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制度

時間:2023-06-19 23:50:58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制度

  在當下社會,制度對人們來說越來越重要,制度一經制定頒布,就對某一崗位上的或從事某一項工作的人員有約束作用,是他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什么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制度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制度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為做好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預防職業病的發生,特制定新大地公司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評估管理:

  一、加強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業場所的職業衛生和勞動保護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塵、毒危害,保證作業場所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二、作業場所空氣的粉塵濃度應符合下列標準(見表格)。

  三、職業危害檢測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

  1、總粉塵:

  ⑴作業場所中的.粉塵濃度,井下每月測定兩次,地面每月測定一次。

  ⑵粉塵分散度,每6個月測定一次。

  2、呼吸性粉塵:

  ⑴作業場所個體呼吸性粉塵檢測,采掘工作面每3個月測定一次,其他地點每6個月測定一次。

  ⑵定點呼吸性粉塵檢測每月測定一次。

  3、粉塵中游離sio2含量每6個月測定一次。

  4、粉塵檢測的數據必須準確,可靠,并按時上報。

  四、粉塵檢測的儀表、儀器必須按時到經國家有關部門指定的歸口單位鑒定合格。

  五、通風部要對檢測報表、粉塵分散度、游離sio2、儀表、儀器的送檢等進行監督和管理。并對職業危害因素超過國家標準的作業場所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各種防塵設施,確保職工身體健康。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制度2

  1、目的

  為及時掌握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并結合作業現場實際,提供有效的檢測數據,進行科學的評價,對超出國家職業危害限值標準的作業場所制定各種防范對策和技術改造措施,盡可能的.降低因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過高對員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單位安委會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管理。

  3、工作職責

  3.1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檢測方案,規范檢測方法,并對檢測結果做出分析報告;

  3.2本單位安委會具體負責本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嚴格按照事業部安委會要求開展檢測工作。

  3.3在本單位實施檢測工作時,各部門經理以及兼職安全員需給予大力支持與配合。

  4、工作內容

  4.1某工廠安委會定期對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場所進行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單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并向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匯報,同時向員工公布。

  4.2檢測原則

  4.2.1內部檢測與專業服務機構評價檢測相結合;

  4.2.2定期檢測與日常檢測相結合。

  4.3檢測范圍

  4.3.1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檢測包括危害因素種類,檢測時間、地點、濃度(強度)、國家允許標準及評價結論等內容。

  4.3.2定期檢測范圍應包括能源動力作業場所(制冷車間)、生產作業場所(前處理超高溫殺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裝工段)、化驗室等。

  4.3.3對有毒有害的危險化學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場所(制冷崗位)進行日常檢測,設置檢測系統或自動報警裝置,并由專人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檢測和登記管理,確保檢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4.4檢測類別及方法

  4.4.1評價檢測

  可以分為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預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評價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現狀評價等。

  4.4.2定期檢測

  4.4.2.1粉塵檢測,包括配料間、小料房,檢測頻率為1次/年;

  4.4.2.2噪聲檢測,包括氨制冷車間、前處理崗位、灌裝崗位,檢測頻率為1次/年;

  4.4.2.3高溫檢測,主要指前處理作業崗位人員密集處,檢測時段應集中在夏季出現高溫時的工作時間段內;

  4.4.2.4有毒物質濃度檢測,主要指氨制冷車間,檢測頻率為1次/季度。

  4.4.3日常檢測,針對氨制冷車間等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置檢測系統自動報警裝置并確保檢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前處理車間、設置專用溫濕度計,并保證溫度指示準確、清晰。

  4.4.4檢測組織實施

  評價檢測由依法設立的并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定期檢測由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及某工廠專職安全管理員組織實施,各部門兼職安全員積極配合。

  4.4.5檢測方法

  檢測與評價工作應當依據《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xx)、《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 210.4—20xx)、《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 192.1—20xx)、《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 192.2—20xx)、《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 189.7—20xx)、《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 189、8—20xx)、《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 223—20xx)等相關標準進行,亦可形成企業內部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規范。常用的檢測方法有現場直讀式快速檢測儀器,化學分析法,儀器分析法。

  5、工作記錄

  5.1《液態奶事業部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5.1.1《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臺帳》

  5.1.1.1《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報告》;

  5.1.1.2《高溫作業場所溫度測定記錄》;

  5.1.1.3《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檢測結果記錄》;

  5.1.1.4《作業場所生產性噪聲檢測結果記錄》;

  5.1.1.5《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化學物質檢測結果記錄》。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xx);

  6.2《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 210.4—20xx);

  6.3《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 192.1—20xx);

  6.4《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 192.2—20xx);

  6.5《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 189.7—20xx);

  6.6《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 189、8—20xx);

  6.7《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 223—20xx)。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制度3

  1、為了加強對生產過程中職業健康的控制和預防,消除職業危害,保證本公司員工的職業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職業病防治法》、《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臨猗分公司。

  2、凡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必須將預防、控制職業危害因素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3、公司各單位第一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職業健康監護工作負責。

  4、公司生產管理部安全組負責制訂年度職業危害預防和控制工作計劃。

  5、公司職工醫院負責協調有關醫療單位對員工職業健康情況進行檢查,當發生急性事故時,積極協調有關醫療單位進行搶救。

  6、公司各分廠安環處,負責對轄區范圍內有粉塵、噪聲、高溫、毒物等有職業危害產生場所建立職業衛生檔案。

  7、公司職工醫院負責按《職業健康檢查項目及周期的`規定》,并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訂職業健康檢查計劃,并按照要求進行實施。

  8、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需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存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9、公司各單位應對作業現場的塵毒監測儀和職業健康器材、設施進行維護和保養,保證設施正常運行。

  10、各單位要不斷改善作業現場的勞動環境,加強員工的勞動保護措施,減輕職業危害程度,積極預防職業病的發生。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作業場所職業管理制度12-21

作業場所職業管理制度11篇12-21

作業場所職業管理制度(11篇)12-21

作業場所職業管理制度15篇01-13

作業場所職業管理制度(15篇)01-13

作業場所安全管理制度12-13

作業場所衛生管理制度03-03

作業場所管理制度12-15

危險作業場所管理制度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