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聾校語文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聾校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聾校語文說課稿1
一、課標解讀:
《聾校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聾生的語文學習應提倡在實踐、在生活中學習。中高年級,要特別關注借助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意思,提高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一封信》正是基于此基礎而設計的,讓學生在與他人進行筆談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筆談能力、溝通交往能力,體現生活化語文的理念。
聾校語文還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拓寬聾生的學習和實踐空間,逐步提高聾生對語言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能力,使聾生能夠適應社會生活。 本節課的拓展性資源里,設計了發電子郵件的內容,將信息技術學科與語文學科進行有機整合;給同輩人、給父母、給老師等寫信,讓學生舉一反三,拓展學生筆談實踐的空間,鍛煉他們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材分析:
書信是最常用的應用文之一,本節課所用教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封書信的實例:八年級的亞楠同學在六一兒童節到游樂場游玩之后給媽媽寫的一封信。信的內容來自于學生的親身實踐經驗,信的組織語言是聾生自己寫的,這樣的例信內容易于學生理解。
同時對耳聾學生來說,先出示實例,再聯系例信學習寫信的有關知識,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易于接受。
第二部分是有關寫信格式的知識以及信封的寫法。并附有預習提示,課前印發給學生,人手一份,便于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
第三部分是習作:教材只是一個依據,一個例子。如何提高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筆談能力、溝通交往能力是我們探索的目標。
學校實行雙周休息制,學生平時寄宿在學校,不能及時和父母進行交流;同時受耳聾缺陷的限制,即使是回到家里,他們與父母的交流也存在很大的障礙,不能進行深層次的交流。這次習作正好給他們提供了表達自己心聲、和父母交流的機會。
寫好信以后,要求學生要把信寄出去,體現了習作訓練的實用性;老師以電話的形式和家長取得聯系,要求家長給學生回信,讓家長、學生以書信的形式進行交流,以提高學生的筆談水平,增進他們之間的感情交流;家中有電腦的同學給父母發一封電子郵件,讓學生將微機課上學到的信息技術操作進行應用,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行學科間的有效整合。
三、學情分析:
1.六年級的聽障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交流能力,但由于聽力障礙,寫作時仍易出現語句不通、意思表達不清的現象。
2.學生學習本課時主要的障礙點在于掌握書信和信封的書寫格式,學會以書信的形式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四、教學目標:
1、了解書信的用途,激發學生寫信的'興趣。
2、掌握書信和信封的書寫格式。
3、學會給父母等親人、朋友寫信,以筆談的形式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書信和信封的書寫格式
2、學會給父母等親人、朋友寫信。
四、教學設計
環節一:談話導入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說說自己平時和異地的親友交流時采用什么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對各種交流方式的比較,讓學生明確書信這種交流方式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環節二:檢查預習
結合預習提示,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通過動手調節卡片順序,理解書信各部分之間的順序不可顛倒。
環節三:例信引路,了解格式
1、出示本校高年級的亞楠同學在六一兒童節到游樂場游玩之后給媽媽寫的一封信實例,引導學生將例信、課文相對照,分組學習、討論:1)找出例信中相對應的這五部分的內容
2)結合例信,說說各部分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2、集體交流匯學習成果,老師適當予以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評價中,理解掌握書信的書寫格式以及具體要求。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組織語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在每部分的交流中,都讓學生動手調整卡片位置、補充完成板書,同步進行相應的格式練習,讓學生對照例信弄懂格式和要求之后,及時動筆練一練相關內容,有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講練結合,便于學生及時鞏固,突破難點。
環節四、學習信封的寫法
讓學生分組討論,并仿照亞楠的信封,把自己手中的信封填寫好。
環節五、總結
對書信的格式、具體要求以及信封的的寫法以歌訣的形式進行簡單小結,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鞏固所學知識。
環節六、鞏固練習
習題一是一封不完整的書信,讓學生進行補充;
習題二是一封格式有錯誤的書信,讓學生改錯,目的是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進一步強化對書信格式的掌握。
環節七:拓展應用
結合我校開展的“感恩父母”系列教育活動,讓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
要求學生寫完后郵寄出去,同時通過電話的形式進行家校聯系,讓家長收到信后要給孩子寫一封回信。讓家長、學生以書信的形式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的筆談水平,增進他們之間的感情交流;家中有電腦的同學,給父母發一封電子郵件。讓學生將微機課上學到的信息技術操作進行應用,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行學科間的有效整合。
聾校語文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聾校語文實驗教材第十八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生命的意義》,我將從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重點難點,說教法和教學流程這六個方面進行今天的說課。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第二單元的第三課,是選自著名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經典片段,本單元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為重點訓練目的,從抒發對老師熱愛感激之情,到表達臺灣人民的愛國激情,再到表達對生命價值的理解,而本課正是主人公保爾保爾已經單目失明,退伍后,參加筑路,得了場重病,幾乎喪生。病愈后的保爾來公墓看已經逝去的童年伙伴,思考生命的意義。
二、說學生
本文學生學習起來能夠感受到當時的凝重氛圍,在此前的學習基礎上,能基本夠領悟本文的主旨。通過反復的.閱讀經典語段,還能拉近學生與名著之間的關系,從而喜歡名著,熱愛名著。
二、說目標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掌握本課重點字詞,背誦重點段。
2、學習本文環境描寫對揭示主題、表現人物情感的作用。
3、理解保爾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義。
四、說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環境描寫對揭示主題、表現人物情感的作用。
2、熟讀背誦“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五、說教法
根據本文的特點,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朗讀法和多媒體運用。
六、說教學
下面是我為這節課設計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展示身殘志堅,與命運抗爭的英雄人物:海倫.凱勒、貝多芬......
2、提問學生通過學習這些人的事跡,你有什么想法?學生回答后,引出保爾。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命的意義》這一課,看看我們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板書:7生命的意義
二、介紹作者及作品
三、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1、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保爾在什么環境中思考了什么?
2、再次自由朗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四、三讀課文,賞析文章。
課堂交流:說說喜歡的句子是什么?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2、學生也可能說出環境描寫的句子,教師適當點撥:本文最有特色的是地方就是將景與情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主要寫了沒有生命力和有生命力兩種不同的環境,體現兩種不同的氣氛:
一種是肅殺的氣氛,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作用是什么?
一種是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具體表現在哪里,作用是什么?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進行交流。
五、四讀課文,讀出啟示
1、課文內容比較簡短,主人公保爾在去公墓的路上以及在公墓前內心發生了巨大的漣漪,試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保爾內心活動的句子,體會保爾的心理變化。
學生找出,并回答。
2、讓學生再次朗讀文章第七段,能夠背誦,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六、領悟性誦讀
1.理解:“人,應當趕快生活”這句話。
2.引用俄國思想家別爾嘉耶夫的名言,指出死對生的意義。
“只有死亡的事實才能深刻的提出生命的意義問題。這個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義,只是因為有死亡。假如在我們的世界里沒有死亡,那么生命就會喪失意義。”
3.教師講述一個關于潘子潔的父母面對生與死考驗故事。
七、總結
板書設計生命的意義
人活著為什么人生目標
人應該怎樣活著生活方式
【聾校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聾校說課稿范例06-12
聾校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1-11
聾校思想品德課說課稿07-10
聾校教學反思06-14
聾校數學六年級說課稿07-10
聾校語文教師教學總結10-18
聾校美術課件03-19
聾校拼音教學課件04-11
聾校數學教學總結10-09