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時間:2022-12-27 15:18:54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制度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制度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員培訓管理制度,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1

  1、為規范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制定本制度。

  2、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或管理人員,應按照國家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相應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后,方可上崗作業或者從事相應的管理工作。

  3、本單位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對特種設備管理和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工作負責組織實施,并將該項工作納入年度培訓計劃。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人事部門及使用部門應給予支持和配合。

  4、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每季至少進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術教育。

  5、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應定期按國家規定復審。

  6、特種設備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特種設備法律、法規、規章、方針和政策。

  (2)特種設備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3)特種設備安全操作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4)安全應急設施,事故應急處理技能,事故應急救援技術。。

  (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訓;事故報告和處理方法。

  7、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會議;閱讀文件、簡報、圖片;事故預測討論;參加技術座談;上課;參加事故現場會、反事故演習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等。

  8、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必須再次參加安全培訓:

  (1)新設備投產前,由主管該項目的工程技術人員、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對該崗位的操作人員和有關管理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操作培訓。

  (2)對違章違規的員工,由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進行安全教育,學習有關職業安全健康法規、安全技術知識和安全操作規程,經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崗工作。

  (3)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因故停止操作特種設備一年及以上,必須由使用部門重新對其進行安全操作教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近期頒發的法律、法規和規定以及設備安全狀況等。

  9、培訓工作要做到有領導、有計劃、有內容、有記錄、有考試、有總結。

  10、特種設備安全操作教育檔案,由設備管理部門或人事部負責保存。每年由特種設備管理安全管理部門對特種設備安全教育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和總結。

  11、不參加特種設備安全操作學習而又沒有履行請假手續的人員,按相關規定予以處理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2

  第一條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業務素質、創新意識和開拓思想,應做到:

  1.不斷開拓,勇于創新;

  2.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

  第二條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應具備的創新意識:

  1.經營理念上的不斷創新;

  2.新產品的不斷引進和開發;

  3.不斷開拓新市場;

  4.不斷開拓新領域。

  第三條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應著重培養的優良品質:

  1.愛心、責任心、使命感;

  2.獨立經營的態度;

  3.謙虛謹慎的生活態度;

  4.誠實、守信的經營方針;

  5.服務社會的高尚品質。

  第四條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須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為目的。

  第五條高層管理人員應隨時進行市場調查研究,根據市場新的變化不斷調整經營策略,及時迎合迅速發展的市場需求。

  第六條高層管理人員應隨時進行市場調查研究,并根據市場變化確定公司營銷基本策略:

  1.確定研究主題,決定研究的目標;

  2.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并對市場調查結果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

  3.對競爭對手進行認真的分析調查;

  4.根據市場變化情況,確定營銷策略。

  中層管理人員培訓

  第七條公司中層管理人員教育培訓的基本目標是:

  1.明確公司的基本戰略目標和基本經營方針;

  2.培訓相應的管理和領導能力;

  3.培訓相應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

  第八條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培訓應堅持:

  1.支持下屬,理解下屬,為下屬的發展創造合理的空間;

  2.合理安排,使下屬有公平感;

  3.真誠守信;

  4.發布命令或進行指導時要善于思考。

  第九條中層管理人員應具備以下的條件:

  1.具備相關工作的知識技能;

  2.熟練掌握本公司的管理方法;

  3.熟練掌握教育培訓技巧;

  4.努力培養作為領導者應具備的高尚人格。

  第十條中層管理人員應具備以下能力:

  1.計劃能力

  (1)明確工作的目的和方針;

  (2)掌握相關事實;

  (3)以科學規范的方式從事調查;

  (4)擬定實葬方案。

  2.組織能為

  (1)分析具體的工作目標和方針;

  (2)分析并決定職務內容;

  (3)設置機構,制訂組織圖表;

  (4)選任下屬人員。

  3.控制能力

  (1)執行制訂的客觀標準和規范;

  (2)嚴格實施標準,及時向上級反饋。

  第十一條中層管理人員應采用下列指示的方法:

  1.口頭指示

  (1)條理清楚,切合主題,思想明確;

  (2)確定實行的時間、期限、場所等;

  (3)保證傳達明確性;

  (4)明確注意事項;

  (5)回答問題有耐心。

  2.書面指示

  (1)明確標明目標,逐條例舉;

  (2)明確要注意的問題;

  (3)必要時用口頭命令補充;

  (4)檢查命令的執行程度。

  第十二條中層管理人員貫徹指示的要求:

  1.整理指示相關內容;

  2.嚴格遵循貫徹程序;

  3.確認下屬已徹底理解指示;

  4.使下屬樂于接受指示,并改進他們的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三條中層管理人員人際關系的處理要求:

  1.樂于接受批評和建議;

  2.善于合作;

  3.不越權行事;

  4.不得將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來。

  第十四條中層管理人員接見下屬的要求如下:

  1.選擇適當的場所,以親切的態度使下屬放松;

  2.涉及私人問題時確保為下屬保密;

  3.留心傾聽,適當詢問,使下屬無所不談;

  4.應注意不要輕易承諾。

  第十五條中層管理人員為維持正常的工作關系應注意:

  1.認識到人是有差異的,尊重下屬的人格;

  2.把握工作人員的共同心理和需要;

  3.公平對待下屬,不偏不倚;

  4.培養下屬的工作稱極性,重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且對他們正確的意見保留;

  5.妥善解決下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第十六條中層管理人員配置人力時應注意:

  1.根據每位員工的知識、能力安排合適的職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2.給下屬以適當的鼓勵,使其在工作中具有成就感,形成良好的開端,增強工作的積極性;

