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資采購管理規章制度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制度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好的制度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我們該怎么擬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資采購管理規章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資采購管理規章制度1
一、目的:
為加強采購計劃管理,規范采購工作,保障公司及子公司運營所需物品的正常持續供應,降低采購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公司總部所有物資(包括固定資產、易耗品、營銷禮品等)的采購。
三、職責權限
1、公司董事長負責采購管理制度的審批;
2、公司財務部負責采購管理制度的。
3、產品中心負責采購管理制度的制訂。
四、采購原則
1、詢價比價原則
物品采購必須有兩家以上供應商提供報價,在權衡質量、價格、交貨時間、售后服務、資信、客戶群等因素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估,并與供應商進一步議定最終價格,臨時性應急購買的物品除外。
2、一致性原則
采購人員定購的物品必須與請購單所列要求、規格、型號、數量一致。在市場條件不能滿足請購部門要求或成本過高的情況下,采購人員須及時反饋信息供申請部門更改請購單或作參與。如確因特定條件數量不能完全與請購單一致,經審核后,差值不得超過請購量的5—10%。
3、低價搜索原則
采購人員隨時搜集市場價格信息,建立供應商信息檔案庫,了解市場最新動態及最低價格,實現最優化采購。
4、廉潔原則
(1)自覺維護企業利益,努力提高采購物品質量,降低采購成本。
(2)廉潔自律,不收禮,不受賄,不接受吃請,更不能向供應商伸手。
(3)嚴格按采購制度和程序辦事,自覺接受監督。
(4)加強學習,廣泛掌握與采購業務相關的新材料、新設備及市場信息。
(5)工作認真仔細,不出差錯,不因自身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損失。
5、招標采購原則
凡大宗或經常使用的物品,都應通過詢議價或招標的形式,由采購、財務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定出一段時間內(一年或半年)的供應商、價格,簽訂供貨協議,以簡化采購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對于價格隨市場變化較快的物品,除縮短招標間隔時限外,還應隨時掌握市場行情,調整采購價格。
6、審計監督原則:
采購人員要自覺接受財務部或公司領導對采購活動的監督和質詢。對采購人員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違犯廉潔制度的行為,公司有權依照公司相關制度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直至追究其法律責任。
五、物資分類:
(一)物資分類
1、固定資產類: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資產。
2、經營物資類:與經營有關的各種物品。
3、營銷禮品類:節日禮品、營銷禮品等。
4、辦公用品類:與辦公有關的物品。
5、后勤物資類:指廚房和宿舍方面的物品。
6、其他類型物資:其他需要采購的相關物品。
(二)采購安排:
由總公司統一采購:經辦人填寫申購單,經所在部門經理審批,子公司總經理審核后,原則上由總公司產品銷售中心統一采購。(子公司辦公用品類、后勤類的食堂菜品及調料、店內經營所供的小吃、水果等臨時性易耗品經部門經理造冊報子公司總經理審批,財務審核后可由子公司自行采購)
六、采購流程:
1、采購申請:
使用部門填寫《申購單》經部門經理及子公司總經理審批后交產品銷售中心,申購單要求注明名稱、規格型號、數量、需求日期、參考價格、用途等。
2、詢價比價議價:
(1)每一種物品(物資)原則上需三家以上的供應商進行報價。
(2)采購員接到報價單后,需進行比價、議價,并填寫《詢價記錄表》,按低價原則進行采購。
(3)屬下列情況者,無須進行比價、議價:獨家代理、獨家制造、專賣品、原廠零配件無代用品,但仍需留下報價記錄。
3、樣品提供和確認:
(1)若須進行樣品提供和確認的,須確定送樣周期,由采購人員負責追蹤,收到樣品后,須第一時間送交需求部門進行確認,必要時需會同財務部等部門相關人員予以確認。
(2)對于需要保存樣品的,須作封樣處理,以便日后作收貨比較。
4、供應商選擇:
(1)具有合法經營主體者。
(2)品質、交貨期、價格、服務等條件良好者。
(3)信譽良好者。
(4)客戶認可的供應商。采購人員須建立供應商信息臺帳。
5、合同簽定:
(1)供應商經送樣審查合格后,由采購部門與選定的供應商簽訂合同。
(2)交易發生爭執時,依據合同的核定條款進行處理。
6、進度跟催
(1)為確保準時交貨,采購人員應提前采用電話、傳真或親自到供應商處跟催,以確保物品(物資)能適時供應。
(2)若采購物品(物資)無法在預定時間內交貨的,采購人員須提前通知需求部門,尋求解決辦法,并須重新和供應商確定新的交貨期,并知會需求部門。
