保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也要不斷增加投入,努力降低危害程度。

  4.5危害告知

  職業危害因素的危害和檢測結果要如實地告知員工,公司采用廣播、簡報、宣傳欄、有毒有害物質周知欄、安全教育培訓、提供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等多種有效形式,對員工進行宣傳,使員工了解所從事的工作中的危害,掌握預防和應急處理措施。

  4.6安全防護

  具有職業危害因素的部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預防控制,做好安全防護:

  1)采用工程技術措施,實現本質安全,如在有毒有害場所安裝通風機、通風帽、有毒有害氣體泄漏報警儀,通風廚、隔離操作室等。

  2)加強防護、減少職業傷害,公司為消除或降低職業危害因素所安裝的設施、配備的個體防護用品,必須按規定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按規定使用。

  3)加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在作業時處于上風側,工作完畢講究個人衛生,洗浴換衣,盡可能不在通風不暢的場所作業,必要時應開啟強制通風設施,在有危害的場所不得飲水進食。

  4)加強管理,規范作業行為,在作業時應認真遵守公司的職業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職業衛生規程,各部門要嚴格檢查,嚴肅查處。

  4.7防護用品和設施管理

  公司按計劃購進合格的安全防護器材、用具;各部門要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工作場所設置警示標志、報警設施、沖洗設施和應急撤離通道,配置防護裝置,配備必要的現場急救用品,并對防護用品、設施進行維護、保養、檢修和定期檢測,保證其正常運行、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4.8急性職業病事故的處理

  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各部門要根據所接觸的職業危害因素情況,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迅速組織救援人員進行搶救,同時以最快的速度送醫院治療。

  4.9學習貫徹《職業病防治法》

  各部門要認真組織學習貫徹《《職業病防治法》,按照該法規定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職業病防治水平和員工的自我防護能力。

危化企業管理制度2

  1.目的和適用范圍

  1.1為了預防和控制事故,做好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經營活動中生產安全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

  2.應急管理原則

  2.1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應急管理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公司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2.2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2.3預防為主,強化基礎,快速反應

  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常抓不懈,在不斷提高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水平的同時,加強現場應急基礎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

  2.4科學實用

  應急預案應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進行編制;應急處置措施科學實用,通過演練不斷完善改進。

  2.5分級響應:

  應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響范圍,實施分級應急響應。

  3.應急管理機構

  3.1領導機構

  公司在總經理領導下,由公司相關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工作。

  3.2辦事機構

  公司設應急管理辦公室(兼職),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責,發揮運轉樞紐作用。

  3.3工作機構

  公司相關部門依據相關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職責權限,負責相關類別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工作。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具體負責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起草與實施,貫徹落實公司有關決定事項。

  4.運行機制

  4.1預測與預警

  各部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完善預警機制,開展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妥善處置。每個應急人員必須在崗位能熟練使用兩個以上預警電話或其他報警方式。

  4.1.1預警信息發布

  預警信息包括生產安全事故的類別、地點、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預警級別、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級別等。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經有關領導批準可通過廣播、信息網絡、警報器、大聲呼叫或打電話的方式進行。

  4.2應急處置

  4.2.1事故報告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的第一目擊者必須立即報告有關部門領導,同時報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必要時可直接向公司總經理報告。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4.2.2先期處置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人員與增援的應急人員在報告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同時,要根據職責和規定的權限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應急處置,控制事態的蔓延。

  4.2.3應急響應

  4.2.3.1對于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后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生產安全事故,要及時啟動上一級應急響應,由應急指揮機構統一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4.2.3.2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攜帶相應的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4.2.4應急結束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危險因素消除后,應急指揮機構宣布應急結束。

  4.3恢復與重建

  4.3.1善后處置

  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對生產安全事故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要按照規定給予補償。有關部門還要做好后期處置和恢復重建工作。

  4.3.2調查與評估

  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起因、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調查評估和處理。

  4.4信息發布

  生產安全事故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事故發生后應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報告,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報告工作。也應當向員工發布簡要信息和應對防范措施等。

  5.應急保障

  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應急預案做好生產安全事故的應對工作,同時根據應急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人力、物力、財力、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6.監督管理

  6.1預案演練

  公司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預案的演練活動,現場處置方案的演練每年不少于兩次。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要結合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預案演練。

  6.2培訓教育

  辦公室負責組織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應急常識以及應急預案的培訓,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對應急救援和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其應急專業技能。

  6.3責任與獎懲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

  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對遲報、謊報和瞞報生產安全事故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而喪失應急的最佳機會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的,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處罰或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送司法機關處理。

  6.4公司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進行監督管理。

【危化企業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危化企業專項應急預案06-12

危化品管理制度04-25

企業危化品事故應急預案09-14

危化車間安全管理制度09-13

危化品倉庫的管理制度04-25

危化品倉庫管理制度02-04

危化品倉庫作業管理制度04-24

危化企業安全管理論文04-02

醫院危化品管理制度(精選12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