  3.有效地實施訓練,增強下屬的工作能力。

  第十七條中層管理人員對待下屬時應注意:

  1.不要對下屬抱有成見和偏見。

  2.不以個人偏好衡量別人。

  3.冷靜觀察實際工作情況,不要使下屬產生受人監視的感覺。

  4.利用日常的接觸、面談、調查,多從側面了解下屬;嚴守下屬的秘密;公私分明。

  第十八條中層管理人員發揮下屬積極性應注意:

  1.適時對員工加以稱贊,即使是細微行為也不要忽視;同時不可以忽視默默無聞、踏實肯干的下屬。

  2.授予下屬權責后,不要做不必要的干涉,同時盡可能以商量的口氣而不是下命令的方式分派工作。

  3.鼓勵下屬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誠心接受,尊重下屬的意見。

  4.鼓勵并尊重下屬的研究、發明,培養其創造性。

  5.使下屬充分認識到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員,產生榮譽心。

  第十九條中層管理人員批評下屬時應注意:

  1.要選擇合適的時間,要冷靜,避免沖動;

  2.在適當的場所,最好是無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

  3.適可而止,不可無端地諷刺,一味指責;

  4.不要拐彎抹角,要舉出事實;

  5.寓激勵于批評中。

  第二十條中層管理人員培養后備人選時應注意:

  1.考察后備人選的判斷力;

  2.考察后備人選的獨立行動能力;

  3.培養后備雄的協調、溝通勤,

  4.培養后備人選的分析能力;

  5.提高代理人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

  基層管理人員

  第二十一條基層管理人員是負責本公司實際工作的最基層管理者,他們與公司內部各級的關系是:

  1.和上級的關系—輔助上級;

  2.和下級的關系—指揮監督下屬;

  3.橫向關系—與各部門同事互助協作。

  第二十二條基層管理人員的基本責任有:

  1.按預定工作進度、程序組織生產;

  2.保證產品的質量;

  3.降低生產成本。

  第二十三條基層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職責有:

  1.向新員工解釋公司有關政策、傳授工作技術,指導新員工工作;

  2.培訓下屬使其有晉升機會;

  3.培訓后補人員;

  4.其他教育培訓職責。

  第二十四條基層管理人員處理人際關系應注意:

  1.對下關系:進行家庭調查;舉行聚會、郊游;為下屬排憂解難。

  2.對上關系:反映員工意見,聽取上級要求,報告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3.橫向關系:與其他部門的同事通力合作。

  4.積極開展對外活動,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形成良好的公共關系。

  第二十五條基層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有:

  1.、領導能力及管理能力;

  2.組織協調能力;

  3.豐富的想象能力,敏銳的觀察力;

  4.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工作技能。

  第二十六條基層管理人員教育培訓的種類:

  1.后備管理人員教育培訓;

  2.培訓發展計劃;

  3.再培訓計劃;

  4.調職、晉升教育培訓。

  第二十七條考核管理基層人員教育培訓應注意:

  1.出勤率;

  2.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產品的質量;

  4.原材料的節約情況;

  5.加班費用的控制。

  第二十八條高層管理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須授予基層管理人員合理的權力,并且進行必要的教育培訓。

  附則

  第二十九條凡公司管理人員(含高層、中層、基層)的教育培訓均按本制度執行。

  相關閱讀:員工培訓管理制度企業培訓管理制度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3

  一、目的

  為加強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素質,防止傷亡事故,促進安全生產,根據《安全生產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辦法》《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內容

  (一)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發的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操作證后方可獨立從事相應的工作。

  (二)操作人員的培訓包括:委外培訓(當地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機構)和單位內部培訓兩種。

  (三)政工人事部門應建立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培訓、教育檔案,及時通知有關人員參加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換證考試,保持操作證的有效性。

  (四)政工人事部門每年編制當年度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報告單位領導批準后實施。

  (五)單位內部培訓由安全保衛部門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實施,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國家有關特種設備的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特種設備使用、維護、保養知識;特種設備事故的案例分析;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及防范和應急措施、自救知識;特種設備有關安全生產管理知識、技術知識和崗位操作技能的學習,必要時可組織人員進行筆試。每次培訓必須做好相應的記錄。

  (六)參加委外培訓(當地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機構)的人員必須經單位領導同意,培訓合格的予以報銷相應的費用。

  (七)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未按規定參加培訓,或培訓考核不合格的按有關制度予以處分或扣獎。

  (八)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教育培訓作為公司安全考核內容之一。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4

  作業人員(含操作和管理人員)具有良好的素質是保證起重機械安全使用的前提,《條例》規定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應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考核,并做到:

  1.起重機械操作和管理人員應接受相關知識的培訓,取得由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后方可獨立上崗。

  2.從事起重機械操作和管理人員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①年滿18周歲,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具備一定的機電基礎知識;

  ②身體健康,視力(包括矯正視力)在0.7以上,無色盲,聽力應滿足具體工作的要求,無高血壓、心臟病、精神病等疾病;

 、凼煜矣嘘P起重機械的法律法規、操作規程以及本單位的有關規章制度;初步了解起重機械的構造、動作原理、性能特征;

 、懿僮魅藛T應熟悉起重機械的各個安全裝置的功能和位置,熟練掌握操縱方法和各種基本安全操作技術,并熟練掌握起重機的各種指揮動作信號;

  ⑤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工作踏實;

  ⑥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識。

  3.培訓的方式包括單位內部的崗位培訓、起重機械生產單位的使用和管理培訓,以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舉辦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上崗資格培訓。