7、驗收入庫:
采購物品(物資)到公司后,屬經營性固定資產、材料、配件等物品(物資)、非經營性固定資產、大宗勞保用品等經需求部門驗收,辦公用品等常用品經庫管驗收合格后,庫管開具《入庫單》,按流程辦理入庫手續。如驗收不合格的,由驗收部門通知采購部門,2日內辦理換(退)貨手續。
8、對帳付款:
采購付款實行審批制度,具體程序如下:
(1)采購人員憑申購單、入庫單、購貨發票到財務處辦理申請付款手續;
(2)付款方式:
A:金額在200元以下,經產品銷售中心和副總經理(總經理)簽字后,公司財務審核后現金支付。
B:金額在200元-1000元,經產品銷售中心和副總經理(總經理)簽字后,公司財務審核后轉賬支付。
C:金額在1000元以上,經產品銷售中心、副總經理(總經理)、公司財務審核、董事長簽字后,轉賬支付。
(3)需要預付款的部門,直接填制轉賬匯款申請單,經產品銷售中心、副總經理(總經理)、公司財務審核、董事長簽字后可先辦理匯款手續,財務部據此掛賬,待發票來到后再由經辦部門辦理發票入賬手續沖賬。
七、本制度解釋權歸財務部,自20xx年3月1日起執行。
八、本制度附件:
1、《請購單》
2、《采購詢價記錄表》
物資采購管理規章制度2
為加強公司采購物資的管理,統一采購物資的進貨渠道和價格,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特制訂本規定。
一、采購范圍
采購范圍包括各類原材料、輔助材料(包括設備配件);辦公用品及職工福利、勞保用品等各類采購物資。
二、采購計劃
1、根據辦公與生產需求情況,每周一、周四上午由相關負責部門提報采購物資需求計劃,經有關副總審批后,報財務部門。采購物資需求計劃中要明確物資名稱、規格型號、數量以及需求到位時間。一般物資需求計劃應于一周前提報;特殊物資(涉及需加工制做的非標件等)應提前15天提報。
2、勞保類用品(如:手套、口罩、掃帚、笤帚、棉紗、拖把等)以及日常消耗類(如:電焊條、切割片、節能燈、生料帶、常規螺栓、螺帽、發貨托盤等)由倉庫部門根據日常消耗量及庫存情況提報計劃。其它部門不再提報此類物資的采購計劃。
3、財務部門于周一、周四下午匯總各部門提報的`采購物資需求計劃,報審計部門審批后(審計部門原則上在一個工作日完成審批),轉入供應部組織實施。
4、各單位對于無計劃又因特殊情況需求的物資,應及時提報需求計劃并經分管副總審批后,報財務部門,由財務部門及時報審計部門審計。審計部門及時進行審批后轉供應部采購。供應部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及時安排采購,確保物資供應。確因緊急情況的,在分管副總同意后,在供應部的.指導下,物資使用部門可直接采購,以確保生產經營的物資需求,隨后辦理相關采購手續。
5、各單位要加強物資申報的計劃性,及時搞好倉庫物資的清查和盤點,確定合理、科學的常用物資庫存量;除設備損壞、項目建設等特殊情況外,要嚴格控制急需物資的申報。
6、對于不按程序或不按時申報采購計劃而影響生產的,由各單位有關責任人承擔責任。
三、采購物資的價格管理
1、對于公司穩定需求的各類物資,供應部應確定相對固定的供貨單位(一般規定每種物資應至少有兩家供貨單位),與其簽訂供貨協議。其采購價格經審計部門審批后執行。
2、對于公司非穩定需求的各類物資,供應部在采購時應做到貨比三家,質優價廉。其采購價格必須由審計部門審批,對于采購物資價值較的,應報公司總經理審批。
3、供應部應隨時了解各類物資的同行業價格,積極向公司推薦新的合格的供應單位,在供應單位中進行優中選優,盡最限度的提高采購物資的質量,降低采購成本。
四、采購物資的庫存管理按公司有關規章制度執行。
xxxx
五、檢驗入庫
物資采購到廠后,應由倉庫保管員與計劃提報單位的人員聯合對采購物資進行驗收。倉庫保管員側重于物資數量方面的驗收,計劃提報部門側重于物資質量的驗收。
六、不合格品的處理
1、供應部應及時將公司發現的不合格品進行退(換)貨處理,原則上入廠檢驗不合格的物資退換不得超過3天;必要時按供貨協議對不合格品進行索賠,使用后發現的不合格退換或索賠不超過7天;確保采購物資合格有效。
2、對于誤報的采購供應物資,生產不能使用且采購部門不能退貨的,其損失由申報部門和責任人承擔,由此造成生產損失的,公司將給予嚴肅處理。
七、發票入帳管理
所有采購物資的發票必須附入庫單(液體附過磅單),入庫單需由經辦人、質量檢查人員、供應部負責人、倉庫保管及有關領導全部簽字后方為手續齊全,否則財務部門不予入帳。
八、采購人員的工作紀律
1、采購人員應遵守公司的各項紀律,按質按量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嚴禁假公濟私現象的發生。如有假公濟私現象,一經公司查出,公司除做出經濟處罰外,還將給予開除處理。
2、采購人員絕不允許出現吃、拿、卡、要現象的發生,一經公司查出,公司將做出開除處理。
3、對于有采購需求,因人為因素導致采購物資不按時到位,影響生產和有關管理的,公司將視情況追究有關責任人和相關領導的責任。
【物資采購管理規章制度】相關文章:
物資采購管理規章制度范本12-10
倉庫物資管理規章制度08-04
煤礦物資采購管理的論文06-13
物資采購管理制度09-25
物資采購管理總結(精選10篇)10-20
物資采購管理簡報(精選11篇)12-12
采購管理規章制度09-09
采購管理規章制度09-09
域管理與物資采購管理論文精選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