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統道德悟人生善美獲獎征文
《弟子規》以教我們為人處事為主要目的,全書主要包含了六門主修課程和一門輔修課程。它通過規范我們的言行舉止,來提升我們為人處事的道德情操。
“入則孝”是《弟子規》的第一門課。該課程在于教導我們凡事以“孝”為先,我們該怎樣對待父母、孝順父母。父母用全部的心血和關懷,撫養、教育了我們。然而曾經年幼的我們頂撞過父母,長大后,為自己的事業、家庭而忙碌,以為每月給父母足夠多的錢便是一種孝順。其實我們錯了。“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意思就是說:“子女照顧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向他們問安,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可能對于當今社會來說這些都太過于傳統,但是為人子女在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后每個禮拜給父母親幾個電話,噓寒問暖,讓他們不要有太多的牽腸掛肚,總是對的。我們離開了家鄉來到這個還不是很熟悉的地方,家鄉的父母就已經思念了我們無數遍,我們又是不是該每個禮拜給他們幾聲問候呢?
“出則悌”是《弟子規》的第二門課程。它在于教導我們在社會上要順從長輩,能夠奉事兄長。“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我們是大學生了,面對尊長要謙恭禮貌。生活中長者到處存在,將來我們自己也會成為長者。如果我們不以一種恭敬的態度來對待長者,不但是自己的'做人的缺憾,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誠信”是當今社會熱談的話題,《弟子規》第四門課程“信”著重在誠信上給我們做了行為規范。“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事非宜勿輕諾”。說出的話潑出的水,既然收不回那么我們就只能兌現。就像《論語》中所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我們交朋友要做到誠信。“誠信乃為人之本”,失去誠信乃與動物無異。
《弟子規》的第五門課“泛愛眾”則指出了另一個對于交朋友來說非常重要的原則:“平等博愛”。在我們交往時不能因為自己的家庭背景較好而自以為高高在上,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家境貧寒而妄自菲薄,即“勿諂富、勿驕貧”。
《弟子規》告誡我們在生活上要謹慎規范,不隨意攀比,更要親近有道德的人,然后向他們學習。“衣冠潔、不貴華”,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這些話句就為我們指明了很好的行為準則。我們應知道親仁的利益所在,同時我們也應懂得生活應當質樸、認真。
“余力學文”是《弟子規》中的一門輔修課。文中指出讀書要“心眼口,信皆要”,學習無處不在,心到、眼到、口到極為重要。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源于生活,生活因學習而精彩。
《弟子規》的“尊師頌”中寫到:“父母生我,給我色身,老師教我,長我慧命。”老師是我們文化的傳人,老師是我們慧命的保姆。因此我們應牢記“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我們當感激老師給我們的點點滴滴。
從《弟子規》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應當懂得如何去感恩父母、老師,懂得如何去更好的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如何去更好的待人接物,從而實現自己的真善美。同時我們也更應明白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必要,也是我們每一位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
【承傳統道德悟人生善美獲獎征文】相關文章:
善美武義善美人生-作文07-13
矛盾悔恨的人生悟征文06-18
善美青春出彩人生作文03-03
瞬間悟征文06-25
讀書征文范文:讀書·悟書·品人生08-28
真亦真,善亦善,美亦美詩歌07-04
道德尚善精選作文10-30
知禮儀承家風征文09-25
美之悟作文范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