  4.安全管理人員應定期對作業人員開展內部崗位培訓,培訓內容一般應包括:

  ①安全生產和特種設備管理方面的現行法律法規;

  ②起重機械相關的技術標準和檢驗要求;

 、燮鹬貦C械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性能特點;

 、芷鹬貦C械安全保護裝置的種類與作用;

  ⑤起重機械的安全操作、應急救援和日常管理;

 、奁鹬貦C械事故及防范;

 、呷粘5陌踩逃。

  5.各種形式的培訓考核均應予以記錄,各種資格證書原件(或復印件)由人事部門統一保管,以方便管理和查閱。

  6.作業人員應不斷學習新的相關知識,以適應法律法規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

  7.人事部門應及時安排起重機械作業人員的換證考核工作,在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有效期屆滿前二個月應與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機構所取得聯系,以便及時辦理復審和考核。對于資格證書過期或復審不合格的不得再安排相應的崗位。

  8.起重機械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的證書原件由單位統一保管,胸卡由作業人員隨身攜帶。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5

  根據《放射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要求,結合單位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單位輻射工作人員包含放射源裝置操作人員和輻射安全與防護管理人員。

  二、所有輻射工作人員必須通過環境保護部門舉辦的輻射安全和防護專業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和考核,尤其是新進、轉崗人員的,必須取得崗位培訓合格證,方可持證上崗。

  三、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合格證為四年,到期前,必須參加復訓并取得合格證。

  四、輻射安全與防護知識的培訓計劃由輻射安全與防護領導小組負責擬定,并報單位批準實施。

  五、定期組織輻射工作人員學習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各項輻射安全與防護管理規章制度。

  單位名稱(加蓋公章)

  日期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6

  為提高全體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增強其領導安全生產能力,促進我礦安全生產,特制定如下培訓制度。

  1、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實行內部培訓及外部培訓相結合的方式。

  2、我礦每年對管理人員每年集中培訓兩次,上半年1次,下半年一次,培訓地點為大培訓教室,分上下午進行,上午8:30—12:00,下午3:30—17:30,具體由培訓科協調組織。

  3、授課分為四個組,安全管理組由分管安全的副礦長負責,標準化、一通三防組由總工程師負責,機電運輸組由機電工程師負責,經營、財務、基本專業組由分管經營的會計負責。

  4、授課的內容由相應的負責人準備,要求全面、綜合,符合實際。

  5、各級管理人員無特殊情況必須參加培訓,無故不到者,罰款50元/次。不遲到、早退,否則罰款20元。

  6、參加培訓的人員認真聽講,做好記錄,培訓后考試不及格者除補考外,另罰款50元,對年度學習考核不合格者,給予降職、免職的處理。

  7、因工作或任職的需要外出學習、培訓的人員由礦長確定,并依照人事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8、外出學習、培訓的人員,在培訓學習期間應將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回礦后,按我礦的安排舉辦講座等,傳授所學知識。

  9、派外培訓的人員,若考試不合格,回礦后,所有費用自負,不給予報銷。返礦后,應將有關證書、學習成績、在校表現等復印件交辦公室,以便歸檔備查。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7

  商業中心物業管理人員培訓制度

  一、崗前培訓:

  公司對于一個剛入職的新員工都會進行崗前基本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首先進行新員工素質教育,樹立'顧客至上'的意識,增強員工的承擔能力和信心。

  1、培訓內容包括:

  a、技能培訓:包括現場技術、技能培訓、使每個員工熟悉正確使用各種清潔工具操作技巧(如塵推、地拖、掃把、玻璃刮等),學會操作各種機器(如:多功能洗地機、吸塵機等)以及各種材料的保養方法。

  b、道德培訓:包括職業道德、文明禮貌用語、工作服務態度、儀表、行為舉止。

  c、安全知識培訓:①現場講解與示范。②工作實踐中的業務指揮。

  二、在崗培訓:

  對于有一定工作經驗,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員工,公司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使受訓員工能直接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切合實際工作。通過培訓創造他們有積極進取的工作上進心,使工作更出色,同時實行互相調動的作業方法,讓員工吸取更多的工作經驗(如:打蠟、云石翻新、高空外墻的清洗等)以適應不同類型工作的需要,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培訓內容包括:

  1、物料的使用控制。

  2、常見的各項專業清洗。

  3、特殊清潔的技巧與程序。

  4、常用清潔機械的日常保養規則。

  三、管理人員培訓:

  由于市場競爭的需要,公司必須有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對于管理人員公司還要定期進行管理知識的貫穿、強化和革新,不斷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綜合素質。經培訓的人員將更好地適應公司的管理模式,具備絕對服從上級的決策思想,能積極鉆研業務與熟練掌握技術、技能,高標準的專業技術、技能,完成低成本高效益的清潔服務工作。

  1、培訓內容包括:

 、賳T工的培訓和鞏固。

 、趩T工的思想教育及清潔中的特殊處理。

 、刍炯寄艿奶岣呒扒鍧嵵械奶厥馓幚。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8

  第一條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業務素質、創新意識和開拓思想,應做到:

  1.不斷開拓,勇于創新;

  2.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

  第二條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應具備的創新意識:

  1.經營理念上的不斷創新;

  2.新產品的不斷引進和開發;

  3.不斷開拓新市場;

  4.不斷開拓新領域。

  第三條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應著重培養的優良品質:

  1.愛心、責任心、使命感;

  2.獨立經營的態度;

  3.謙虛謹慎的生活態度;

  4.誠實、守信的經營方針;

  5.服務社會的高尚品質。

  第四條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須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為目的。

  第五條高層管理人員應隨時進行市場調查研究,根據市場新的變化不斷調整經營策略,及時迎合迅速發展的市場需求。

  第六條高層管理人員應隨時進行市場調查研究,并根據市場變化確定公司營銷基本策略:

  1.確定研究主題,決定研究的目標;

  2.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并對市場調查結果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

  3.對競爭對手進行認真的分析調查;

  4.根據市場變化情況,確定營銷策略。

  中層管理人員培訓

  第七條公司中層管理人員教育培訓的基本目標是:

  1.明確公司的基本戰略目標和基本經營方針;

  2.培訓相應的管理和領導能力;

  3.培訓相應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

  第八條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培訓應堅持:

  1.支持下屬,理解下屬,為下屬的發展創造合理的空間;

  2.合理安排,使下屬有公平感;

  3.真誠守信;

  4.發布命令或進行指導時要善于思考。

  第九條中層管理人員應具備以下的條件:

  1.具備相關工作的知識技能;

  2.熟練掌握本公司的管理方法;

  3.熟練掌握教育培訓技巧;

  4.努力培養作為領導者應具備的高尚人格。

  第十條中層管理人員應具備以下能力:

  1.計劃能力

  (1)明確工作的目的和方針;

  (2)掌握相關事實;

  (3)以科學規范的方式從事調查;

  (4)擬定實葬方案。

  2.組織能為

  (1)分析具體的工作目標和方針;

  (2)分析并決定職務內容;

  (3)設置機構,制訂組織圖表;

  (4)選任下屬人員。

  3.控制能力

  (1)執行制訂的客觀標準和規范;

  (2)嚴格實施標準,及時向上級反饋。

  第十一條中層管理人員應采用下列指示的方法:

  1.口頭指示

  (1)條理清楚,切合主題,思想明確;

  (2)確定實行的時間、期限、場所等;

  (3)保證傳達明確性;

  (4)明確注意事項;

  (5)回答問題有耐心。

  2.書面指示

  (1)明確標明目標,逐條例舉;

  (2)明確要注意的問題;

  (3)必要時用口頭命令補充;

  (4)檢查命令的執行程度。

  第十二條中層管理人員貫徹指示的要求:

  1.整理指示相關內容;

  2.嚴格遵循貫徹程序;

  3.確認下屬已徹底理解指示;

  4.使下屬樂于接受指示,并改進他們的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三條中層管理人員人際關系的處理要求:

  1.樂于接受批評和建議;

  2.善于合作;

  3.不越權行事;

  4.不得將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來。

  第十四條中層管理人員接見下屬的要求如下:

  1.選擇適當的場所,以親切的'態度使下屬放松;

  2.涉及私人問題時確保為下屬保密;

  3.留心傾聽,適當詢問,使下屬無所不談;

  4.應注意不要輕易承諾。

  第十五條中層管理人員為維持正常的工作關系應注意:

  1.認識到人是有差異的,尊重下屬的人格;

  2.把握工作人員的共同心理和需要;

  3.公平對待下屬,不偏不倚;

  4.培養下屬的工作稱極性,重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且對他們正確的意見保留;

  5.妥善解決下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第十六條中層管理人員配置人力時應注意:

  1.根據每位員工的知識、能力安排合適的職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2.給下屬以適當的鼓勵,使其在工作中具有成就感,形成良好的開端,增強工作的積極性;

  3.有效地實施訓練,增強下屬的工作能力。

  第十七條中層管理人員對待下屬時應注意:

  1.不要對下屬抱有成見和偏見。

  2.不以個人偏好衡量別人。

  3.冷靜觀察實際工作情況,不要使下屬產生受人監視的感覺。

  4.利用日常的接觸、面談、調查,多從側面了解下屬;嚴守下屬的秘密;公私分明。

  第十八條中層管理人員發揮下屬積極性應注意:

  1.適時對員工加以稱贊,即使是細微行為也不要忽視;同時不可以忽視默默無聞、踏實肯干的下屬。

  2.授予下屬權責后,不要做不必要的干涉,同時盡可能以商量的口氣而不是下命令的方式分派工作。

  3.鼓勵下屬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誠心接受,尊重下屬的意見。

  4.鼓勵并尊重下屬的研究、發明,培養其創造性。

  5.使下屬充分認識到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員,產生榮譽心。

  第十九條中層管理人員批評下屬時應注意:

  1.要選擇合適的時間,要冷靜,避免沖動;

  2.在適當的場所,最好是無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

  3.適可而止,不可無端地諷刺,一味指責;

  4.不要拐彎抹角,要舉出事實;

  5.寓激勵于批評中。

  第二十條中層管理人員培養后備人選時應注意:

  1.考察后備人選的判斷力;

  2.考察后備人選的獨立行動能力;

  3.培養后備雄的協調、溝通勤,

  4.培養后備人選的分析能力;

  5.提高代理人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

  基層管理人員

  第二十一條基層管理人員是負責本公司實際工作的最基層管理者,他們與公司內部各級的關系是:

  1.和上級的關系—輔助上級;

  2.和下級的關系—指揮監督下屬;

  3.橫向關系—與各部門同事互助協作。

  第二十二條基層管理人員的基本責任有:

  1.按預定工作進度、程序組織生產;

  2.保證產品的質量;

  3.降低生產成本。

  第二十三條基層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職責有:

  1.向新員工解釋公司有關政策、傳授工作技術,指導新員工工作;

  2.培訓下屬使其有晉升機會;

  3.培訓后補人員;

  4.其他教育培訓職責。

  第二十四條基層管理人員處理人際關系應注意:

  1.對下關系:進行家庭調查;舉行聚會、郊游;為下屬排憂解難。

  2.對上關系:反映員工意見,聽取上級要求,報告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3.橫向關系:與其他部門的同事通力合作。

  4.積極開展對外活動,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形成良好的公共關系。

  第二十五條基層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有:

  1.、領導能力及管理能力;

  2.組織協調能力;

  3.豐富的想象能力,敏銳的觀察力;

  4.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工作技能。

  第二十六條基層管理人員教育培訓的種類:

  1.后備管理人員教育培訓;

  2.培訓發展計劃;

  3.再培訓計劃;

  4.調職、晉升教育培訓。

  第二十七條考核管理基層人員教育培訓應注意:

  1.出勤率;

  2.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產品的質量;

  4.原材料的節約情況;

  5.加班費用的控制。

  第二十八條高層管理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須授予基層管理人員合理的權力,并且進行必要的教育培訓。

  附則

  第二十九條凡公司管理人員(含高層、中層、基層)的教育培訓均按本制度執行。

  制度公司員工培訓制度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9

  1、電梯作業人員必須持質量技術部門的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操作證方可獨立從事相應的工種。

  2、電梯作業人員的培訓包括:外委培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和單位內部培訓兩種。

  3、電梯安全管理負責人應建立該類人員的培訓、教育檔案,及時通知有關人員參加電梯作業人員的換證考試,保持操作證的有效性。

  4、電梯安全管理負責人每年應編制當年度電梯作業人員的培訓計劃,報告單位領導批準后實施。

  5、單位內部培訓由電梯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實施,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國家有關電梯的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電梯事故的案例的分析;電梯有關技術知識的學習。每次培訓必須作好相應有記錄。

  6、參加外委培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的人員必須經單位領導同意,培訓合格的予以報銷相應的費用。

  7、電梯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員未按規定參加培訓,或培訓考核不合格的按有關制度予以扣除當月獎金。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10

  公司員工培訓管理制度:管理人員培訓制度

  第一章高層管理人員培訓

  第一條本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必須有創新和開拓的思想觀念,為此應做到以下兩點。

 。1)從舊觀念的羈絆中解脫出來,勇于創新。

 。2)解除過去經驗的束縛,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第二條凡高層管理人員應具有下列意識。

 。1)引進新產品或改良原有產品。

 。2)掌握新的生產方法,了解公司經營的新技術。

 。3)努力開拓新市場、新領域。

  第三條每位高層管理人員必須隨時培養自身素質,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

 。1)身為高層管理者的責任心、使命感。

 。2)獨立經營的態度。

 。3)嚴謹的生活態度。

 。4)誠實、守信的經營方針。

 。5)熱忱服務社會的高尚品質。

  第四條凡本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須以企業經營效益的提高為目的,培養創造利潤的思想觀念。

  第五條高層管理人員應隨時進行市場調查研究,以推進營銷活動,促進效益的提高。

  第六條營銷研究的基本步驟。

 。1)確定研究主題,決定研究的目標。

 。2)決定所需要資料及資料來源。

 。3)選擇調查樣本。

 。4)實地搜集資料。

  (5)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資料。

 。6)進行總結并寫出報告。

  第二章中層管理人員培訓

  第七條對中層管理人員進行教育培訓的基本目標。

 。1)明確公司的經營目標和經營方針。

  (2)培養相應的領導能力和管理才能。

  (3)使其具有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

  第八條凡本公司中層管理人員應堅持以下標準。

 。1)是否為下屬的工作、晉升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和機會。

 。2)是否適當地分派了工作,使下屬有公平感。

 。3)所訂的計劃,是否得到了下屬的理解和衷心的支持。

 。4)是否信守向下屬許下的諾言。

  (5)是否在發布命令、進行指導時,做了妥善的考慮。

  第九條中層管理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相關工作的知識。

 。2)掌握本公司的管理方法。

 。3)熟練掌握教育培訓技術。

 。4)努力培養作為領導者應具備的人格。

  第十條中層管理人員應具備以下能力。

  (1)計劃能力。

 、倜鞔_工作的目的和方針。

  ②掌握有關事實。

  ③以科學有效的方式從事調查。

 、軘M定實施方案。

  (2)組織能力。

  ①分析具體的工作目標和方針。

  ②分析并決策職務內容。

  ③設置機構,制訂組織圖表。

  ④選任下屬人員。

 。3)控制能力。

  ①制訂執行的客觀標準和規范。

 、趪栏駥嵤藴,及時向上級反饋。

  第十一條中層管理人員應采用下列指示的方法。

 。1)口頭指示。

 、贄l理清楚切合主題。

  ②明確指明實行的時間、期限、場所等。

 、郾WC對下屬傳達的明確性。

 、苤赋鰧嵭袝r應注意之處,并指明困難所在。

  ⑤耐心回答下屬的提問。

  (2)書面指示。

 、倜鞔_目標,逐條列舉要點。

 、谔崆爸甘緫⒁獾膯栴}。

 、郾匾獣r,以口頭命令補充。

 、芎瞬槊钍欠褚驯幌聦俳邮。

  第十二條中層管理人員貫徹指示的要求。

 。1)整理指示內容。

 。2)嚴格遵循貫徹程序。

  (3)確認下屬已徹底理解指示。

 。4)使下屬樂于接受指示,并改進他們的工作態度,提高工作積極性。

  第十三條中層管理人員人際關系的處理要求。

  (1)善于同其他管理人員合作,彼此協助。

 。2)樂于接受批評、建議。

 。3)彼此交換信息、情報,不越權行事。

 。4)對上級與下屬的關系處理,應以工作效果為原則,不得將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來。

  第十四條中層管理人員接見下屬的要求。

 。1)選擇適當的場所,以親切的態度使下屬放松。

  (2)涉及私人問題時,確保為下屬保密,使其減少顧慮。

  (3)留心傾聽,適當詢問,使下屬無所不談。

  (4)應注意不要輕易承諾。

  第十五條中層管理人員為維持正常的工作關系應注意的事項。

 。1)認識到人是有差異的,尊重下屬的人格。

 。2)把握工作人員的共同心理和需要。

 。3)公平對待下屬,不偏不倚。

 。4)培養下屬的工作積極性,重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且保留他們的正確意見。

 。5)妥善解決下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第十六條中層管理人員配置人力時應注意的事項。

 。1)根據每位員工的知識、能力安排合適的職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2)給下屬以適當的鼓勵,使其在工作中具有成就感,形成良好的開端,增強工作的積極性。

 。3)有效地實施培訓,增強下屬的工作能力。

  第十七條中層管理人員對待下屬時應注意的事項。

 。1)不要對下屬抱有成見和偏見。

 。2)不以個人偏好衡量別人。

 。3)冷靜觀察實際工作情況,不要使下屬產生受人監視的感覺。

  (4)利用日常的接觸、面談、調查,多方面了解下屬,嚴守下屬的秘密,公私分明。

  第十八條中層管理人員發揮下屬積極性應注意的事項。

  (1)適時對員工加以稱贊,即使是細微行為也不要忽視,同時不可以忽視默默無聞、踏實肯干的下屬。

 。2)授予下屬權責后,不要做不必要的干涉,同時盡可能以商量的口氣而不是下命令的方式分派工作。

 。3)鼓勵下

  屬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誠心接受,尊重下屬的意見。

 。4)鼓勵并尊重下屬的研究、發明,培養其創造性。

 。5)使下屬充分認識到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榮譽感。

  第十九條中層管理人員批評下屬時應注意的事項。

  (1)要選擇合適的時間,要冷靜、避免沖動。

 。2)在適當的場所,最好是無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

 。3)適可而止,不可無端地諷刺、一味指責。

 。4)不要拐彎抹角,要舉出事實。

 。5)寓激勵于批評中。

  第二十條中層管理人員培養后備人選時應注意的事項。

 。1)考察后備人選的判斷力。

 。2)考察后備人選的獨立行動能力。

  (3)培養后備人選的協調、溝通能力。

  (4)培養后備人選的分析能力。

 。5)提高代理人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

  第三章基層管理人員培訓

  第二十一條基層管理人員與公司內部各級的關系。

 。1)和上級的關系――輔助上級。

  (2)和下級的關系――指揮、監督下屬。

  (3)橫向關系――與各部門同事互助協作。

  第二十二條基層管理人員的基本責任。

 。1)按預定工作進度、程序組織生產。

 。2)保證產品的質量。

  (3)降低生產成本。

  第二十三條基層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職責。

  (1)向新員工解釋公司有關政策、傳授工作技術,指導新員工工作。

  (2)培訓下屬,使其有晉升機會。

  (3)培訓后補人員。

  (4)其他教育培訓職責。

  第二十四條基層管理人員處理人際關系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下關系:進行家庭調查,舉行聚會、郊游,為下屬排憂解難。

 。2)對上關系:反映員工意見,聽取上級要求,報告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3)橫向關系:與其他部門的同事通力合作。

  (4)積極開展對外活動,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形成良好的公共關系。

  第二十五條基層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

 。1)領導能力,管理能力。

  (2)組織協調能力。

 。3)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

 。4)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工作技能。

  第二十六條基層管理人員教育培訓的種類。

 。1)后備管理人員教育培訓。

  (2)培訓發展計劃。

  (3)再培訓計劃。

  (4)調職、晉升教育培訓。

  第二十七條考核管理基層人員教育培訓時應注意的事項。

 。1)出勤率。

  (2)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產品的質量。

 。4)原材料的節約情況。

 。5)加班費用的控制。

  第二十八條高層管理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須授予基層管理人員合理的權力,并且進行必要的教育培訓。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11

  酒店商務部從業人員培訓及健康管理

  1、從業人員必須經健康體檢及衛生知識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且健康證到期前一個月要進行健康復查。

  2、健康證由人事部負責統一管理,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并有義務提前通知健康證快到期人員進行復檢,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明。

  3、嚴禁無健康證上崗或事后補證的情況發生,對于違反此規定的人員將嚴肅處理,并送衛生監督部門按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4、對于實習、試用等員工也應在取得健康證后上崗

  5、常態下部門經理對員工的健康情況檢查應不少于每周一次,并應進行不定期檢查,緊急情況下,如遇傳染病或發現員工健康有異常時應加大頻次及檢查力度。

  6、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保證工作服整潔。

  7、不吸煙、不吃零食、不隨地吐痰、不穿工作服入廁、不做影響衛生的其他行為。

  8、從業人員有發熱、腹瀉、手外傷、皮膚濕疹、長癤子、嘔吐、流眼淚、流口水、咽喉痛、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衛生病癥的,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礙食品衛生的病癥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應隨時進行自我醫學觀察,不得帶病工作。

  9、工作服每天交班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12

  第一條員工是公司永續發展的第一原動力,關注員工的發展就是關注公司的未來。

  第二條為配合公司的發展目標,提升人力績效,提高員工素質,有計劃地充實其知識技能,發揮其潛在能力,提升本公司的企業形象,特制定《員工培訓管理制度》(以下簡稱本制度),作為公司培訓實施與管理的依據。

  第三條本公司所有員工的各項培訓計劃、實施、督導、考評以及改善建議等,均依本制度辦理。

  第四條公司根據經營業績狀況和企業發展規劃有計劃的滿足員工自我發展的需要。

  第五條公司綜合管理部是員工培訓的主要承辦機構,其培訓方面的主要職責是:

  1、制定、修改全公司培訓制度;

  2、提供可供參考的員工崗位素質標準,為員工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參照;

  3、對員工個人素質進行調查;

  4、協助各個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制定培訓需求;

  5、征集員工個人的培訓需求

  6、整合各種培訓需求,按照公司的發展需要擬定年度、月培訓計劃;

  7、負責組織年度、月培訓計劃的實施;

  8、對培訓效果進行驗證,確保受訓人員素質達到既定標準;

  9、負責對各項培訓進行記錄和相關資料存檔;

  10、管理、控制培訓費用;

  11、管理公司內部講師隊伍;

  12、做好培訓調查,確保培訓方式、方法、內容不斷得到改進,提高培訓效果。

  第六條各部門權責

  1、制定部門培訓計劃;

  2、配合部門培訓的實施和效果反饋、交流的工作;

  第七條公司培訓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外部培訓,主要是外部培訓機構舉辦的適合公司發展需要的培訓;二是內部培訓,主要是針對新進員工舉辦的公司有能力承辦的相關培訓。

  第八條公司內部培訓講師主要由需求部門指定。

  第九條培訓講師(技術類)標準如下:

  大專以上,從事本專業3年以上;

  高中以上,從事本專業5年以上;

  初中以上,從事本專業7年以上;

  第十條培訓師的產生主要采用自薦與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1、自薦,凡是符合上述標準的員工均可報名參加評選;

  2、所有自薦的候選人必須自己組織好教材和授課提綱,參加試講。

  3、試講評審團由以下人員組成:與所選課程有關的一線人員2名;綜合部培訓主管1名;從事相關專業的人員2名。

  4、評定范圍:語言是否通俗易懂,能否為普通員工所接受;臺風是否大方得體,語速、板書能否為人接受;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否有知識性、常識性漏洞等。

  5、評定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

  第十一條培訓課程的開發

  培訓課程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技術類;二是制度、安全、團隊;三是質量、管理類。

  第十二條培訓體系包含三個模塊。

  1、新員工入職培訓

 。1)培訓對象:所有新進人員;

 。2)培訓目的:協助新進人員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順利進入工作狀態;

 。3)培訓形式:以座談與現場講解方式進行;

  (4)培訓內容:

  公司簡介;

  公司制度介紹;

  產品/業務介紹;

  2、內部培訓

  (1)培訓對象:全員。

 。2)培訓目的:依靠公司內部講師力量,最大效度的利用公司內部資源,加強內部的溝通與交流,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氛圍;

 。3)培訓形式:在公司內部以講座或研討會、交流會的形式進行;

 。4)培訓內容:涉及公司技術類、市場類、管理類等多個方面;

  3、外部培訓

  (1)培訓對象:全員;

 。2)培訓目的:依靠外部專家力量,提升從業人員在本職工作上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技巧,以增進各項工作的完成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3)培訓形式:參加外部公開課、交流研討會,或請外部講師在公司內部授課。

  第十三條培訓實施

  1、新員工培訓

  (1)新員工的培訓在員工入司當天進行。

  (2)各培訓科目由相應的內部講師或負責人擔綱主講,根據需要還應負責考察試卷的編寫和審閱。

 。3)如有必要,可以筆試的形式考核培訓效果,成績合格者方可順利上崗。

  2、內部培訓

 。1)不斷充實和完善內部培訓課程,形成重點課程的逐漸固定和循環開設;

 。2)員工課后需填寫《內部培訓反饋意見表》,交綜合管理部門存檔;

  (3)根據課程需要對員工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將納入員工績效考核范圍之內。

  3、外部培訓

  (1)培訓課程的選擇應結合公司的內部需求和外部資源,并嚴格審批權限。

 。2)參加培訓人員的選擇應突出目的性、自愿性,結合公司的發展需要。

  (3)培訓相關資料(包括教材、講義(PPT)、證書等)必須在綜合管理部門備份存檔。

  4、參加公司內部集訓的員工課后需填寫《內部培訓反饋意見表》,交綜合管理部門存檔;外出受訓員工則必須以適當的方式提出培訓效果的反饋意見,包括對培訓課程、講師、及培訓機構的整體水平的評價等,并交綜合管理部門存檔。

  5、各部門相關人員應以適當的方式考察員工接受培訓的效果,必要時可做長期追蹤,綜合管理部門負責督促、跟進和記錄的工作。

  第十四條培訓評估

  1、對授課的評估,包括對外部培訓機構的課程內容、講師、效果等的評估,及對內部講師的課程內容、準備情況、講授技巧等的評估。

  2、對員工的評估,主要通過課后考核的方式檢查員工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第十五條培訓分為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兩種。理論培訓在三樓會議室進行,實踐培訓在車間現場進行。

  第十六條培訓經費

  培訓經費從每年的財務預算中直接劃出。參加外部培訓的員工必須與公司簽訂培訓合同,將培訓經費與服務年限結合起來,確保公司與員工個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都得到保障。

  第十七條培訓紀律

  凡本公司員工,均有接受相關培訓的權利與義務。

  公司全體員工都必須按規定參加公司組織的培訓活動,嚴格遵守培訓規范,并填寫《內部培訓反饋意見表》,客觀公正的考評授課情況及講師。公司對按規定積極參加培訓活動的員工給與每次五元的獎勵;對于無視培訓紀律,無故曠課的員工給與每次五元的罰款。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13

  特種作業是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圍設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業。直接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稱為特種作業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重要崗位的作業安危,對煤礦安全生產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為此,必須重視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管理工作。

  具體管理辦法如下:

  一、特種作業人員的選擇

  1. 年齡滿18周歲,且不超過國家法定退休年齡;

  2. 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熱愛本職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具備相應工種的安全技術知識,參加國家規定的安全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并成績合格;

  4. 符合相應工種作業特點需要的其它條件。

  二、上崗前的培訓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與本工種相適應的、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經安全技術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后,方可上崗作業。未經培訓,或培訓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作業。

  三、特種作業人員的任用與調動

  特種作業人員原則上不準隨意調整工作崗位。如有工作需要,必須通知勞資科、安監科,經領導批準后,方可調動。

  凡任用未經培訓、無證或證件過期的人員從事特種作業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四、特種作業人員的考核

  1. 職工學校及用人單位必須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建立特種作業人員檔案,做好初訓、復訓的申報組織工作。

  2. 特種作業人員按時參加復訓,只有經復訓考核合格才能繼續從事本工種作業,不合格者要進行復培,經復培仍不合格者,調離原工作崗位。

  3. 補考不及格者罰款500元。

  4. 無故不參加復訓致使操作資格證作廢者罰款1000元,無故不參加補考致使操作資格證作廢者罰款1000元,同時給予區長、書記、主管培訓的技術員每人次各200元的處罰。

  5. 特種作業人員在外出培訓期間要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加強自身素質提高。違反紀律者視情節進行處罰。

  6. 職工學校將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和各單位實際情況,定期委派特種作業人員外出培訓,各區(科)領導給予配合,對拒不配合的區(科)領導,視情節輕重處罰款,并與績效考核掛鉤。

  五、其他外培人員管理,參照上述相關條款執行。

  六、本辦法如與上級有關規定相抵觸,執行上級有關規定。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14

  為了不斷提高崗位員工的自身素質,建立學習型企業,培養員工的實際操作能力與理論水平,特制定以下《班組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一、培訓原則:

  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不斷對班組成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培訓,努力提高其理論和技術水平,做學習型員工。嚴格按照學習制度,保證學習時間,提高學習質量,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培訓工作有力度,實現培訓學習的經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原則。

  二、培訓組織:

  1、工段長負責對班組長與班員的培訓。

  2、班組長負責對班員的培訓與組織學習。并負責制定班組成員的集體學習計劃,安排學習內容,組織學習活動,監督和跟蹤學習活動的成效。

  三、培訓內容:

  1、培訓與組織學習企業理念和企業文化。

  2、培養員工吃苦耐勞精神,愛崗敬業精神與不斷創新精神等必要的一些思想意識方面的教育。

  3、培訓員工對工藝流程的熟知,生產原理和設備原理的了解。讓其明白“一清二熟三會四懂四過硬”。

  一清:工藝流程清;

  二熟:生產原理熟、工藝條件熟;

  三會: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

  四懂:懂結構、懂結構、懂用途、懂性能;

  四過硬:操作控制過硬,產品質量過硬,設備使用過硬,維護保養過硬。

  4、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應用前要對崗位員工進行認真的培訓與學習。

  5、對新進員工、復工人員、轉崗人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再培訓教育。

  四、培訓形式:

  1、結合具體操作與生產現場,以問答的形式進行培訓與教育。

  2、集體組織學習,以授課的形式講解培訓。

  3、經常性地考試,以考促學,以考試為依托的培訓與學習。

  4、確立主題、難題、新課題,以討論的形式培訓與學習。

  5、要求員工自學,根據自學中遇到的難點進行統一輔導培訓與學習。

  五、培訓時間:

  培訓時間為每月一次,利用周一安全活動日與休班時間進行,原則上要求不影響正常的工作進行。

  六、培訓要求:

  1、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著眼于學習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著眼于解決操作過程中碰到的熱點難點問題,著眼于對公司發展中碰到的實際問題。

  2、在一般情況下,集體培訓學習的時間班組組織在休班時進行,采取專工與工段長講解、集體討論的形式。集體學習做到時間、內容、人員、計劃、組織的落實。

  3、樹立“終身學習”、“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思想觀念,結合操作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重點,實現學習目標。

  4、按照分廠與公司要求,積極參加分廠與公司組織的各種講座和培訓班。

  5、正確處理休息與培訓的時間安排與布置,原則上是大倒班時安排培訓一次。

  6、做好詳細的培訓記錄。

  七、培訓成果考核:

  1、對每次培訓完后,都要進行考核工作,并對員工的成績納入當月的績效考核中。

  2、成績優異的要給予一定的獎勵,不合格的要進行補考或進行再教育。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15

  為規范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培訓,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包括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餐飲服務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制定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計劃,組織各部門負責人和從業人員參加各種上崗前及在職培訓。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應針對每個食品加工操作崗位分別進行,內容應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食品安全知識、各崗位加工操作規程等。

  四、培訓方式以集中講授與自學相結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試合格后再上崗。

  五、建立餐飲服務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將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考核結果記錄歸檔,以備查驗。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人員培訓管理制度15篇12-27

管理人員培訓管理制度11-17

人員培訓計劃12-06

人員培訓計劃11-17

銷售人員培訓總結10-27

銷售人員培訓計劃08-01

關于人員培訓方案04-30

公司人員培訓方案04-29

人員培訓計劃總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